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采愕然道:“祖泽润还在抓乱党?”
以前他抓大同社也就算了,但现在这里是东吁,哪里来的大同社员,而且即便真有,祖泽润敢抓吗?
杜麟征道:“朝廷这段时间推广汉字禁绝一切东吁文字,现在抓的这些人,可能就是私藏东吁书籍的乱党吧。”
夏允彝一脸不可置信的看着杜麟征,很难想象这样的话出自他的口。
杜麟征看到夏允彝神情苦涩道:“东吁有几百万百姓,而朝廷哪怕把跟过来的土司人口算上,也不足五十万,只有东吁人的十分之一,以小凌大,不禁绝东吁文字,同化东吁百姓,朝廷很难在东吁立下根基。”
他指着窗外街道上那些明显协助书生逃跑的百姓:“你看,即便我们为他们减轻赋税、分配土地,他们仍然视我们为外来者,可见禁书令是很有必要的,等过上百年之后,二者融为一体就好了。”
与此同时,徐霞客这在5个护卫的保护下,去了吉大港乡村,在道路旁的茶馆。他听到当地人说,有大师在斗法,抱着看热闹的心态,也跟着人群过去了。
斗法这事情在东宁岛也经常发生,东宁地区是新开拓的土地,原本是有一些天主教堂的,但大同社收复东宁之后,那些传教士就离开了,教堂也变成了学校或者是村庙。
但这世界哪个生态位有空缺,马上就会有其他人来填补,不到半年时间,中原的游方和尚与游方道士(神棍)就纷纷乘坐海船登岛,而后建立庙宇招揽信徒。
因为双方的地盘还没有彻底划分清楚,在做法事,驱邪,治病之时,经常起冲突,认为对方闯入了自己的地盘。
因此文的辩经,武的斗法时常出现,这一方面能打击竞争对手,另一方面也是传播信仰,于是东宁岛百姓经常看到大师道长如同耍杂技一般表演各种神通。
徐霞客可是有大同社的基础化学书籍,对那些所谓大师的神通,不能说样样清楚,但也清楚个十之八九。
一行人很快来到了一个有东吁特色的寺庙前,四周早已经遍布了百姓,有一个东吁打扮的大师,还有一个是中原大师的打扮。
徐霞客甚至看到有锦衣卫的身影,这让他眉头紧皱,锦衣卫可是饿狼,这场斗法只怕不简单。
两位大师很快开始辩法,四周的百姓虽然听不懂,但大受震撼,让出空地,看两位大师要准备斗法。
众人拉开一段距离,只见那位来自中原的大师,拿起自己手中的钢铁禅杖,一头对准东吁大师。
怎么禅杖冒烟?徐霞客满脸问号。
“轰!”一声巨响,东吁大师胸口直接被炸开了一个大洞,当场七窍流血而死。
中原大师傲然道:“能死在贫僧的奔雷禅杖之下,你也足够自傲了,以后这座寺庙由贫僧来做主持,还有谁不服?”
那些和尚个个惶恐行礼道:“拜见方丈。”
其他东吁百姓也纷纷向这位法力高强的中原大师跪拜。
徐霞客瞠目结舌,还能这样斗法的!
十天后,舰队舰队完成补给,继续向天竺前进。
徐霞客在舰船上拿出自己的纸笔记录道:“吉大港,原是南中小国阿拉干国之领土,30年前葡萄牙人在此建立港。
然西夷之人,拜金重利,建港口无利可图,便与天竺波斯海盗合作,成为销账之所。
大同15年,东吁都督杜麟征吞其地,灭其国,吉大港自此属东吁国。都督杜麟征为同化其国,焚其书籍,灭其文字。
东吁其国信奉佛教,其僧侣不守戒律,喜放借贷,盘剥信徒,其寺庙佛像金碧奢华,宛如王公贵族,都督杜麟征在东吁灭佛,以中原僧侣取代东吁僧侣。”
第447章 ,天竺文明的黄金时代
大同历十五年(公元1639年)5月16日,天竺大陆。
蔚蓝的印度洋上,庞大的环球舰队劈波斩浪,宛如一群移动的海洋巨兽。
在经历了经济港十日的休整与补给后,舰队士气高昂,一路向南航行。不到四日,了望塔上的水手便高声呼喊,远方的海平线上,一片辽阔大陆的轮廓逐渐清晰。
卢象升与艾玄并肩立于“威远”号旗舰的舰首,手持一份由各国传教士,加上民朝收集的地图与徐晨通过自己记忆当中的地图,画出来的全球地图。
这份地图大致的轮架框骨是由徐晨画出来,毕竟在这个时代,最了解全球各地地形的人只怕就是他了。
当然具体的国家和国界线,他肯定是不知道的,由这个世界的学者和西方的传教式填充。这才绘制出卢象升手中这一副全球精度最高的世界地图。
“经纬度吻合,海岸线走向亦与标注无异。”卢象升捋须沉吟,看着眼前这片陌生的大陆道:“若海图无误,此地便是数百年前玄奘法师孤身求法、写下《大唐西域记》所记述的天竺大陆了。遥想先贤壮志,我等今日乘巨舰而来,恍如隔世。”
越是靠近大陆,海面上的船只便愈发稠密。其中不少船只形制简陋,帆上绘着狰狞图案,显然是活跃于此地的海盗船。
然而,面对这支规模空前、旌旗招展的庞大舰队,尤其是那艘如同海上城堡、吨位远超三千吨的“威远”号巨舰,所有的海盗船都只敢远远窥探,无一敢上前挑衅。舰队所至之处,海盗望风遁逃,舰队一路畅通无阻,平安驶近了一处巨大的天然良港。
通过随行的通译,卢象升得知,此港名为“维沙卡帕特南”,而他们所登陆的这个国度,乃是天竺南方赫赫有名的南方强国——戈尔孔达王国。
舰队的到来,瞬间点燃了港口的喧嚣。如此规模的舰队,对于维沙卡帕特南的居民和官员而言,简直是神话般的景象。当港务官战战兢兢地登船询问,得知这支舰队来自遥远的东方“赛里斯”时,更是惊得几乎说不出话。
“东方天朝!是天朝的舰队!”消息如同插上翅膀,飞速传遍全城,也传到了城主府。
城主不敢怠慢,一方面以最高规格热情接待了卢象升、艾玄、张采等使团核心成员,安置于迎宾馆;另一方面,加急派出信使飞驰向国都戈尔孔达堡,向国王禀报这天降之喜。
接下来几天,卢象升等在迎宾馆中,派人想办法收集当地的情况,卢象升看着手中汇总的信息,眉头微蹙。
“天竺的情况比预想的要复杂。”他将情报递给艾玄和张采,“就目前所知,天竺大陆并非一统,而是诸国林立,形势颇类战国。北方有一霸主,名为莫卧儿帝国,其皇帝名为沙贾汉,确是一代雄主。继位十余年来,对内平定叛乱,对外四处征伐,开疆拓土,国势正处在鼎盛之期,已占据天竺大半疆土。”
只能说全球的悲喜各不同,历史上的大明,因为小冰河时期的气候,北方10年九旱,最终被农民起义军摧毁。
但地处赤道的天竺,却迎来了他们文明当中少有的盛世时期,小冰河时期降队的温度对处于赤道的天竺来说是刚刚好,此时天竺气候无异常,水汽充沛。
农业,手工业不断发展,经济占全球的比例不断扩张,根据后世学者的计算,可能达到了差不多1/4的程度,和还没有进入战乱的大明差不多。
气候温和,粮食增产,人口增多,又有西方人带来的黄金,白银,天竺各国也迎来了属于他们的黄金时代。
“莫卧儿皇帝为何未能一统天竺?”艾玄问道,都占据了天竺一大半的领地了,按照天朝的历史,不应该乘胜追击,彻底统一这片大陆。
卢象升道:“只因南方亦有强藩阻隔。其一便是我们所在的戈尔孔达国,另一位则是西边的比贾普尔王国,此二国结成联盟,倚仗德干高原之地利,加上自身实力不弱,死死挡住了莫卧儿南下的兵锋。”
“尤其是这位戈尔孔达国王,阿卜杜拉·库特布·沙赫,亦非庸主。他十二岁登基,早年大权旁落于母族与权臣之手,却能隐忍不发,最终成功亲政,清算权贵,可谓英明果决。”
戈尔孔达国的国王沙赫也是一代明主他12岁登基,早年间的国家大权被他母亲和一位有权势的大臣掌控,但他后来成功亲政,也没有清算他母亲的家族和那个权臣的家族,他的性格比较仁慈温和,当然这些对一位帝王来说算不得什么。
天朝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小皇帝,成年之后夺取了权利,但他们并没有把国家治理好。
沙赫掌权之后,却把整个国家带入了强盛的状态,他的经济政策很开明,在位期间允许西方各国建立贸易站,加上他本国有丰富的钻石,宝石,国内的手工业也很发达,有精美的棉布,靛蓝、香料等货物,因为和西方开展了大量的黄金白银流入,国家日渐富裕。
同时这位国王为了抵挡莫卧儿帝国,振奋武力,一方面他大量修筑堡垒,以抵挡强敌,另一方面他则聘请荷兰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为军事顾问,购买他们的火枪,火炮,建立了一支强大的火枪军队。
沙赫还通过外交和军事手段,时而臣服纳贡,时而反抗,勉强维持了独立。他与其他德干苏丹国,尤其是比贾普尔王国,结成联盟,共同抵抗莫卧儿的扩张。
就是因为这两个国家的存在,莫卧儿难以一统整个天竺大陆。
张采插话道道:“依我看,这北方莫卧儿,好比战国之强秦,虎视眈眈。我等所在的戈尔孔达,坐拥钻石之利,富甲一方,偏安一隅,颇似齐国。那比贾普尔,军力不俗,堪当赵、魏。其余南方小邦,无非是韩、燕之流了。”
夏允彝却摇了摇头:“不尽然。战国诸雄,大多已是中央集权,郡县之制初显。而天竺诸国,无论莫卧儿还是戈尔孔达,其下仍有无数世袭的土邦王公,各有封地、军队、税权,形同春秋之封建诸侯,政令难以一统,此其内患之源。”
这时,艾玄提出了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道:“元首命我等西行,旨在广结邦交,畅通商路。然天竺邦国如此之多,势力如此错综复杂,莫非我们要派遣数十位大使常驻于此?使馆建设、人员派遣、日常用度,所费何其浩大,朝廷恐也难以支撑。”
众人皆陷入沉思。这确实是个难题,虽然大同社准备了许多的大使团,但他们也没预料到天竺会有这么多国家。
卢象升沉吟片刻道:“我等只需抓住主要关节即可。北方霸主莫卧儿,必须派遣大使,建立联系,而且这个大使必须是整个天竺的总领事,负责民朝天竺所有的军政事务。”
南方联盟之核心,戈尔孔达与比贾普尔,此二强邦亦需重点交往。此外,控扼印度洋航道要冲的狮子国(今斯里兰卡)亦不可忽视。
先行与此四地建立大使级邦交与商约,便足以搭建起我民朝在天竺的外交与商贸骨架。其余中小土邦,可待日后由驻此四地之大使相机联络,或奏请元首,日后另遣等级稍低之领事官员处置。”
艾玄、张采等人闻言,皆觉此策稳妥,既抓住了重点,又不至于摊子铺得过大,纷纷点头称善。
与此同时,维沙卡帕特南港的东南角,原本一片闲置的空地,此刻已俨然成为整个港口最喧嚣、最炙手可热的地方。
舰队登陆之后,卢象升请求当地的城主,划分一块土地,允许他们的海商来贩卖货物。
这对戈尔孔达国来说,并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早已经有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兰人在他们的国家建立了贸易站。
现在只不过是多了一个赛里斯人。在城主看来,这是他们国家繁荣的标志,连传说中富裕的东方人,后来到了他的国家建立了贸易站。
城主也极其大方在港口附近划分了一块千亩大小土地,允许民朝建立临时的商铺贩卖货物。
民朝海商们用一排排用船上备用的帆布、竹竿和木材迅速支起的摊位和帐篷,组成了一个充满异域东方风情的“赛里斯市场”。
与卢象升等官员思考国家战略的凝重不同,韦富和罗汝才等人,这几日简直是喜上眉梢,乐得合不拢嘴。
“大哥这地方真他娘的是天堂啊!”下山虎此刻搓着手,看着眼前摩肩接踵的人群,眼睛都在放光。
他原本负责护卫,现在也被拉来帮忙照看摊位,见识了什么叫真正的“富得流油”。
舰队一路行来,经历各异。之前的东吁国刚经战乱,满目疮痍,民生凋敝,贵族们也囊中羞涩,好东西根本卖不上价。
但这天竺的戈尔孔达国,完全是另一番天地。得益于其开明的贸易政策和丰富的钻石、宝石矿藏,再加上独特的种姓制度让财富高度集中于顶层的婆罗门和刹帝利手。这个国家积累了惊人的财富。这些高等种姓的贵族们,世代富贵,追求奢华享乐,消费能力极其惊人。
对于民朝海商而言,这里就是一个尚未被完全开发、购买力却强得可怕的“蓝海市场”。
韦富对罗汝才低声笑道:“罗兄,看见没?咱们带来的那些丝绸,在福州港装船时是什么价?在这里,翻个十几倍都有人抢着要!还有那景德镇的瓷器,在他们眼里简直比宝石还稀罕,我等再把本地的宝石,香料,染料带回去,又是几十倍的利润,这一趟不赚个十几万两银子,小弟不会收手。”
罗汝才眼中闪烁着算计的光芒:“谁能想得到这里会有这么多宝石,这个国家看上去比我民朝还要富裕。”
此刻他们的摊位前被围得水泄不通。穿着华丽长袍、包着昂贵头巾的贵族们,带着大批仆从,指着货物,用夹杂着天竺的腔调激烈地讨价还价,或者干脆直接让仆人搬出沉甸甸的钱袋。
“这匹金色的锦缎,我要了!多少卢比?”
“尊敬的先生,我们更愿意收黄金,或者等值的宝石。”通译在一旁忙得满头大汗。“宝石?有!看看这颗钻石如何?”
就在这时,人群外围忽然传来一阵骚动,伴随着几声呵斥。围观的贵族和仆人们纷纷像遇到潮水般向两侧退开,让出一条通路。
只见一个穿着极其考究白色长袍、肤色较深、眼神倨傲的年轻男子,在一群身材高大、佩戴弯刀的护卫簇拥下,踱步而来。他脖子上粗大的金链和手指上硕大的钻石戒指,无声地宣告着他的地位和财富。
“是穆尔蒂家族的人!”有人低声惊呼,语气中充满了敬畏。“是卡比尔·穆尔蒂,城主的外甥,本地最大的钻石商人之一,看来好东西都要归他了。”
那位名叫卡比尔·穆尔蒂的青年,目光扫过摊位,最后定格在一匹展开来、在阳光下流光溢彩、绣着复杂龙凤呈祥图案的顶级蜀锦上。
他眼中闪过毫不掩饰的占有欲,用手一指,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高声宣布:“这一批,所有的这种金色图案的丝绸,我们穆尔蒂家族全包了!”
他的声音带着天生的优越感。周围的婆罗门、刹帝利们虽然面露不甘,但显然对这个家族极其忌惮,无人敢出声竞价,只是惋惜地看着那匹美丽的锦缎。
正在摊位前主持交易的伙计被这阵势弄得一愣,他虽是胆大之人,但也感受到对方来头不小。
他定了定神,想起大哥罗汝才交代的底价,努力摆出镇定的样子,伸出两根手指,用生硬的、刚学的当地话夹杂着手势比划:“这…这一匹,要这个数…两锭!这样的…大银!”他生怕对方不理解,赶紧从柜台下拿出两个民朝标准的五十两银元宝,雪白的官银在阳光下晃眼。
卡比尔·穆尔蒂瞥了一眼那银元宝,嘴角勾起一丝轻蔑的冷笑。这种成色的白银虽然不错,但对他们家族而言,实在普通。他随意地一挥手,对身后的仆从吩咐了一句。
两名健壮的仆人立刻从后面一辆装饰华丽的马车上,小心翼翼地抬下了一个看起来就十分沉重的檀木箱子。“砰”的一声,箱子被放在摊位前的空地上。当箱盖被掀开的一刹那,周围瞬间响起一片倒抽冷气的声音!
只见箱子里铺着深色的天鹅绒,而上面堆满了各式各样未经镶嵌的宝石原石!鸽子蛋大小、晶莹剔透的无色钻石在阳光下折射出耀眼的火彩;如同鸽子鲜血般浓艳的红宝石;深邃如海洋般的蓝宝石;还有鲜艳的祖母绿、金绿猫眼……五颜六色的光芒交织在一起,仿佛将一道彩虹囚禁在了箱中,璀璨夺目的光华几乎要晃瞎人的眼睛。
许多围观的本地人都是一辈子没见过如此多、如此高品质的宝石聚集在一起。
伙计哪里见过这等场面,眼睛瞪得溜圆,嘴巴微张,一时竟忘了该怎么回话,下意识地就扭头看向身后的主心骨。
罗汝才立刻大步上前,脸上带着笑容说道:“朋友,您的豪爽配得上这些来自东方的珍宝,我们民朝的商人,最喜欢交您这样豪爽的朋友!这笔买卖,做了!”
接着,他手臂一挥,指向身后摊位上所有同样品质的蜀锦道:“您留下这箱宝石,这里所有的这种顶级丝绸,现在就全是属于您的了!祝我们交易愉快,友谊长存!”
他的话语通过通译准确传达,卡比尔·穆尔蒂闻言,脸上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高傲地点了点头。一场价值连城的交易,就在这港口边,在一片惊叹与羡慕的目光中,瞬间达成。
周围的其他民朝海商看得心潮澎湃,更加卖力地吆喝起来,整个赛里斯市场的热度,被这箱璀璨的宝石推向了新的高潮。
第448章 ,天竺唐明皇与西天竺商社
就在韦富、罗汝才等海商在维沙卡帕特南的市集上赚得盆满钵满之时,卢象升率领的民朝使团也迎来了戈尔孔达国的最高礼遇。
在装饰着繁复波斯风格浮雕的城主府大厅内,卢象升等人正式觐见了国王阿卜杜拉·库特布·沙赫。
这位国王年纪约莫20出头,面容温和,眼神却透着精明,头包裹着镶嵌硕大钻石的包头,身着洁白的细棉布长袍,外罩一件华丽的刺绣坎肩,尽显一国之君的富足与气度。
卢象升依照大同社制定的外交礼仪行了一礼,随后让工作人员抬上早已备好的国礼:极品云锦、白釉瓷器、以及民朝的顶级茶叶。
“尊贵的戈尔孔达国王陛下,”通过通译卢象升道,“我代表民朝元首徐晨陛下及大同社,向您致以最诚挚的问候。这些来自东方的微薄之物,愿能为您的宫殿增添一丝光彩,亦是我民朝愿与贵国共享和平与繁荣的象征。”
阿卜杜拉·库特布·沙赫看着这些精美绝伦的礼物,眼中露出欣喜和赞叹。他尤其对那光滑如玉的瓷器爱不释手,沙赫身为一国元首自然也有瓷器,但却没有这次作为国礼的高档瓷器。
“赛里斯的富庶与文明,我一直心怀向往。”沙赫国王高兴地说,“你们的到来,是真主赐予戈尔孔达的福音。通商之事,我完全同意,并将给予你们与葡萄牙人、荷兰人同等的优惠待遇,甚至更多!至于建立大使级的联系,这正是我所期望的,这将使我们两大文明古国的友谊更加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