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雍则又提出新的问题:“若如此,则幽州豪门之士或会认为左将军不重豪门贵士只重寒门微士,豪门之家又多有田地、私户,一旦有人牵头,恐会因此而生乱。”
诸葛亮羽扇稍顿,目光如炬:“宪和所虑极是。豪门盘根百年,田连阡陌,私户盈千,确有动摇州郡根基之力。然而自古以来,任由豪门壅塞贤路、割裂赋税、挟势抗命的朝廷,最终都会走向灭亡,削弱豪门在官场上的权力,亦是重整汉室纲常的根本之一。至于豪门生乱,宪和亦不用担忧。”
诸葛亮眼神陡然严厉:“敢牵头生乱者,皆是有才而无德者,留之何用?灭之即可!而豪门之中德才兼备者,又岂会与之沆瀣一气?幽州自有法度,尊法度者,自然无恙。”
众人皆是凛然。
诸葛亮虽然看起来是个温润如风的儒生,实际上是儒皮法骨兵家心:我跟你讲仁德的时候你最好跟我也讲仁德,你如果不愿意听我讲仁德我只好跟你讲法律,你如果不想讲仁德也不想讲法律那我只好跟你讨教下带兵打仗的本事了,希望你带兵打仗的本事比我厉害,否则阎柔、王松、乌桓诸王就是前车之鉴。
片刻后。
赵云抬声举荐道:“军师,我有一乡人好友夏侯兰,近日来信称已经回了常山,欲请我举荐。虽然精通律法,但夏侯兰曾在夏侯惇麾下任职,故而…”
赵云没有继续说下去。
毕竟夏侯兰这个时候忽然返回常山还来信请赵云举荐,很难说没有受夏侯惇或者曹操密令的嫌疑。
诸葛亮眼光灼灼:“既然是赵将军的乡人好友,那便是可信之人。赵将军可给夏侯兰回信,让其先入涿县,若是德才兼备,可为上吏。”
孙乾忽然道:“军师,我近日要回北海寻恩师,不如我顺路将王脩诓来。王脩虽然是袁谭别驾,但素来不被袁谭信任,左将军与袁谭终究会走向对立,不如在此之前,先让袁谭主动相赠此人。且王脩此人,治理政务,赏罚分明,抑制豪强,扶助弱小,常为百姓称道,此等贤才归在袁谭麾下,实乃明珠蒙尘。”
简雍不由打趣道:“你还可诳袁谭说,你要迎娶卢氏女,可让王脩顺路送礼。”
孙乾笑道:“我正有此意!若不是恩师年龄大了,我都想将恩师也带到涿县。”
诸葛亮低头思考了一阵,道:“公祐,亮以为,你此去北海,可请康成公全家皆来涿县。青州终究不是安稳之地,康成公若是仙去,其孙小同恐遭战祸。左将军昔日曾答应康成公会庇护小同,不能食言。亮会让刘德然带刘氏族兵前往。”
刘德然现在是刘备在涿县族兵的统领,平日里职责是护卫涿县,让刘德然率兵前往北海,亦是对郑玄的重视。
孙乾本是玩笑心态,此刻神情也变得郑重:“军师之意,我已明了。恩师的确不适合再待在北海了。”
停电了,手机码得真痛苦,还好没被关在电梯。5更来了,求月票。
第210章 刘备向袁绍哭穷,又拐走了颜良文丑
数日后,刘备抵达卢奴,一面让苏双、张世平归家准备,一面又与袁熙入城来见袁绍。
得知刘备将诸葛亮留在了涿县而袁熙还辟诸葛亮为幽州治中从事,袁绍的脸色登时变得难看。
若不是刘备在场,袁绍都要骂人了:刘备将诸葛亮留在涿县那是防着孤,孤的儿子还辟诸葛亮为治中从事?那孤还如何拉拢幽州七郡的官吏士民?难道孤的儿子也要防着孤?
袁绍此刻浑然不知,正是对袁尚的偏心才一步步的导致这个结果:袁熙不想离开幽州去并州后,后方官吏被袁绍拉拢成支持袁尚的,相对于让袁尚掌控幽州,袁熙宁可让刘备掌控幽州。
袁熙现在的态度简单而明确:只要是不支持袁尚的,都是朋友!
袁绍的反应被刘备尽收眼底。
嘴角弯起一个不易觉察的笑意,刘备拱了拱手,开始哭穷:“禀大将军,幽州地处边塞,胡虏不时犯境,兵马抽调实属艰难。虽经我与熙公子月余竭心协调,……也仅得劲卒三千之数。还请大将军许颜良、文丑二位将军各率两千精兵与我同行,以壮此行声威。”
一听这话,袁绍只觉得牙根都隐隐作痛!
你跟显奕加起来只出三千兵马,还敢开口让孤再额外出四千?还要搭上颜良、文丑随行?
目光转向刘备,袁绍的语气陡然转冷:“哦?玄德当真只有区区三千可战之兵?这三千兵中……恐怕还有显奕的部属吧?莫非是玄德怜惜将士劳顿,不愿倾力出战?”
刘备心中一凛,面上却愈发恭谨,连忙躬身解释:“大将军容禀!实乃误会!兵法有云:‘兵不在多,而在于调遣有度’。此番西向关中,意在袭扰牵制曹贼军力,并非大军攻城拔寨。是故以当以精锐为上!我与熙公子所带三千劲卒,皆是身经百战的幽州健儿,皆可以一当十!再者……。”
顿了顿,语气多了一丝沉重:“幽州民寡地薄,连年兵祸已令百姓疲惫不堪。我实不忍多征役夫,徒增百姓困苦,也担心此举会损害大将军爱民如子的仁义之名。绝非惜力!”
听着刘备这番合情合理、又暗含恭维的解释,袁绍一时语塞:都说是挑选的精锐了,难道还强逼拉出些乌合之众去充数?
人带多了,粮草不济反倒成了负担。
一旁的袁熙也跟着哭穷:“大将军,左将军在幽州委实艰难,此番虽然带足了精兵猛将,但要袭扰关中的确声威不足。”
听着袁熙的帮腔,袁绍更觉牙疼:你到底是谁的儿子?帮谁都分不清楚吗?
“玄德所言,也有道理。颜良、文丑可随你同往。”暗暗平息内心的躁火,袁绍眉头紧锁,思忖片刻,权衡利弊后终于开口,但却改了刘备请求的数量:“不过兵马数量需减。他二人各带一千精兵即可,这两千人就从常山国那一万屯田军中挑选最善战的步骑兵卒。如此安排,玄德意下如何?”
刘备闻言,心头暗暗一喜!
原本提出让颜良、文丑引兵同往,不过是试探之举,刘备也未抱有太大期望。
没料到袁绍竟如此爽快地答应了!
虽然兵马数减半,但能把这两人带去袭扰关中,已是意外之利!
刘备此来,本就有以庞统、徐庶为军师,关羽、张飞、黄忠为大将,袁綝、夏侯博、辛哲、焦触、张南等为副手,并挑选本部精兵的精干班底。
如今再有颜良、文丑二人率领常山屯田军中的两千精锐加入,这支军队的战力,已然不逊于当初曹操奔袭乌巢时那猛将劲卒组成的五千精锐了。
而这五千之数,也恰恰是刘备最擅长指挥调度的规模。
大军团指挥需要极高的天赋与经验,兵力越多越难指挥,而对刘备而言,目前也只适合指挥万人以下。
这也正印证了那句兵家至理:兵不在多,而在于调遣有方。
只要运筹得法,将帅一心,兼之将勇兵悍,便可以寡击众;若是调度无方,纵有十万大军,也会如袁绍一般在官渡损兵折将,惶惶而奔。
看着刘备与袁熙联袂告退的背影,袁绍心中陡然升起一股难以言喻的烦闷堵滞之感:明明是自己在谋划驱使刘备,但此刻的感觉,却仿佛是被刘备牵着鼻子走。
独自闷坐良久,袁绍喟然长叹一声,勉强自我开解道:“罢了……只要刘备能袭扰关中牵扯曹操主力,让显甫在兖州建功立业、立下足够压服众人的战功,便也值得了。况且有颜良、文丑在军中,亦可严密监视刘备的一举一动。”
想到此处,袁绍稍感安慰。
因文丑此时驻兵在真定,袁绍便先召来了在卢奴的颜良,叮嘱其先往真定调兵与刘备同入上党。
颜良又惊又喜。
前番跟着袁尚去东武阳的时候,明明可以反败为胜,却因为袁尚的擅自丢弃大军而逃导致功败垂成,这让颜良颇为憋屈。
袁尚跑了,舒坦了,可颜良的军功没了。
对于军中将士而言:若无军功,连日的行军和厮杀就等于是在白费气力。
总不能袁尚吃肉喝汤,颜良只能闻闻气味?
对比之下,跟着刘备就舒坦多了:不仅能喝汤,还能吃肉,功劳赏赐更是拿到手软,就连焦触、张南这两个在河北诸将中排不上名号的都能吃饱喝足。
“此番袭扰关中,务必多闹出动静来,孤之所以将你二人都派到刘备麾下,便是要让曹操误以为孤的进攻重心在关中,而非兖州;而今在军中支持显甫的人太少,孤需要显甫立下更多的功劳才好立显甫为嗣子,你久随孤左右,深知此中关节,切莫令孤失望!。”
袁绍凝声叮嘱,只口不提被刘备牵着鼻子走的事,只当是有意安排颜良文丑同去。
稍作停顿,袁绍的语气陡然变得更加严肃:“孤虽用刘备,但也要防着刘备。你二人去了并州后,密切注意刘备的任何言行,若有任何诡异可疑之处,切记速速传讯回禀!待归来后,更要仔细向孤详陈。”
颜良登时一惊:大将军又在猜忌左将军了,又是哪个小人在搬弄是非?
1更来啦
第211章 刘备走得路越远,聚的四方之众越多
若袁绍能听到颜良的心声,估计都得气得吐血。
孤这是在猜忌刘备?
就算是孤在猜忌刘备,跟小人搬弄是非有什么干系?
袁绍已经完全没意识到,一个外宽内忌的主公会引起麾下文武的信任危机。
假如对手也是个猜忌多疑的,这个信任危机顶多是让麾下文武寒心;假如对手是个表里仁义的,这个信任危机会让麾下文武在潜移默化中倒向对手。
不能怪颜良不忠心袁绍,而是颜良认为袁绍会猜忌刘备一定是袁绍听信了小人谗言在搬弄是非。
而这个小人,颜良下意识的便锁定了目标:许攸!
郭图、辛评跟着袁谭走了,审配、逢纪在帮袁尚,只有许攸在袁绍身边。
除了许攸外,颜良猜不到有第二个人会搬弄是非,总不能是袁绍本身就猜忌刘备吧?
对于袁绍的宽仁表象,颜良还是有滤镜的。
暗暗唾骂了许攸几句,颜良没有去为刘备辩说,而是佯装答应袁绍。
而离了袁绍的大宅后,颜良便径自来找刘备,表达了对许攸的不满:“许子远又在大将军面前谗言,竟令我和文丑监视左将军,此贼真是可恨。”
刘备嘴角不由抽了抽,安抚颜良道:“宵小之辈不值得颜将军动怒,只要此番袭扰关中立了功劳,便无人能小觑颜将军。”
在刘备的安抚下,颜良这才平息了内心因袁绍猜忌刘备而引起的对许攸的不满,道:“我这就先行前往真定,为左将军挑选两千精锐步骑。”
刘备点了点头,道:“挑选兵马时需要谨记,父子俱在军中者,父归;兄弟俱在军中者,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
颜良凛然:“左将军仁厚,末将拜服。”
看着颜良离去的背影,跟在刘备左右的徐庶和庞统皆是面色怪异。
“将军,这颜良.”庞统说了一半,意有所指。
刘备轻笑:“颜将军乃性情中人,我待他推心置腹,他自然以诚相待。”
庞统和徐庶对视一眼,皆是暗暗惊叹:能让袁绍的上将军如此,将军真英雄也。
待得苏双、张世平二人归来后,刘备便集结部众前往真定城。
原本刘备是可以直接去壶关的,但庞统提议让刘备先拜访常山相高柔,了解下并州的核心文武及山川地理。
诸葛亮给的地图大部分都是关中以西,而关中以东的则极为简略,需要庞统和徐庶自行去了解和完善。
兼之高柔是诸葛亮假借袁熙之手自并州请来的左将军府决曹掾,刘备这个左将军理当去见一见高柔这个受诸葛亮亲睐器重的大贤。
而在见到高柔与之一聊后,刘备对高柔的欣赏也溢于言表。
若不是急于行军,刘备都想留在真定城与高柔促膝长谈、把酒言欢了。
在庞统的提醒下,刘备问及了正事,向高柔请教并州的核心文武及山川地理。
高柔迟疑了片刻,婉言而道:“家兄器宇非凡,素有凌云之志,且又雅重士人,声名远播,四方游士多有依附者。然其性情端方,持身甚谨,尤重门第渊源;将军虽然起于微末,但今亦有英雄之表,我深为钦佩,愿为将军作书一封先送往上党,家兄若是见信,定也会扫榻相迎。”
高柔的用词听起来高大上,但实际上就一个意思:高干出身名门,自视甚高,瞧不起出身微末的刘备,刘备若是想要跟高干和睦相处,得高柔替刘备写封信引荐,然后高干会看在高柔的面子上恭迎刘备。
刘备也听出了高柔的委婉之意,遂也不点破,拱手谢道:“如此,便有劳高相了。”
高柔又道:“家兄麾下,目前的治中从事乃是颍川人荀谌,督将为并州人夏昭和邓升,以及河内人张晟,张晟曾为黑山贼渠帅,因为喜骑白马而号为张白骑,张燕投降后,张晟便也投了家兄。另有钟繇外甥郭援在家兄麾下任从事中郎,余者如”
对并州的核心文武,高柔如数家珍,也没向刘备隐瞒。
刘备微微点头,随行的辛哲则是将高柔所述官吏姓名及职务一一记下。
当话题转到山川地理时,高柔脸上浮现些许歉意,轻轻摇头:“我在上党处理的公务多为刑名钱粮等文事,于山川地理一道,并未作详尽探察。左将军抵达上党后,可亲自向家兄垂询;稍后柔在此信中,也会向家兄提及此事,请他务必留意。”
能得到并州的核心文武基本信息已是超出预期,刘备自然不会责怪:“高相相助已是至重,我感激不尽。”
辞别高柔后,刘备又去黑山屯田民所在的区域待了半日。
离开数月,再次踏入黑山屯田民聚居的田野时,眼前景象已截然不同。
曾经面黄肌瘦、目光茫然的流民,如今井然有序地劳作于阡陌之间;新开垦的田垄整齐延伸,简易却牢固的茅屋错落有致,远处更有袅袅炊烟升起;田间可见扛着农具的壮年与白发老者一同疏浚沟渠,几名军士正指导屯民堆砌灌溉用的土埂;孩童追逐嬉戏于田埂,妇人围坐编织草席,一派平和生机。
这十万黑山归附之众,也终于在常山国的土地上扎下了根。
刘备驻足凝视良久,对身旁的徐庶、庞统慨然道:“昔日张燕率众据守黑山,皆因天下崩乱、民无所依。彼等非天生贼寇,实为乱世所迫啊!”
指着田间一头健壮的耕牛,刘备又补充道:“人得温饱,方知礼义。耕耘有地,居食有依,稚子可嬉,老者得养,童子习诵诗书,成人明晓律令,这才是百姓应有的活法。”
言语间,刘备又想起自己半生颠沛,亦曾同受离乱之苦,眼底泛起波澜。
徐庶、庞统亦皆凛然。
尤其是徐庶,亦是想到了多年的流离,以及留在了荆州的老母:倘若天下能安,又何须背井离乡!
驻足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