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闻言,呼吸微滞:羸弱者屯田实际上类同于留质,可若能获得读书入仕的机会,留质不仅不是坏事反而还是机遇。
在这个书比金贵的时代,普通人想要读书,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而此刻,读书这个机遇,却直接被诸葛亮摆到了浮云面前!
“左将军真能让乡野鄙夫也能念上书?”浮云看向刘备,语气颤抖,眼中满含探询。
刘备颔首,郑重应道:“下邳陈元龙赠我藏书千卷,北海郑康成赠我藏书六千卷,我有书,唯缺读书的人。孔子曾言‘有教无类’。我虽不敢比肩圣人,但也深以为然:纵是乡野鄙夫,若有向学之心,何愁无书可读?”
刘备坦诚的话,让浮云喜形于色:“左将军之意,我会如实传达给张大帅!”
送别浮云后,刘备与诸葛亮登上城楼。凉风拂过,远望山峦如黛,刘备眉峰紧锁:“军师,我与张燕等人素昧平生,同浮云亦是初识,他们真会应下此事?”
诸葛亮亦望向远方,笑意依旧,羽扇轻摇,成竹在胸:“此计只用了半策。另一半,尚需将军行动。”
“哦?另一半?”刘备讶然,“还请军师明言。”
诸葛亮唇角微扬:“将军以万金之躯亲入常山,要为常山士民根除黑山流寇之患,彼等难道不应该有所表示?将军可劝常山大族捐金输帛,由左将军府登记造册,代为聘请张燕等黑山诸帅为部曲,专司讨伐屠各、乌桓、鲜卑等胡虏。所得功勋,按其捐资多寡分配,各家在州郡为吏子弟考核升迁,皆可以凭此功勋优先。”
“如此,将军有金帛安顿屯田,大族免于流寇之患更能积功搏迁;张燕所部卸下后方之忧,必踊跃杀胡!日久天长,黑山军民与常山士民间的旧怨,便能在这互惠互利之中渐渐消融。待到子侄辈长成,前嫌尽释,同心同德,岂非水到渠成?”
平南蛮后,有人曾劝谏诸葛亮留兵镇守,但诸葛亮认为留兵有三不易。
一是若留下外人,则要留兵驻守,留下士兵则需要粮食。
二是夷人新破,死伤甚多,有的父死兄丧,如留外人但没有士兵驻守,必定成为祸患。
三是夷人忧怕有废杀的罪名,自怕过失过重,如果留下外人,终不会得到信任。
故而诸葛亮采取了折中之策,移南中万余家劲卒、青羌到蜀地,分成为五部,号为“无当飞军”。又分开瘦弱,配给大族焦、雍、娄、爨、孟、量、毛、李为部曲,设置五部都尉。
由于刚毅又斗狠,与大族关系极差,诸葛亮又劝大族捐出金帛,聘请夷人作部曲,聘请越多,便可世袭官位。
以此恩威并济的方式,让夷人逐渐臣服。
而诸葛亮这套策略,则是将平南中的策略进行了优化,使其适应黑山军的具体情况。
本质上都是在借力打力,对现有的资源和矛盾重新归整。
刘备听得眼前一亮。
在处理黑山军民上,刘备私下也思考了很多种对策,但最终都因实施上太困难且后患太大而被刘备摒弃。
而诸葛亮这套在治南蛮过程中得到了实践的策略,让刘备大开眼界。
“倘若……”刘备追问,“大族们不愿割舍财货呢?”
话音未落,却见浮云策马回奔,疾驰登楼:“左将军!方才走得匆忙,漏了一件要紧事。张大帅早前已遣公孙续来见将军,不料此子在城外盘桓数日,今日忽传回消息,污蔑将军‘不念与公孙瓒旧谊,将其逐出真定’,更谎称将军此行是为袁绍抓捕黑山青壮充军!此时公孙续已奔向并州,欲请四营屠各和雁门乌桓南下‘援手’。依我看,这些胡骑只怕早已启程,公孙续此去只为接应,将军可速速防备!”
闻此言,刘备面上笑意瞬间冻结,化为一声沉痛长叹,随后向浮云拱手一礼:“感谢相告。”
待浮云离开后,刘备的语气苦涩至极:“伯珪兄最恨胡人,不曾想其子竟然要与胡人联手,那屠各、乌桓,皆是豺狼之辈,岂是公孙续能驾驭的?引狼入室啊。”
看着故人之子堕入歧途,刘备心中痛惜不已。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人各有志,各安天命,将军也不必过于哀伤。”诸葛亮语气平淡,点破关窍:“然而福祸相倚,危中有机。倘若公孙续真引四营屠各和雁门乌桓寇略常山国,常山大族便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同时与张燕所部及胡虏为敌;要么痛痛快快拿出金帛,请将军代聘黑山劲卒为部曲,全力讨伐来犯胡寇。”
随后,诸葛亮目光微闪,安抚刘备:“倘若战后公孙续能侥幸活命且有悔改之意,那么此战,可记公孙续一大功!”
刘备精神一振,彻底了然:当黑山军民与常山士民水火难容之际,公孙续引来的四营屠各和雁门乌桓将成为双方共同之死敌!
当军民怒火齐指外虏,此战便成了消弭内患的绝佳契机。
而公孙续这个“引敌”之人,自然也可论功。
当然,前提是公孙续能活着悔悟!
“便依军师之计。”刘备笑意再现,恢复了称雄一方的豪雄意气:“正好,我也憋了一肚子气了,若四营屠各和雁门乌桓真敢寇略常山,我便要让这群胡寇明白:大汉,不是他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
而在刘备和诸葛亮身后,一直默默护卫的关羽,亦是睁开了丹凤眼,右手亦是握紧了偃月刀。
那凌厉的气势,也应了关羽心中所想。
四营屠各?
雁门乌桓?
比之蹋顿如何?
3更求月票,我回来啦!
第164章 刘备的强势,这不是商量,而是通知
国相府内。
刘备召来常山相陶升,将劝常山大族捐金输帛诸事一一告知。
“这……”陶升面露难色,“与常山大族谈好处尚可,但要他们拿出财货割舍私利,这恐怕难如登天啊。”
在常山为相数年,陶升太了解这些大族的秉性:平日里不侵夺他人财货已算难得,如今竟要他们主动献出财货?
刘备语气转冷:“陶相,我不是在与你商议,也不是在与常山大族商议。四营屠各与雁门乌桓不日便将南下常山。要么捐金输帛,由我去游说张燕对付屠各、乌桓;要么我即日撤兵,常山大族自行率族兵抵挡张燕与屠各、乌桓联军。”
陶升闻言色变:“左将军!万万不可撤兵啊!若左将军离去,莫说诸县,便是这真定城我也绝难守住!”
刘备目光锐利,毫无退让之意:“我麾下仅有一万新卒,敌众我寡,不行奇策,焉能取胜?常山大族若吝啬财货,我又有何理由驱使将士辛苦操劳?陶相与其在此与我虚耗光阴,不如速将条件晓谕诸县大族。”
言毕,刘备又取出一份文书递与陶升:“此乃‘交割令’。我刘玄德向来重信守诺!务必让自愿捐献的大族签字用印,以免日后有小人诬我强征赋税。此为范本,着令书吏照抄即可。”
陶升疑惑地接过文书。
只见上面写道:
————
建安六年,正月二十。
左将军刘备受常山国士民所托,欲聘张燕等黑山诸帅为部曲,专事讨伐屠各、乌桓、鲜卑等胡虏。
所得委托财货详细如下:
[此处为空白]
交割既讫,原主不得复索。
接收人:左将军刘备
交付人:[此处空白]
监交人:常山相陶升
————
看到财货详情栏与交付人处的空白,以及监交人处赫然写着自己的名字,陶升再次错愕:“左将军,我还须于监交人处签字用印?”
陶升拿着文书的手微微发颤,这是能随便签字用印的吗?
刘备眉头一挑:“陶相若不在监交人处签署用印,他日若生争端,我岂不真成了强征豪夺之人?我亦可立誓,所得财货必用于聘请张燕等黑山诸帅讨贼,分毫不入私囊!所有文书皆存档备查。”
陶升紧握文书,沉吟良久,终是暗叹一声,又问:“倘若……张燕等人不愿呢?”
“不愿?”刘备抚髯,嘴角泛起冷峻笑意:“若依我策,彼等便是保境安民之义兵;若拒不受令,则便是山中悍匪。我既受大族财货所托,又岂能坐视不理?届时,幽州骁骑必将踏平黑山,将张燕与屠各、乌桓之流尽数荡平!”
陶升心中一凛,已听出弦外之音:只要财货到位,刘备便可退敌,或是以财招安张燕退敌,或是调幽州骁骑清剿;若大族吝啬财货,那.
想到这里,陶升不再多言,道:“我即刻便将左将军之意飞马诸县,转达常山大族。”
正如刘备起初所言,这不是与他们商量,而是不容置疑的通知:要么献财听命,要么自行御寇。
未几,一匹匹快马自真定驰出,飞奔常山诸县。
张燕“十万”流寇已令人闻风色变,如今更添屠各、乌桓,对常山士民无异于雪上加霜,尤其是家财丰厚的大族,必会沦为被寇掠的主要目标。
穷人才几个钱啊!
与此同时,黑山军寨中。
浮云匆匆返回,将刘备提出的条件据实禀报。
“羸弱者留下屯田为质,强壮者还得去讨伐屠各、乌桓、鲜卑等部,刘备这是将我等当什么了?浮云,这便是你说的仁义之人?”大目瞪着一双大眼睛,语气颇有不满。
雷公、白雀、五鹿等渠帅亦是面有不解,浮云为何会同意这样不平等的条件?
浮云先是安抚了大目的情绪,随后又道:“羸弱者不留下为质,左将军如何肯信我等是真心归附?强壮者若不去征讨胡虏,又必会被袁绍强征而南下与曹操厮杀。官渡一战,袁绍十万步骑都折损大半,我等若是随其南下,又岂还有生路?四营屠各、雁门乌桓屡屡劫掠我黑山之民,往日里心存顾忌而不敢报仇,今有左将军庇护屯田之民,我等正可放手一战!更何况,左将军已许诺,会表张大帅为平北将军、安国亭侯。此乃封侯拜将之荣!最紧要者,留下屯田的羸弱妇孺,子孙后代有读书出仕之望!诸位想想那些生于黑山、长于黑暗之中的孩童,他们岂能一生为贼?”
浮云语声平静,却字字千钧。众人听罢,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反驳。
良久。
大目冷哼一声:“大不了重回黑山,何须受这般窝囊气!”
浮云摇头叹道:“大目,你真以为躲进黑山便万事大吉了?左将军此刻愿谈,除了体恤黑山军民不愿多造杀孽外,更大的缘由是左将军在常山仅有一万新卒。倘若左将军将荡平幽州六郡的精锐调入常山……”
目光扫过众人,浮云抬高了声音:“诸位觉得,左将军还有必要与我等讨价还价么?左将军不是无力剿灭我等,只是不愿劳师动众。但若我等不识时务,激怒于他……”
浮云声音又变得低沉:“到那时,这黑山十余万军民,还能留下几成活口?”
大目脸色骤变。
浮云一席话,如同冷水浇头!
众人这才猛然惊觉:刘备不仅仅有新卒,还有幽州精锐!
之所以会“客客气气”地与黑山诸帅谈判,不是刘备惧怕,而是刘备不愿用牛刀杀鸡!
“大帅……”
见众人再无反驳,浮云目光转向了始终沉默的张燕。
最终如何决定,始终还是得看张燕的态度。
张燕的目光,此刻正越过山水,望向真定城方向——那里有张燕的故土褚家村。
“浮云,”张燕并未直接决断,而是直接询问:“左将军待你……如何?”
浮云微微一愣,表情忽然变得怪异,斟酌了许久,才吞吞吐吐地道:“怎么说呢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就是,我是被左将军亲自乘车相迎,然后跟左将军同乘一车入的城。”
话音一落,雷公等人皆是惊愕的看着浮云。
就连喜怒不形于色的张燕,也不由惊愕回头:“你说什么?”
4更来啦,求月票
第165章 诸葛亮的东风未至,投降早了也不行
乘车亲迎,把臂同游,同乘一车.
浮云详尽复述了亲迎及同游的细节,却仍未打消张燕等人的惊愕。
白雀更忍不住问道:“左将军与你同乘一车,就不怕你行刺吗?”
浮云嘴唇微动,深吸一口气,心有余悸地想起关羽与诸葛亮那摄人的目光:“实不相瞒,即便我此行确为行刺,也绝不敢动手。”
“嗯?为何不敢?”白雀追问。
浮云倒吸了一口凉气,语气沉重:“颜良、文丑的武艺,各位想必深知。”
雷公冷哼一声,语有不服:“颜良、文丑若敢入黑山,我定不惧他!”
话虽这般说,但雷公也不得不承认,若没有黑山地利,在颜良、文丑手头都走不上十个回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