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看这些报纸的报道,不知道的还以为整个北方的田地都有600斤的亩产,要是这么容易就能提高粮食产能,那我们辛苦这20年,又是给黄河改道,又是新修水利,这算什么,做无用功吗?”
“这段时间每个县下面你都去看看,看看是不是每个县的粮食产能都像报纸上说的那么高,不要被人骗了,还沾沾自喜。”
傅山苦着脸道“遵命!”
对下面的情况他也不是完全不知道,现在所以人都知道元首要退下了,大同社位置变动极大。
很多人县令,知府也当了10年,所以想在这关键的时候更加进步。
但谁能想进步的人太多了,也内卷上了,大家本来增加了三成左右,结果那个增加一倍,这个增加两倍,就成了现在这个模样,所有人都停不下来了。
傅山离开后,刘永道:“元首,下面的人本意还是好的。”
徐晨严厉道:“虚假的永远是假的,我们每年请几千个学子统计天下的各项货物的数据,就是为了得到最精确的数字,好做出准确的判断。这就跟打仗一样,明明你只有1万兵,下面去给你报个10万兵力出来,这要上战场是会打大败仗。”
徐晨想了想道:“任大任。”
“属下在!”
“命令各行省巡抚,都督今年提前9月来到京城。”
“遵命!”
大同历二十年(公元1643年)6月28日,孟津农场。
“当当当当当。”一场热闹的表彰大会正在开幕。
上千农村工匠带着小板凳坐在下,脸色平静的看台上。
而在高台上,十几个披红挂彩优秀代表登台领取他们的奖品。
以土根为管理层给上来的工匠每人发了一双新式橡胶鞋,一桶油,一斤糖就这样没有了,这奖励比往年少了很多,所以大家的脸色也很难看。
高俊忍不住道:“表彰大会不开了,我做农场厂长10多年,就没开过这么落魄的奖励大会。这哪里是在奖励,这是在羞辱我们。”
说完他气冲冲的走。土根马上安抚众人道:“厂长有事先离开,大会继续开,号鼓手敲起来。”
“当当当!”激昂的音乐再次响起,但还是已经没有多少人在意了。
大同历二十年(公元1643年)7月8日,新安县钢铁厂。
新安县是整个河南府少有的煤矿中心,境内有大量的优质煤矿,位置又处于三门峡与洛阳之间,既能利用黄河河道,又有洛阳这个庞大的市场,是天然适合建设大型钢铁厂的基地。
河南巡抚陈子昂早在5年前,就有想在这里规划建个钢铁厂的想法,但他的规划上报总理大臣府,一直都没得到通过。
三年前,巡抚陈子昂干脆就撇开了总理大臣府,号召整个洛阳行省,自力更生建设钢铁厂。
两年时间,巡抚衙门筹集上千万两,终于开通了新安钢铁厂的建设计划。
而新安钢铁厂规划就要做民朝第一钢铁厂,有整个民朝最高的高炉,一次炼铁上百吨,整个钢铁厂年产铁20万吨,钢5万吨。
花了一年多时间,钢铁厂终于建立起来,今天就是新安钢铁厂出铁的日子,陈子昂带领巡抚衙门的高层来观看整个行省的重点工程。
厂长朱达看到众多的高层激动介绍道:“我们新安钢铁厂的高是整个天下容量最大,一次炼铁百吨,现在一斤铁是20文,1吨是40两,一炉就可以炼出价值四千两的铁,全年预估的产值能达到840万两,利润二百万两。”
陈子昂听完这些介绍率先鼓掌,其他人也是纷纷鼓掌,只有来参观的高俊土根等河南府农场高层脸色严肃,为了支持这个钢铁,他们农场几乎被搜刮干净了。
中午,朱达带领众人来到钢铁厂的食堂吃饭。钢铁厂的食堂是个厂房是个建筑,内部面积极大,有几百个餐桌,能同时容纳3000人吃饭。
陈子昂看着食堂内部,有丰富的鸡鸭鱼肉笑道:“不会是因为我们来了,你们才会给食堂改善伙食吧?”
朱达自傲道:“这就是我们工匠平时吃的,我们钢铁厂做的都是重体力活不吃肉,不吃有油水的食物,哪里搬得动钢材。”
高俊听到这话,再也忍不住了,直接把筷子撂下道:“是啊,你们这些不养鸡养鸭的,大鱼大肉吃着,我们农场的工匠辛苦的养鸡养鸭,全部送到你们嘴里。”
朱达反驳道:“高俊你不要在这儿胡言乱语。我们这都是花市场价钱买的。”
高俊冷哼道:“那你建钢铁厂的上千万两银子是天上掉下来的,我们一只鸡卖出去,也不过百文钱左右,为你这钢铁厂,我们孟津所有的农场拿了30万两银子出,这就是300万只鸡,足够把你们撑死。”
而后他扫视了这个食堂道:“看到这些鸡鸭就来气,不吃啦!”
被高俊这一趟搅和,现场高兴的气氛全无,一众高层只能面面相窥,那些跟过来的小吏内心甚至有几分窃喜,终于有人为他们出口气了。
这个钢铁厂可不只有农场付出,他们的公使钱也降到了最低,去年他们忙碌一年只有5两银子的福利,今年他们领的福利居然只有一桶油,一袋南阳稻米,这两年他们的待遇肉眼可见的下降。只是他们没有高俊那样的后台赶路不敢言呐。
陈子昂内心也很无奈,为了建设这个钢铁厂,河南巡抚衙门投入了太多的资源了,下面已经开始不满了。
大同历二十年(公元1643年)9月1日,京城,元首府。
民朝几十位封疆大吏汇聚,他们各自以亲疏远近,聚在一起。
张献忠询问道:“老王,元首他老人家真要退下来。”
王二点头道:“元首说了我大同社是公天下,要有正常的轮换,后年就退下来了,就是不知道总理大臣和督察御史,谁接任元首?”
张献忠不可思议道:“元首比俺老张都年轻,这就退了。俺老张这是不是也要退?”
贺六笑道:“你想退,自然就可以退。”
张献忠尴尬笑了笑不说话,他好不容易走到了朝鲜大将军的位置,自然不会退下来。
而是转移话题道:“最近各省什么情况,粮食的产能越长越高,但我朝鲜的粮食依旧能卖到天津卫,俺老张看报纸都感觉一头雾水。”
王二摇头道:“还不是元首这事闹,他老人家退下了。有一批人得下来,有一批人得换,大家在巡抚的位置上待了10年了,谁不想更进一步?下面的知府县令想不想进,要进步就要有政绩。”
张献忠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
傅山、李岩,王如金、薛宗周四人相聚在一起。
薛宗周羡慕道:“听说今年你们丰收了,这场灾害总算过去了,不像我,在云南移民,种橡胶,种甘蔗,种烟草,修桥梁,修索桥,修道路,关键是橡胶还要长好几年,当地的百姓穷的连衣服都穿不起几件。”
王金如道:“我们贵州更惨,很多地区根本不适合生活,这些年移民30万人去南洋,好歹有口饭吃,人均的田地也多了一些,但在那种地方修道路,除非元首亲自作坐镇,否则想修建一些基础设施根本不可能。贵州百姓能吃个饱饭,我就觉得天下太平了。”
李岩想了想道:“要不我们结个互助组,我安排人到你们那边去建个罐头厂,正好可以利用你贵州的各种水果。”
王金如喜道:“感谢!”
傅山却苦笑道:“什么所谓的丰收都是下面的人乱,元首已经生气了。”
李岩道:“最近不知道为什么,很多的官员都变得浮夸起来,我下面的县里有好几个说他们弄出的十石水稻。我斥责他们一顿,让他们不要胡说八道。”
而在另一边,陈子昂对黄松年道:“我说粮食三石,你就弄一个四石,你就不怕牛皮吹破天了?”
黄松年淡然道:“我关中一直是大同社的粮仓,你都可以三石我为什么不能四石。”
而后他反问道:“你们中原一向是买我们关中的钢铁,又何必建一个所谓的天下第一钢铁厂,上千万两银子,足够修2000多里铁路,把你中原所有县城连接起来,这笔钱花的冤枉。”
陈子昂淡然道:“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有了钢铁厂还怕修不了几千里的铁路吗?”
这10多年的发展,关中和中原因为远离海岸,大航海的红利基本上没吃到。双方都在发展钢铁行业,机械行业,倒有几分同行是冤家的势头了,当然比工业现在还是中原差一些,但中原有地理位置的优势,铁路修的四通八达,能勾连四方富裕地区,这是它的优势。
而就在此时,高磊过来道:“元首让我请各位巡抚去京城第一农场。”
众人感觉一阵莫名其妙,议事不在元首府,跑到农场去做什么?
但大家还是跟着高磊走,大院里停了几辆公共马车,大同社的一众巡抚和将军登上了马车,很快就来到了第一农场。
当他们下了马车,就看到了戴着草帽,肩背一条黑毛巾,手里拿着一把镰刀徐晨。
徐晨看着众人笑道:“我大同社以抗旱救灾起家,大家十几年前都是拿着铁锹,镰刀挖水渠,收割粮食,但想来大家已经很久没有收割过粮食了。今天大伙在重新体验一番如何,就当是回忆我们走过来的路。”
第479章 ,劳动改造与心得体会
大同历二十年(公元1643年)9月1日,京城第一农场。
烈日当空,万里无云,阳光照射下天地发出金色的光芒,麦子随着微风摇摆有如麦浪。
田地当中,有几十个身体微微发福的中年人,戴着一顶全新的草帽,手中拿着闪着银光的镰刀,在缓慢的收割稻,他们当中有许多人还非常生疏,但没多久就熟练起来。
在阳光的照射下,他们汗流满面,时不时的拿着毛巾擦着自己的汗,没多久,雪白的毛巾也逐渐染黑。
张献忠靠近自己身边的大壮埋怨道:“这次俺老张算是被你们给牵连了,好端端的被元首罚来割麦子。”
大壮刷刷把自己眼前几把麦子割完道:“有什么好抱怨的,在场有谁没收过麦子,现在割麦子也好,省的有些人忘本。”
张献忠无奈道:“大壮你总是把话给聊死。”
他抬起头看着其他人,陈子昂等人状态比他还差,张献忠好歹是武将出身,这些年他也经常骑马巡视朝鲜,身体的状态退步不是太多。
而陈子昂,黄松年他们本就是读书人出身,这些年当巡抚也很少做重体力活,此时的状态自然极差,时不时要用手捶几下腰。
张献忠幸灾乐祸道:“老陈他们这番算是被元首狠狠的教育了一番了,让他们胡来。”
高大壮不忍心看着自己老战友这么落魄,走到他身边去帮助。
陈子龙看到大壮苦笑道:“没想到这种落魄的样子让你看到了。”
大壮道:“还算好,当年你穿着一身打满补丁的长衫的样子,我也看过,现在还不算是落魄,元首只是让大家回忆回忆当年的自己。”
陈子昂愕然,而后悠悠道:“那已经是20多年前的事了,20年转瞬即逝,却没想到时间流逝的这么快。”
当年他不过是个落魄的秀才,饭都吃不饱了,这才加入大同社想要混口饱饭,他也没想到自己会有今日的权势,现在想一想,这20年物是人非,已是换了个天地,再回想自己这20年的变化竟是如此之大,一时间他内心也是感慨万千。
这场收割一直持续到中午,农场的工匠,推来的餐车道:“元首,吃饭了可以歇歇了。”
徐晨起身用手浙住自己的眼,太阳悬挂天空,发出一阵阵热浪。
“大家可以起身,洗漱一番,吃饭。”徐晨道。
众人这才起身,离开麦田,来到田地旁的水渠当中,洗脸,洗手,拿的农场准备好的餐盘,打菜,打饭,农场的伙食不差,两个蔬菜,一个土豆烧牛肉,还有一桶绿豆汤作为饭后消暑的食物。
打完饭之后,众人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张献忠这些武将躲在一个阴凉处,大口扒饭。
吃完之后,张献忠拍着自己的肚子感叹道:“好久没有这么好的胃口了。”
王二笑道:“你这就是吃多了,不干活,真让你每天累死累活,啥都吃。”
张献忠反驳道:“俺老张努力拼搏了半辈子,就是不想累死累活。”
而后他捶了自己的老腰哀嚎道:“陈书生他们弄出来的,却让俺老张遭受了无妄之灾。”
贺六摇头道:“还不是钱闹的,你以为只有各行省这样,这两年杨大头和老赵关系闹得很僵,拍桌子争预算已经不是一次,两次。”
“但朝廷赚钱再多也不够花,又要修水渠抗旱,需要修铁路,修沥青马路,还要建设新城区,工业区,钢铁厂,又要建学校,医院,这两年移民的开支又大,每年都要花上千万两银子,每个都要花钱,每个都很重要,那只能靠本事去争去抢了。”
张献忠听完之后感叹道:“谁不是这样的,以前朝鲜一年征税也就100多万两,我都觉得花不完,但现在一年收入上千万两,却依旧不够花。”
“谁都知道金大陆有金山银山,但俺老张却没钱组建船队,这次过来本是想找老武的四海钱庄贷款组建一支船队去新大陆。”
贺六不相信道:“你这样的财主也没钱了?”
这些年张献忠在朝鲜当将军,这些年的日子过的口味是极其舒服。
他一方面捕鲸行业,鲸油,鲸鱼肉,奢侈品龙涎香,骨粉做的肥料,都在民朝极其受欢迎,一年能赚几百万两银子。
还开发了人参产业,贺六他们还意外的成为了张献忠人参产业的推销员。
当时张献忠以关心老朋友的名义,送来大量的人参,说给他们补身体。
当时贺六他们也没有多想,还觉得张建忠为人仗义,知道惦记他们的身体,他们按照大同社的规矩,上报元首府,再买下了张献忠的这些礼品。
但张献忠转身就派人宣扬出去,大同社的高层都在用朝鲜的人参,他又翻出了本草纲目宣传。人参能益气养血,延年益寿。
这让朝鲜参受到了整个民朝富户的,价格翻跟头的似的往上涨,换个人生产业一年就能让张献忠赚个上百万两年的,靠着这两个产业,再加上粮食出口产业,张献忠在朝鲜建钢铁厂,修铁路,日子可谓是过得红红火火。
张献忠叹息道:“俺老张虽然赚的多,但花的也多。”
而后他羡慕的看着高大壮道:“比不过大壮,他这两广都督才是做的最舒服,没钢铁厂元首帮他去建钢铁,两广贫穷,元首就给他弄个橡胶园,还有甘蔗园,烟草园,我们大同社有点好东西全在你地盘上,一桶橡胶40两银子,俺老张都看的眼红。”
高大壮淡然道:“那只是因为两广适合种植这些东西,要不我给你几粒橡胶种子,看你老张有本事在朝鲜种植橡胶来。”
张献忠道“钢铁厂又怎么说,你看看那陈书生,为了一个钢铁厂,求元首求了两年,硬是没有办下来,反倒是你,还没说就在儋州修了一个钢铁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