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事后诸葛亮,三兴大汉 第149节

  闻听袁尚带了八百骑兵入城的陶升,骤感眼皮子直跳。

  陶升即刻唤来儿子陶景,吩咐道:“你立即假借出游之名,带你阿母走北门出城,出城后不要回头,速往涿县找诸葛军师。”

  陶景奇怪不已:“尚公子来见大将军,此乃人伦常情,阿父是否担忧过甚了?”

  陶升眉头紧蹙:“眼下流言四起,皆言大将军有意卸任让位给左将军,尚公子又岂会善罢甘休?此番又带兵前来,或会有意外发生。我能活到今日,靠的就是谨慎多虑。你莫要多疑,速速带你阿母出城。”

  陶景见陶升说得紧急,亦不由心慌:“阿父何不跟我一起走?”

  陶升摇了摇头:“我乃中山国相,岂能擅离职守,更何况,大将军对我有知遇之恩,我又岂能弃之而去?你勿要多疑,我自有分寸。”

  陶景刚出府不久,袁尚就已经带兵围了前后门。

  昔日刘备假冒陶升之名质问袁尚为何“弃军而走”让袁尚恨上了陶升,认为陶升就是个忘恩负义的贼,骨子里就刻着不忠。

  如今袁尚软禁了袁绍,自然不敢让陶升继续当中山国相,否则以刘氏那一百骑兵,压根拦不住陶升这个中山国相。

  “果然.”

  看着披甲持械而来的袁尚,陶升的心顿时一沉,忙近前问礼:“不知尚公子大驾光临,属下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见到陶升,袁尚不由生出一丝厌恶,随后又举起大将军,道:“你现在应该唤我大将军!”

  陶升心头一咯噔,随即噗通一声跪下,叩首宣誓:“末将参见大将军!愿为大将军鞍前马后!”

  见陶升滑跪得如此干脆,袁尚想要问罪的话直接堵在了喉咙。

  本想着,若陶升有任何的质疑就直接砍了,没想到陶升顺从得仿佛早就认定袁尚就应该是大将军似的。

  “从现在起,你不再是中山国相,交出你的国相印,留在府中不得出入,等候安排。”袁尚退而求其次,先让陶升交出国相印,至于今后,随便找个陶升的仇人就能解决掉陶升。

  就如同昔日擅自派兵围攻韩馥宅邸打断韩馥大儿子双腿的朱汉一般,等陶升的仇人砍了陶升后,袁尚还能借此震慑诸吏及收买人心。

  陶升没有丝毫的反驳,恭恭敬敬的交出了国相印。

  国相印到手后,袁尚便直接将其交给了刘氏族人刘昱,吩咐道:“从现在起,你就是中山国相,即刻持此印接管中山国的兵马,不得有误!”

  刘昱大喜,忙拜谢道:“定不负大将军所托!”

  片刻后,看着袁尚离去的背影,陶升不由握紧了拳头,恨恨而道:“袁尚,这可是你逼我的!”

  1更来啦,求月票

第255章 袁尚一顿操作猛如虎,顺者昌逆者亡

  真定城。

  快马飞至,袁尚的近将韩范引百骑抵达。

  “大将军有令,常山国相高柔接令。”

  韩范趾高气扬,丝毫没将高柔这个常山国相当回事。

  袁尚在冀州也是有不少亲信的,除审配、逢纪外,另有如苏由、尹楷、沮鹄、韩范、梁岐、李孚、阴夔、陈琳、马延、张顗、郭昭、审荣等文武。

  虽说不如一流文武有名气,但在冀州也是一时之杰,大抵都出身冀州的名门豪族。

  这也是韩范敢在高柔面前趾高气扬的底气,你一个跑到冀州避祸的陈留人,难道还能比得上我这个冀州本地的名门豪族出身的?

  兼之高柔只是个国相,而韩范是袁尚的近将,中山相陶升说撤就被撤了,在韩范眼中,常山相也不过尔尔。

  高柔本以为是袁绍的军令,然而一看文书上的名字却是袁尚,不由疑惑:“韩都尉,这真是大将军的军令?为何是尚公子署名?”

  见高柔质疑,韩范不由眉头一挑,喝道:“大将军已经正式让位给尚公子,尚公子如今就是大将军,你如此质问,莫非是对尚公子接任大将军心有不服?”

  喝问间,韩范的右手已经按住了刀柄,双目紧紧的盯着高柔。

  高柔倒吸了一口凉气,惊道:“大将军何时让位的?”

  韩范有些不耐烦:“你话怎么这么多?既见大将军军令,就按令执行。速速按令征调群黑山贼民,大将军还要赶往并州,容不得耽误。”

  高柔脸色一沉:“韩都尉,请注意你的措辞,他们不是贼民!还请回禀大将军,眼下天寒地冻,不宜征调。”

  韩范猛地拔刀指向高柔,喝道:“就知道你不会老老实实的接令。高柔,别忘了你的身份!区区一个常山相,也敢违背大将军的军令?看你是高干堂弟的份上我本不想动手,你这是敬酒不吃吃罚酒!”

  话音刚起,韩范身后的近卫就已经端起手弩瞄准了高柔。

  “韩都尉,你可知你在干什么?”高柔无视了瞄准自己的几柄手弩,语气中也多了几分愠怒。

  韩范冷哼:“我奉的是大将军的军令,而你高柔,拒不执行军令!”随后韩范又取出一份军令,喝道:“大将军有令,若高柔不服军令,则立即擒拿,由我韩范暂代常山国相。左右给我拿下此人!”

  面对韩范近卫的手弩,高柔屏退了左右亲卫,避免无谓的死伤。

  “非得挨顿打才肯屈服,哼。”韩范见高柔没有反抗,遂令人高柔的常山相印绶夺了,又派人将高柔的院子围了,不许任何人出入。

  随后,韩范即刻召见真定城内的文武诸吏,宣布就任常山相。

  文武诸吏虽有疑惑,但慑于韩范手中的大将军令,兼之高柔又不在,也不敢质疑不服。

  韩范见镇住了文武诸吏后,当即便下令征调常山国的将士随征,同时征调黑山民为役夫负责押运粮草。

  这个军令一出,原本没有质疑不服的文武诸吏纷纷惊愕不已,逐渐交头接耳的讨论起来。

  韩范听得不耐烦,喝道:“尔等要抗命吗?”

  一个胆大的文吏忙禀道:“并非我等要抗命,征调常山国的将士倒没什么问题,但那群黑山民隶属于左将军府,除了兼任了左将军府决曹掾的前常山相外,没人能征调那群黑山民。”

  “呵呵。”韩范直接将长刀拔出了一半:“刘备软禁并州刺史高干,意图谋反,大将军此去并州就是为了讨伐刘备的。告诉那群黑山贼民,要么老老实实的替大将军押运粮草,要么我就将他们都视为私通叛贼一并讨伐。”

  看着惊愕的文武诸吏,韩范挥了挥手,左右近卫纷纷举起了手弩。

  “我不想重复第二遍。”韩范冷喝:“想跟着大将军谋富贵的,就按我说的去办。想跟着刘备当叛贼的,我现在就可让你们向刘备表达至死不渝的忠心。”

  文武诸吏顿时不敢吱声。

  有想要反驳的也被友人强行拉住,不让其犯傻,现如今韩范明显想找人杀鸡儆猴,谁敢冒头谁就一定会死。

  见众吏不说话,韩范又将刀收回鞘中:“很好!诸位今后一定不会后悔今日的选择!只有跟着大将军,尔等才能享受富贵。”

  当日夜,袁尚也带着逢纪以及马延、张顗、郭昭三将及其余骑兵来到了真定。

  由于常山国的数千兵马是刘备练的那一万人中剩下的,韩范担心兵马哗变,提议将军中将校一并射杀。

  但这个提议很快被逢纪否决了:“韩都尉话虽在理,但当初刘备演练兵马时,有不少河北豪杰为将校,这些豪杰多有部曲在军中,若是一并射杀,定会军心动荡。”转而又对袁尚道:“大将军可在府中宴请众人,愿与大将军同讨刘备厚赏,不愿者羁押留作人质,如此,便不用担心兵马哗变。”

  袁尚采纳了逢纪的提议,设宴召集众将校。

  一听要去讨伐刘备,众将校皆是惊愕不已。

  都是刘备亲自提拔的将校,现在让他们去讨伐刘备,疯了吧!

  且不说众将校大部分都被刘备把臂同游促膝长谈就差没同帐而眠了,即便众将校没受刘备恩义也不敢对着关羽这等猛男拔刀啊!

  “果然!”

  袁尚的脸变得阴沉。

  虽然早料到刘备练的这支兵马只是名义上在替袁绍练、实际上早就安插了亲信执掌,但真看到众将校没一个愿意去讨伐刘备时,袁尚的心头也是忌惮不已。

  常山挨着魏郡,万一这支兵马假装归顺袁尚入了邺城,然后又在城中叛乱,袁尚都只能束手待擒。

  见袁尚脸色变化,逢纪小声劝道:“众将校皆有不服,又不能直接杀掉,未免夜长梦多,可速将那八千兵马调往并州,再于途中选拔提携勇士为将,只要击败了刘备,众将校便只能听命。”

  袁尚也不再抱有拉拢这群人的想法,直言而道:“孤也不为难诸位。不愿去的,就只能委屈诸位交出兵符暂时留在此地了;待孤与刘备决出胜负,你们自然就明白该支持谁了。若是尔等不识好歹,就休怪孤不仁了。”

  看着左右举起手弩的袁尚近卫,众将校虽然心头不忿,但也不敢反抗,这个时候反抗,跟直接自刎没什么区别。

  2更来啦

第256章 曹操奔袭劫营,张辽生擒了骄矜袁谭

  琅琊国外。

  将臧霸堵在开阳城内的袁谭志得意满,大马金刀的坐在大帐主位。

  而在大帐中,华彦正谄媚的禀报细作传回的军情:“据探报,袁尚攻打兖州失利,不仅退回了河北,就连黎阳都丢了,如今正苟在邺城不敢出城呢!”

  “哈哈哈——”大笑声响起,袁谭的嘴角泛起嘲讽:“一个靠着妒妇吹枕边风才侥幸得了大将军宠爱的傅粉郎,竟也敢跟我争军功。我打下青州的时候,那小儿还躲在妒妇怀里,言辞嗫嚅,作妇人之态呢。”

  华彦更是谄道:“等将军攻下开阳斩了臧霸,便可返回邺城,正式继任大将军之位了。”

  顿了顿。

  华彦又话锋一转:“只是细作传回情报中还有一条,令我百思不得其解。河北有流言称,大将军欲卸任让位给左将军,诸县士民惶惶不安。”

  “呵呵!”袁谭摇头大笑:“华功曹,你这是在逗我发笑啊。大将军怎么可能让位给左将军?更何况左将军人在河东,就算要让位那也得等左将军返回冀州。定是有人散布流言,故意如此。此人用心险恶,意图挑拨左将军与我相争,必是邺城的袁尚小儿。若我猜得没错,流言肯定在魏郡传得最广。”

  “公子英明!”华彦拱手称赞:“流言的确是从邺城开始传出的,但大将军一直都在中山,就算要传流言,也应该是从中山传出。袁尚这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不识公子英明睿智啊!”

  在华彦极尽谄媚之词时,同在帐中的郭图和辛评则是悄然的凑到了一起,面上皆有惊讶之意。

  “有些奇怪啊。若真的是流言,也不应该由袁尚来传。这岂不是在自乱阵脚而给左将军增长名望吗?虽然我不喜审配和逢纪,但以二人之智应不可能如此献策。”郭图低语,眼中满是疑惑。

  辛评亦是疑惑低语:“可若不是袁尚散布流言,又会是谁呢?若是曹操散布流言,这种荒诞的流言也不会有人信,且流言能让诸县士民惶惶定也有袁尚推波助澜,这很不合常理。”

  郭图沉吟数息,猛然间又有了猜测:“你说有没有可能,这不是流言,大将军是真的想卸任让位给左将军。”

  辛评被郭图的大胆猜测惊愣住,然而仔细一想,又觉得郭图的猜测有其合理性,更是大胆猜想:“若是照这个思路。假使大将军真有卸任让位给左将军的意图,但还没正式决定就传到了袁尚耳中,那么袁尚肯定不甘心,于是就故意散布流言推波助澜。如此,既可挑拨谭公子与左将军相争,又可将南下相争不如谭公子一事抹掉,甚至于,还可趁着谭公子远在琅琊国,让大将军让位于他。”

  郭图眼神一沉:“若真如猜测,左将军危矣!左将军若与谭公子相争,曹操定会坐收渔利,如此一来,我二人也会性命难保!”

  刚准备劝袁谭时,辛评又拉住郭图:“有华彦在,谭公子未必会听你的。更何况,谭公子现在也只认为是袁尚在故意挑拨,先静观其变吧。”

  郭图遂按下了心头的话。

  虽然郭图和辛评都投了袁谭,但华彦跟着袁谭多年而郭图辛评又是初来,比话语权和袁谭的信任肯定是比不过华彦的。

  此刻。

  不论是袁谭华彦,还是郭图辛评,都没有意识到即将到来的危机。

  臧霸一路丢关弃城,尹礼、孙观、孙康、吴敦接连败阵,让袁谭等人也变得骄矜了。

  是夜。

  袁谭大营后方,一支兵马悄然而至。

  正是带着曹仁、曹洪、张辽、张郃、高览五将星夜绕袭袁谭后方的曹操!

  论轻兵疾袭,当世曹操自诩第二,还没人敢自诩第一,这是曹操用一场一场的奇袭战打出来的威名。

  而最令曹操自得的就是奇袭乌巢了,轻骑奔袭四十里后以疲兵再战,更是在淳于琼列阵后正面将其击破。

  近十年东征西讨南征北战自杀戮中精选出来的精兵悍将,也不是寻常兵马能抵挡的,曹操能在官渡以少胜多还能正面对峙几个月且反败为胜也是依靠麾下的精兵悍将。

  “袁谭已成骄兵,连营寨的防守都如此松懈,记得不要走了袁谭!”曹操冷冷的盯着袁谭的那防备稀疏的营寨,心头冷笑不已。

  袁绍的两个儿子,曹操从一开始就没当回事。

  若不是忽然传出袁绍欲卸任让位给刘备的流言,曹操都不会亲至兖州主持战事。

  当年陶谦让徐州而让刘备一跃而成徐州牧,将曹操气得不轻;打了两次徐州,将陶谦打残了,结果刘备半路截胡了。

  眼下的河北看似还很强大,实则已经跟当年陶谦临死前的徐州没多少区别了。

  袁绍没了心气,袁绍的三子一甥又挑不起大梁,这个时候曹操若不是不闻不问,刘备就能将袁绍取而代之。

  真让刘备得了河北,曹操的血都得吐出来。

  如今的河北不似昔日的徐州,没有袁术这个看谁都是插标卖首的骷髅王公然宣战,没有吕布这个反复无常不讲道义的暗中虎视。

首节 上一节 149/1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