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事后诸葛亮,三兴大汉 第128节

  刘备收拾心情,招呼徐庶、庞统,语气复归豪迈:“走吧,我等也该去并州了!此番前往,定要达成军师在雍凉益的布局。”

  2更来啦

第212章 刘备未至,就被荀谌断言非池中之物

  九月,上党。

  秋阳斜照,凉风习习。

  刺史府的议事大堂内,荀谌、郭援、夏昭、邓升、张晟、祝奥等文武齐聚。

  忿忿之声自堂上响起:“大将军令我等袭扰关中,然而袁熙与刘备却迟迟不至,着实令人恼恨。”

  按照袁绍最初的部署,袁熙和刘备在八月底就应该抵达上党。

  然而,由于刘备不想在大热天行军也不想太着急的替袁绍袭扰关中,硬生生在涿郡拖延了一个月才动身。

  袁绍怕催急了刘备直接不去了,不仅选择了对刘备的拖延睁只眼闭只眼,还在刘备“哭穷”后增派了颜良、文丑引兵同行。

  不论是刘备还是袁绍,都觉得九月底再抵达上党没什么问题。

  可高干不乐意了。

  粮草准备妥当了,并州兵马集结了,马腾、韩遂也联络了,就连回到并州夺回了单于位的呼厨泉也同意引兵南下共取河东。

  结果九月都过了一半了,袁熙和刘备还没抵达上党!

  见高干忿忿,从事中郎郭援也按捺不住了,昂首抱拳,急切地请命道:“使君!何须苦等那两个无信之人?我并州兵强马壮,自有良将劲卒!末将不才,愿亲领一支兵马为先锋直捣河东!必不负使命!”

  高干抬眼看向郭援,目光深邃。

  迟疑了片刻,高干又缓缓摇头,委婉而道:“郭从事,稍安勿躁。我知郭从事求战心切,但调兵遣将需要细细斟酌。也非是我不信郭从事之能,只是河东乃是重地,而那司隶校尉钟繇与郭从事你……又是甥舅之亲。此番袭扰,事关重大,郭从事不如留守上党,以策万全?”

  一听这话,郭援脸色瞬间大变,又由涨红转为铁青,仿佛受到了莫大的侮辱。

  郭援怒目圆瞪,声音陡然拔高,甚至有些尖利:“钟繇?!哼!钟繇是钟繇,我是我!他不过是一个跟随天子东归时运气好才苟活性命的懦夫罢了!若非彼时公卿大臣在乱军中死伤殆尽,他钟繇也配得此高官厚禄,加官封侯?如今更是靠谄媚曹阿瞒、走了荀彧的门路才当上司隶校尉!这等鼠辈,岂配做我郭援的舅父?我时常以此为耻!又岂会因与钟繇有甥舅之亲而坏大将军大事?使君今日以此相疑,是何道理?”

  虽然钟繇是郭援的舅舅,但立场上郭援是不会讲亲情的,兼之郭援自恃出身且又自傲文武,也从没将钟繇当回事。

  在郭援眼中:其舅钟繇是个小时候落水差点淹死、脑子进水了不灵光、四十多岁了还一事无成的“废物”,董卓之乱时还被裹挟至长安,靠屈膝下跪才苟得性命,又因天子动归时公卿死伤惨重才得以被提拔,最后还是靠荀彧关系投靠曹操得了司隶校尉,是个只会空谈、毫无真本事的俗士。

  而郭援的舅母每次探亲都要跟郭援的母亲抱怨称钟繇只知道读书练字不知道置办家业,自己时常还得拿嫁妆补贴家用,若不是颍川钟氏也是豪门大族,郭援的舅母都想另嫁了。

  从小到大,郭援对钟繇的印象除了“废物”还是“废物”。

  一旁的祝奥见状,忙为郭援帮腔:“郭从事勇冠三军,智深如海,兼有古之贲育之勇力,并具良、平之智谋!实乃不可多得的帅才!若使君肯委以重任,授郭从事统兵之权,提一支劲兵直取河东,定当势如破竹,所向披靡!”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祝奥这一句句的吹捧之语,听得郭援也是极为受用。

  听完郭援激烈的抗辩和祝奥的推崇,高干并未立刻回应,而是低头沉吟。

  与郭援积极想要建功不同,高干首先领会的是袁绍的意图。

  为什么袁绍要让刘备来上党?

  一是刘备征战南北多年骁勇善战,二是袁绍要借机消耗刘备的实力,这也是为什么高干即便不满刘备迟迟未至也依旧要在上党等刘备的原因。

  见高干不开口,郭援心中更如烈火灼烧,再次请命,语气也变得坚决:“使君!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如今尚公子在兖州前线与曹操连番激战,正值危难之际!大将军欲立尚公子为嗣子的心意,我等皆知!试问若因我等袭扰关中不力,致使尚公子前线再失利,我等如何向大将军复命?末将在此立誓,若此番提兵不能克复河东,愿领军法,提头来见!”

  高昂的声音打断了高干的思路,但高干的目光却没有投向郭援,而是转向沉默不语的荀谌:“友若,你意下如何?”

  荀谌原本与田丰、许攸一样,都是袁绍在官渡之战的谋主,后来田丰被下狱、许攸叛袁投曹,荀谌因官渡之败自觉无颜回邺城见袁绍,于是就跑到了上党。

  昔日袁绍对韩馥施压时,便是派遣荀谌、张景明、郭图、高干等人游说韩馥,故而荀谌与高干亦有不少交情。

  高干也明白官渡之败怪不到荀谌身上,遂以荀谌为治中从事,厚礼以待。

  随着高干的询问,郭援也是目光凌厉的盯着荀谌,眼神中混合着催促、警告和不容置疑的逼迫,仿佛在无声地说:你若敢阻我建功,休怪我翻脸!

  抬头瞥了一眼郭援,荀谌面无变化,又转向高干:“使君所虑,我已明矣。刘备有枭雄之姿,绝非池中之物,绝不会甘心久居人下。其麾下关张猛勇,诸葛有谋,多有能人志士追随。迟迟不至,乃是不愿受大将军驱驰苦战。若我等只是空守上党,不仅贻误战机,更有可能打乱大将军的布局。”

  顿了顿,荀谌又瞥了一眼郭援,道:“为今之计,郭从事方才所言,正可权宜行之。使君可先遣郭从事统兵、张晟将军为副,引精兵疾击河东。河东若下,则可西连关中的马腾、韩遂,南压弘农,令司隶全境震动!曹操若闻河东陷落,弘农危急,必会分遣重兵而来,如此一来,兖州兵力空虚,正是尚公子立功之时。”

  郭援看向荀谌的眼神变得柔和,大笑而道:“荀治中言之有理!待我攻下河东,也记荀治中一份功劳。”

  3更来啦(钟繇与郭援的相爱相杀为野史)

第213章 立威震慑高干,刘备袁熙现在一条心

  见荀谌也同意先打河东,高干也不再迟疑,当即以郭援为大将、张晟为副将、祝奥为军师,引并州步骑五千为先锋攻打河东,同时又给自太原而来的呼厨泉传令,让其沿汾水而下与郭援合力攻打河东诸县。

  高干则与荀谌、夏昭、邓升留在上党等刘备和袁熙的兵马到来。

  这一等,又是半个月。

  直到九月底,刘备和袁熙才引了五千兵马姗姗来迟!

  若不是有高柔提前派人送信,声称“大将军已派颜良、文丑二将助左将军,堂兄万不可失了礼数”,高干都想带兵给刘备来个下马威了。

  “初至并州,不识地理,耽误了时日,还请高刺史见谅。”刘备自知来得晚了,见面先是向高干赔礼。

  其实若是急行军,刘备也能提前十日抵达上党的。

  然而一来刘备不想劳累将士,二来刘备采纳了庞统的建议暗中遣张飞带人沿途绘制并州的山川地理图。

  经过诸葛亮的调教后,张飞绘制地图的水平越来越成熟,仿佛天生就是干测绘的一般。

  假如某天刘备统一了天下,再让张飞负责测绘诸州郡山川地理图,估计都能提前出现《水经注》。

  面对刘备的笑脸赔礼,高干强忍内心的不愉快,简单的寒暄后便道出郭援及呼厨泉的军事调动,询问刘备何时前往河东。

  听到呼厨泉也南下了,刘备不由脸色一变,笑容戛然而止,语气也为之一沉:“高刺史奉令袭扰关中乃是为了国事,为何要号令呼厨泉引胡兵南下?”

  高干本就因刘备迟迟不至而恼恨,现在又被刘备质问,不由也阴沉了脸色:“呼厨泉肯助我攻打曹操,我为何不能号令?”

  刘备语气转冷:“高刺史难道不知我在常山生擒呼厨泉之事?我放他归去,是让他在并州安守本分,而不是南下掠我汉民的!古人云,顺道者昌,逆德者亡。曹操挟天子以令不臣本就占了道义,又遣贤吏入河东、弘农安顿士民,诛除暴乱,严谨法纪,已令不少士民归心。而你身为并州刺史,不思施恩,反而驱率胡人南下,如此行径,岂不令河东、弘农士民失望?大将军是让我等袭扰关中,而不是南下为贼!”

  被刘备连番质问,高干再也忍不住了,怒声呵斥:“刘备,你怎敢对我无礼!”

  “对你无礼?哼!”刘备眉头紧蹙,语气更沉:“我乃天子亲封左将军、宜城亭侯,享开府治事之权,又受天子衣带密诏讨贼,乃是朝廷使职,而你不过是一介地方刺史,我质问你为何引胡人南下为贼,何来无礼?你按住剑柄,莫非是想对我拔剑?”

  话音一落。

  刘备身后关羽、张飞、黄忠、颜良、文丑齐齐上前,皆是虎目直盯高干。

  被五员虎将盯住,一股冷意直接自高干脚底滋生。

  而在高干身后,没搞明白状况的夏昭和邓升则是直接被吓傻了:刚刚还和颜悦色向使君赔礼的左将军,怎忽然凶神恶煞的质问使君了?

  “误会!都是误会!”同样被惊住的荀谌反应过来,忙来到高干和刘备中间急劝,又向刘备解释道:“并非是呼厨泉南下为贼,而是呼厨泉从今以后愿听大将军的号令!”

  然而刘备锋利的目光并未因为荀谌的话而减弱,反而更加灼灼,语气也充斥着不容置疑:“即刻传令呼厨泉,让其遣回部众,自缚来见我!”

  “啊?这?”荀谌顿时不知所措,为难道:“左将军容禀,呼厨泉乃是高刺史派人召来的,左将军不愿借助其力,高刺史也愿派人让其遣回部众,可自缚来见左将军,是否太过了?”

  刘备眉头一挑:“我既然能擒他一次,便能擒他十次,若他不愿自缚来见我,我便亲自驱兵去擒!”

  强势之言,顿时令荀谌语噎。

  荀谌不明白刘备为何会在呼厨泉南下河东一事上这般较真?

  刘备身后,徐庶和庞统则是一脸笑意。

  之所以刘备会在呼厨泉一事上如此较真,则是在入上党前庞统提醒刘备“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取败之道。”,劝刘备在入上党后要寻个机会立威。

  徐庶亦认同庞统的意见:唯有立威震慑高干,取得军事行动的决策权,才能在袭扰关中的同时达成诸葛亮在雍凉益的布局。

  至于如何立威则等见了高干后伺机而动,没想到高干刚见面就给刘备送了个立威的机会。

  只要揪着呼厨泉南下河东一事较真,刘备就占了理:我宅心仁厚,刚把呼厨泉放回去,让呼厨泉安分守己,结果没几个月,呼厨泉就南下河东为贼了,这是在打我的脸啊!

  什么?

  呼厨泉是高干号召来的?

  论级别,有衣带诏加身的左将军刘备属于朝廷使职,高干只是个地方刺史,你呼厨泉不听左将军的只听地方刺史的,意欲何为啊?

  呼厨泉不听刘备的,刘备为了左将军的颜面肯定要先去征讨呼厨泉;呼厨泉听刘备的,那就是在打高干的脸:我让你去打河东,刘备一句话你就自缚请罪?我并州刺史的脸往哪儿搁?

  “刘备!莫要欺人太甚了!我乃大将军的外甥!你如此待我,莫非要与大将军为敌?”高干怒目圆瞪,若不是被五员虎将盯着,高干都要拔剑问利否了。

  眼下硬的不敢来,高干只能抬出袁绍的名头来压刘备。

  刘备笑而不答。

  后方的袁熙却是策马上前,冷眼盯着高干:“高刺史,你是要仗着大将军外甥的身份对左将军不敬吗?若是如此,我乃大将军之子,是否也可自恃身份对你不敬?”

  高干见袁熙竟然也替刘备帮腔,更是气不打一处来:“袁显奕,别忘了你几个月前你来借人,是我让文惠去常山助你的?你这是要忘恩负义吗?”

  “高刺史!请你说话放尊重点。”袁熙的语气更冷:“我乃大将军之子,为了大局公事而找你借个人,竟然还要费尽口舌的求你,你觉得这是对我的恩义?你只是大将军的外甥,却如此自矜,莫非你也想争嗣子?”

  4更来啦

第214章 能屈能伸的高干,刘备强龙压地头蛇

  袁熙的话直接将高干愣在当场,那句“莫非你也想争嗣子?”更令高干脚底生寒。

  气氛都到这了,高干也瞧出端倪了:刘备和袁熙这是串通一气,故意来打压我威风来了。

  然而高干一向自视甚高,也不会被袁熙给唬住,冷笑回应:“我乃陈留高氏嫡子,自有高氏家业继承,又岂会贪念大将军的家业?倒是袁显奕,你一介庶子,莫非也想争嗣子?”

  高干直接在“庶子”上加重了语气,言下之意:你一个婢女生的,就别把自己太当回事了。

  袁熙本就不满袁绍的偏心,此刻又被高干强调庶子身份,内心瞬间被妒火和不满充斥。

  刚要脱口而出“我就是要争嗣子,你待怎样?”,话到嘴边被刘备止住:“袁刺史,此等事不用争执。即刻给大将军写一份表文,控诉并州刺史高干不听号令,擅自令呼厨泉引胡人南下为祸,以至于河东士民皆误以为大将军与胡人沆瀣一气。若大将军执意用高干,我等便返回幽州。”

  高干面色再变,指着刘备都快气得说不出话来。

  “左将军,袁刺史,都是误会,有话好好谈,何必如此呢?”荀谌再次出言打圆场,脸上堆着笑容。

  刘备转头看向荀谌,并未对这个荀氏英杰客气:“不知荀治中有何高见?”

  荀谌看了一眼犹自还在身体发抖的高干,斟酌用词:“眼下呼厨泉已经沿着汾河南下,即便要召回也不是短时间内能成,左将军和袁刺史不如先入城,明日再议如何?”

  “哈哈哈——”话音未落,庞统的笑声骤然响起:“统本以为,颍川荀彧有王佐之才,其兄弟荀谌应也是英杰智士,没想到竟也如此愚昧。”

  荀谌的笑容戛然而止,寻声望向庞统,拱手一礼:“敢问阁下如何称呼?”

  庞统回礼而道:“我乃左将军麾下抚军中郎将,襄阳人庞统庞士元!”

  荀谌默默想了片刻,对庞统没什么印象,又问:“你为何说我愚昧?”

  庞统冷笑一声:“胡人一贯好掳掠,左将军让尔等即刻传令呼厨泉遣回部众自缚请罪,是为阻止河东士民受胡寇之害,你竟劝左将军明日再议,莫非要坐视胡寇坏了河东士民而视我等为仇敌。若是如此,河东子弟一想到父兄被杀的耻辱,必定会誓死奋战而没有投降之心。你出此愚计,到底是在助大将军还是在助曹操?你与荀彧乃是兄弟,莫非你早有投曹之心,故意阻挠左将军?”

  荀谌更是惊愕。

  刘备的言语攻击性就已经很强了,没想到庞统的言语攻击性更强,竟然直接将荀谌的“明日再议”与“投曹之心”给串联到了一起!

  看这阵仗,荀谌若是坚持明日再议,刘备会毫不犹豫的将荀谌当曹操的内应抓捕;荀谌若是不再反驳,又回到了高干今日威望不保。

  “友若!莫要再与之争辩!”高干强行平复了怒火,冷眼扫视刘备和袁熙:“你们想给大将军写表文,尽管去写,真以为我会怕了?”

  刘备招了招手,直接下令:“颜将军、文将军,拿下高干,速速接手上党兵马;袁刺史,速给大将军写表文,就直接写‘若大将军认为高刺史有能力袭扰关中,就由高刺史为统率,我返回幽州;若认为我有才能,就以我为统率,将高刺史调任别处。若我二人都为统率,必生不和之心而坏了大将军的大事。’”

  高干见颜良文丑竟然真的听刘备的军令,不由拔剑怒喝:“颜良、文丑,你二人到底是谁的部将?竟敢背叛大将军?”

  话音未落,高干手中剑就被颜良打落,随后被颜良和文丑双手反手按住。

首节 上一节 128/1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