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事后诸葛亮,三兴大汉 第11节

  舞毕。

  黄忠的拘束完全消失,与关羽对酌后,黄忠又将酒坛的酒水分了张飞一半,瞬间赢得张飞的好感。

  勾肩搭背间,彷如故友重逢。

  看着融洽的文武。

  刘备不由心有所感:我若有基业,天下碌碌之辈,不足虑也!

  一直到了深夜,众宾才逐渐醉困散去。

  刘备让一直护卫在宴席周围的陈到,派人将众宾一一安顿。

  诸葛亮因为饮酒少,留到了最后。

  刘备拱手赔礼:“翼德贪酒,今夜抢军师酒水并无恶意,还请军师念我之面,莫要责怪。”

  诸葛亮笑道:“张主簿乃性情中人,若非视亮为友,又岂会抢亮酒水?将军勿忧,亮非小器之人。”

  刘备亦笑:“我与军师一见如故,恨不能朝夕请教。今夜天色已晚,军师若不嫌我粗鄙,不如与我同榻,今宵抵足而眠。明日一早,共议天下之事。”

  听到刘备真挚的话,诸葛亮的眼前不由又浮现了白帝城时刘备托孤的场景。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若非刘备对诸葛亮有绝对的信任,又岂会将幼子托付给诸葛亮?又岂会赋予诸葛亮任意废立皇帝的大权?

  “能与将军同塌,乃亮之荣幸!”诸葛亮郑重而应。

  后世常有人戏称“蜀汉都是基”,多因民间相传刘备君臣极喜同塌而眠而起。

  然而。

  放诸于汉代,同塌而眠,是一种极为亲近信任的表现。

  尤其是汉末乱世,同塌而眠,弥足珍贵。

  刘备邀请诸葛亮同塌而眠,意味着将后背都托付给了诸葛亮,但凡诸葛亮有加害刘备之意,刘备都不能活着见到明天的太阳。

  曹操为什么好梦中杀人?

  就是怕睡着了被人在梦中砍了!

  故而传出梦中杀人的习惯,来警告有异心者:不想死,滚远点!

  半夜酒宴。

  半夜同塌。

  消弭了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隔阂,让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变得亲密无间,无话不谈。

  之后数日。

  刘备与诸葛亮食则同桌,寝则共榻,终日议沦,心地开悦,共议天下之事。

  看得张飞羡慕不已,更是私底下向关羽吐槽:“大哥整日与水亲近,都忘了俺兄弟。俺兄弟才是大哥的左膀右臂。”

  对于张飞的吐槽,关羽没有附和。

  张飞吐槽归吐槽,对诸葛亮还是很尊敬的。

  一者张飞本就尊敬士人,二者诸葛亮自荆州千里来投。

  很快。

  张飞又习惯了刘备跟诸葛亮“如鱼得水”般的亲近,更时不时的向诸葛亮请教经学。

  在好儒风雅上,张飞跟张郃,如似兄弟。

  求收藏、求追读、求月票、求打赏、求评论。

第14章 袁绍南下勤王,刘备的机会来了

  自拜诸葛亮为军师后,刘备有了明确的奋斗方向,不再如先前一般走一步想一步的瞎撞。

  期间。

  车胄听闻刘备新拜一军师,借故来试探。

  当发现诸葛亮只是个未满二十的少年时,车胄恨不得当场给自己一耳光。

  我堂堂名士、官拜徐州刺史,竟然会专程来试探一个乳臭未干的少年?

  车胄断定:刘备是故意的!

  故意拿一个乳臭未干的少年来迷惑自己,借此掩盖其不为人知的阴谋。

  于是乎。

  车胄放松了对诸葛亮的监视,令细作重点监视刘备。

  此举正合刘备和诸葛亮的心意。

  为了麻痹车胄。

  刘备每日里早出晚归,在车胄赠送的良田里勤恳种菜,时不时还会与农夫交流种菜的心得。

  诸葛亮则是打着“左将军麾下军师中郎将”的旗号,在下邳城内当“狂生”。

  不仅自比管仲、乐毅,在言及军事时,更是口若悬河,自称天下莫有能当!

  又自号“卧龙”,睥睨众士子。

  狂妄至极!

  若不是诸葛亮打着“左将军麾下军师中郎将”的旗号,不知多少士子想偷偷给诸葛亮套上麻袋来一场脚踹拳打。

  车胄不知道的是:

  诸葛亮虽然在下邳城内当狂生,但却在狂妄间,几乎将下邳城内有名望的士子俊杰都识了个遍。

  八月。

  朱灵和路昭自江亭归来,且带回了袁术的死讯。

  袁术的死讯,并未在下邳引起多少轰动。

  苟延残喘的伪帝,并不值得过多的关注。

  朱灵和路昭原本是不准备来下邳的。

  之所以会返回下邳,是二人得到了曹操的密令:“请”刘备同回许都。

  车胄的密信,加剧了曹操对刘备的忌惮和猜疑。

  曹操暗中给朱灵和路昭二人传信,令二人在讨灭袁术后就将刘备“请”回许都。

  “左将军,如今袁术已死,我等该回许都复命了。”

  朱灵极为客气。

  不是朱灵想客气,而是刘备左右有关羽和张飞在,朱灵不得不客气。

  来下邳前,连曹操最信任的虎卫军校尉、能倒拖耕牛的许褚都得对刘备客气,朱灵又岂敢放肆?

  “朱将军,袁术虽死,但残贼尚在,此时回军,残贼定会侵扰下邳。”

  “我等为将,职在保境安民,不可因为行军辛苦就忘记了为将本心啊。”

  刘备一通官腔,让朱灵顿感无语。

  下邳有徐州刺史车胄在,难道还对付不了一群残贼?

  这借口,未免太明显了。

  “左将军,司空之命,我等岂敢违背?”朱灵不得不抬出曹操的军令,硬着头皮道。

  话音刚落。

  张飞就吹胡子瞪眼:“朱灵,你好不晓事!俺大哥好声好气的跟你讲,就是不想让你回许都复命时为难。”

  “连曹司空都称‘天下英雄,唯有曹司空和俺大哥二人’,俺大哥行事,何须你来置喙?你不仅不识趣,还用曹司空的军令来压俺大哥,意欲何为?”

  关羽眯了眯丹凤眼,语气虽不高但不怒自威:“朱灵,我大哥先前将兵权交付你和路昭时,未曾为难你二人。”

  “你二人虽然久随曹司空,但我大哥与曹司空交情莫逆,非常人能及。”

  “曹司空若真有军令,又岂会只给你二人而不给我大哥?不如你将曹司空的军令拿出来,让我大哥一观如何?”

  “关某以为,这其中定有误会。”

  朱灵和路昭对视一眼,顿感头皮发麻。

  拿出曹操的军令?

  要能拿,朱灵早拿给刘备看了。

  只因这军令中,还有曹操急召朱灵和路昭回军的真正原因,且曹操又在军令中叮嘱“不可令刘备知晓”!

  “唉。”

  刘备长叹一声。

  “朱将军,如今我既无兵权,又非刺史,只想在下邳寻求片刻的安稳,你又何苦相逼?”

  “还请回去转告曹司空,我只想当一田舍翁,种菜度日,别无所求。”

  朱灵和路昭对视一眼,凑近商议。

  “左将军一向骁勇,关羽和张飞又是熊虎之将,倘若你我相逼太甚,吃亏的定是你我二人。”

  “左将军职位高于你我二人,司空既未给左将军军令又不许我二人私泄密令,若是强请,便是以下犯上。”

  “不如卖左将军一个人情,回许都向司空请罪,如今袁绍南下,司空亟需我二人回军,料想不会重责我二人。”

  “就如此罢!”

  二人细细商议后,决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一回“傻子”。

  “如此,我二人回复司空,转达将军之意。告辞!”

  看着匆匆离去的朱灵和路昭二人,刘备的眼神逐渐凝重。

  “朱灵和路昭匆匆而回,定是许都出了变故。速请军师!”

  曹操虽然不允许朱灵和路昭二人私泄密令,但这难不倒事后诸葛亮。

  “以亮观之,定是袁绍举兵南下了。”

  诸葛亮的断言,令刘备不由蹙眉。

  虽然早料到袁绍和曹操之间必有一战,但刘备没料到这一天来得如此之快!

  “袁绍刚灭公孙瓒,虽然士气正盛,但百姓疲弊,兼之仓庾少积,赋役又多。此时南下,是想速战速决,这是在小觑曹操啊。”

  刘备不由又想到了曹操麾下谋士如荀彧、荀攸、郭嘉等以及诸葛亮对袁绍的评价“外宽内忌,好谋无断”。

  虽然没亲眼见到,但刘备能想象出袁绍问策的场景:

  谋士甲提出三年疲曹打持久战,谋士乙提出速战速决一战定乾坤,争执间谋士乙用盘外招构陷谋士甲权高震主,没什么决断的袁绍就武断的认定谋士甲心存不良,于是采纳了谋士乙速战速决的策略。

  转念一想。

首节 上一节 11/10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