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事后诸葛亮,三兴大汉 第160节

  常林字伯槐,河内人,因战乱避祸于并州,为人节操清峻,不畏权贵,曾因张扬欲霸占官宦旧族陈、冯二家的妇女财产,常林为二家出谋划策守住了家眷财产,因其德高望重,在河内士人中颇有名望。

  杨俊字季才,河内人,年少时曾授业于陈留人边让,因战乱避祸于并州,为人仗义,喜欢振济贫乏,宗族朋友中有被抢去作奴仆的,杨俊都会竭力解救。

  王象字羲伯,河内人,少时家贫给人当仆役,十七八岁时一边放羊一边读书而遭木棍痛打之罚,后被同郡人杨俊赎身,助其聘娶立屋,为人温和有才华,单论学术,可列在王粲、陈琳、阮瑀、路粹等人之后。

  荀纬字文高,河内人,同为荀姓,但与颍川荀氏不是一脉,有文采,能军谋,也是一时俊杰。

  不过除了家贫的王象应了刘备的征召外,其余三人都婉拒了刘备的征召。

  世家大族出身的士子不愿轻易出仕,刘备也能理解,刘备也同样有信心,只要能让治下士民安居乐业,这些清流士人也是会改变初衷的。

  而吸引王象的,则是刘备的万卷藏书。

  算上陈登赠送的、郑玄赠送的、以及蔡文姬带回来的、郑玄搬迁涿县后带来、卢植家的等等,刘备在涿县的藏书已经超过万卷了。

  对于王象这类喜好学术又出身寒微的士子而言,刘备就如同扛着一座图书馆然后温和的询问王象:年轻的士子哟,你掉的是这本康成公注《周易》,还是这本伯喈公著《劝学》,还是这本子干公著《尚书章句》?

  婉拒?

  王象傻了才会婉拒!

  刘备也不吝啬,直接让王象当了上党郡的文学从事,配合上党太守赵云教化士民。

  王象虽然出身寒微,但王象的好友杨俊却是世家子弟,且与常林、荀纬等人也有交情,让王象当上党郡的文学从事,常林等人自然也会协助王象教化士民。

  在用人方面,刘备还是颇有心得的。

  除此外,刘备又委任自河东带回的贾逵为上党郡腹地重县、位于壶关城南部的长子县县令,一面养民,一面防范河内和河东方向的曹兵。

  而同样为上党腹地重县、位于壶关城东北方向的潞县,则由刘备的亲信袁綝担任潞县县令,夏侯博担任潞县县尉,借以抵挡自邺城而来的兵马。

  整个上党郡,暂时形成了以赵云为首,糜竺、焦触、张南、王象、贾逵、袁綝、夏侯博为核心辅助的人员构成,除糜竺尚未抵达外,其余人也都各司其职了。

  唯一欠缺的,是赵云身边还缺一个能与之为谋的智谋之士。

  原本刘备中意的是徐庶,但徐庶却另外给刘备举荐了一人:“原上党从事荀谌,对主公颇为钦慕,且又出身颍川豪门,更容易为主公拉拢避祸并州的四方游士。”

  八月第一天,1更来啦,求月票

第280章 曹操不会讲仁义,袁绍袁熙父子之议

  似荀谌这类人,能观大势,自然也懂得趋利避害,故而在袁尚派苏由、郭援偷袭壶关城后,荀谌基本上也放弃了继续为袁氏效力的想法。

  人可以没能力,但不能犯蠢。

  袁尚蠢就蠢在,在逆境时不懂得蛰伏隐忍,反而还要树敌。

  但凡袁尚聪明,也应该促使曹操和刘备相争,而不是主动被曹操当枪使去招惹刘备,如今谋取壶关城失败,袁尚既得罪了刘备,又不能容于曹操。

  荀谌看得很透彻:曹操不是善类,更不是会讲仁德信义的人,在曹操眼里只有利益。为了利益,可以跟杀子仇人结为亲家;为了利益,可以将曾经的恩人当猪杀。当袁尚谋取壶关城失败后,袁尚就已经没资格与曹操结盟了。

  对于没资格结盟的势力,曹操通常只会用一种方式:兼并!

  但荀谌跟田丰等有道德追求的士人类似,虽然内心放弃了继续为袁氏效力的想法,但也不会直接背叛袁绍给自己的履历沾染污点。

  荀谌的坚持,刘备也表示理解,只要不南下投曹操,那么大家都是好朋友。

  在没正式与袁氏交恶前,刘备假借的还是袁绍的名义,让荀谌继续以州从事的身份协助赵云镇守上党防范曹操,对荀谌而言也与背叛袁绍扯不上关系。

  刘备又叮嘱赵云,遇事常与荀谌商议,或可事半功倍。

  而在刘备积极部署上党文武及探访贤才的期间,袁熙、颜良、文丑也抵达了卢奴。

  听闻刘氏被幽居别院后,袁熙三人亦不由暗暗吃惊,以往不论发生了任何事,刘氏都没被重罚过,更别提幽居别院了。

  入了府内,袁熙三人见到了正在府内与田丰垂钓的袁绍。

  袁熙三人更是吃惊:大将军与田丰的关系怎变得这般融洽了?

  “是显奕回来了啊。”

  袁绍语气温和,听在袁熙耳中竟有一种游子归来的欣慰感,这让袁熙有一种恍然之感。

  田丰起身,又给颜良、文丑使了个眼神,示意二人暂时不要惊扰袁绍袁熙父子叙旧。

  颜良、文丑对视一眼,向袁绍行了个礼后,跟着田丰退到院外。

  “田先生怎会出现在卢奴?”颜良忍不住问道。

  田丰不假思索:“袁尚犯上作乱,竟与刘氏联手软禁了大将军和中山相,我与牵招遂来卢奴相救。”

  “竟真有此事!”文丑惊讶道:“我原本以为都是流言,当不得真!没想到袁尚比我想象中的更无耻啊,大将军那般宠溺袁尚,竟也会被袁尚软禁。”

  颜良冷哼:“袁尚文不成武不就,如今又忤逆不孝,来日若是遇上,我定要将其生擒至大将军面前,为大将军出此恶气。”

  田丰端详颜良、文丑,试探性的问道:“二位将军,为何也突然返回卢奴?”

  文丑叹气道:“左将军担忧大将军安危,又恐袁尚借机生乱,故遣我二人前来护卫。只是…”

  努了努嘴,文丑欲言又止。

  颜良却是接过话头,压低声音直言道:“只是我等不知,大将军欲卸任让位之事,到底是怎么回事?田先生可愿据实相告?”

  田丰目光锐利,猛然间问道:“二位将军可是已决意追随左将军?”

  颜良、文丑吓了一跳,纷纷摆手,异口同声:“绝无此事!”

  惊语之余,颜良、文丑都在心头暗骂:田丰说话,怎还是这般自嫌死得不够快?这要让大将军听到了,我等又该作何解释?

  心虚之余,颜良强装坦然:“田先生,我等受大将军恩义,自当尽忠,岂会行那背主之举?”话锋一转,颜良又道:“但袁尚行忤逆之事,若大将军强令我等效命于他,我等也深以为耻!”

  文丑则是回答得更微妙:“我等只听大将军的!”

  田丰何等精明的人物,虽然个性刚直时常会直言犯上,但这只是性格上的缺陷,智力和眼界上田丰非是寻常人能比拟的。

  几句话的试探,田丰就猜到了颜良、文丑的想法,不由暗暗叹息:大将军有袁尚为子,何其不幸!

  随后,田丰肃容正色,对颜良、文丑道:“河北局势,已非大将军所能掌控。大将军欲卸任让位给左将军一事,也是真的。你二人也不用担心大将军与左将军之间会再起冲突。若只想追随左将军而不想辅佐袁尚,稍后大将军问及时可如实回答。”

  “当真?”颜良、文丑又惊又喜,只感觉心都快提到嗓子眼了。

  若真如田丰所言,那对颜良、文丑而言就是皆大欢喜,既不用违背袁绍的恩义又不会辜负刘备的情义,忠义也能两全!

  田丰郑重点头:“我几时有骗过人?安心即可,我们真正的敌人乃是曹操,而不是刘备!官渡之败以及七万健儿被坑杀之仇,也得找曹操讨回来才是,”

  颜良、文丑闻之,也登时肃然,与刘备争锋会为难,与曹操争锋是理所当然。

  而在院内,袁绍与袁熙也聊了许久,但从头到尾袁绍都只与袁熙聊往日旧事,听得袁熙坐立不安。

  “显奕可是有话要问?”见袁熙越来越不安,袁绍遂中断了往日旧事的话题,转而问道。

  袁熙咬了咬牙,又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问道:“阿父为何宁可卸任让位给左将军,也不肯卸任让位与我?”

  看着满脸不服的袁熙,袁绍哑然失笑,道:“若是让给你,你守得住吗?”

  袁熙抬高了声音:“能不能守住是我的事,可愿不愿意让位与我是另一回事。阿父,我不明白,我到底哪里不如人了?从小你就不信任我,大母在时,你信任袁谭;大母死后,你信任袁尚。难道就因为我是婢女生的?可阿父你也不是嫡出。我与阿父,才是最像的!”

  袁绍的脸上闪过一丝恼意,很快又按捺下去,深深的呼了一口气,袁绍的语气如常:“嗣子之争,不是个人之争。不论是显思还是显甫,其身后都有世家大族的支持,不是我不信你,而是你身后无人支持。”

  袁熙不服:“以前是没有,可后来我有左将军支持,这难道还不够吗?”

  听到袁熙这赌气式的回答,袁绍扶额叹气:“玄德会支持你?呵呵,这话,你自己信吗?”

  2更来啦

第281章 袁绍虽然是枭雄末途,但也留有体面

  袁绍这声叹息颇有些“我儿是憨憨”的无奈:这是将玄德比作审配、华彦之流?曹操会将审配、华彦之流视为与之匹配的英雄?我做梦都不敢这么想!

  袁熙张了张嘴,欲言又止,袁熙倒也不是不明白刘备跟审配、华彦之流的区别,可心头就是不服袁绍偏心袁尚。

  避开袁绍的反问,袁熙话锋一转,言语更显锋芒:“我身后无人支持尚且不服,袁尚和袁谭身后有人支持又岂会甘心?袁尚甚至还派兵去壶关城想断左将军归路,如此行径,已然惹怒了左将军。以左将军麾下文武的智力和勇力,不论是袁谭还是袁尚想要对付左将军,都只是在飞蛾扑火自取灭亡。两个嫡子都将走上末路,阿父你可有后悔?”

  袁绍手中的钓鱼竿登时抖动,右手背上的青筋也骤然显现。

  袁熙先是以“我父子都是婢女生的”撩拨袁绍心头的敏感线,此刻又以“两个嫡子都将走上末路”再次撩拨袁绍心头的敏感线。

  若不是这几日袁绍真还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且也与田丰有过讨论,估计场就得气得跳起来然后大骂袁熙“不孝子安敢如此”。

  再次深深的呼了一口气,袁绍忍下了想发怒的冲动,右手背上的青筋也逐渐消弭。

  “每个人的路,都是自己选择的。”袁绍的语气多了几分看透人生的感悟:“昔日董卓乱政,洛阳的叔父兄长们只想着委曲求全,结果被董卓杀害;我与公路一同举兵,而公路不明局势非要北上与我相争,最终也落个身死他乡的下场;我也因骄矜轻敌而在官渡之战为曹阿瞒所败。世事无常,乾坤难测,是应该委曲求全还是应该起兵反抗,没人能断定谁对谁错。不外乎都想苟存性命于乱世、以求闻达于诸侯罢了。显思和显甫有自己的路要走,我又有什么可以后悔的呢?”

  “那我呢?你就一点不在意我要走的路吗?”袁熙握紧了拳头,对袁绍的区别对待更为不满。

  袁绍看着忿忿不平的袁熙,叹了口气:“显奕,你之秉性,柔懦难成。起兵反抗不适合你,委曲求全也未必是错。若能摆正位置,今后甘居玄德之下,亦不失封侯之位。假使显思和显甫最终也如飞蛾扑火一般自取灭亡,你所争之物,便唾手可得。”

  袁熙怒气猛然一滞,若袁谭和袁尚若都飞蛾扑火而死了,那嗣子之位岂不就是唾手可得?

  然而不知为何,明明只要等袁谭袁尚死然后甘居刘备之下就可以得到嗣子之位,可袁熙心头就是提不起任何的喜意。

  “愚儿啊!你连自己真正想要的都想不明白,又何必非得去羡慕显思和显甫?”袁绍起身拍了拍袁熙的肩膀,道:“回去吧,回去向玄德求一个安身立命之机,那才是你应该走的路。”

  袁熙心头怅然,落寞的走出庭院,连颜良、文丑的呼唤都似乎听不见,两耳不闻般自顾自走。

  “不用理会,该你二人去见大将军了。”田丰暗暗摇了摇头,让颜良、文丑入内,又叮嘱道:“见了大将军,实话实说即可。”

  颜良、文丑向田丰抱了抱拳,随后转身入庭院见袁绍,又跪地行礼!

  “起来吧。”袁绍负手而立,看着池中游弋的鱼儿久久不语,颜良、文丑也不开口,就静静的立在袁绍左右。

  不知过了多久,袁绍才缓缓开口,问道:“说说吧,你二人今后有何打算?”

  颜良、文丑对视一眼,齐声道:“只愿护卫大将军左右,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袁绍嘴角泛起笑意:“你二人倒是忠心,比起我那几个不成器的儿子强多了。”旋即又道:“念你二人忠心的份上,我也不为难你二人。从今以后,你二人将会隶属于左将军麾下。”

  颜良、文丑大吃一惊,忙叩首齐声:“大将军,我二人实无背叛之意!”

  “不要多想。”袁绍转身扶起颜良、文丑:“你二人舍弃性命追随我,我却未能让你二人封侯富贵,委实遗憾;眼下我已无力对付曹操,我的几个儿子也都不成器。若是将你二人交给他们,也不知道哪天会横死沙场,这也非我之愿。”

  看着面有惊疑的二人,袁绍又道:“玄德为人,一向重情重义,我往日对玄德也多有恩义,将你二人交给玄德,玄德必不会苛待你二人。今后跟着玄德匡扶汉室、诛灭曹贼,定也不失封侯之位。若来日显思、显奕、显甫三人有失,可护我幼子袁买继嗣袁氏之名,如此,我愿足矣!”

  “大将军”颜良、文丑皆是哽咽。

  来的途中,颜良、文丑想了很多种可能,也想了很多种说辞,唯独没想到袁绍会如此干脆利落的让二人效力刘备。

  颜良、文丑不知道的是,正是那句“只愿护卫大将军左右,肝脑涂地,在所不辞!”,让袁绍彻底打消了让颜良、文丑去邺城助袁尚的念头。

  田丰、陶升不被袁尚所容,牵招是刘备刎颈之交,这三人若是去了袁尚处,不仅不会被重用还会有生命危险,故而袁绍才会顺水推舟的承诺会向刘备举荐三人。

  但颜良、文丑一直都是类似于袁绍家将的存在,袁绍表面看似恼恨袁尚其实也暗中希望袁尚能成大事,故而也有想将颜良、文丑二人派去邺城的想法。

  现在的袁绍,想法更类似于世家大族的多方投资:让袁谭、袁尚以武力去逐鹿称雄,让袁熙去委曲求全跟着刘备,最后还默许了袁买在涿县以备不时之需。

  假如袁谭、袁尚失败且袁熙也不甘人下,刘备为了拉拢袁绍的旧部文武必会厚待袁买,刘备厚待了袁买,袁绍的旧部也才会心安。

  袁绍虽然摆烂了,但也没完全摆烂,只是对当前局势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尽可能的让袁氏一脉能在这个乱世中留存。

  随后,袁绍将早已准备的书信递给颜良、文丑,道:“你二人可持此信,速回壶关城交予玄德,见信后,玄德自会明白我之用意。”

  看在我今天补更的份上,月初求月票

第282章 审配逢纪论唇亡齿寒,袁尚决定讲和

  庞统的流言反击还在持续发酵,袁尚‘软禁生父’的流言在魏郡大肆流传且向四周诸县漫延,兼之苏由部曲回冀州后又散布了“刘备受袁尚所逼进退两难”“钟繇遣使劝降”的流言。

  冀州士民,舆情沸腾。

首节 上一节 160/1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