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
张飞又只能返回。
先寻了徐庶。
徐庶昨夜就得知庞统正式择刘备为主的消息,自然知道白毦兵口中的“水”为何人。
然而话到嘴边,徐庶却只称“此人才学胜我十倍,可与孔明并列”。
再追问时,徐庶又称“张主簿一见便知”,不管张飞如何追问,徐庶都不肯据实相告。
令张飞心痒难耐,在刘备的外院干坐了一上午。
好不容易挨到了刘备睡醒,张飞火急火燎的开口高呼,生怕等了一上午的“水”又跑了。
听到张飞的呼声,刘备不由笑道:“翼德这急性子,总是屡教不改,还请军师多多包涵。”
庞统亦笑:“我本为张主簿麾下小吏,如今一夜之间成了将军的长史,且还与孔明并为军师中郎将。张主簿会感到奇怪,乃人之常情。”
一句“急性子”,一句“张主簿会感到奇怪”,直接将张飞的莽撞无礼变成了微末小事。
虽然只长谈了半夜,但刘备和庞统之间的默契感却如同多年挚友一般。
“咦?庞先生?”
张飞惊讶的看着庞统,将到嘴边的“庞士元”改成了“庞先生”。
虽说张飞从不体恤士卒,但在敬爱士人君子方面是值得称赞的。
也只有平日里养成了敬爱士人君子的习惯,才能在一瞬间改口。
庞统微微惊讶,作揖一礼:“在下襄阳庞统庞士元,承蒙左将军器重,辟我为长史兼军师中郎将。我初任要职,不敢懈怠,还请张主簿不吝教益。”
虽然张飞早知道庞统的姓名表字,但以前庞统自称是“我乃诸葛军师书僮庞统庞士元”,而非如现在一般正式以士人的口吻自报身份。
张飞忙作揖回礼:“长史言重了,俺虽然挂着主簿的名头,不过是个耍矛的粗汉。若论治事的才能,十个俺也比不上长史。往后但有驱使,皆可直言。”
庞统更惊。
疑惑的看向刘备。
刘备笑道:“军师不必疑虑。翼德在士人君子面前一向谦逊,往后但有驱使,尽管吩咐翼德即可。”
“只是翼德虽敬士人君子,但不体恤士卒;且严刑峻法、好行杀戮,动辄鞭打士卒,更将受罚者留于身侧。此乃取祸之道啊!”
“我虽屡屡告诫,然翼德始终不肯悔改。今后还望军师能代我多加规劝,以免他日酿成大患。”
被刘备当着庞统的面揭短,张飞顿感脖子火辣辣的。
辩解道:“大哥,俺是为他们好!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若不鞭打督促,他们定又会偷懒懈怠。”
“俺将他们留在身边就是在告诉他们:俺虽然鞭打了他们,但也会重用他们。俺一向赏罚分明,该赏的赏,该罚的罚。”
“俺没错!”
若是旁人面前,刘备断不会揭张飞的短。
但在庞统面前,刘备故意揭张飞的短,另有深意。
当刘备发现一向轻视士人的关羽在诸葛亮面前变得温良谦逊后,刘备就有了想法:既然张飞敬爱士人君子,那能否找个真正的大贤君子来规劝张飞?
原本刘备是想让诸葛亮规劝的,考虑到诸葛亮事务繁重,刘备一直没好意思跟诸葛亮提这事儿。
而眼下有了庞统,且又得知庞统怀有【教化治世】的儒家理想,有意在乱世中主动宣扬【雅道】。
兼之张飞又最是敬爱士人君子,又好附庸风雅。
让庞统来教张飞【雅道】,再合适不过了!
看懂了刘备的用意,庞统随即捻须而道:“张主簿治军严明,我深为钦佩。”
张飞一听,顿时喜上眉梢,呼道:“大哥,长史都夸俺治军严明!俺就知道,俺是没错的!长史,俺藏有美酒一坛,可与俺畅饮。”
刘备笑而不语。
只是静待庞统接下来的话。
想要规劝人,得先夸人。
果然。
庞统话锋一转,又道:“我曾探究古之名将,发现古之名将,皆是先正心而后再用兵。”
“吴子言:夫总文武者,军之将也;兼刚柔者,兵之事也。”
“孙子言: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六韬中载: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寒暑必同。如此,则士众必尽死力。”
“《易》曰:亢龙有悔。此卦寓意,盛极必衰。”
“张主簿鞭打健儿的本意虽好,但刚猛过甚而恩义不足,健儿若是心怀恐惧,又如何能为张主簿效死力?”
“如春秋时,宋将华元因分羊不公,车夫羊斟怀恨投敌,致宋师败绩,张主簿不可不引以为戒。”
“若使受鞭者沐恩赦,怀惧者感温言,则健儿既畏张主簿之威,又怀张主簿之德,此方为真正的'赏罚分明'啊!”
庞统一面称赞张飞本意是为健儿着想,一面又指出张飞在具体实施中存在刚猛过甚的缺陷,又提及以“羊斟惭羹”来警示张飞。
最后又告诉张飞具体实施中应该如何做才能真正“赏罚分明”。
语气柔和,引经据典,句句都说到了张飞的心坎上。
不论是骄矜自傲轻视士人君子的关羽,还是暴而寡恩不恤小人的张飞,两人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点:虽有山岳之重,但未曾见识泰山巍峨。
天赋异禀的武勇,让关羽和张飞很难意识到自身的缺陷。
虽然刘备屡屡规劝,但刘备在关羽和张飞面前也不敢自诩有泰山巍峨,故而规劝的效果极为有限。
如今。
事后诸葛亮以其断崖式的综合能力,将关羽的骄傲碾碎,让关羽变得温良谦逊。
庞统虽然不及事后诸葛亮的综合能力,但庞统的【博学】和【雅道】足以令张飞仰望和效仿。
见张飞由一开始的不服气变成惭愧,又由惭愧变为对庞统的钦佩,刘备内心的喜悦都快藏不住了。
【军师果然大才!】
求收藏、求追读、求月票、求打赏、求评论。
感谢兄弟们助我提高新书榜排名,排名越高,曝光越多
第30章 张飞立誓:俺太想进步了
刘备不知道的是。
张飞之所以会对庞统钦佩如此,其实还受到了关羽的影响。
每每想到关羽变得温良谦逊后比之以往更显厚重,张飞就有一种追赶不及的焦虑和懊恼。
同为刘备的左膀右臂,同样被刘备以兄弟相称。
张飞不甘落后。
兼之昔日被吕布背刺丢了下邳,令张飞耿耿于怀多年。
虽说刘备时常安抚张飞称“丢下邳非三弟一人之责”,但张飞心头不敢这般想。
假使当初能守住下邳,又岂会让吕布逞威风?
想到刘备在前往海西的那段时间里,竟沦落到“吏自相食”。
想到联合曹操灭了吕布,刘备反被曹操困在许都被迫学圃。
想到刘备都快四十了还得在袁曹夹缝中艰难求存以待天时。
张飞就更感自责。
故而。
当张飞发现刘备新得一“水”,且这“水”又是个博学且有雅道的士人君子时,张飞心头就泛起了欢喜。
【二哥能办到的,俺也能办到!】
【俺不会再丢大哥的基业了!】
张飞暗暗发誓。
得知庞统宿醉方醒还未吃饭,张飞当即声称要请庞统饮酒吃肉。
在征得刘备同意后,张飞带着庞统就匆匆离去,生怕有人来将庞统抢走了似的。
“翼德与军师,秉性倒是契合。”
看着离去的张飞和庞统,刘备嘴角不由泛起了笑意。
刘备没忘记昨夜与诸葛亮和庞统商议的对策。
简单吃了些饭食后,就派人召来了孙乾、徐庶和黄忠,使三人出使东海昌豨。
徐庶自跟刘备后,虽受刘备器重和信任,但除了举荐诸葛亮外,几未有立功的机会。
出使东海昌豨的目的,徐庶心头如明镜。
诸葛亮图河北的战略,自离开襄阳时就多与徐庶和庞统探讨。
要入河北,得先入青州。
而要入青州,就势必要向泰山六将借道(见上章地图)。
东海的昌豨,是首个要拉拢的目标。
“谨遵将军之命,我等定不辱使命!”
徐庶慨然领命。
黄忠亦如此。
随着黄叙的病情日渐好转,黄忠脸上的笑容日渐增加。
兼之伊籍又给了黄忠留在下邳为刘备效力的理由,让黄忠不用在忠和义间为难,黄忠一心想为刘备排忧解难。
出使昌豨,就是报答刘备恩义的机会。
“凭我手中硬弓,定可护孙从事和徐军师周全。”
黄忠信誓旦旦。
刘备欣然点头,又吩咐孙乾:“昌豨为人好面,公祐此去郯县,可先拜访昌豨妻儿,善言夸赞,以表我对昌豨久仰之意。”
越是好面子的越在意外人对家中妻儿的态度。
哪怕嘴上喊着“男人谈事,女人孩子一边玩去”,心头都会想“我这么厉害的人,我的妻儿会差吗?不尊重我妻儿就是不尊重我,尊重我妻儿的人才有资格与我谈事。”
刘备走南闯北,善于识人。
虽与昌豨交情浅薄,但能看明白昌豨这类人的秉性。
想拉拢人心,得先识人心。
为免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