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作坊组积累资本的速度太快,容易造成不平,形成新的食利阶级,现在不想办法建立合理的制度,后人只怕更难实行了。
就这样双方聊到晚上。高迎祥在徐晨这里吃了晚饭,才回自己的府邸。
但他却没想到他刚回府,一众老兄弟却在他府上待了许久,有黄龙,张存孟,射天(射塌天),马回(老回回)等人。
射天着急道:“兄长怎么这么久才回来?我等都等你半天!”
高迎祥笑道:“元首问了我一些南洋的事情,又留我在府上吃个便饭,所以才来晚。”
众人听到一阵激动。
黄龙询问道:“元首询问了您南洋的情况?”
高迎祥眉头紧皱,巡视众人道:“你们在军中应该比我更了解南洋的情况。”
马回道:“大哥,这不是军事情。”他拍了一下手道:“俺就直说了。张献忠他能在朝鲜当大将军,我等也想去东南亚各国去做将军。”
“对呀,他老张做的,我们也做的。”射天较劲道。
张存孟白了众人一眼道:“什么叫老张做的,我们也做,我们是想帮元首,帮大同社看着东南亚各国。”
“对,对对,对对。不沾泥说的对,这才是我们真正的想法。”众人又马上改口道。
高迎祥没好气道:“你们有这想法就和元首说,找我询问有什么用。”
射天尴尬道:“我等这不是担心,所以想请大哥询问一下元首的意思。”
高迎祥想了想道:“南洋各国说是国家,不过是一些原始野人的部落,这片地区毫无秩序,混乱无比。
如果你们想去的话,我估计元首是会答应的。但我也要和你们说好,辽东已经是我民朝最蛮荒的地,但南洋各地连辽东都不如,而且还有各种疟疾,水土不服的病症,再加上南洋的海盗,去南洋那真不是享福的,只怕你们还要吃一遍苦,到时候又不要叫苦。”
黄龙道:“为自己建立基业,这苦再苦我们也吃。”
张存孟道:“为了开拓大同之志,再苦再累我们也愿意干。”
“那你们就把自己的想法上书给元首,元首肯定会量才而用。”高迎祥一阵翻白眼。
他还不能了解自己的这些老兄弟,说是志大才疏都算是客气,要不是有元首,他们早死在战场上了。
得到高迎祥的肯定之后,他这些老兄弟这才一阵放心。
大同社政务学院。
虽然此时已经夜已很深,但政务学院的学校依旧灯火通明。
一个青年走进了政务学院门口,门卫拦住他道:“你找谁?”
“我找张采。”
门卫道:“登记一下。”
青年登记之后,门卫道:“那几个有亮光的教室就应该有张采。”
“多谢!”
青年逐步走进教室。可以在教室外听到“Abcdefg”的朗读声音。
“受先兄!”青年在教室门口看到了自己想找的人激动道。
张采看过来,最开始有点不敢相信,而后马上跑出来道:“朝宗你还活着!”
夏允彝,方以智等人纷纷围过来,这些人都是知交好友,于是找一个有路灯的花园当中坐在一起。
张采询问道:“你这些年去哪里了?”
侯方域在金陵就是张溥与张采的小弟,只是江南大战的时候忽然消失了,他还以为侯方域死在战场上了。
侯方域悲伤道:“大战开启之前,父亲已经感到朝廷会战败,送我去了云南,我在云南生活了几年,后来朝廷进攻东,祖泽润找到小弟,任命小弟为孟养知府,今年东吁要上供民朝,我做大使才来到京城,听说受先兄你们在这里就找过来了。”
张采感叹道:“能活下来就好。”
侯方域看着众人道:“兄长,我听说了你们要去西夷之地做大使,这和流放有什么区别,你们都是治世之才,大同社不要你们,你们可以来东吁。”
从南明和大同社达成议和谈判,用土地交换军火和粮食,这些逃到西南的士绅顿时找到了安全之地,纷纷涌到东,就这两年时间有50余万士绅成为了东百姓,这些人成为了南明最重要的基本盘,维持他们在东的统治,就现阶段而言东吁是极其需要汉人的。
张采却摇头道:“我等皆自愿而为,现在天下是大争之世,我天朝不能继续闭关自守,要了解各文明各国的动态,相互学习,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东吁不过是个蛮荒小国,他们的志向不允许自己成为这样的小国之民。
夏允彝想了想道:“告诉端仁,即便是在东吁,也不要忘记我几社之志。”
他们早已经看开了,打算投入到建设这个盛世当中,自然不可能再走回头路,侯方域只能失望而回。
大同社已经决定要在欧洲各国建立大使,夏允彝他们被陈子龙举荐,成为了第一批大使。
而后大同社把他们集中起来,招聘西方人教士,弄了一个语言学习班,专门教授拉丁语和英语,法语,德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等等。
除此之外,徐晨还有两个想法,一是想完成一趟环球旅行,人家麦哲伦100多年前都完成了,而在民朝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世界是个球型。
反正民朝的舰队要在这批大使去欧洲,再直接继续实行从新大陆绕回来,双方的路程也差不了多少,还不如让民朝百姓开拓一下眼界。
第二个想法就是相找到新大陆了,打通前往新大陆的航道。
这个时间段新大陆的土著还应该有不少,西方人同化不了这些人,但不代表大同社同化不了。
徐晨可是看过后世印第安人的照片的,那鼻子,那眼睛,那神情和黄种人有什么区别?
几千万当地的土著就是大同社开拓新大陆最好的帮手,也是大同社建设大同世界最好的帮手。
大同社只要把他们武装起来,可以最小的代价夺取新大陆,把欧洲人赶回欧洲,打断他们工业积累的进程,这也算是为东方文明解决一个后患。
第444章 ,欲控制南洋,必先控制巨港
大同历十四年(公元1638年)12月5日,巴达维亚城。
一艘快船冲破南海的浪涛,历经一个多月的颠簸航行,终于抵达了荷属东印度公司的核心——巴达维亚港。而这艘海船带来了大同社的最后通牒。
巴达维亚总督府内,气氛凝重。
总督安东尼·范·迪门将来自荷兰大使的文书重重放在议桌上,环视着在座的巴达维亚议员。
“先生们,“他声音沙哑,每个字都像是从牙缝中挤出来的:“最坏的情况还是发生了。大同社元首给我们下了最后通牒:东印度公司若不撤离巴达维亚,他们的舰队就会向我们发起进攻。届时,我们的结局将和马尼拉的西班牙人一样——被吊死在港口的绞架上。“
“吊死“一词让在座的议员们不寒而栗。议长弗朗西斯·卡隆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领口,仿佛已经感受到绳索的粗糙。
“赛里斯人一向以文明自居,为何偏偏钟情于这种野蛮的处决方式?这完全不符合他们平日展现出的优雅。
而且历史上的赛里斯人不是对海洋毫无兴趣吗?二百多年前,他们的郑和率领庞大舰队远抵非洲,却未殖民一寸土地。如今的赛里斯人为何变了?“
安东尼总督苦笑一声:“那是明朝。现在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政权,他们的元首野心勃勃,要将'天朝文明'传播四方。这位元首已经盯上了我们的土地,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如何选择?“
“巴达维亚现在有多少战舰?多少士兵,能不能挡得住大同军的战舰?“一位议员急切地问道。
安东尼深吸一口气:“去年议会增派了六艘战舰和一千名陆军。现在我们拥有一支十二艘战舰的舰队和三千名陆军士兵。“
不能说荷兰人没有危机感,马尼拉被大同社攻占之后,荷兰人就预感到大同社可能会进攻他们的巴达维亚城,荷兰议会虽然不敢发动对大同社的战争,但也增派了舰队和士兵。
现在巴达维亚的军事力在东方世界不可小觑的力量,甚至可以说凭着海军的机动性,能碾压大部分的东方国家,但对大同社来说,增加的这点军事力量,那就是笑话一般。
总督沉重道:“我们的对手拥有近三百艘战舰,据称陆军达百万之众。更重要的是,整个东方世界都是他们的盟友。一旦开战,我们将面对整个东方的敌意。“
会议室陷入死一般的寂静。这些议员都是荷兰最了解东方的人,他们清楚“百万大军“并非虚言——几十年来,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战争,军队数量超过30万的战争就好几场,这场混战导致的死亡人数更是超过了荷兰全国人口。
这些战争让这些荷兰议员们知道,赛里斯是东方世界当之无愧的霸主,他们有力量碾压这片土地上任何的势力,包括他们。
弗朗西斯议长痛苦地闭上双眼:“这场战争不能打。赛里斯人就是东方的罗马帝国。一旦与他们为敌,共和国将永远失去东方。我们只能谈判,尽力维护共和国在东方的利益。“
“大同社元首虽然残暴,但也是讲道理的,他推行的自由贸易政策更是所有商人的福音。”其他议员纷纷附和。
商人的软弱性在此刻暴露无遗——当对手强大到不可战胜时,他们宁愿牺牲集体利益来保全自身。失去赛里斯贸易不仅意味着共和国损失一半的贸易额,更意味着他们每个人将损失数十万荷兰盾的收入。
“那么,我们举手表决,“安东尼总督沉重地说,“同意通过谈判让出巴达维亚城的,请举手。“
一双双手臂在沉默中举起,仿佛一面面白旗。
“通知荷兰大使与赛里斯人谈判,尽量为共和国争取利益。“安东尼的声音里满是无奈。
大同历十四年(公元1638年)十二月五日,京城。
荷兰大使带着巴达维亚议会的决议,与大同社代表洪承畴进行了多日的谈判,达成了议和协议:
一、本着双方互利友好的原则,大同社出资一百万两白银购买巴达维亚城。
二、大同社保证巴达维亚城内荷兰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不得在当地歧视荷兰居民;
三、不得强制改变荷兰人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这几条洪承畴爽快答应。毕竟一旦开战,军费开支何止百万两?能不战而屈人之兵,这笔买卖相当划算。至于保护人身财产安全,中原地区的荷兰商馆都安然无恙,在爪哇自然也会一视同仁。
“我大同社实行宗教信仰自由,他们信什么神都可以,你们的作坊和店铺也能保留。“洪承畴捋着长须,话锋却突然一转,“但田地不行。今后爪哇是我大同社的领土,土地只能属于我大同社的百姓——除非这些荷兰人加入我民朝。“
荷兰大使想了想,这也不是不可以,只要能保住财产,入民朝籍好像更加有利于他们,荷兰可是商人共和国,他们根本不在意国籍,只在意能不能赚钱,算起来东方的赛里斯更加强大,更能保护他们的财产。
就这样,双方的谈判仍在相对融洽的气氛中圆满完成。
大同历十五年(公元1639年)1月15日。
南海的暖风拂过爪哇岛,碧波万顷的海面上,一支悬挂着大同社龙旗的舰队正缓缓驶向巴达维亚港。南海舰队总督赵云飞伫立在旗舰“镇远号”的舰首,用望远镜仔细观察着这座即将接管的城市。
张存孟脸色苍白的看着这座城市,内心无比庆幸道:“终于到了,俺老张还以为要死在大海上。”
赵云飞笑道:“谁让你要争这个爪哇总督,在南洋这里坐船和骑马一样都是要学会的技能,好在有了这一趟以后,你就不用担心再晕船的事了。”
爪哇被收复之后,徐晨安排总督管当地。张存孟拼尽全力得到这个位置。
但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刚上战舰就会遭受这份罪,他是黄土高原出生娃,虽然会游泳,但哪里经过大海的波浪,刚上船没多久,就晕的上吐下泻,一直晕了三天才适应。
吴亚军好奇问道:“那么多兄弟想争这个总督,你是怎么胜出的?”
张存孟看着充满异域特色的巴达维亚城得意道:“那些老兄弟只知道打打杀杀,完全没揣摩过元首的心意,元首问他们要如何治理爪哇,他们就说训练军队,驱赶土著,建立坞堡,守住爪哇。”
“他们也不想想,在南洋有哪支军队是我大同军的对手,建立坞堡能防谁?”
“元首是把南洋看成了我大同社的钱袋子,比起发展军事,元首自然是更看重发展经济了,我就对元首说我到了爪哇,开垦荒地,教化土著,修筑码头,让爪哇早日成为我天朝之下之领土。”
陈诚竖起大拇指道:“还是你更加了解元首的心。修筑堡垒的确没有必要,南洋看上去四面通海,但实际上是一个比较封闭的海域,这其中巨港城是整个南洋的核心,控制了巨港就能控制南洋,进可以以巨港为据点对外扩张我天朝文明,退则可以巨港封锁整个南洋,保护我民朝上万里的海防线。”
吴亚军点头道:“巨港对南洋之重要,不亚于河套对关中,襄阳对湖广的重要性。”
赵云飞严肃道:“像大明那样有海无防,几万里的海洋线,让葡萄牙人,荷兰人,西班牙人四处乱窜,海外的藩国更是让这些入侵者随意攻占,如此掩耳盗铃的举动简直荒唐,这不但是对我天朝文明的不负责,更是对整个东方文明的不负责,现在这份责任我大同社要担任起来。”
比起闭关自守的大明军队,大同军更喜欢主动进攻,把危险消灭在萌芽阶段,在他们看来南洋自古以来就是民朝的故土,像大明那种外国舰队随意进入南洋地域,甚至建立殖民地,压榨他们汉人,简直就是耻辱。
现在他们已经开始制定计划,把整个西方国家的殖民地一个个拔除,而巨港这是他们南洋战略最核心的据点。
在他看来,南洋舰队把港口定在广东太过于深入民朝腹地,不利于大同军掌控整个南洋。
他们在地图上找了几年,发现巨港才是最适合成为他们南洋舰队驻扎的港口,现在他们已经打算让柔佛国归顺民朝,如此他南洋舰队就可符合礼仪的接管整个巨港城。
当赵云飞,张存孟踏上巴达维亚码头时,早已等候多时的汉人侨民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
许多白发苍苍的老侨看着庞大的镇远舰热泪纵横,他们祖辈漂泊南洋,从未想过有朝一日能亲眼见到故国的舰队前来接管这片土地。
鞭炮声从唐人街一路蔓延至荷兰城堡,红色的纸屑如雨纷飞,整个巴达维亚城沉浸在节日的狂欢中。孩童们追逐着奔跑,用生硬的闽南语喊着“大同来了!大同来了!”
在荷兰总督府前,赵云飞与张存孟他们主持了简单的升旗仪式。随着大同社的龙旗在旗杆顶端冉冉升起,港内所有战舰鸣炮二十一响,宣告这片土地正式纳入大同社的管辖。
大同历十五年(公元1639年)三月十五日,天津港。
天津港春寒料峭,却热闹非凡。十二艘新式战舰整齐地停泊在港内,旗舰更是大同社最新制造的3000吨级的主力战舰,配备了有120门火炮,火炮都是最新式的,钢质后膛炮,不管是威力还是射程都远远超过了原本的前膛炮,这些火炮将会为舰队提供最充足的武力保证。
现在这支战舰即将承担起历史性的使命,护送大使团远赴西方与进行东方世界第一次环球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