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事后诸葛亮,三兴大汉 第145节

  具体如何转运,孙资比马超更懂。

  孙资会意,朗声而道:“张鲁虽与刘璋不和,但与左将军和马将军并无旧怨;若左将军肯与马将军一同派遣使者前往汉中游说张鲁,言明蜀锦转运之利,张鲁定会心动;亦无需张鲁放行,只需让张鲁负责将西川的蜀锦自汉中转运至关中即可。蜀锦暴利,即便刘璋因仇恨而不肯答应,西川的世家豪族也会暗中将蜀锦卖给张鲁。若刘璋不顾一切要动武力,马将军亦可提兵南下助张鲁生擒刘璋。”

  蜀锦的转运策略,刘备亦是清楚。

  不过此刻要配合孙资,刘备也是佯装不懂,陆陆续续的提了几个问题,在都得到孙资的回答后,刘备拍案而起,又向马超行了一礼:“马将军肯送此大富贵与我,我真不知该如何感谢。这样吧,蜀锦所得之利,我只拿三成,七成都归马将军。”

  马超见刘备答应,心头也是欣喜,忙道:“我岂能占左将军的便宜?我只是负责蜀锦转运,并未出多少气力,能将蜀锦售卖出去才是最难的!我只拿四成,左将军可拿六成。”

  见刘备和马超相互谦让,孙资又谏道:“蜀锦之利虽厚,但不及马将军与左将军之情谊深厚,何不五五分账?”

  马超当即举樽,敬道:“左将军也不要再谦让了,就五五分账如何?”

  刘备也不再推辞,举樽回敬:“既如此,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谈妥了蜀锦转运及分账,刘备又给了庞统一个眼神示意,庞统随即起身取来一个小盒子递给刘备。

  刘备打开小盒子,将盒子中的羊皮地图递给马超:“马将军既然送了我大富贵,我也当回一份大礼,略表心意。”

  这羊皮地图是庞统根据诸葛亮赠送的地图复刻了一份,将益州的山川地理城池标得清清楚楚。

  马超登时大惊:“左将军从何处得来此图?”随即马超又将地图推让,道:“这地图太珍贵了,左将军还请收回。”

  刘备再次推返,轻笑道:“此图乃是我偶然所得。虽可称之为至宝但对我却是无用。正所谓宝物赠英雄,马将军乃当世英雄,当配此图!更何况,蜀锦转运难在开头,刚开始的时候张鲁和刘璋或不会与我等起冲突,等蜀锦转运久了,二人定会趁机加价。届时马将军有此图在手,亦可威慑二人。”

  孙资也趁机劝道:“左将军言之有理,人心难测,谁也不知道刘璋和张鲁今后是否会贪图蜀锦之利而坐地起价。蜀锦要贩入中原,也未必只能走关中转运。正所谓礼尚往来,马将军送了左将军一桩大富贵,左将军回马将军至宝地图,此乃值得称贺的喜事!”

  闻言,马超这才将地图收下,对刘备的好感也更深了,举樽再敬:“能与左将军相识,实乃幸事。”

  刘备亦是举樽回敬。

  见刘备与马超聊完,张飞便抱着酒坛来到马超面前:“可敢与俺这村野匹夫拼酒。”

  “三弟!不可无礼!”刘备轻斥。

  听到这声“三弟”,马超登时反应过来,遂收起了对张飞的小觑,举樽敬道:“斗将时,是我无礼,我再此赔礼了。”

  张飞一愣,随即也举樽回敬:“是俺先骂你小儿,怨不得你。常言道,不打不相识。喝了这樽酒,有人再骂你你就跟俺说,俺替你骂回去。”

  二人相视大笑。

  刘备又给关羽和黄忠打了个眼神,两人也纷纷起身向马超敬酒。

  酒宴的气氛也变得更融洽,一直到了夜深才堪堪结束,刘备又以天色太晚为由留马超在大帐中歇息。

  这几乎不设防的亲近,令马超惊愕不已,直言而问:“左将军就不怕夜深了遇上危险?”

  别说与刘备同帐而眠了,马超连亲卫都不敢让其入帐;关中诸将今日恩义如兄弟明日翻脸为仇人,比比皆是,谁也不敢保证亲卫会不会被对方收买。

  而此刻刘备却完全不在乎与马超同帐而眠,这令马超难以置信,世间竟还会有刘备这般身居高位者能待人不疑的!

  看穿了马超的惊愕和不自在,刘备却是温言而笑:“我也不是第一次与人同帐而眠了。今日酒宴上的人,除了你和孙资外,我都与其同帐而眠过,也不曾遇上危险。”

  这回答,让马超更为震撼:难怪刘备麾下的熊虎之士竟无半点弑主之心,能真诚待人如此,我远不如也!

  虽然马超做不到不去怀疑别人,但这不妨碍马超对刘备这等器量宽广者生出钦佩之心。

  亦或者说:越是猜忌多疑的人,越喜欢跟刘备这类人结交。

  见马超迟疑,刘备也不勉强,又道:“若马将军不习惯,可在大帐休息,我去别帐凑合一晚。”

  见刘备起身要离开,马超忽然热血上头,道:“左将军且慢。你乃营中主将,岂能去别帐凑合?若不嫌我粗鄙,今夜我便叨扰了。”

  3更,求月票

第247章 刘备与钟繇罢兵,赵云竟拦路救甄宓

  与刘备同帐而眠后,马超对刘备的好感也直线上升。

  以真心换真心,才能获得真正的交情。

  尤其是对于一个自小在背叛的环境中长大,不心狠手辣、背信弃义就活不下去的人而言,骤然而来的真心弥足珍贵。

  或许马超反复无常背信弃义凉薄少情的秉性难改,但对于刘备,马超能相对的收敛秉性。

  即便翌日回了营,马超也还在思考与刘备同帐而眠的事,久久不能释怀。

  不是人人都想在相互猜忌的环境中一直生存,偶尔也需要放松紧绷的神经过几天无忧无虑的日子。

  由于早晨回营的时候未加掩饰,兼之昨夜阎行又造访过马超,以至于马超极有可能在刘备营中待了一晚的消息也传入了钟繇耳中。

  这让钟繇对马超也更生猜疑之心了。

  好在阎行也不知道马超跟刘备到底商议了什么,否则钟繇一旦知道马超要跟刘备合作蜀锦转运,定不会坐视不理的。

  由于钟繇和刘备双方都不想再战,兼之天气也越来越冷,刘备直接退回了绛邑继续屯田。

  而钟繇则是迫于粮草压力先让马超先回关中,只留阎行在皮氏城以防意外。

  马超也乐得如此。

  刘备又以苏双和张世平为出使汉中的使者,暂时跟着马超返回关中。

  刘备与钟繇的冲突在减弱,在卢奴城的袁绍却是越来越烦。

  原本袁绍是想将势力渗透去幽州,只要控制了刘备及其文武的家眷,不论刘备有多大的野心都只能如笼中猛虎一般俯首听命。

  但刘备的左将军府军师将军兼任幽州治中诸葛亮,将幽州官吏治理得服服帖帖的。

  袁绍派去拉拢幽州官吏的人当天送了礼,送礼清单第二天就出现在了诸葛亮的手头,然后诸葛亮又让收礼的官吏将袁绍使者送的礼与众人分了。

  主打一个:礼我照收不误,对刘备的忠心我问心无愧。

  若不是有个县令实在是收得不好意思暗中给袁绍使者说了诸葛亮对官吏收礼制定的规矩,袁绍还蒙在鼓里。

  然而第二天,那个县令就被举报了,还是县丞、县尉以及十几个县吏联名举报。

  理由也很简单:能愉快分钱还不用被问罪的渠道,被县令一句话给整没了,县令不被举报谁被举报?

  然后那个县令就被撤职平息众怒了。

  诸葛亮还借此由头在幽州开展了一期“内政教育”,大意就是:如何用正确的方式筹措钱粮。

  差点没将袁绍给气昏头:收了我的钱粮不办事就是正确方式是吧?

  见袁绍吃瘪,袁绍的正妻刘氏又想了个阴招,亲自带刘氏族人去涿县要将甄宓接去中山,以求今后能要挟袁熙与刘备反目。

  想法是很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

  刘氏虽然偷偷将甄宓装上了车,但人还没走出涿县就被闻讯而来的赵云拦住了。

  赵云也不管刘氏如何“大义凛然”“字字玑珠”,只要谁敢靠近甄宓,谁就得挨上一枪。

  虽然枪枪不致命,但挨枪的人多了,敢跟赵云抢甄宓的人也就少了。

  最后在诸葛亮的调解下,刘氏只得灰溜溜的离开涿县,看得甄宓极为解气;若真被刘氏从涿县带走了,甄宓又得陷入每天被刘氏折磨的命运。

  接连在诸葛亮手中受挫后,袁绍也放弃了渗透幽州的打算。

  但袁绍还没安稳几天,前方又出问题了。

  先有邓升自河东而来,状告刘备夺高干兵权、又故意葬送高干旧部;后有袁尚派人传讯称,郭援状告刘备夺权且派呼厨泉灭口,欲在并州自立。

  气得袁绍直骂高干和袁尚是废物。

  原本袁绍想利用曹操对刘备的忌惮,只要刘备出现在河东,曹操就绝不敢小觑。

  没想到,先有高干与刘备起争执然后被刘备夺了兵权,后有袁尚偏信郭援的状告要问罪刘备。

  曹操不仅没被诳去河东,反而还加大了对付袁尚的兵力,不仅将袁尚撵出了兖州,还一路打到了黎阳;反观袁尚,都已经灰溜溜的回了邺城了。

  袁绍有一种人倒霉了喝口水都能被噎死的郁闷感。

  一个并州刺史,一个冀州刺史,器量怎就狭隘到容不下刘备呢?

  就算容不下刘备,就不能忍个两三年?

  袁绍现在很被动。

  问罪刘备肯定是不行的,若是问罪刘备,刘备直接就能改旗易帜,还能打着“左将军在前方浴血奋战,大将军却在后方听信谗言欲害左将军”的口号。

  到时候这河北诸县,是支持刘备还是支持袁绍都很难说得准。

  其实以袁绍目前的状态,不变应万变是最好的。

  只要袁绍不亏待刘备,刘备就不可能在袁绍活着的时候改旗易帜,否则刘备在河北就会背上一个“忘恩负义”的恶名。

  刘备没有世家累世积累的根基,一旦背了“忘恩负义”的恶名,刘备这两年的努力就付诸流水了。

  强如吕布在背负了反复无常的恶名后,走到哪里都得不到士民的真心拥戴。

  即便偷袭得了刘备的徐州,也没能得到徐州士民的拥戴,陈登父子等世家豪族在算计吕布,普通庶民一听刘备还活着纷纷跑小沛去依附刘备。

  哪家士民会真心拥戴一个反复无常的吕布啊!

  豪门起家可以靠累世积累的底蕴,寒门起家要么靠仁义美名要么靠绝对杀戮,但相对于绝对杀戮而言,仁义美名是最容易获取的。

  乱世中,类人太多了!

  “子远,孤已无力掌控河北局势了。”沉闷间,袁绍召来许攸,沮丧而道。

  看着袁绍挫败的模样,许攸张了张嘴,又将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自官渡之战后,袁绍虽然还在强撑,但实际上威望一日不如一日。

  刘备的问题其实都不是最大的问题,看似刘备在将袁绍的威望一点点蚕食,实际上若没有刘备,河北早就乱了。

  最大的问题在于袁尚和袁谭兄弟不和,袁绍都还没称帝呢,袁尚和袁谭就已经急急的争夺谁才是“大仲太子”了。

  “假使袁尚和袁谭都赢不了曹操,本初你又当如何?”许攸这次没喊大将军,而是直接称呼袁绍的表字。

  称呼大将军,即为主臣;称呼表字,即为朋友。

  4更,求月票

第248章 袁绍已经老了,许攸竟献策效仿陶谦

  袁绍不由沉默。

  许攸提的问题,袁绍也不是没有考虑过。

  自让袁尚和袁谭去打曹操证明谁更有资格继嗣后,袁绍就多次考虑过这种可能。

  袁绍也是在朝野间混二十多年的人物了。

  失去权利的人,其自身及其子嗣是何等下场,袁绍见得太多了。

  就比如大将军何进,被十常侍砍了脑袋后,亲朋子侄几乎都没落个好下场。

  唯一苟得性命的还是何进的儿媳尹夫人以及孙儿何晏。

  但也不是这母子有什么过人的才能可以力挽狂澜,纯粹是曹操看上了尹夫人的美貌和大将军儿媳这个身份,纳了尹夫人为妾。

  否则尹夫人母子也会亡于乱军。

  而被袁绍夺了冀州的韩馥,大儿子腿被人打断,韩馥自个儿躲在厕所用刮削简牍的书刀自杀;又如雄极一时的公孙瓒,自焚于易京楼。

  一旦有一天袁绍也彻底失了势,结果也不会比旁人好哪里去。

  “子远有何想法?”

首节 上一节 145/1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