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 第4节

  她见了陈绍十分欢喜,上前握住他的手,笑道:“我听洪教头说,绍哥儿你近来有长进了,习武颇为用功,今日一看果然黑了一些,想来是没有偷奸耍滑。”

  陈绍又把莲心茶的事说了一遍,拿出莲心茶和一些莲子,陈氏更加开心。

  “难得你还惦记着,咱们庄子里的莲子是最好的,饱满味甘,我自小吃惯了,每次吃别处的都不对味。每到这个时节,我常叫你表兄去采一些,他总搪塞我,不肯劳动,我指使不动他,也不指望他。”

  “好在我还有个好侄儿。”

  刘光烈在一旁翻了个白眼,朝着陈绍摊了摊手。

  陈绍笑道:“姑母爱吃,我每年都来送。”

  陈月仙被他哄得眉开眼笑,“我听你表兄说,你这脑袋撞了后倒是比以前会说话了,今儿个一看果然不差。”

  “没错,要我说,这头啊,早该撞了。”刘光烈在一旁笑道。

  陈月仙一听,就要笑着来捶打他。

  刘光烈憨笑着站在原地,被他娘打了几拳。

  陈绍话音一转,很自然地问道:“姑母,表兄,这刘府恁多人进进出出,莫不是要打仗了?”

  刘光烈撇了撇嘴,道:“正要跟你说呢,朝廷刚给童贯加了检校太保,要他继续建筑城寨,蚕食夏贼。”

  “这老媪不知道发了什么疯,又下令要各路人马全线推进,在明年前围攻朔方。”

  老东西是赵佶的心腹,升官实在是太快了,但是这条赛道陈绍走不了。

  人家比他少了两个弱点。

  而且就算是狠狠心把两个蛋蛋割了,也错过好时候了,这条赛道拥挤的很。

  东京汴梁城里,六贼把赵佶哄得开开心心,哪还会允许一个佞臣突然出现,抢夺他们的资源。

  陈月仙说道:“你那调令下来,正好是要去克戎寨,就在横山脚下,离朔方不远。前线又要打仗了,我特意让你姑父给你压下,等明年打完了仗再去。”

  怪不得调令迟迟不来,原来是被压住了。

  刘光烈笑道:“这次童贯那里使了钱,老媪给你封了个忠翊郎,要我说这人还行,给钱是真给办事,比以前那些大头巾好多了!”

  陈绍哪肯继续在庄里游手好闲,他笑着说道:“姑母,侄儿想去前线去磨炼一番。”

  童贯如此着急,陈绍心中有数,多半是大宋暗中已经和金国接上头了。

  他要把西夏战线往前推,最好是彻底解决西夏,然后专心联金攻辽,拿回燕云十六州。

  陈绍的心莫名地紧了一下,这次是真没多少时间了。老太监志大才疏,看似‘丰豫亨大’的大宋,崩盘就在一瞬间。

  必须快些进步!

  “那怎么行!”陈月仙皱眉道:“咱们陈家,就你这一根独苗了,你又没有成家,没传下个子嗣,若是有了闪失,我如何跟爹娘交待。”

  “好男儿不立业,如何成家,表兄你说是不是?”

  刘光烈有些诧异,没想到这表弟这么带种,一心要去前线。

  眼看姑侄两个都很倔,刘光烈眼珠一转,笑道:“有了,不如就让爹给你安排个粮料使,如今正是转运粮食、草料的时候,没什么危险也能积累些功劳。”

  陈月仙点头道:“如此也好。”

  要去战场,尤其是这种冷兵器战场,陈绍也不是完全不怕。

  先转运一下粮草熟悉熟悉,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陈月仙叹了口气,嘱咐道:“绍哥儿,你去了之后,一定要好生做事,不要懈怠,积攒些功劳,我好给你物色个大户良配,把咱们陈家的香火延续下去。”

  延续香火,在陈绍这算不得什么大事。

  捎带手就给办了。

  还是赶紧进步比较重要。

第5章 野火烧不尽

  秋高气爽。

  陈绍的庄子里,连同他在内一共五人,聚在一堆篝火旁。

  旁边地上烫好了黄酒,热腾腾的砂锅支起,肉香阵阵。

  边防司的调令已经下来,陈绍被提拔为粮料使,负责从鄜州往横山前线运粮。

  赵佶这次对童贯放权很大,允许他总揽河东及陕西路的军政大权。

  支降二千八百万贯,许辟置官属九百余员,供他犒赏有功将士。

  凡是立下功劳的,童贯的边防司都可以不经朝廷,自行封赏官职,甚至能封到五品的武官。

  西北诸将,无不跃跃欲试。

  在东京城里,享受了几十年太平天子的赵佶,想来是要彻底拿下西夏,然后再向北开边拓土,收复燕云十六州了。

  俗话说的好,不怕富二代贪图享乐,就怕他们突然来一下雄心壮志。

  皇帝更是如此。

  你说大宋,一代一代换过多少皇帝了,打得过么,换汤不换药啊大宋兵马现在什么水平?

  童贯一个没鸟的阉人都在当主帅,他能打么?没这个能力知道么!

  陈绍看了一眼身边四个人,自己庄客里,就只有他们愿意跟自己走。

  除了董大虎之外,其他三个都是孤家寡人的少年,没有家人阻拦。

  就这还是陈绍一个个去忽悠的。

  也可能真是苦日子过够了,想要建功立业。

  这几个人,就算是陈绍的亲兵了,在战场上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亲兵是最后的倚仗。

  不远处的草垛上,一群庄客刚刚给他们收拾好行装,嗅着风吹过来的肉香味,李大山忍不住咽了口唾沫。

  这些日子,他们没少凑到一起,对陈绍他们冷嘲热讽。

  挖苦他没上过战场,不知道前线的厉害。

  而且陈绍是顶着门头过日子的,他一旦在前线战死了,这家产还不知道要归了谁。

  吃饱喝足之后,陈绍站起身来,四个少年一起看向他,眼神中都有些迷茫。

  陈绍自己也很紧张,但是这个时候,他觉得自己还是要装作从容一点,便笑着说道:“走,换个活法去!”

  这话很有蛊惑性,少年们听的心潮澎湃。

  就连远处看热闹,等着来收拾残羹剩饭,喝点肉汤的庄客们,也都听得有点迷糊。

  西北这百年,日子苦,百姓更苦。谁不是过得窝窝囊囊,憋憋屈屈,挣扎求生。

  几个人背上行囊,跟在陈绍身后,感觉走路都带风。

  一行人来到鄜州城外,此时的驰道上早就响起了无数的脚步声,“哒哒”的马蹄声也络绎不绝。

  陈绍来到中军大帐,排了很久的队,等到中午的时候,才见到随军的文官。

  他把调令上缴,然后文官面无表情地递给他一个腰牌,询问着姓名籍贯,低头登记在册。

  只有在听到陈绍是从八品的忠翊郎之后,才略显诧异地抬头看了他一眼。有阶官的,一般都是立了功的,但是他一眼就瞧出眼前这人没上过战场。

  功劳多半是买的。

  随军文官没有因此轻视他,而是格外加了小心,能买功劳的必定是有些背景的。

  等到记录完毕,又板着脸跟陈绍说了一下军法。

  因为人多嘈杂,陈绍也没有听见几句,就只听他在那里不停地说:斩斩斩

  听得陈绍甚至觉得脖子有点发凉。

  等他终于说完之后,抚摸着腰牌,陈绍有些恍惚。

  自己终究还是成为战场上的一员了。

  中军里的一个小兵,引着他们来到城郊的粮仓,给他们介绍了一下,然后就离开了。

  战事紧急,没有时间给他们互相认识,马上就要出发。

  这支运粮队有八百多人,其中辎重兵五十人,其余的都是民夫。

  还有骡马总共十匹,车辆一乘,其余全靠民夫肩挑。

  陈绍翻了翻账本,骑在马背上一挥手,车马民夫立刻开始行路,很快就在路上扬起尘土。

  越往前线走,周围的景象就越凋敝。

  但凡战事,最先倒霉的肯定是老百姓。

  交战双方过万的大军聚集在一处,不说别的,光是每天消耗的粮草就是天文数字。

  周围生活的百姓,不管是哪头的,只要你没跑掉,就得当民夫运送各种各样的辎重。

  田地没人耕种了,口粮被搜刮光了,果树给砍伐光了做车子做器械。

  前线伏尸数万,后方于路也是白骨相望,都是累死、饿死的。

  童贯是出了名的不爱惜民夫,自从他主事西北,已经累死、饿死、打死了不下十万民夫。

  西北多有人上奏弹劾,奈何人家是皇帝跟前的红人,宠臣近臣,根本就不受影响。

  宋夏之间,这一战从政和五年,也就是三年前就开始了。

  西夏被堡寨战术,逼到了绝路,铤而走险入寇鄜延。

  童贯大喜,派出熙河兰湟经略安抚使兼知熙州刘法率步骑十五万出湟州,秦凤经略安抚使刘仲武率兵五万出会州,童贯自己以中军驻兰州,为两路声援。

  刘仲武军到清水河,筑城屯守而还。

  刘法则与夏右厢军战于骨龙,大败之,斩首三千级。

  从那之后,双方就开始打烂仗,对峙了三年,方圆百里,村村残破。

  百姓们只要没当民夫辗转于沟壑之间,能跑的都跑了个精光。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沿途只有一个个死气沉沉的荒废村庄。

  只有等宋夏这一战落下帷幕,大人物们要么和谈,要么彻底解决掉对方之后,这里才会恢复平静。

  那些逃走的人,也会慢慢回来,重新焕发生机。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百姓就像那烧不尽的野草,悲惨、坚韧,不屈不挠。

  过了三川口之后,就是大宋修建的一个个堡寨,这些堡寨互相策应,步步为营。

  名字全都是:威羌寨、灭羌寨、平戎寨、歼羌寨

  光看名字,就知道两边仇恨多大了。

  快入夜的时候,陈绍指挥众人,在一处偏僻荒村边上扎了下来。

  民夫们挖灶找柴禾,到村子里头去找有没有器具用来烧水。

  辎重兵根本不帮忙,忙活完之后,民夫们还要先把热水热汤送给他们跟前。

首节 上一节 4/10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