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乾应道:“我会将庞长史之意,转达家师。”
求月票,求追读
第56章 得庞统,可安天下
司马徽对庞统的评价是“南州士之冠冕”,不仅仅是对庞统渊博学识的夸赞,还是对庞统名士风雅的夸赞。
袁谭虽然苛刻百姓,但又敬慕名士。
故而对有渊博学识和名士风雅的庞统,表现出了足够的礼待。
后世有人曾议张飞之所以敬慕贤士而不恤小人,虽有张飞的个人秉性问题,但更大的原因在于汉末的社会风气影响。
毕竟。
连袁谭这样的四世三公出身的,都敬慕贤士而不恤百姓,更遑论张飞。
面对袁谭的礼待,庞统表现了足够的回馈。
时而委婉含蓄,时而义正词严,时而幽默风趣,时而就事论事,时而驰骋古今,上至帝王将相,贩夫走卒,天南海北,古往今来,诸般人事,在庞统口中如数家珍。
不到三日。
袁谭就被庞统的渊博学识和名士风范所折服。
而在庞统的有意无意的话术诱导下,袁谭长久以来积压的不忿和委屈也似乎找到了宣泄口。
“庞长史有所不知。”
“当年大将军自哀为婢女所出,不能展翼大志,故而接受了宗法过继,又娶了谭的生母为妻,以定宗法嫡子身份。”
“然而谭之生母,相貌平平又体弱多疾,大将军虽表面敬重,但私下常有埋怨,以至于谭之生母终日忧郁,在谭少时就病逝了。”
“之后,大将军又迎娶续妻刘氏,刘氏貌美,又善魅言,甚得大将军欢喜,刘氏又生子袁尚,袁尚少而貌美,深得大将军喜爱。”
“谭虽然屡立战功,但依旧得不到大将军的认可,更在刘氏的诋毁下,大将军竟以‘尊亡兄之名,恐亡兄无嗣’为名,让谭成了大将军亡兄的嗣子。”
“呵!”
“刘氏龌龊行事,是怕谭抢了袁尚的嗣子身份。”
说到此处。
袁谭忍不住自嘲冷笑。
一个世家大族的嫡长子能混到如今这个生父不疼后母不爱弟弟不敬的地步,袁谭内心的苦楚可想而知。
庞统本就在刻意诱导,见袁谭终于忍不住宣泄不忿和委屈,遂共情道:
“袁刺史的遭遇,统深以为憾。”
“《孟》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统以为:袁刺史虽然不受大将军喜爱又遭后母诋毁,但从未因此而懈怠自弃,更是凭借个人勇略,北排田楷,东攻孔融,曜兵海隅,这是袁尚所不能比的。”
“昔者,大将军与袁术相争,虽然大将军在袁氏内部不如袁术受宠,但天下士人仰慕大将军者却更甚于袁术,究其原因,乃是大将军比袁术更有勇略且更懂敬慕贤士。”
“袁尚只会在家里张牙舞爪的病猫,又岂能跟啸震山林的袁刺史,相提并论?”
庞统一席话,直击袁谭心坎。
袁谭听得欣喜,道:“谭才疏学浅,不识晦暗,幸遇庞长史指点迷津。”
顿了顿。
袁谭又拱手道:“还请庞军师不吝再赐教。”
庞统轻轻摇头:“赐教不敢,只是统有数言在喉,不知当讲不当讲。”
袁谭笑道:“谭亦知忠言逆耳,庞长史若有良言,不妨直说。”
庞统敛容肃声:“袁刺史以为,大将军与司空之争,孰优孰劣?”
袁谭不假思索,语气中更有对曹操的鄙夷:“自然是大将军优而曹操劣,阉宦之后,不过倚仗有天子在手占了军争大义,徒有威名罢了。最多半年,大将军定会生擒曹操,兵入许都。”
庞统冷笑不语。
见状。
袁谭疑惑:“莫非庞长史以为,谭所言有误?”
庞统不答反问:“若大将军生擒曹操,兵入许都,袁刺史又当如何自处?”
“自然是”袁谭刚脱口而出,瞬间又将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脸色也骤然变得难看。
庞统的话,袁谭听明白了。
袁绍若是生擒曹操,兵入许都,今后定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问题来了。
袁尚是袁绍的嗣子。
袁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袁尚亦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假如袁尚继承了袁氏,而一向与袁尚不和睦的袁谭,又当如何摆正身份?
再往深一点想,假如袁尚想要代汉,袁谭是会被赐予一杯毒酒还是一匹白练?
一股冷汗,自袁谭背部流下。
仔细观察了袁谭的反应,庞统又道:“看来袁刺史已经明白统的担忧了。”
袁谭一时默然。
本来只是想跟庞统聊聊天,宣泄下不忿和委屈吗,不曾想又顿悟了未来人生的最大危机!
庞统见袁谭不言,亦不多言,只是静静的策马与袁谭并行。
不知过了多久,袁谭才自默然中走出,只是语气变得苦楚:“不曾想,谭努力至今,竟是在自寻死路?”
“非也!”庞统淡淡开口。
庞统的话,犹如溺水的人碰到了漂浮在江河中的木筏,让袁谭欣喜不已。
“还请庞长史,为谭解惑!”袁谭再拜。
见袁谭上钩,庞统不再故弄玄虚,直言问道:“恕统直言,袁刺史可愿为王莽?”
袁谭脸色大变:“庞长史何出此言?袁氏世受汉恩,谭又岂能效仿篡逆之徒!”
身为袁氏人,以袁氏的强盛,若说不愿当王莽那是自欺欺人,但袁谭肯定是不能明着说的。
袁谭吃惊的是:庞统这话问得太直接了!
袁谭不知,庞统其实是故意这般问,目的是为了堵死袁谭对代汉的妄想;一旦袁谭真有代汉的妄想,今后要除掉袁谭,师出有名。
“袁刺史肯匡扶汉室,乃汉室之福。”庞统先给袁谭戴了个大义,然后又道:“袁刺史若想维系四世三公的荣耀,且又不会令事态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局面,唯有一策。”
袁谭凛然,凝声再问:“还请庞长史明言!”
庞统肃声道:“左将军与袁刺史,有举荐之谊。”
“袁刺史可愿先助左将军立足于幽州,再与左将军合力制衡袁曹等各方势力?”
“诚如是,死路,亦可变为,生路。”
求月票,求追读
第57章 得诸葛,可定乾坤
“左将军要立足幽州?”袁谭不由骇然而问。
幽州是袁绍辛辛苦苦打了快十年才打下来的,结果庞统一开口就要袁谭助刘备立足幽州,这令袁谭如何能不惊骇?
庞统笑容和煦:“统与袁刺史一见如故,自然不愿欺瞒袁刺史。若非曹操威逼太甚,左将军又岂会借口回涿郡教学而北上避祸?”
“左将军一向以匡扶汉室为己任,又岂会坐视曹操欺君罔上而甘当一教学先生?我等有志之士,又岂会追随一个没有大志的左将军?”
袁谭凛然:“庞长史以实言相告,就不怕谭对左将军不利吗?”
庞统轻笑:“袁刺史为人坦荡,又岂会对左将军不利?更何况,袁刺史与左将军,合则两利,分则两害。”
“方今局势,不论是大将军胜了曹操,还是曹操胜了大将军,只要袁刺史有左将军在幽州为助力,对内可制衡袁尚,对外可制衡曹操。”
“统之所以坦诚相告,亦是不愿今后有奸邪小人施以离间之计,而令袁刺史与左将军相争。”
“倘若袁刺史真要对左将军不利,可先杀统,统愿为袁刺史祭旗。”
袁谭惊道:“庞长史言重了!谭又岂会妄杀庞长史!只是幽州刺史袁熙,一向对袁尚马首是瞻,谭实无良策。且见了左将军再议!”
诚如庞统所言。
以袁谭现如今的处境,若无外援,是没有机会与袁尚相争的。
虽然袁谭是袁绍亲生的,但以宗法而论,袁谭已经不是袁绍的儿子了,对外都得称呼袁绍为“大将军”而非“家父”【注:前面称呼错误,已更改。】
那么袁绍的基业,袁谭是没有任何继承权的!
可作为袁绍曾经的嫡长子,袁谭又如何能甘心坐视袁尚享受袁氏的一切?
若袁谭真的认命,就不会辛辛苦苦的跑到青州北排田楷,东攻孔融,曜兵海隅,还与琅琊的臧霸等人争锋了。
庞统深入的剖析了当前局势,又晓以利害,动以情理,让袁谭与刘备有了合作的基础。
诚然。
刘备不是个甘居人下的。
但不论是刘备还是袁谭,如今都处于各自的劣势。
刘备无法跟曹操和袁绍争锋,而袁谭无法跟袁尚争锋。
想求变,就得肯付出、肯冒风险!
袁谭没有正面给予庞统答复,而是表示要先与刘备一见。
庞统未再多言。
该说的都说了,最终能否达到目的,还得看刘备的应对。
刘备抵达北海境内时。
已经是建安五年二月底。
平均下来,刘备的日行速度都快二十里了。
对于带着带着数万士民北上的刘备而言,这个速度,不算慢了。
智者所虑,大抵相似。
若按最近的路线,刘备应该直接走东莞入齐国;之所以要绕走北海,刘备是要前往高密拜访康成公郑玄。
而在这个期间。
肯动脑子的张飞,还是挺令人安心的。
兼之有中郎将王忠、琅琊相臧霸及诸县令的交割令、以及曹操给刘备的密信在,不论是利城太守吴敦、东莞太守尹礼,还是城阳太守孙康、北海相孙观,都爽快的交割了粮草、军械、青壮和老卒。
臧霸都交割了,以臧霸为首的吴敦四人又岂敢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