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事后诸葛亮,三兴大汉 第27节

  “当真?”

  几个横刀戒备的车胄随从,颤抖着反问。

  刘备淡然一笑,如沐春风:“我刘备,何曾背信?”

  人的名,树的影。

  刘备的过往名声,让横刀戒备的几个车胄随从纷纷放下兵器。

  而在象征性的问了几个问题后,刘备又道:“曹司空听信小人谗言,竟密令车胄设宴害我,我杀车胄,实属无奈。”

  “尔等受车胄蛊惑,我不怪尔等,只希望今后有人问及时,尔等可为我分辨一二。”

  众随从哪敢忤逆,纷纷应诺。

  末了。

  刘备又当场写了一封《辞司空表》,尽述“委屈”。

  又自众随从中挑了两个胆大的,给了两人金银钱帛,让二人将《辞司空表》送往许都。

  随后便将众随从遣散,还贴心的发放了粮米,以示安抚。

  一场权争,一局鸿门宴,短短几个时辰,只有车胄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将军既已杀车胄,可布告下邳诸县,陈述缘由,先取得义理上的支持。”

  “而后声称要返回涿郡教学,不再过问庙堂之事,借此机会,温养名望,结交豪杰。”

  诸葛亮提出了北上的策略。

  史载刘备在杀了车胄后,就与关羽分守小沛和下邳,举兵反曹。

  虽然刘备在小沛聚众数万且又有东海昌豨的声援,但临时聚集的乌合之众根本不是曹操的对手。

  除了增加伤亡失陷妻子将士外,别无增益。

  诸葛亮在与庞统仔细讨论后,决定借着斩杀车胄的由头,先给刘备营造一个“不负操而见疑于小人”的委屈人设。

  然后再让刘备回涿郡老家教学,一面温养名望,一面结交豪杰。

  以此方式,来为今后图谋河北打下名望基础。

  虽说曹操怀疑刘备参与了董承、吴硕等人的密谋,但曹操没有直接证据来证明。

  只要刘备不在徐州打出“举兵反曹”的旗号,曹操就没有出兵讨伐刘备的正当理由。

  曹操没了正当理由,琅琊臧霸、东海昌豨等人就不会刻意阻拦刘备北上。

  毕竟。

  刘备现在“不负操而见疑于小人”本就是受委屈的一方,平日里又与臧霸、昌豨等人没深仇大怨。

  心灰意冷的刘备要回乡教学,臧霸、昌豨等人又怎敢阻拦?

  真要阻拦,刘备也不是软柿子可以随意拿捏,届时刘备的怨气就得臧霸、昌豨等人来承受了。

  故而。

  除非曹操直接下令,否则臧霸、昌豨等人,不会蠢到给自己找不痛快。

  诸葛亮的策略,刘备深以为然。

  想要斡旋于袁曹之间,且借袁曹之力以壮自身,就不能太激进太高调。

  韬光养晦、稳扎稳打,方为上策。

  “军师所言甚是!”

  刘备双目坚毅。

  箭已上弦,当有进无退。

  消息很快在下邳诸县布告流传。

  布告的内容还抄录了刘备给曹操的《辞司空表》。

  由于刘备在下邳素有名望,故而当下邳诸县士民听闻“曹司空听信小人谗言,竟密令车胄设宴谋害左将军,左将军心灰意冷,请辞回涿郡教学”时,尽皆愤慨。

  曹宣则趁着舆论支持刘备的时候,尽数抛售在下邳诸县的田产、房产、工坊等固定资产,又声称今后不再为徐州别驾,变卖家财是为了跟着刘备去涿郡且资助刘备办学。

  随着舆论的不断扩大以及曹宣的带头,一部分豪强士民也效仿曹宣变卖家产。

  这些豪强士民,有的是出于义愤,有的是去涿郡避祸。

  袁绍和曹操的对峙都半年了,不论最终谁胜谁败,下邳都不是一个安稳的所在。

  若被战祸波及,不仅家产会毁,连人都会没命。

  短短十余日。

  愿意跟着刘备北上的男女老幼,竟有数万人。

  其中一部分是刘备在下邳安抚的游户和征募的徭卒及其家属,一部分是下邳诸县的官吏及其家属,一部分是如曹宣一般的豪强士民及其奴客。

  如曹宣一家,就有奴客两千余人。

  (注:史载刘备杀车胄后,聚众数万,据此推测,勿杠)

  一时之间。

  舆情如雷,响震诸县。

  广陵陈登、东海昌豨、琅琊臧霸、昌虑王忠等,皆因舆情而惊。

  图《辞司空表》纯属一乐,不计算正文字数

第35章 事后诸葛亮再发力,救陈登一命

  “玄德公斩了车胄,曹司空定不会善罢甘休。”

  广陵郡,匡琦城。

  战火的余烟尚未散尽。

  刚以薪火为疑兵大败孙权的广陵太守陈登,在得知刘备斩杀车胄后,不由起了担忧。

  虽说徐州接连的变故让刘备和陈登不再有君臣情谊,但刘备与陈登的朋友情谊没有因此而减少半分。

  诚然。

  陈登没有如糜竺一般孤注一掷的支持刘备。

  但正如刘备对车胄说的那句“我的亲朋臣属都在下邳,我亦不得不为”一样,陈登同样有不得不为的苦衷。

  原本下邳陈氏由陈珪和陈瑀二人操持。

  后因战乱。

  先有陈珪意外染病不能理事,后有陈瑀谋袭孙策失利逃奔冀州。

  陈登的三个弟弟又不堪大用,家族的重担就落在了陈登一人头上。

  与此同时。

  因陈瑀谋袭孙策的旧怨,孙策对下邳陈氏颇为痛恨,故而孙策在征讨刘勋、黄祖等人的期间又令孙权讨伐广陵。

  而陈登既不愿广陵被孙策抢占,又要报陈瑀兵败海西旧仇,将精力都放在了谋袭孙策上。

  故而。

  刘备来下邳半年,陈登都未与刘备一见。

  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这半年里。

  陈登暗中策反过严白虎余部,孙权也带兵打了两次匡琦城。

  战事不休,陈登分身乏术。

  直到前几日第二次击败孙权且斩首数以万计,将孙权这个小老鼠狂揍一顿后,陈登才有去下邳的想法。

  陈登欲与刘备聊聊未来事。

  有意让刘备趁着袁曹对峙,南下与孙策争锋,而后乘势起于江东,再立基业。

  在陈登看来:曹操与袁绍的对峙,非短期内能结束。

  而曹操在与袁绍对峙的期间,又定会担心刘表和孙策会坐收渔利。

  假使刘备愿意替曹操讨伐孙策,曹操定会在大义上给予刘备最大限度的支持。

  事实上。

  曹操不愿杀刘备且让刘备带兵讨伐袁术。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若非董承、吴硕等人沉不住气导致衣带诏事泄,即便没有事后诸葛亮出谋划策,刘备都不会傻到举兵反曹。

  更可能的是:刘备会妥善的维持与曹操“英雄惜英雄”的微妙关系,而后如陈登谋划的一般替曹操讨伐孙策,再于江东择机会立基业。

  不曾想。

  陈登人还未离开匡琦城,刘备斩杀车胄且布告诸县的消息就先一步传到了匡琦城。

  这让陈登嗅到了不寻常。

  以刘备的行事风格,除非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是不可能斩杀车胄的。

  而如今。

  刘备不仅斩杀了车胄,还布告诸县陈述“委屈”,更要跑回涿郡教书。

  若说个中无隐情,陈登断然是不会信的。

  “我与玄德公相识一场,如今玄德公有难,我不可坐视不理。当助其一臂之力。”

  念及此。

  陈登寻来纸笔,奋笔疾书。

  信中内容,除了与刘备叙说旧事、表达了不能跟着刘备共同进退的歉意外,还提醒刘备到了河北可寻袁绍帐下故安都尉陈瑀相助等等。

  陈瑀是故太尉陈球的儿子也是陈登的从叔父,即便如今落魄了在名望上也是不容小觑的。

  有陈瑀当中间人,刘备在河北更容易结交士人豪杰。

  这便是陈登的“一臂之力”。

  “世事无常,不知我与玄德公,是否还有相见日。”

  陈登叹了口气,放弃了去下邳见刘备的想法。

  当刘备斩了车胄,陈登为刘备谋划的起势于江东的策略就没了用武之地。

  去见刘备而不能为刘备谋划未来,陈登自觉无颜。

  刘备得到陈登的来信,已是三日后。

  当看到陈登在信中的歉意以及陈瑀诸事时,刘备亦不由动容而叹:“是我负了元龙,而非元龙负我。”

  叹毕。

首节 上一节 27/10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