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第324节

  此事让沃里克伯爵极其有面子,原本投资夏允彝的2000英镑他也没打算回本,但现在看来不但能回本,还能让他大赚一笔,最关键的是这些蔬菜,极大的扩充了家族的人脉。

  农历12月29日,民朝除夕夜,夏允彝他们打扫大使馆的卫生,购买牛肉,羊肉,准备好除夕的年夜饭,甚至连老约翰他们也加入到东方新年当,现在他们是赛里斯人,过东方的新年很合理。

  什么!他们不久前刚过了圣诞,身为上帝的子民他们过圣诞这不是很合理的事情。

  不过这一天,出现了一个意外的访客,杰拉德忍饥挨饿的来到了大使馆,看到他落魄的样子。夏允彝都大吃一惊,先让他吃了一顿饱饭,而后关心道:“你这是怎么了?”

  杰拉德悲伤中带着一丝愤怒道:“民朝的商船来到伦敦,你们的商人带来了大量的丝绸,我认为可以大赚一笔,于是找了伦敦当地的帮派,借了2000英镑,花钱贿赂了伦敦的市政官,打算购买丝绸再运到苏格兰去贩卖,结果国王把所有的商品独吞了不说,还让荷兰人拉走了,我的家产全部用来偿还这笔高利贷了,现在我破产了。”

  夏允彝摇头道:“你这生意也做的太激进了,拿出全部的身家不说,还借高利贷,这哪里是在做生意,简直就是在赌博,哪怕这一次你不破产,以后也会破产的。”

  杰拉德委屈道:“贩卖丝绸是稳赚不赔的买卖,谁能知道国王会联合荷兰人出卖了我们,要不然我也不会冒险借高利贷,原本想购买的丝绸买不到了,贿赂官员的钱财也拿不出来了,高利贷的利息却那么高,最终我把所有的家产都赔光了。”

  而后他愤怒说道:“王权专制果然是天下最邪恶的,国王为了自己的利益竟然敢出卖国家的利益,英国不需要这样的国王。”

  这事情连夏允彝都不知道该如何说了,剧本都一模一样。当年崇祯也是缺军费想要收刮扬州盐商,引起整个大明的不满,只不过查理一世成功而已。

  不过他很怀疑,就这一点钱财能解决他现在的困境,从杰拉德的情况来看,查理一世的举动让整个英国上下更痛恨他了。

  吃完年夜饭之后,夏允彝从自己的卧室当中,拿了一封金元出来道:“这些钱财你拿着用于暂时周转。”

  民朝内部已经实现了信用货币,或者是说以粮食为抵押的信用货币。

  但对外贸易,大同社还没有那么强大的军事影响力,能影响整个全球各国接受他们的粮票。

  所以徐晨弄出金元跟银元用于对外贸易,一枚银元重七钱二分,和历史上的袁大头差不多,用冲压机压制而成,造型精美,抵一两银子,金元则相对小一圈,重四钱八两,抵10两银子。

  这只是暂时的代替品,等大同社的影响力上来了,再逐步用金元卷,银元卷取代,在最后逐步过渡到信誉货币的时代。

  杰拉德看的这些做工精美的金币,非常感动,但想了想推回去道:“我们是朋友,我很看重这份友谊,我不想我们的友谊被金钱污染。”

  夏允彝想了想道:“我们大使馆有一份翻译的工作,月薪三英镑,正好你这一年学了汉语,汉字适合这份工作。”

  大使馆除了收集英国的政治,文化,经济等信息,另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传播大同之治的思想,船队送来的报纸和书籍,除了给他们观看之外。

  最重要的是翻译成英文在英国传播,而这个任务光靠夏允彝一个人是很难完成,必须要请一些翻译人员。

  杰拉德眼前一亮道:“也是8小时工作制?”

  杰拉德也是一位有雄心壮志的商人,他想等自己积累到了足够的钱财,购买一艘海船去东方贩卖丝绸,所以这一年时间,他也经常去赛里斯村蹭课,学汉字,汉语就是为了去东方贸易能用的上,当然现在是计划赶不上变化。

  夏允彝笑道:“而且是上五休二。”

  杰拉德感叹道:“你们才是上帝最忠贞的使民,英国的作坊主们,为了利润已经不让工匠去教堂祷告了,这是违背上帝意志的事。”

  除了杰拉德之外,威尔金斯和他带来的一个叫约翰.弥尔顿的诗人也加入到翻译的行列当中。

  ~~~~~~~~~~~~

  约翰.弥尔顿不相信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光第一段的目标你们就难以实现。”

  夏允彝淡然道:“第一段反而是最快实现的,现在我们民朝有元首,没有皇帝,民朝的土地是属于民朝所有百姓的,土地就是天下最大的财富,这笔财富为公,则天下为公初步实现。”

  弥尔顿嘲讽道:“这不就是公田制,这是我们英国几百年前就有的制度,夏,你怎么好意思拿出来炫耀,现在我英国已经不用这种落后的制度。”

  夏允彝摇头道:“不一样,你们与其说是公田制,不如说是王田制,整个英国的田地都是属于国王,国王在把这些土地分封给各地的贵族,贵族再把这些土地百姓耕作,英国的农夫除了有活口的口粮之外,一无所有,这种王田制度是我民朝2000年前的制度。”

  “后面我民朝也私田,就是一块土地可以属于私人,也能自由买,但这样做的后果,有权有势的人土地越来越多,无钱无势的人,成为流民只能饿死。

  当流民积攒到一定程度,形成了百万的规模,他们就会推翻这个腐朽的王朝,建立新的王朝,但新王朝并没有改变私田制,于是又出现流氓,流民多了再推翻这个王朝,我们民朝把这称之为治乱轮回,大概每两三百年会出现一次,最近的一次就是大明王朝被我们元首推翻。”

  威尔金斯,米尔顿,杰拉德三人愕然,内心忽然有一股惶恐,民朝历史上的私田制不就是现在英国的制度,也就是说他们英国也会被流浪汉给推翻?

  这个想法一出现一股寒气直冲他们的心头,因为他们想起,圈地运动场士绅把越来越多的公田,归于他们私人名下,导致大量的农夫没有田地耕作,只能到伦敦城当流浪汉,现在伦敦城中的流浪汉越来越多,这不正好和赛里斯王朝对应的上了。

  夏允彝不知道三人内心的想法继续说道:“但我们的均田制是按照土地多寡与富饶程度,分成30亩到100亩之间分给农户。现在我们民朝一户农户少则可以每年生产3000斤的粮食,多则有上万斤,这些粮食只需要交三成税,余下的都归他们自己所有。所以民朝初步解决了明朝饿死人的问题。”

  想了一想,担心他们不懂民朝的重量单位,夏允彝又说道:“差不多相当于你们这里3300英镑的重量。”

  威尔金斯羡慕道:“英国光伦敦城每年就要饿死几千人,赛里斯人口比我们英国多几十倍,却能解决饥饿的问题,这真是一个难以想象的强盛帝国,欧洲有史以来记载的任何强盛帝国只怕都没有做到这一点。”

  但弥尔顿忽然察觉到不对劲的事情道:“夏,你不是说你们赛里斯经历了2000年的私田制,现在却又变成了公田制,这可是一个国家的田地,你们哪来这么多钱财来购买如此多的田地,你们的乡绅难道会愿意出卖自己的土地?”

  威尔金斯与杰拉德也是一脸奇怪的看着夏允彝,他们还真没有想到这个问题。

  夏允彝淡然道:“我们建立的是公天下,公天下的制度本身就没有私田,又何来的买卖?”

  弥尔顿不敢置信道:“你们直接没收了,赛里斯乡绅的私田。”

  夏允彝点头道:“要这样说也可以。”

  弥尔顿激动愤怒道:“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你们怎么能做出如此违反上帝意志的事情?”

  夏允彝看着弥尔顿,就好像在看着10年前的自己,当年他去了米脂知道元首以清洗米脂所有士绅,也是这个表情,觉得自己认知的世界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内心充满了愤怒,当时的他正义感爆发,打算大义凛然的斥责元首。

  他带着一丝怀念道:“私有财产神圣不可轻犯,这话本身就有问题。”

  弥尔顿带着一丝崇高的信仰坚定道:“私有财产是上帝赋予人最大权利,侵犯了私人财产就是违反了上帝的,这是真理,怎么可能会有问题?”

  夏允彝淡然道:“私产神圣不可侵犯,那公产是不是一样也不可轻犯?”

  弥尔顿眉头紧皱,这个说法还从来没提过,但他想了想道:“没错。”

  夏允彝道:“那你们英国的圈地运动,不就是私产侵害的公产,本身就是违反法令的事情,又哪来的神圣可言?”

  弥尔顿顿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

  威尔金斯马上道:“英国士绅购买土地是花了钱的,所以是合法的财产应该受到保护。”

  夏允彝淡然笑道:“在我们民朝士绅也是用合法手段购买土地,但我们民朝一亩地能生产一石以上的粮食,而士绅购买普遍只花几石甚至几斗粮食就购买一亩土地。”

  弥尔顿惊讶道:“你们的农户为什么要这么便宜的卖出自己的土地,这田地的价格甚至比不上土地本身的产出。”

  夏允彝道:“是啊,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傻,用这么低廉的价格把自己的土地给卖掉,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英国,根据我得到的信息,早些年你们英国的土地一亩只需要几先令,现在也不过要两三英镑而已,基本上一年至两年的收入就能覆盖掉这个价格。”

  杰拉德愤怒道:“当初我家的田地就是10先令一亩卖掉的,我父亲不想卖,但被当地乡绅打了一顿,差点死在家乡。夏说的没错,你们的私产来源本身就不合法,又哪来的神圣不可侵犯?”

  夏允彝继续道:“我们民朝没收士绅的土地,最主要就是因为民朝士绅霸占田地,既不能改进生产工具,提升粮食产量,又不能用这些财产保家卫,当时士绅拥护的大明,有两亿的人口,百万的大军,但却打不赢一个几十万人口的小国,那些士绅甚至不愿意出钱给明朝来平定叛乱,哪有享受权利却不付出义务的?”

  “最终于元首以农户组建的军队击败了士绅的王朝,建立了现在公天下的民朝。”

第464章 有产者“还没到你们上台的时间”

  听完夏允彝的话,威尔金斯神父为私田制辩护道:“夏先生,我们必须承认,私田制最大的正义性,在于它极大地激励了乡绅阶层向土地投入资金,从而提升了粮食的产能!‘进步’,这就是私田制无可辩驳的正义!”

  “从圈地运动以来,英国的羊毛产量增加了几十倍,田地的亩产也增加了两倍多,这些羊毛为纺织厂提供了更多的原材料,让国家的财富增加,增加了粮食,也让英国养活了更多的人口,其进步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

  夏允彝微笑道:“这一点,我承认确有进步意义。即便在我民朝历史上,井田制最终被私田制取代,根本原因也在于私田能激发耕作者的热情,产出更多粮食。

  “但是,”他话锋一转道:“根据我民朝漫长历史所见的规律,乡绅阶层天然厌恶风险,追求旱涝保收的稳定收益。他们最终几乎必然会将土地出租给佃农,收取固定的、往往高昂的地租。

  随之而来的,便是对土地长期投入的减少,水利设施逐渐荒废。更严重的是,为了最大化自身利益,他们会千方百计地隐匿田产,偷逃国家赋税,最终导致整个王朝的财政系统崩溃,根基动摇,从这个时候开始,他们就从进步者变成了阻碍者,用我们民朝的话来说,这就是国之大害,若贵国不未雨绸缪,设法遏制此势,快则百年,慢则两百年,必见此景。”

  杰拉德不禁好奇地追问:“赛里斯现在的公田制,你又说私田曾经取代了公田,这岂不是走了回头路?你这两个说法显得有些冲突?”

  夏允彝从容解释道:“并不是回头路,原因有二。其一,是生产力的巨大进步。我们拥有了更强大的机械和水利设施,能够开垦、灌溉以往无法利用的土地,极大的提升了粮食的产量。

  其二是利益分配的重构。过去的井田,其产出大部分被贵族攫取,农民所得甚少,自然毫无积极性,私田也因为固定的地租,旱涝保收的保证了他们的利益,使得他们不愿意对土地投入,田地上千年来的产能几乎没有增加。

  而民朝的均田,能确保土地产出的绝大部分归于耕作的农民和支撑农业的社稷,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劳作热情。

  同时,我们把农户组织起来,统一兴修水利,推广堆肥、选种等新技术。如今我民朝江南之地,稻麦两季,亩产普遍可达五六百斤。若换算成你们的单位,大致相当于每一英亩土地能产出近六十蒲式耳的小麦。”

  这个数字让杰拉德等人倒吸一口凉气。弥尔顿虽然震惊于产量,但骨子里对私有财产的信仰让他难以接受公田制度更优越的说法。

  他反驳道:“你们赛里斯人的耕作技术更为先进,这点我承认。但你要说公田制度本身比私田制更先进,我绝不相信!唯有明确的、属于私人的财产,才能激发人类内心最深处的投入和创造的积极性!”

  夏允彝淡然一笑,无意强求对方接受:“信与不信,事实如此。我民朝确实已无传统意义上的私田,而我们的粮食产能一年胜一年。”

  这场辩论虽然没有改变这弥尔顿他们的想法,但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对遥远东方制度强烈的好奇心。

  他们开始不满足于只翻译那些,理论性的文章,而是想要了解更多有关赛里斯人的信息,赛里斯人国土有多大,他们的政治,经济,文化,产业的发展如何?普通的百姓生活又是什么样子?

  而想要获得这些信息最好的方法,除了乘坐海船去东方之外,就是在大使馆看赛里斯人的报纸。

  威尔金斯、杰拉德、弥尔顿等人都是这个时代英国的精英,他们的学习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三人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学习汉语汉字。不过数月,已能磕磕绊绊地阅读大使馆收到的《大同报》。

  然而,越是阅读这些来自东方的报纸,他们内心的震撼与迷茫就越是强烈。

  报纸上充斥着他们难以想象的报道:绵延数千里的铁路和水泥水渠网络;一座庞大的纺织厂一年能产出上百万匹棉布,并且正在进行“股份制改革”,让普通工匠也能成为分享利润的“股东”。

  而最让他们瞠目结舌的,是关于一家年产“十万吨”钢铁的巨厂的报道。

  他们了解“吨”这个赛里斯单位,与英吨相仿,10万吨这个数字已经大的超出了他们的想象,他们看到这个报道,想象的就是一座钢铁巨山摆在他们面前,赛里斯人怎么制造的出这么多钢?又如何用得了这么多钢铁,这些钢铁平均分给伦敦的每一个市民,每个人都得得到上千磅的铁。

  为了有更真实的对比,他们特意去打听一下伦敦几家钢铁厂,全年的钢铁消耗与产出,经过计算得出,可能还不到三千吨。

  杰拉德拿着报纸的手都在颤抖,声音充满了不可置信:“差距怎么可能如此巨大?我们英国最大、最繁华的城市,其钢铁产能,竟然可能还不到赛里斯一个工厂的三十分之一?”

  弥尔顿的第一反应是拒绝相信:“这不可能!这定是夸大其词的政治宣传!是谎言,这才一个工厂就有这么多钢铁,赛里斯人练那么多钢铁做什么?难道他们以钢铁为食物不成?”

  威尔金斯神父苦笑道:“我询问过夏,他说赛里斯人很多机器都是用钢铁制造,一台机器消耗的钢铁从几吨到几十吨不等,还有我们一直想不明白的铁路,就正如他的名字一样,是铁做的路,不过他们不是把铁铺成路一样,主要是铺成矿洞里的轨道,赛里斯有一种叫火车的机械专门行进在这种铁路上,据说这种火车一次能拉几十吨的货物。”

  “怎么可能会有能拉几十吨货物的车,夏肯定在骗我们。”

  他苦笑着指着报纸上密密麻麻的汉字和精确的数据:“夏,没有必要远渡重洋带这些来欺骗我们。

  如今在欧洲市场上,质量最好、价格却更低的钢铁制品来自哪里?正是赛里斯!它们跨越了两万里惊涛骇浪而来,依然比我们的铁匠铺生产的更优质、更廉价!这本身就在证明他们的实力。”

  他继续翻动着报纸,语气越发沉重:“而且,你们看,在这些报纸上,建设钢铁厂甚至算不上最惊人的新闻。看看这一条——关于在全国推广‘义务教育’,一年内增加了两百万孩童入学,两百万!这几乎相当于半个英国的人口,这还只是增加的量,你们能想象,半个英国的孩子同时坐在教室里读书的未来吗?”

  “还有这一篇,讨论如何逐步将全国工匠的最低月俸提升至‘三两’白银,这差不多相当于一英镑。

  在伦敦,能拿到这个工钱的工匠已算是幸运儿,但他们需要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而赛里斯的工匠,不仅有望拿到这份收入,还只需工作八小时,有午休,每星期两天的休沐!”

  “太多的新闻,我甚至看不太懂,但大受震撼。赛里斯太强大了,强大得令人窒息,甚至令人绝望。他们谈论的‘大同世界’,听起来,听起来就像是圣经中描绘的地上天国。

  他们的元首和议员,在认真地讨论如何让最普通的市民增加收入,过得更好。”

  威尔金斯眼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道:“骄傲的赛里斯人,已经在着手建设他们的地上的天国了。

  而我们英国呢?王权专制依旧在压榨人民,军队在外接连败北,贵族贪污腐败,物价飞涨,人民在哀嚎声中度日。”

  长时间的沉默笼罩了房间,几人都在努力消化自己得到的信息。

  杰拉德率先开口道:“王国的整体局势,并非我们这样的小人物能够改变的。或许我们可以从自己能做的事情开始。学习赛里斯人,在我的庄园里,尝试建立一种类似他们‘公田制’的管理模式,让农夫能分享更多产出,也加大对土地的投入。”

  弥尔顿立刻表示反对:“杰拉德!你这是在学习历史的倒车!私有财产权是自由的基石!”

  杰拉德却冷笑一声,语气异常坚定:“弥尔顿,看看这些报纸!强者是赛里斯人。模仿强者,学习强者,这才是真正的进步!

  如果他们的道路能带来如此强大的力量,那么即便它看起来是‘倒退’,也值得我们学习!”

  伦敦的冬日,空气清冷而潮湿,酒馆当中炉火燃得比任何时候都要旺。杰拉德与弥尔顿的辩论虽无果而终,但杰拉德却成了《大同报》最积极的宣传者。

  他将报纸上那些令人瞠目结舌的数据和制度,散播到了伦敦的各个酒馆、学者俱乐部和贵族的沙龙。

  “先生们,你们能想象吗?赛里斯人的一座钢铁厂,年产十万吨!十万吨!这可能比我们整个英国的年产量还要高!”

  “还有他们的纺织厂,一年能产出上百万匹布!比我们伦敦所有作坊加起来还要多,去年我们也只是出口了7万匹羊毛。”

  “他们正在让两百万孩子走进学堂,几乎相当于我们一半的人口!”

  “八小时工作!每周休息两天!还有‘厚生金’、‘工伤险’,上帝啊,赛里斯人保证了他们市民从生到死的一切。这简直是《圣经》里描绘的福地!”

  “不可能,一座炼铁炉只能练几十斤的铁,10万吨铁的话,除非塞里斯人有一座拥有百万人口的城市在炼铁。”

  但一个拥有铁坊的作坊主道:“如果赛里斯人用高炉的话,一次可练几百几千英镑的铁,我知道欧洲的高炉技术就是从东方学习过来的,说不定他们有更大的高炉,但他们哪来那么多木炭,10万吨,那几乎要砍光整个英国的森林。”

  17世纪的英国已经有高炉了,在鼓风设备方面不断优化,使用水力鼓风装置提高了鼓风效率,使得炉内温度更易控制,有助于提高铁的产量和质量。

  但他们炼铁依旧属于木炭作为原材料,一方面是他们没办法消除煤炭当中的杂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当时的英国有大量的森林,英国的铁厂并不缺少原材料。

首节 上一节 324/3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