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事后诸葛亮,三兴大汉 第148节

  眼神一冷,曹操就有了算计:“可让夏侯渊速往河内,配合钟繇牵制刘备,但不可与刘备直接冲突,给袁尚更多的准备时间。”

  郭嘉拱手赞道:“主公英明。刘备远在河东,关羽、张飞等人皆已相随,若袁尚能断绝刘备返回幽州的归路,二人定会不死不休;高干本为陈留豪族,又非袁绍之子,主公亦可致书高干,劝其归顺朝廷;袁谭素以为刘备能助其争夺嗣子,如今却遭刘备背刺,心中定会生怨,眼下袁谭大军深入徐州,主公若以精兵绕袭袁谭后方,再晓之以理,许之以利,或可令袁谭归附,即便袁谭不是诚心,亦可挑拨其与刘备相争。”

  “袁熙常自以为刘备能助其夺嗣,如今却得不到任何好处,定也会生怨,主公可致书钟繇,令其挑拨袁熙和刘备反目。一个袁尚对付不了刘备,那么再加上袁谭袁熙和高干,即便刘备有能人志士相助,也难以安然脱身。等五人彼此厮杀过后,主公再以大军北上,先取邺城,后取南皮,而后兵入中山,威逼涿郡,如此便可定河北之地。”

  先赞曹操英明,再顺着曹操的思路提出对敌的策略,既让曹操有成就感,又能在曹操面前表现出智略,郭嘉这套献策的手段若是能被沮授和田丰学去,也就没曹操什么事儿了。

  郭嘉一席话,听得曹操极为舒坦。

  “奉孝之计,甚合孤意啊。”曹操大笑:“如此一来,孤既不用跟刘备正面冲突,又能让刘备束手束脚。等刘备被袁绍的三子一甥打残,便是孤渔利之时。便依奉孝之意,速速派遣使者通传。”

  随后。

  曹操又呼曹仁、曹洪、张辽、张郃、高览五将入内,令五将挑选精兵绕袭袁谭后方,由于要威慑袁谭令其归附,曹操这次要亲自领兵。

  自兖州到琅琊国,曹操不是第一回走了。

  当初奔袭陶谦的时候,便是走兖州过泰山而后南下直奔东海,打了陶谦一个措手不及。

  如今再去奔袭琅琊国外的袁谭,对曹操而言轻车熟路。

  曹操没有将郭嘉带上,而是将郭嘉留在濮阳,又吩咐道:“奉孝可替孤监察四方情报,若有紧急之事,即刻派人通报。”

  郭嘉亦不含糊,当即便领了曹操的军令,留驻濮阳驱使细作探子。

  而在邺城。

  得到曹操回书的袁尚欣喜不已,又探得夏侯渊已经在拔营起寨撤回南岸,袁尚更是欢喜:“果如预料,曹操盼着我与刘备相争,不仅许了我大将军一职,还让夏侯渊也撤离黎阳了。”

  旋即,袁尚话音一冷:“如今我既为大将军,家父的印绶就应该转交给我了!逢统军,即刻点兵随我奔赴中山,审监军,你负责留守邺城,再速速调拨一支兵马与郭援同往上党,务必赶在刘备回军前夺回上党控制权,将刘备滞留河东!待我取得大将军印绶,再亲自与刘备一战。”

  虽然还没有正式册封大将军的圣旨,但袁尚已经以大将军自居了,正式场合也不称呼袁绍为大将军,而是直接称呼家父了。

  审配点头附和,又补充道:“还需提防幽州的诸葛亮发兵策应,可让魏郡太守袁春卿前往河间布防。”

  袁春卿即袁绍的同族袁荣,虽然也姓袁,但并非是袁绍三代之亲,因支持袁尚当嗣子而被任命为魏郡太守。

  对于袁荣的才能,袁尚也是认可的,遂同意了审配的提议,道:“为免夜长梦多,诸事皆可并行。”

  又细细商议了一阵后,袁尚便带着逢纪引了八百骑兵直往中山。

  河北忽然传出的流言,让卢奴的袁绍又惊又怒,尤其是得知泄密的是枕边妻刘氏时,袁绍更有一种如芒在背的惊骇感。

  枕边妻竟然天天在监视偷听自己?

  以前有美妾埋怨刘氏时,袁绍都是不置可否懒得理会,毕竟妻和妾的地位袁绍还是分得清的。

  而现在,袁绍与被刘氏欺辱的美妾感同身受了。

  “恶妇怎敢如此!”

  4更来啦,求月票

第253章 虎落平阳被犬欺,悲惨袁绍妻叛子离

  袁绍是个很高傲的人。

  宁可选择让位给刘备也不会向昔日的小弟曹操俯首低头。

  这样的人,是最忌讳有人将自己踩在头上的。

  即便刘氏是正妻,也没资格对袁绍监视偷听。

  这简直就是倒反天罡!

  然而被袁绍呵斥的刘氏,却没有往日里的表面顺从,反而直接被袁绍激起了内心的怒火与不满:“你宁可让位给一个外人,也不肯让位给尚儿,现在怎还有理怪我?”

  见刘氏不知悔改反而还怒怼自己,袁绍气得脸都红晕了,指着刘氏忿忿呵斥:“妇人之见!迂腐之极!”

  刘氏冷哼:“我虽然是妇人,想法也迂腐,但也知道为儿子谋前程,不会胳膊肘往外拐。”

  被刘氏阴阳怪气的反怼,袁绍直气得想抽鞭子打人了。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袁绍强忍内心的怒火,道:“显甫没有大将军的才能,若继续让显甫跟曹操厮杀,显甫必为曹操所败。曹操为人极为凶残薄情,若是击败了显甫,显甫定不能活命,显甫的妻儿也不能保。刘备有英雄之气,又仁德重情义,只要我以诚心对待刘备,且显甫也不与刘备相争,今后刘备得势,定会庇护显甫及其妻儿。此乃万全之计,你怎一点不明白?”

  尽管袁绍苦口婆心的解释,刘氏却是压根没听进去,依旧杵着脖子冷哼:“我就是不明白。将军岂能长他人志气而灭显甫威风?显甫还年轻,等过几年曹操老了,又如何能是显甫对手?曹操那个有才能的儿子都死在宛城了,卞氏又只是个倡家女,生的儿子又能有几分本事?不是我不懂,是将军你不懂!”

  被刘氏这一番歪理反怼,袁绍一时语噎,竟有一种对牛弹琴的感觉。

  袁尚比曹操年轻,拖到曹操老死就行,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可重点是袁尚能拖到曹操老死吗?

  就在袁绍准备继续斥责刘氏时,忽然听得府外一阵骚乱。

  正欲遣人打探时,袁尚已经披甲戴胄,先入了府内。

  “显甫,你何时来的卢奴,怎也不提前知会我一声?”袁绍蹙紧了眉头,不明白袁尚为何会忽然来到卢奴。

  袁尚看着跪在地上的刘氏,亦是眉头一蹙:“阿父,为何让阿母跪着?”

  刘氏见到袁尚来了,顿觉有了主心骨,掩面而泣,述说着委屈。

  一听刘氏因为泄密而被袁绍惩罚,兼之袁绍不是试探刘备而是真心要让位给刘备,袁尚的心头也是火大:“阿父,我来之前本来还在犹豫,你若只是假意让位给刘备实则是试探刘备是否有二心,我便与你仔细讲道理;可如今看来,是我错看了阿父你的软弱,你的确不配再当大将军了,我也不用再犹豫了。”

  听着袁尚这说话的语气,袁绍顿感不对劲,呵斥道:“显甫,你不去抵挡曹操,来卢奴作甚?”

  “呵呵,抵挡曹操?替刘备抵挡曹操吗?”袁尚的语气变冷,近前扶起刘氏,随后向袁绍一伸手:“阿父,将大将军的印绶交给我。”

  袁绍脸色大变,愕然而起:“显甫,你可知道你在说什么?大将军印绶岂是你想拿就能拿的?”

  “阿父,我本不想与你争执,但你若执意如此,我也只能给你说实话了。”袁尚将曹操的回书递向袁绍,道:“曹操已经许我大将军一职。不论阿父你是否将印绶给我,都改变不了这个事实。你将印绶交给我,也可让我父子有几成体面,我可不想背上不孝之名。”

  袁绍的双目瞬间睁大。

  一把扯过曹操的回书,袁绍快速的扫了一眼,随即狠狠的投掷在地,大骂道:“你这逆子!你怎敢向曹操求和!”

  袁尚却是静静的捡起曹操的回书又塞回怀里,道:“阿父,我知道你一向瞧不起曹操,然而曹操在官渡之战击败了你,你得认!大丈夫能屈能伸,我现在向曹操委曲求全乃是权宜之计,等我除掉了内部的忧患一统河北,便可与曹操再战。有时候,阿父你真得学学曹操的忍辱负重,只要能赢,丢点颜面又算得了什么?”

  看着袁绍越来越惊愕的眼神,袁尚又抬高了语气:“阿父,别想着刘备了,他回不了冀州!我已让调拨兵马与郭援前往上党,等夺回上党控制权后,刘备就会被堵在河东。等我拿了大将军的印绶,就会亲自去上党擒拿刘备。我会用刘备的人头来向你证明,我才是最适合当大将军的人!”

  看着迷之自信的袁尚,袁绍痛苦的闭上双眼,仰天叹气。

  袁绍只感觉自己的一生挺失败的。

  虽然生在四世三公之家,但母亲却是个婢女,刚出生父亲袁成就死了,即便过继成给同族当了嫡子,也常被袁术讽刺为婢女养的。

  弱冠出任濮阳县长,本想大展宏图,结果又遇上母亲死了,只能回去服丧。

  等服完丧,袁绍又因故不能当官,只能私下里结交党人和侠义之士,如张邈、何颙、许攸、吴子卿等,抬高身价。

  侥幸遇到了黄巾起义皇帝取消党禁而被何进征辟入府,逐渐名响于洛阳,最后入选西园八校尉的中军校尉。

  听起来,袁绍似乎也官运亨通?

  可要跟袁术一对比,袁绍瞬间被秒成渣。

  袁术年轻的时候就喜欢与权贵子田猎游玩,不读书也不学礼,等想出仕了,装模作样的学了几个月就被举荐为孝廉,然后平步青云,先后为折冲校尉、河南尹、虎贲中郎将,就连董卓入洛阳后都要表袁术为后将军。

  而袁绍只能对着董卓拔剑问利,然后仓惶逃出洛阳而被董卓通缉。

  好不容易在冀州起家,击败了公孙瓒,执掌了河北四州,当了大将军,结果官渡一战被曹操打碎了壮志。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事业上输了,袁绍也认了。

  但袁绍没想到的是,不仅事业上输了,还连家庭也输了。

  枕边妻监视偷听自己,以至于卸任让位之事传得沸沸扬扬。

  现在就连亲儿子都要与自己兵戎相见,只为了夺取大将军的印绶!

  “苍天何薄!”

  5更来啦,求月票。只差140就够1000啦

第254章 囚袁绍夺兵权,袁尚要节制河北兵马

  “显甫,你不是曹阿瞒的对手,亦非刘玄德的对手,听我一句劝,今后安心追随刘玄德建功立业;刘玄德重情义,若承我之恩,必会善待你,待助其诛灭曹阿瞒后,你亦不失封侯之位,亦可延续四世三公袁氏之名。”

  虽然袁尚兵戎相向,但毕竟是宠了多年的儿子,袁绍不欲袁尚走上不归路,沉声再劝。

  然而袁尚此刻是铁了心要与刘备相争,压根听不进袁绍的劝,冷笑一声:“阿父,我看你是糊涂了,刘备一介织席贩履之辈,又有什么资格让我堂堂四世三公袁氏之后追随?更何况,我若追随刘备,即便诛灭了曹阿瞒,也位不过封侯,车不过一乘,骑不过一匹,从不过数人,又岂比得上北面称孤?”

  权力是毒药亦是美酒。

  在被毒死前,依旧是能令人沉浸其中的香醇美酒,即便袁尚知道权力相争的残酷也要舍命向前,成王败寇,焉知自己不是王?

  袁尚的反驳,令袁绍登时语噎。

  此刻的袁绍,忽然理解沮授和田丰了。

  昔日的沮授和田丰便是对袁绍苦口婆心的劝谏,但袁绍不听。

  而现在,袁绍对袁尚苦口婆心的劝说,但袁尚不听。

  扔出去的回旋镖最终还是打到了自己身上。

  “阿父,我很忙的。”袁尚近前一步,不想再与袁绍讲道理,再次问道:“大将军印绶在何处?”

  袁绍闭眼不语。

  妻叛子离的打击,让袁绍原本如释重负的心情再次变得沉重。

  原本想去渤海故居暂居一段时间,研习下先祖袁安留下的典籍,好好思考世家延续之道,以及今后如何在刘备掌权后继续守住袁氏的三公之名。

  但现在,袁绍发现自己根本掌控不了任何事。

  天下大势掌控不了,家庭小势也掌控不了。

  见袁绍不语,袁尚冷意更甚:“阿父既然不肯说,那孩儿也只能自己动手取了。”随后转向刘氏询问。

  刘氏认真想了想,道:“大将军印绶应就在此房间内。”

  闻言。

  袁绍的心情更是沉重,连喝骂刘氏的心力都没有了。

  翻找了片刻,袁尚寻到了藏在书籍中的大将军印绶,看着印底的“大将军印”四个刻字,袁尚的眼神变得极为热切。

  “终于找到了!”

  “哈哈哈!从现在起,我就是大将军!”

  “阿父,你行事不够果断,也不够狠辣,才会有今日输给曹操又输给刘备的结局。”

  “但孩儿不同,我会让你明白,真正的大将军是如何屹立河北向南争夺天下的!”

  将大将军印绶挂在腰间,袁尚豪气迸发,随后又将刘氏拉到一旁,低声道:“阿母,在我击败刘备前,万不可让阿父擅离卢奴,我会调拨一百骑兵给你,若有擅闯者,格杀勿论!”

  见袁尚得了大将军印绶,刘氏也是心头开心,道:“显甫放心,此间有我,绝不会让外人擅闯。”

  等袁尚离开后,刘氏又转向袁绍,得意地道:“将军,显甫雄姿英发,比当年的你更有英雄气,你应该感到高兴和自豪。念在夫妻一场,只要将军不想着逃离卢奴坏显甫大事,我依旧是将军的枕边人。可将军若是不念父子之情夫妻之谊,也就莫要怪我心狠了。”

  袁绍沉默不语。

  刘氏也不多言,只是吩咐左右亲信把守诸门,无令不许任何人出入。

  可怜昔日枭雄,如今竟为妻儿软禁。

  而在国相府。

首节 上一节 148/1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