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第309节

  码头工人川流不息,将一桶桶淡水、腌制品和粮食搬运上船。特别准备的货舱内整齐摆放着景德镇瓷器、江南丝绸、武夷山茶叶,以及大同社新兴的工业产品:精钢铁器、雪白食盐和晶莹如冰的白糖。这些货物既是旅途用于交换补给。

  徐晨亲临港口送行,他仔细打量着这支即将远航的舰队,目光中充满期待,这是郑和下西洋200年以来,汉人再一次发动的远征。

  大航海时代已经步入中场,东方睡了200多年,此刻终于睡醒了,要奋起直追了。

  “西方诸国虽处四海争霸之世,行事或有残暴之处,然亦有其可取之材。”徐晨对即将赴任欧洲总领事的卢象升和武官艾玄嘱咐道:“你们至欧陆后,当详察其政治体制、军事革新、文化思潮与经济政策,辑录成册,使我大同知天下文明进展之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方可不落人后。”

  卢象升郑重行礼:“谨遵元首教诲,必当竭尽所能,窥西人之长,补我东方之短。”

  卢象升自从大名府投降之后,又在大同社的地盘上巡视了好几年,尤其是看到了即便是北方连年遭受旱灾,但在大同社的组织下,百姓依旧没有饿死,沦为流民。

  这次他彻底放下了心结,投靠大同社,成为了政务学院的教授,徐晨不忍心这样一位名臣就这样寂寂无名,这次去欧洲,徐晨就点名让卢象升成为欧洲的总领事。

  身旁的艾玄紧接着道:“末将已精选五十名军官随行,定将欧陆各国军制、火器、舰船悉数勘察记录。”

  徐晨又走向舰队总指挥李过,拍了拍他的肩膀:“西人百年前已完成环球航行,证实地圆之说。而我东方至今仍有人困于天圆地方之旧论。此次航程,你们就是我大同社的哥伦布、麦哲伦!愿你环航全球,亲证天地之形,扬我东方航海之威。”

  李过单膝跪地,抱拳行礼:“末将必不负元首重托,纵有千难万险,亦将完成环球壮举,使我大同社不落于人后!”

  码头另一侧,忙碌赶来的陈子龙紧握夏允彝与张采的双手:“仲彝、受先,尔等即是我民朝之张骞,此去万里,必当名垂青史!”

  夏允彝含笑回应:“名垂青史非我所求,但能亲见异域文明,取长补短,于天下大势有所裨益,便不虚此行了。”

  徐晨走来对曾经政见不同的夏允彝等人坦然道:“往日政见分歧已随前朝而去,如今我等皆要向前看。欧人能越二万里来我东方,百年前即已驾驶海船环行全球,此等勇气与求知精神,正是我等应当学习者。愿诸位一帆风顺,平安抵达。”

  “多谢元首!”使团成员齐声回应。

  登船的号角响起,各位使节陆续登上战舰。桅杆上的风帆依次升起,在北风中鼓成满月。

  码头上送行的人群挥手告别,舰队缓缓驶离港口,向着远方的海平线前进,让民朝舰队加入了全球航行时代。

  大同历十五年(公元1639年)三月二十五日。

  经过十日的航行,前往欧洲的舰队终于抵达了东宁岛玉溪港。眼前的景象令使团成员们惊叹不已,在这样的蛮荒之地忽然出现一座港口,的确让人感到惊喜。

  昔日简陋的原木码头已被坚固的水泥码头取代,长达百丈的栈桥如同巨臂伸向深海,足以同时停靠十余艘大船。码头尽头矗立着一座十丈高的灯塔,塔顶的巨大鲸油灯昼夜不熄,为往来船只指引航向。港内帆樯如林,南北商船络绎不绝,在海面上形成了一条川流不息的航道。

  东宁岛的位置太关键了,本地有白糖这种特产不说,还处于整个民朝的中心,大同社开海以来,北下南上的海船,都要在这里停靠,补充补给物资。

  再加上这几年,每年都有好几万移民到东宁岛,去年更是一举移民了10万,现在整个岛上的人口超过了四十万,单人口而言已经算是比较繁华了。尤其是玉溪县,占据东宁岛一半的人口,开发的也是最早田地众多,土地肥沃,再加上农户拥有的土地众多,但以富裕程度来说,已经不输给中原普通的县了。

  夏允彝当年是做过泉州知府的,他对东宁岛的情况也是有所了解,郑之龙在崇祯年间移民了几万百姓去耕作,但随着南明剿灭了郑志龙的势力,东宁岛就再也没有开发了。

  后面还是大同社占据了这里,真正开发的时间不到10年时间了。但光靠这码头已经能看出这是一个新兴的港口城市,单以繁华而言,已经不输给江南的普通县城了。

  “一年成邑,三年成都,古人诚不欺我。”夏允彝感叹道。

  张采指着码头后方居民道:“听闻去年此地移民十万,关键是移民费用全部东宁府承担,不得不承认这是个宝岛啊。“

  码头上忙碌的景象印证了这一点。装卸工人推着改良的双轮货车,将一袋袋白糖、稻米装船;商贩在新建的石板街道两旁叫卖;甚至还有专门兑换银钱的票号,港口设立了官办的补给站,专门为过往船只提供淡水和粮食。

  舰队缓缓靠上码头,东宁知府叶汉闻讯赶来,热情地安排使团入住新落成的驿馆。

  “此驿馆去岁方才建成,专为接待往来海商。“叶汉不无自豪地介绍道,“岛上现有学堂三十二所,医馆十三处,甚至还开办了观测天文的气象台,专门为有海船提供气象支持,减少航海风险。”

  卢象升与艾玄自然也说了一番客套话,双方主客愉快结束了聊天。

  正当舰队准备次日启程时,一个意外插曲打破了原定计划。被流放至此的徐霞客通过女婿冯墨的关系,请求面见使团负责人。年逾五旬的徐霞客虽鬓发斑白,但目光炯炯,精神矍铄。

  “三位大人,“徐霞客躬身行礼,“在下三年来踏遍东宁山水,著《东宁游记》二卷。然岛内风光已尽收眼底,今闻舰队欲环航天下,恳请允我同行。愿为船队记录沿途地理风物,虽死无憾!“

  徐霞客发配到东宁也有三年时间,冯墨也成为了他的女婿,在他的照看下徐霞客一家人过的不算差,家里开垦了上百亩土地,其中一半种了甘蔗,每年收获季节都要请土著帮忙收割粮食和甘蔗,一年忙碌下来能赚个上百两银子,在东宁岛算是富裕之家。

  只是徐霞客闲不住,不是逛逛日月潭,就是逛逛阿里山,但东宁岛虽然大,却经不住徐霞客是个旅游达人,三年时间他已经把岛上的里里外外逛了个遍。

  这次当听说了,大同社的舰队要去欧洲各国,而且还要做环球航行,他内心那颗不安分的心又开始躁动起来了,不见识到天下万邦各种景色,他活着还有什么劲,而这次可能是人生当中唯一一次可以去外域的机会,他通过女婿的关系和叶汉的关系,请求登上舰队也加入这次环球航线。

  卢象升、艾玄与李过商议后,认为他们这趟环球航行,的确要有人记录他们的故事,徐霞客显然是一个好的记录人,而且环球旅行的艰苦并不比流放在东宁更加艰苦,也不算是违反了他大同社处罚徐家人的,于是就允许徐霞客登舰。

  徐霞客的家人赶到码头送行。女婿冯墨忧心忡忡:“岳父年事已高,此去万里波涛,叫我们如何放心?“

  徐霞客现在52岁,以这个时代的人的年纪来说,头以下已经进了土了,应该颐养天年啦,偏偏他就喜欢登山旅游,三年时间游遍了整个东陵岛,现在还要进行所谓的环球旅行。他女婿和他的儿子都担心,徐霞客就这样死在异域,落叶不能归根,是极其遗憾的事。

  徐霞客却朗声笑道:“能亲眼见证天地之广阔,虽死何憾?困守此岛,纵活百年,亦如井底之蛙。“

  在家人依依不舍的目光中,徐霞客背着装满纸笔的行囊登上战舰。海风吹起他花白的胡须,眼中却闪烁着年轻人般的光彩。舰队再次启航时,船上多了一位特殊的乘客。

第445章 ,部落制的瓦解与土著新娘

  大同历十五年(公元1639年)四月五日,吕宋城,莲塘村。

  虽然才刚过4月,莲塘村却已经到了水稻收割的季节,风吹稻浪发出沙沙的声音,田地里已经能闻到稻香味。

  何吾驺带着全家人和几户他雇佣的农业工匠在自家田地里辛苦收割。

  何家人在吕宋扎根已经有两年多了,这两年时间,他们全家人开辟了200亩田地,其中一半用来种粮食,一半种植了,甘蔗,香料,棕榈油树,橡胶树。

  除了棕榈油树和橡胶树还处于成长期,其他的经济作物已经开始产生收益,吕宋气候温和,一年可以三种,哪怕种植水稻,一亩田地也能赚五六两银子,而种植甘蔗,香料,亩产的收益更是超过了10两。

  但即便是这样何吾驺依旧没有满足,这样低级的加工业利润是最低的。

  他联合村里其他人家说服村长林飞买了机器,在村里建了稻米加工作坊,白糖加工作坊,直接卖大米和白糖给海商。

  靠着产业深加工,稻香村一户农户一年收入百两轻轻松松。

  “开饭了!”到了中午,何乾生的媳妇用独轮车,推着一大桶饭来到田地旁。

  在收购的人纷纷从田地里出来,放下镰刀,在何乾生媳妇身边打饭。

  收割稻谷是体力活,大家的伙食都不差,白米饭管够不说,肉食还有咸鱼,还有一个海带汤。

  十几个身体稍微漆黑的土著,打好自己的饭,就找到个阴凉处坐,狼吞虎咽起来。

  何吾驺与何乾生等人也坐在一起。

  何吾驺边吃边说道:“等会儿你去问一下阿水他们,愿不愿意入籍?愿意入籍,愿意的话我何家给他担保。”

  何乾生皱眉头道:“父亲,咱家已经有阿大,阿二,阿三三户农业工匠帮忙了,农忙的时候可以雇佣土著来帮忙,不用再继续招收人。”

  何吾驺瞪了自己这个长子一眼道:“到现在我何家也不过只有200亩土地,你们三兄弟每人都分不出100亩,当年我何家在广东可是有几千亩土地,上百户农户,现在不过是三户,你担心个什么劲?”

  何乾生担忧道:“儿子这不是害怕咱家开垦的土地太多,雇佣的工匠太多,到时候大同社又要说我们是士绅,再流放,孩儿都不知道我等会流放在何地。”

  何吾驺恨铁不成钢道:“你这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你也不想想,吕宋这里有几户汉人,大同社只嫌吕宋人少,哪有嫌人多的,徐晨以前说何家盘剥农户老夫也认了,但现在这些土地可是我和家人一亩一亩的开垦出来的。”

  何吾驺干脆自己走过去,那些帮工的土著还有点惶恐的站起来鞠躬道:“何老爷。”

  何吾驺慈眉善目笑道:“大家都,坐坐,能吃饱吧?吃不够再去打。”

  众人纷纷点头道:“能吃饱,能吃饱。”

  阿水等人对在何家做事还算是满意,能让他们吃饱饭不说,还有盐,有肉,有汤,比其他的地方好多了,对他们的态度也好。

  何吾驺继续道:“一日给你们两斤粮食,够家里的人吃吗?”

  这个时候阿水等土著露出一股仇恨的目光道:“够是够了,但族长要拿走一半,剩下的就不够。”

  西班牙人被剿灭之后,土著与汉人共同生活在吕宋这片土地,当初在清洗西班牙人的时候。

  赵云飞杀鸡儆猴,把马尼拉附近那些投靠西班牙人的土著部落全部剿灭干净,部落首领和长老全部被吊死,部众成为了吕宋第一批农业工匠。

  而杀鸡儆猴的效果也极其好,吕宋的大部落都不敢得罪汉人,把自己的部落迁移的远远的。

  但随着移民越来越多,汉人村落开始深入吕宋,同时因为开荒缺少人手,用布匹,粮食开始雇佣这些土著帮忙。

  土著们也很快发现,与其冒着生命危险去打猎,还三天饿九顿,难以养活家小,不如去给汉人做帮工,虽然辛苦也累,但每天的收入却是实打实的,除了自己能吃饱饭之外,还能带两斤粮食回来,加上部落的猎物也能养活父母妻小。

  但很快这些部落首领想到稳定收益的方法,就是把部众到汉人那边赚的粮食收缴上来,而后再供应部落,哪怕围猎的地盘少了一些,但实物却增加了一些。

  最开始这些部众是没有反对的,因为他们本就是共同打猎,共同收获,共同享受,最多是部落首领和长老能最先吃。

  但很快事情却发生了变化,这些土著的首领和长老发现给汉人做工,不但可以得到食物,还能得到精美的布匹,坚固耐用的铁器,甜美的冰糖,各种好吃的食物,好用的工具。

  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这些淳朴的部落首领与长老快速的腐化,把自己部众的劳动成果换了换了布匹,换了白糖,换了各种食物和手工制品用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土著他们只是淳朴,不是傻,当他们发现,自己越来越劳累,部落首领和长老生活的越来越好,穿着打扮越来越精美,和汉人也越来越像,他们的家人在部落当中还要劳作不说,连饭都吃不饱。

  于是许多靠近汉人村落的部落发生了骚乱,又或者说是发生了一场场政变。

  但即便是换了首领和长老,这些新的首领也会快速腐化,屠龙少年终成恶龙的故事在这些大大小小的部落当中,以快进几十倍的速度上演。

  一个个部落崩溃又重组,又或者是直接崩溃之后投靠汉人

  阿水的部落这两年已经换了三代头领。在死亡的威胁下,这些部落首领和长老终于害怕了,又或者是终于学聪明,部众打工赚的粮食只上交一半,说是为了部落发展,另外一半则由他们交给自家的亲人。

  双方各退一步,阿水这些人虽然还痛恨自己的首领,但却也没有到硬要杀死他们的程度。

  何吾驺笑道:“你们愿不愿意入籍莲塘村,到时候你们的工钱就可以涨到一两银,相当于一天赚5斤粮食,而且你们的妻子,父母也可以赚,房屋老夫来帮你们解决。”

  这些可是会汉语的熟番,招揽过来就能给自家开荒,他何家想要在吕宋扎稳脚跟,重新复兴,可少不了这些土著出力。

  阿水等人听到这话,学着汉人对何吾驺磕头道:“我们愿意投靠何老爷,让何老爷成为我们的头领。”

  何吾驺开心笑道:“好好好,今天你们回去就把家小接过来,我给你们安排住处。”

  阿水他们也果断,当晚就带着自己的父母妻儿投靠何吾驺。

  话分两头经过了10天的航行,环球舰队停在了西班牙人修建的马尼拉城,现在的吕宋城。

  吕宋总督鹿信带领当地的官员来迎接他们,吕宋城比起东宁岛又繁华三分。

  吕宋港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有汉人,朝鲜人,日本人,南洋各国的人,也有红头发金头发的欧洲人,

  西班牙人在马尼拉港建设了几十年,有不错的基础建设,而这两年大同社每年移民10万,加上本土归化的土著的劳动力,吕宋总督府治下的人口超过了百万。

  人口多,能建设的工程也就更多,吕宋城不但有一个庞大的码头,因为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再加上原本基础就比较好,这几年吕宋开垦出百万亩的田地。

  种植了胡椒,丁香,肉豆蔻等香料,因为有产业园又是规模化种植,各地的海商都从吕宋进口香料,而后贩卖到中原,虽然因为竞争对手多了,香料的价格下降的很快,但因为市场大,总利润还是上升的。

  而吕宋除了有香料之外,还有甘蔗种植园,棕榈油树种植园,橡胶种植园等等,这其中甘蔗种植园已经开始生产白糖,吕宋糖开始销售到南亚各个国家。

  而棕榈油树也即将结果,这将会成为吕宋下一个特产,只有橡胶种植园,种子种下去不过两年时间,想要真正收获还要等5年。

  但儋州的橡胶种植园已经开始出胶了,广西行省现在最重要的特产居然是橡胶轮胎,橡胶鞋,卖的特别火爆,供不应求,橡胶的价格也是连连上涨,现在连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新大陆压仓底的货都改成橡胶了,一桶橡胶能卖十几两银子。

  西班牙人还无所谓,觉得蚊子再小也是肉,抓捕新大陆的土作为奴隶大量的收割野生橡胶。

  葡萄牙人倒有点经济头脑,他们看到橡胶的利润,已经开始在自己的殖民地建设橡胶种植园,这样就可以形成一条由新大路前往东方,最后回到葡萄牙的,橡胶丝绸贸易线,葡萄牙再也不用花珍贵的黄金白银去买丝绸,瓷器,茶叶等货物,减少国内的贵金属流失。

  而且葡萄牙人现在正在想办法,把新大陆的特产运到东方来,看看有没有塞里斯人喜欢的东西,只要找到一种与赛里斯庞大的市场,源源不断的黄金白银就会如同潮水一般流向里斯本。

  而吕宋最主要的财政收入则是铜矿区,去年他们炼出了上百万斤铜,三千斤白银和五百两黄金,矿区一年就弄出了20万两的收入,而且随着新式的高炉建设,吕宋每年能生产的铜矿也在快速提。

  鹿信在总督府宴请卢象升等人,主客分座之后。

  卢象升皱眉头道:“鹿总督,我观吕宋城当中,土著占据大半之数,常言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现在的情况对吕宋城来说未必是好事。”

  鹿信无奈道:“吕宋当中本就土著众多,民朝运输一名汉人就要花费三四十两,去年光移民的花费就超过了300万,不用土著就没有现在的吕宋城。”

  艾玄道:“城市可以慢慢建设,但你一次吸纳这么多土著很不安全,不要忘记他们曾经做过西班牙人的打手。”

  鹿信无奈道:“本将阻止不了,朝廷移民多是青壮,这几年移民开拓出了田地,建好了房屋,基业已立,自然就想成家。

  只是本土的汉人哪怕加上混血也不过是几万之数,适合成亲的女子只有了了几千人,根本不能满足十几万人的需求。”

  “有需求就有市场,你们不知道,现在的西班牙人,荷兰人,葡萄牙人还有南洋各国海商经常带一船一船的姑娘过来,有日本女子,朝鲜女子,东南亚各国的女子且不说,甚至连天竺女子,波斯女子都来了。”

  “我开始还以为这些人打算做奴隶买卖,想把这些奴隶主抓起来,但这些海商却说他们运的不是奴隶,而是新娘,他们收的彩礼都是运输这些新娘的船钱。

  一个日本朝鲜的姑娘要彩礼80~100两之间,天竺波斯的女子稍微差一点,但也要50两以上的彩礼。南洋各国再次一点只要三四十两。”

  而这些年吕宋开拓之后,大家手里都有钱,也出得起这些钱,青壮成家立业的心非常急。吕宋上下都在为他们说好话,某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首节 上一节 309/3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