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事后诸葛亮,三兴大汉 第184节

  刘备如此,既点出计策的漏洞,又不会打击赵犊的积极性。

  这般做法,令赵犊更为钦敬。

  沉寂片刻。

  刘德然整肃上前,抱拳言道:“此地平坦无险,实非立寨良址。主公一贯谨慎,怎会轻忽地利,强行扎营?末将斗胆揣测,莫非主公早已存有弃寨之念,今日搦战亦是刻意为之,意在诱夏侯渊劫营?”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侧目而视,面露惊异。

  刘备眼中闪过赞许之色。

  刘德然虽在涿县沉寂二十余载,但昔日曾随也求学于卢植门下,于兵学之道亦有研习。

  这也是刘备令刘德然督涿县兵马的原因。

  曹操能栽培宗室为帅才,刘备自然也想效仿,欲将刘德然锤炼成独当一面之大将。

  较之霍奴、赵犊,刘德然曾系统受教于卢植门下,儒典兵略皆有根基,所缺者,唯将理论转化为实践。

  见众人的目光又疑惑望来,刘备嘴角扬起弧度,承认了刘德然的猜测:“我的确有弃寨诱敌之意。”

第334章 万人之下我自无敌,刘备伏击夏侯渊

  是夜,月明星稀。

  夏侯渊亲率精锐先锋,人衔枚,马裹蹄,悄然潜行至刘备大营外。

  望着营内稀疏火光与隐约人影,夏侯渊嘴角勾起冷笑与杀意:“刘备!今夜我必将你生擒。”

  前锋悍然发力,撞开营门!

  然而,预料中的抵抗并未出现。

  营内虽有鼓角,却不见刘备兵马,仅有少数士卒在营门后奋力擂鼓呐喊,见夏侯渊兵马冲杀而来,又鼓噪而跑。

  整座营寨,火光通明处尽是空帐!

  “空营?!”夏侯渊勒马急停,瞳孔骤缩:“中计了!速退!”

  劫营时若遇空营,大概率对手有伏兵在外,夏侯渊不敢怠慢,忙引众军退出。

  然而,预料中的伏兵也未出现。

  “没有伏兵?”

  夏侯渊脑袋有些僵,随后又生出一股羞恼之色,急遣人再入营中搜查,又外放斥候,探查刘备兵马踪迹。

  时间在死寂中流逝,斥候陆续回报。

  “报!营内无刘备兵马在内!”

  “报!营内未发现贼兵辎重!”

  “报!营外无刘备兵马踪迹!”

  “报!.”

  听着斥候的陆续回报,夏侯渊更生疑惑:难道刘备自知不敌,趁夜跑了?

  犹疑间。

  一斥候飞马回报:“报!西北方向发现大量新鲜车辙蹄印!我循迹追查,隐约见林中火光蜿蜒,车马喧嚣,疑为敌军趁夜移寨!”

  “移寨?”

  夏侯渊疑惑更深,不明白刘备为何要多此一举。

  这时,押后的徐晃也策马寻到夏侯渊,询问原故,得知刘备移寨,徐晃也是惊疑不定。

  沉吟片刻后,徐晃猜测道:“我观刘备所择立寨之地,平坦无险,并非立寨良址。或可能只是想告诉乐成的守军增援已至,而非真要在此立寨与我等对峙。今日故意搦战又邀约明日列阵厮杀,或是想趁我等今夜养精蓄锐时,转移至更适合立寨之地。”

  夏侯渊也是如此想法,怒火也随之攀升:“刘备匹夫,果然奸诈。若等其转移至险要之地立稳了营寨,定会再来嘲讽我。速速追击,今夜定要生擒刘备!”

  徐晃没有反驳夏侯渊的追击决定,而是谨慎提议:“黑夜追敌,易中埋伏。刘备既然在营中虚张声势,定也预留了伏兵以防我军追击。可再通知曼成引兵接应,以免功亏一篑。”

  这回劝谏,徐晃也学乖了,劝谏的重点不在于让夏侯渊小心谨慎,而在于不通知李典万一功亏一篑岂不是可惜?

  夏侯渊果然没有动怒,遂遣人回本寨再调李典引兵接应。

  随后,夏侯渊与徐晃便各引本部兵马,朝着西北方向狂追而去。

  依旧是夏侯渊在前,徐晃在后,首尾呼应。

  数里路转瞬即过。

  夏侯渊引兵先入,却发现林间山道越来越狭窄,兼之两侧坡陡林密,夏侯渊也不由生出了猜疑。

  这人中伏的次数多了,猜疑自然也就多了。

  “止步!”

  夏侯渊喝止众军,又趁着月色仔细观察左右。

  然而,为时已晚。

  两侧密林中,刘备伏兵骤出,紧接着便是令人头皮发麻的弓弦齐鸣之声!

  “咻咻咻咻——!”

  密集如雨的箭矢划破月夜,刹那间,惨嚎声、马嘶声响成一片。

  “果然有埋伏!”夏侯渊没有惊慌,大声呼喊:“举盾!列阵!乱阵者斩!”

  曹兵虽然骤遇埋伏又伤亡立现,但在夏侯渊的镇定指挥下并未彻底崩溃,得到军令的盾兵迅速架起盾牌,层层叠叠,形成一道盾墙。

  “笃笃笃!”

  密集的箭矢钉在木盾上,沉闷的撞击声连成一片,中间夹杂着不幸中箭者的惨叫和战马吃痛的嘶鸣。

  混乱暂时被约束在盾墙之外。

  然而,刘备精心挑选的埋伏地点发挥了最大作用,狭窄的山道限制了曹军骑兵的机动,也压缩了阵型展开的空间,使得盾阵无法保护所有方向的兵卒。

  两侧山坡树林中,更多的箭矢不断的倾泻而下,白日里还在与夏侯渊称兄道弟,今夜就直接对夏侯渊痛下狠手。

  “弓手上箭!仰射!压制两侧!”

  见刘备箭矢太狠,夏侯渊眼神凶戾,果断下令反击。

  阵中弓箭手依令强顶着箭雨,冒险半仰起身子,向两侧山坡上的黑影区域轮番抛射箭矢。

  虽然黑夜中看不清刘备的弓箭手位置,但箭矢覆盖也不需要瞄准,反击的箭矢也短暂的压制了部分高处的弓手,给了盾阵喘息之机。

  在第四轮箭矢过后,两侧密林响起了喊杀声。

  火光映照下,刘备军步卒潮涌而来,居高临下,犹显破竹之势。

  “长矛向前!弓箭手退后!”

  随着军令下达,最残酷的近身搏杀开始了。

  金铁交鸣,血肉横飞。

  尽管夏侯渊这次的应对没有慌乱,但没有地利优势且兵马人数也不如刘备,夏侯渊也逐渐落入下风。

  “不要慌乱!交替掩护,向后退!速与徐晃会合!”

  危急之时,夏侯渊也展现出了临危决断的魄力和勇武。

  以亲兵队作为锋尖,一面奋力砍杀扑上来的敌军,一面引导着队伍向来路方向且战且退。

  山坡陡峭泥泞,林深路窄,曹兵每一步后撤都伴随着新的伤亡,刘备军则则步步紧逼,死死咬住,欲将夏侯渊部彻底淹没。

  “可惜,云长和翼德不在,不然今日定要生擒夏侯渊,让翼德也省了相思之苦。”山坡上,看着且战且退的夏侯渊部,刘备微有遗憾。

  护卫夏侯渊的亲兵太多,阳群、丁立等人虽然能步步掩杀,但并不能以勇武突破夏侯渊的亲兵护卫。

  随着徐晃后军的加入,兼之越是追击道路越宽,刘备的兵力优势和地利优势也逐渐消失。

  但刘备并未下令鸣金,而是继续掩杀追击。

  刘备也并非是贪功恋战,而是在等乐成田丰和牵招的,在定计前,刘备就遣人去乐成城下,箭射城头,送去了今夜的诱敌计划。

  守军和增援本就是掎角之势,刘备自然不可能让守军什么也不做。

  就在刘备伏击夏侯渊成功后,刘备原本的营寨忽然燃起了大火,却是刘备留在营中虚张声势的兵马点燃了营寨。

  大火即是传讯。

  城头。

  见刘备营寨大火骤起,田丰和牵招皆是神色一凛。

最近鼻炎不见好,更新渣了点

  鼻炎的恼火在于晚上白天昏昏沉沉,等我缓几天。

第335章 夏侯渊兵败逃窜,刘备携威乘胜追击

  “主公妙计已成!牵将军速领兵劫营,我自往断曹贼归路!”田丰当机立断,心头对刘备谋略更增钦佩。

  原来刘备日间密信中已详完整的陈诱敌之策以及对夏侯渊的预料:先由刘备搦战激怒夏侯渊,以次日列阵厮杀为由引诱夏侯渊劫营;若夏侯渊如预料般劫营,就会遇到刘备的空营以及移营假象,引诱夏侯渊趁夜追击;若夏侯渊如预料般趁夜追击,必中刘备的埋伏,假使夏侯渊够谨慎,或还会让本寨出兵增援,而田丰和牵招则是要趁此机会兵分两路,一路断曹兵归路,一路劫曹营本寨。

  若一切如愿,今夜便可大破夏侯渊!

  故而,不论夏侯渊是否让本寨出兵增援,田丰和牵招都会出城配合刘备行计。

  这也是刘备最初会让牵招守乐成以及让田丰增援乐成的原因,二人一个是刘备的刎颈之交,一个是受刘备救命之恩且为袁绍所举荐,二人对刘备有绝对的信任。

  刘备也不担心田丰和牵招会因为惧怕和犹疑而不敢出城,君臣一心,方可紧握战机。

  牵招也不犹疑,当即附和了田丰的决定。

  二人随即点齐兵马出城,一路直奔曹营本寨,一路直奔夏侯渊的退路必经之地,仅留河间相张陟引少量兵马留守乐成。

  看着胆魄过人的牵招和田丰,张陟也是心头激昂,拍着胸口保证:“城在人在,城破人亡。我张陟绝不降曹!”

  城门开启,众军急出。

  田丰虽然是文人,但也是会骑马射箭的,统兵水平虽然比不上常规战将但也不是庸才可比。

  且对众将士而言,主将的胆气为首、勇武反而是次要的,田丰一介文人都敢策马持矛在前,余众又岂会胆怯?

  随着乐成守军的出战,战场的情况也逐渐演变成:夏侯渊且战且退与徐晃汇合,准备退回本寨,刘备亲引众将士追击在后;李典先是得到引兵接应的军令,后又探得夏侯渊徐晃所部正与刘备大战,刚引兵出寨不久,忽又闻本寨遭到攻击,吓得李典慌忙回援本寨;田丰则是率部横在了夏侯渊徐晃撤退的必经之地。

  看着骤然出现的田丰所部,夏侯渊心惊不已:刘备何时在此地也预伏了兵马?曼成为何没来接应?

  夏侯渊不知道的是,李典现在自身难保。

  与上回劫营不同,牵招这回劫营是抱着不死不休的决意来的,哪怕李典引军回援了,牵招也没想过要撤离。

  为了给刘备和田丰争取时间,牵招的攻势也异常骁勇。

  麾下骑兵也是常年在雁门与乌桓人作战的精锐,游走机动也非寻常骑兵可比。

  且上回劫营失利也让牵招深感耻辱,故而这回抢得先机后,牵招也想要一雪前耻。

  被牵招牵制的李典,无法脱身,也无法分兵接应夏侯渊。

首节 上一节 184/1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