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事后诸葛亮,三兴大汉 第12节

  刘备又暗道天佑大汉。

  如今明面上的实力:袁强曹弱。

  倘若袁绍有曹操一样的决断力,曹操也就不用打了,直接举双手投降就行了。

  曹操一降,袁绍必会代汉。

  哪怕袁绍想当文王,袁绍的儿子定会代汉。

  而如今。

  袁绍内部淤塞暗生,让袁绍的实力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这不仅给了弱势一方的曹操取胜的机会,同样给了刘备图河北的机会!

  “军师,接下来,我该如何应对?”

  刘备的目光看向诸葛亮。

  求收藏、求追读、求月票、求打赏、求评论。

  【感谢书友的支持】

第15章 斡旋于袁曹之间,借袁曹之力以壮自身

  “袁曹之争,非一时能决。”

  “兼之南方尚有刘表、张绣、孙策等众虎视眈眈,且诸郡世家豪强亦非铁板一块,亮料袁曹双方,定会增派使者招诱诸郡。”

  “将军可趁此机会,斡旋于袁曹之间,借袁曹之力以壮自身。”

  诸葛亮清晰的道出了应对之策。

  刘备在徐州有名望且又是天子册封的左将军、宜城亭侯、豫州牧,袁曹战事开启,刘备必然会受到袁曹双方的拉拢。

  在许都时,曹操忌惮刘备却又不杀刘备,亦有拉拢刘备对付袁绍的考虑。

  俗话说:三军易得,一将难求。

  单论统兵作战的水平,刘备依旧是当世“难求之将”。

  后世更有人戏称:自吕布死后,刘备是万人之下我无敌,万人之上一换一,十万人看运气。

  兼之麾下关羽和张飞皆是熊虎之将,不容小觑。

  曹操会密令朱灵和路昭将刘备“请”回许都,且又不想让刘备知晓袁绍南下之事,除了对刘备生出猜忌外,更不想让刘备被袁绍拉拢。

  别看刘备现在缺兵少将似乎对曹操构不成威胁。

  可一旦让刘备拉起一支兵马,哪怕这支兵马只是群黄巾贼,曹操都得派大将征讨甚至于亲自征讨。

  而事实也是如此。

  史载刘备在汝南只是临时拉起了一支数千人的黄巾,就将曹操的大将蔡阳斩杀。

  《华阳国志》更记载刘备嘲讽蔡阳:吾势虽不便,汝等百万来,未如吾何;曹孟德单车来,吾自去。

  可见一斑。

  诸葛亮的对应,刘备深以为然。

  刘备能游走于诸侯之间不断壮大自身,便是在借助诸侯之力。

  在公孙瓒处为别部司马,得杂胡义从千余。

  为公孙瓒驻守平原,又得精兵千余。

  替陶谦驻守小沛,又得丹阳兵四千。

  陶谦死后接手徐州,兵马一度达到两万之上。

  即便被吕布背刺几近身死时,也得糜竺兄弟尽散家财相助。

  哪怕是被困许都,刘备都能一跃而成“左将军、宜城亭侯”,还能统率曹操之兵讨伐袁术。

  自古以来。

  想壮大自身,大都得借助外力。

  全靠自己,得猴年马月才能发展壮大?

  念及此处。

  刘备有了决定:“我欲与车胄一叙,军师可与我同往。”

  之前朱灵和路昭未回许都,刘备忌惮车胄联手朱灵和路昭二人,故而一直在韬光养晦,借以麻痹车胄。

  如今。

  朱灵和路昭匆匆返回许都,车胄如失双臂,兼之刘备在下邳的名望与日俱增,刘备就有了跟车胄晓以利害的时机。

  车胄没想到朱灵和路昭刚离下邳,刘备就忽然造访,又惊又疑,急召别驾曹宣商议。

  这曹宣出身于下邳豪强曹氏,颇有家资,且在徐州有一定的名望,故被车胄辟为别驾。

  闻讯,曹宣分析道:“刘备每日早出晚归,种菜避嫌,今日忽然造访,必有缘故。使君可先与刘备一见,再作决断。”

  车胄点头:“别驾可与车某同见刘备,以助车某。”

  不多时。

  刘备携诸葛亮入内。

  车胄不知刘备目的,言语试探:“左将军今日不去种菜,怎有空闲来寻车某?”

  刘备轻叹:“袁绍南下,天子受辱,我又如何能安心种菜?”

  “左将军自何处得到的消息?”车胄大惊。

  刘备目视车胄,诌道:“自然是朱灵和路昭二位将军相告。”

  车胄更惊。

  朱灵和路昭二人,竟向刘备泄密?

  车胄同样得到了曹操的密令。

  曹操为了减轻袁绍南下对许都的压力,密令臧霸等众攻打青州,又密令车胄筹措粮草以助臧霸。

  一时之间。

  车胄难辨真假。

  车胄的反应,印证了诸葛亮的断言。

  见状。

  刘备又道:“我本欲回许都助司空抵挡袁绍,又恐身微力薄。故而深思熟虑后,我决定暂留下邳,助车刺史纠合士民义士,以助司空。”

  乍一看。

  刘备言语真诚,事事都为曹操考虑。

  但车胄本就忌惮刘备,对刘备的话不敢尽信,婉拒道:“左将军高义,车某钦佩。然车某久为徐州刺史,诸县信服,无需左将军劳顿。”

  虽然不知道刘备的真正目的,但车胄自认为只要不让刘备参与诸事就不会上当受骗。

  车胄的想法是没错的。

  但刘备既然来了,自然不会空手而回。

  车胄话音刚落,就遭到了诸葛亮的嘲讽:“亮本以为,车刺史乃英雄人杰,器量宽宏,能容诸士。没想到竟也是一介嫉贤妒能的迂腐儒生。”

  车胄脸色骤变。

  刺史治州,最忌讳的就是被认为在嫉贤妒能。

  若无本地士人相助,刺史是无法正常施政的。

  故而刺史治州,不论是否真的嫉贤妒能,对外都得树立一个任人唯贤的老好人形象。

  诸葛亮直言嘲讽车胄嫉贤妒能,这让车胄如何能忍?

  车胄举目示意别驾曹宣。

  曹宣会意,怒而大喝:“尔为何人,竟敢羞辱车使君?”

  诸葛亮瞥了一眼曹宣,羽扇轻摇,“狂态”自显:“不才,左将军麾下军师中郎将,诸葛孔明!”

  曹宣冷笑:“原来是自比管仲乐毅、又自号卧龙的狂生诸葛亮,左将军纵容此狂生羞辱车使君,意欲何为啊?”

  刘备淡笑不语。

  曹宣虽然是徐州别驾,但还没资格让刘备有问必答。

  诸葛亮顺势而道:“此言差矣!昔日,管仲囚于槛车,桓公释桎梏而拜相;乐毅困于燕市,昭王执马鞭而委兵。皆为贤君礼贤下士。”

  “今左将军不嫌亮出身寒微而委亮重任,食则同桌,寝则同榻,礼贤下士更胜桓公昭王。不知车刺史待曹别驾,与左将军待亮,孰优孰劣?”

  曹宣只感觉堵得慌。

  我问左将军为何纵容狂生羞辱车使君,这狂生要跟我比待遇?

  然而。

  曹宣又不得不承认,诸葛亮的盘外招杀伤力极强。

  食则同桌?

  寝则同榻?

  我都当了大半年的别驾了,都没跟车使君同桌过!

  羡慕会滋生嫉妒。

  嫉妒又会滋生恨。

  曹宣心态有些崩,语气也变得极为不善:“我乃徐州别驾,不与你逞口舌之辩。你以下犯上,羞辱车使君。若不治罪,车使君颜面何存?”

  诸葛亮大笑:“左将军为国家大事而来,车刺史却听信谗言而逐客,本就失礼在先;亮义愤护主,何来羞辱?”

  求收藏、求追读、求月票、求打赏、求评论。

第16章 事后诸葛亮的压迫感,如见泰山

  单论话术,诸葛亮的辩词算不上高明。

  但配上诸葛亮的神态、语气以及那当了十余年丞相的气场,就截然不同了。

  那份若隐若现的压迫感,令曹宣仿佛在直面泰山之巍峨。

  高端的辩战,往往朴实无华。

  只是寥寥数语,就能决定胜败。

  汗水自曹宣额头冒出。

  一时之间,曹宣竟然词穷了!

  在历练了数十年、集军政一体的事后诸葛亮面前,曹宣如同大树之下的蚍蜉一般渺小。

  反观诸葛亮。

首节 上一节 12/10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