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事后诸葛亮,三兴大汉 第24节

  在徐庶三人离开后,刘备又令夏侯博挑了五十机灵的白毦兵,入东海打探消息以及提供支援。

  夏侯博跟陈到一样,都是刘备被曹操任命为豫州牧的期间投奔刘备的。

  虽然姓夏侯博又是谯县人,但夏侯博跟夏侯渊夏侯惇等人并非近亲。

  又如颍川袁綝,虽然跟汝南袁氏和陈国袁氏有点儿渊源,但也属于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

  所谓渊源,其实是在涉及利益时论一论祖上渊源、再认同一个祖宗,可以减少彼此间的矛盾。

  除此外,大抵就如某飙台词一般:“走时把那电视给我砸了,什么档次,和我用的一样!”

  下邳到郯县两百余里。

  三五日间就能抵达。

  徐庶深知刘备着急拉拢昌豨的用意,故而未在路上耽误,仅用了三日就抵达了郯县。

  探得昌豨在城外打猎,徐庶与孙乾一商议,遂先打着“康成公门下北海孙乾孙公祐”的名号,拜访昌豨的妻儿。

  北海郑玄在青徐一带颇具名望。

  去年。

  刘协征辟郑玄为大司农,位列九卿,又赠郑玄豪车一乘,请郑玄乘车入许都。

  所过郡县,长吏无不送迎。

  名望可见一斑!

  虽然郑玄到了许都后借口有病告老还乡,但此举不仅没有影响郑玄的名望,反而让郑玄更受尊敬,乡人皆称“郑司农”。

  郑玄的门人孙乾亲自来拜访,昌豨的妻儿压根不敢有半点儿怠慢。

  一面安排酒水招待孙乾三人,一面派人急急出城寻昌豨。

  孙乾谨记刘备的叮嘱,一面盛赞昌豨妻儿的德行,一面又取出郑玄注的《毛诗》赠给昌豨的发妻。

  相传郑玄家中的侍婢都通晓《毛诗》,曾有一婢女犯错被罚,另一婢女戏言“胡为乎泥中”,犯错婢女答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前者引自《诗经.邶风.式微》,大意是“你为什么跪在地上”

  后者引自《诗经.邶风.柏舟》,大意就是“向他报告事情,刚好撞见他发怒”。

  此事被乡人口口相传后,掀起了诸户女子《毛诗》热,更有大户女子重金求郑玄注的《毛诗》。

  不论是昌豨的发妻真心想学《毛诗》,还是单纯的想要附庸风雅,孙乾送《毛诗》毫无疑问是送对了礼!

  昌豨的儿子年幼,孙乾则赠了一本郑玄注的《孝经》,喜得昌豨的胖儿子眼都眯成一条线了。

  等昌豨自城外匆匆归来,耳边听到的尽是妻儿对孙乾的夸赞。

  扫了一眼孙乾三人。

  当目光落在黄忠身上时,昌豨下意识的绷紧了肌肉。

  【此人好生魁梧!双目炯炯,气如磐石,定不是无名之辈。】

  再看徐庶时,儒雅而不失英气,亦令昌豨忌惮且疑惑。

  “不知公祐先生入我陋室,所为何事?”昌豨不知孙乾目的,试探而问。

  孙乾淡然而笑:“自然是奉车刺史之命而来!”

  车胄?

  昌豨心头冷笑,眯眼而问:“我听闻公祐先生早已拜入刘备麾下,怎又改投车胄了?”

  一口刘备,一口车胄,尽显傲慢。

  大佬们,有月票的捧个月票场,没月票的捧个追读场。

  新书榜热度排名,按【追读人数】>【月票数量】>【阅读时长】>【阅读人数】>【评论数量】决定

  感谢。

  感谢

第31章 高端的离间:左将军欲与昌相,相结为友

  “非也!左将军乃当世仁者,且又常以厚礼待我。我若因左将军一时困顿便行背弃,与禽兽何异?”

  孙乾先是否认了背弃刘备改投车胄,而后正襟危坐淡笑不语。

  见状。

  昌豨让妻儿退下,又令随从在门口守候。

  问道:“公祐先生,是为左将军而来?还是为车胄而来?”

  比起先前的傲慢,昌豨明显有了收敛。

  不再称呼刘备,而是改称左将军。

  倒不是昌豨对刘备的印象有了改观。

  而是孙乾否认改投车胄后,若当着孙乾的面再直呼刘备姓名,就太无礼了。

  似乎是不想跟孙乾绕圈子,昌豨又直言道:“若为车胄而来,我可在城中设宴为公祐先生践行;若为左将军而来,我倒是可以听听左将军欲求何事。”

  【这昌豨,倒是个明白人。】

  一旁的徐庶暗暗打量。

  在离开下邳前,诸葛亮就曾提醒徐庶:昌豨能以贼身跻身成东海相,不可小觑。

  一开始,徐庶还未看出昌豨的厉害。

  此刻见昌豨只言片语间就猜出了孙乾的来意,不由暗暗惊叹。

  而事实上。

  昌豨的才略不低。

  袁绍兵败官渡后,昌豨反叛。

  曹操派张辽和夏侯渊出兵讨伐昌豨,直到粮尽都没攻破昌豨,最后还是张辽孤身上三公山才说降了昌豨。

  而在数年后,昌豨又反。

  曹操派于禁讨伐昌豨,于禁未能攻克;最后还是于禁、夏侯渊、臧霸合力才击破昌豨的主力。

  能以东海数县弹丸之地跟张辽、夏侯渊、于禁、臧霸对峙还不落下风,昌豨自恃其才略强于臧霸等人,并非虚言。

  不过。

  越是有才略的人,就越不愿郁郁久居人下。

  吕布如此。

  昌豨亦如此。

  这也是刘备认为针对昌豨可以用离间计的原因。

  孙乾和徐庶对视一眼,低语了几句。

  随后。

  孙乾大笑:“昌相快人快语,我若再遮掩,就显得小器了。我虽奉的是车刺史的命令,但实则为左将军而来。”

  昌豨的目光犀利的看向徐庶:“不知公祐先生身侧两人,如何称呼?”

  一开始。

  昌豨以为黄忠是孙乾的护卫而徐庶是孙乾的随从,虽有惊讶两人气度不凡但也仅仅是惊讶。

  可观孙乾方才的反应,又似在与徐庶商议。

  一个随从,如何能有资格与身为左将军从事、康成公门生的孙乾商议?

  兼之黄忠相貌魁梧,且双目炯炯、气如磐石,又不像寻常护卫。

  昌豨对二人的身份起了疑心。

  【好敏锐的观察力!】

  徐庶更为惊叹。

  当即。

  徐庶不再隐瞒,拱手问礼:“左将军麾下军师徐庶徐元直,见过昌相。”

  又指着黄忠,介绍道:“此乃左将军麾下客将,荆州中郎将黄忠黄汉升。”

  昌豨吓了一跳。

  徐庶的“军师”身份还好,充其量只是刘备一幕僚。

  黄忠的荆州中郎将身份就不一般了。

  堂堂一个荆州中郎将竟然会跑到下邳当左将军刘备的客将?

  虽说如今的中郎将职务含权量不如昔日的卢植时代,但也不容小觑。

  更重要的是:黄忠来自荆州,而荆州是镇南将军刘表的地盘!

  据昌豨了解,刘表与曹操不和。

  那么问题来了:与曹操不和的刘表,为什么要派一个中郎将来到下邳,在一个被曹操呼为“英雄”的刘备麾下当客将?

  直觉告诉昌豨:刘备派孙乾来郯县,必有大事!

  “不知左将军欲求何事?”

  昌豨的脸色变得严肃,语气也多了几分肃杀。

  孙乾从容而笑:“昌相多虑了。左将军只是想跟昌相,相结为友,并无他求。”

  相结为友?

  昌豨看向孙乾的眼神更犀利了:“左将军名响豫徐,我亦愿与左将军,相结为友。”

  “如此,甚好!”孙乾起身,辞道:“左将军正于下邳静候回音,我就不叨扰昌相了。”

  这就要走?

  昌豨被孙乾的举动给搞迷糊了。

  “公祐先生莫非以为我在虚言?我与左将军素无仇怨,左将军欲与我相结为友,乃我幸事,我又岂会拒绝?”昌豨起身。

  不问明白,昌豨觉都睡不安稳。

  孙乾轻轻摇头:“非也!正因为我相信昌相的为人,所以才不会怀疑昌相在虚言。”

  “昌相应是想知道,左将军为何要与昌相,相结为友?”

  “原因很简单:乱世求存,多个朋友多条生路。”

  “纵观古今,权力相争,向来残酷。”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比比皆是!”

  “论才略,昌相远胜于臧霸等人;可论待遇,昌相远不如臧霸等人。”

首节 上一节 24/10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