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事后诸葛亮,三兴大汉 第32节

  可如今。

  刘备如鸟上青天、鱼入大海,不再受曹操羁绊,不用寄曹操篱下,不用在曹操面前夹着尾巴做人。

  关羽自然不用再隐藏威慑。

  虽然只是未完全体的关圣帝君,但其威慑足以令刘岱这类专精于文事的长史胆寒。

  当着王忠的面,刘岱又不能露怯。

  来的时候大言不惭的高呼“一鼓作气,兵临城下”,现在若是露怯,刘岱的脸往哪儿搁?

  “我等有两千人,关羽只有百人。二十个打一个,优势在我,有何可惧?”

  “听我号令,全军上前!”

  刘岱扬起马鞭,厉声下令。

  话音未落。

  忽见王忠瞪大了眼睛,惊愕的望着前方。

  刘岱疑惑的顺着王忠眼神的方向望去,亦是惊愕不已,差点连手中的马鞭都握不稳了。

  只因前方,关羽竟单刀匹马,冲阵而来!

  由于诸葛亮事先将贼阵的几个大破绽告知关羽,关羽轻而易举的就杀入了贼阵,更引起了贼阵的混乱。

  虽有两千人列阵,但力无法一处使,兼之又行军疲惫,更难聚力。

  在熊虎之将、万人敌关羽面前,乌合之众,不堪一击!

  关羽更是直冲中军大旗而来。

  莫有能挡者!

  “还击!”

  “还击!”

  “还击!”

  刘岱吓得魂儿都快飞了。

  我有两千人!

  两千人!

  你一个人冲阵,根本就没有把我放在眼里!

  何其猖狂!

  何其可恨!

  若刘岱知道关羽此刻的想法是“贼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关某还击!”,估计人都得气晕过去。

  不带这般羞辱人的!

  月末啦,端午拉,求月票。如果这个月没票了,我能厚脸求1号月初的票吗?

第41章 一战擒双将,羽之神勇,三国无二

  将为兵胆。

  关羽匹马闯阵的骁勇,令刘岱、王忠等贼众胆寒的同时,更激起了己方青壮的勇气。

  “关司马真神人也!”

  “有关司马在,贼纵二十倍于我,又有何惧?”

  “我等皆受左将军厚恩,若只敢摇旗呐喊,又有何颜面回见左将军乎?”

  “关司马身为上将,且不惜命,我等何得迟疑?当效死力!”

  “.”

  一时之间。

  城头城下,呼声四起。

  更有胆大想进步的,结伴向诸葛亮请命出击。

  【士气可用,时机已至】

  诸葛亮暗自神凛,羽扇一挥,军令频出,一面令人点火传讯,一面令青壮出击。

  城下百人,城头百人,得了军令的二百青壮,或扛旌旗,或提刀枪,喝杀如雷,直奔贼阵。

  贼众皆惊。

  仅仅一个关羽就将己方阵型冲乱,莫有能挡。

  又来二百人,中军大旗都有可能被关羽砍倒!

  王忠不由胆寒:“刘长史,贼势凶猛,不可力敌,不如暂退!”

  闻言。

  刘岱厉喝:“临阵对敌,岂能脱逃?王中郎将,汝惧死乎?”

  王忠又羞又怒。

  我惧死又怎了?

  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人乎?

  我若不惧死,焉能活到现在?

  王忠来了脾气:“刘长史,你若不惧死,可亲自拦截关羽;待我绕袭关羽后方,断其归路。关羽两不相应,势必危矣。”

  一句话,直接将刘岱给怼懵了。

  我亲自拦截关羽?

  我又不是许褚!

  见刘岱又怂又嘴硬,王忠不由暗暗冷笑。

  诚然。

  刘岱身为司空长史,读的兵书战策远胜于王忠,论及兵法谋略头头是道,还能与曹操谈论。

  但是。

  能论兵不等于能用兵。

  此刻的刘岱,就如街亭的马谡一般。

  单论兵法谋略是没有大问题的,有大问题的是威望和勇气。

  倘若今日来的是曹操,以曹操的威望,王忠绝对不敢有半分的忤逆和迟疑。

  别说面对一个关羽,哪怕关羽张飞齐至,王忠都得硬着头皮往前冲。

  前冲是死,后退是死。

  同样是死,为曹操而死,可乎?

  刘岱不同。

  司空长史虽然见官大一级,但其威望,顶多能让王忠低头哈腰,而不能让王忠以死相报。

  兼之刘岱又无舍弃自身性命为王忠争取破城机会的勇气,更不可能令王忠以死相报。

  史载刘备败刘岱、王忠时,曾对二人言“使汝百人来,其无如我何;曹公自来,未可知耳!”

  可见一斑。

  “撤!”

  刘岱咬了咬牙,终究还是没有直面关羽的勇气,恨恨的瞪了一眼关羽,拔马就走。

  王忠暗暗松了口气。

  命是自己的。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然而。

  诸葛亮用计将昌虑的兵马骗到了小沛,又岂是刘岱和王忠想撤就能撤的?

  自城头火起的一刻起。

  刘岱和王忠就已经落入了诸葛亮的掌控。

  “我乃左将军麾下都尉夏侯博,尔等贼子,已中计矣!”

  一声爆喝,夏侯博引二百白毦兵杀出,直接断了刘岱和王忠的归路!

  “竟有伏兵?”

  刘岱和王忠面色大变。

  刚开始的时候,刘岱和王忠都对小沛的兵力部署有过怀疑:既然刘备在小沛,小沛又岂会少兵?

  但因关羽匹马冲阵就险些让关羽斩将夺旗,刘岱和王忠被关羽震慑,都来不及去思考个中缘由。

  直到骤遇夏侯博的伏兵,刘岱和王忠才想明白。

  “若早依我计,寻一险阻立寨对峙,又岂会中伏兵诡计!”

  想到刘岱引用曹刿的士气论且执意要“一鼓作气,兵临城下”,王忠又气又恨。

  被王忠责怪,刘岱又羞又恼。

  在得知刘备“僭杀刺史,煽惑士民”时,曹操原本是想亲自来徐州擒回刘备。

  身为司空长史的刘岱自认为刘备落魄如犬,可以随便拿捏。

  遂以“杀鸡焉用牛刀”“司空当以袁绍为重”等等理由,自请入徐州。

  刘岱太想进步了!

  【这个沛国的刘岱估计跟曹昂生母刘夫人有关】

  然而。

  人最大的劣根便是自矜。

  刘备再落魄,依旧是虎,不是区区刘岱能拿捏的。

  更何况。

  刘岱对手还是:正当壮年关圣帝君和完全体事后诸葛亮。

  这个状态的关羽,具备万军中取颜良首级如探囊取物的勇武。

  这个状态的诸葛亮,有五十岁的厚重阅历和丰富的作战经验。

  诸葛亮敢将二百白毦兵都归夏侯博带走,便是深谙关羽的武勇胆略以及刘岱王忠的才能胆气。

  知己知彼,焉能不胜?

首节 上一节 32/10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