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第345节

  杰拉德,约翰皮姆:!!!

  英格兰这里识字的人口估计也就是个一成左右,这还只是简单的懂一点字的人,要做到能进行复杂的登记学习的人,估计100个人里只有五六个,根本不能和赛里斯比。

  约翰皮姆不管东方继续问道:“还有你如何保证那些官员不会弄虚作假?故意多报人口,从议会手中多获取粮食,再卖到黑市上去?”

  杰拉德想到英国的城中那些贪官污吏,尤其是两年前他如何破产,不就是因为想要贿赂这些贪官污吏。

  所以他知道约翰皮姆的估计是非常有道理,他几乎可以肯定这些贪官污吏会多报几倍的人口,低价获取粮食,在高价在黑市倒卖。

  约翰皮姆继续道:“你想要以低廉的价格购买粮食,那些有粮食的人不答应怎么办?”

  杰拉德道:“用军队逼迫他们交出粮食,当年赛里斯的元首也是这样做的。

  而后他激动道:“私人财产虽然不可侵犯,但人的生命权应该高于财产权。”

  约翰皮姆点头道:“我赞同你说的话,但我们要面对现实,现在手中有粮食,都是我军的将领的,他们现在领兵在外对外打仗,会会浴血奋战,我们却在这里强制没收他们的粮食,你说他们会怎么想,前线会不会打败仗?”

  杰拉德沉默了,他没想到自己提的法案,有那么多难以实行的地方。

  半天才问道:“难道我们就对伦敦城暴涨的粮价不管不顾?看着伦敦市民就这样饿死。”

  约翰皮姆道:“当然不是,你把方案改一下,规定粮食价格最高不超过战前的两倍,同时议会会想办法多从欧洲购粮,压制伦敦的粮食价格。”

  杰拉德终于被约翰皮姆说服。

  杰拉德和夏允彝离开约翰皮姆家的时候。

  夏允彝叹息,当年江南就缺少一个这样的人。

  杰拉德则坚定道:“夏,今年我们要再开荒两千英亩,等我们的公有农场壮大起来,我就用低价的麦子让菲利普这些奸商破产。”

  夏允彝道:“经过这两年验证,伦敦这里适合种土豆,玉米和红薯的产能非常低,如果想要救更多的人,我建议你在6个农场当中种植土豆,在伦敦附近种土豆,一亩土豆的产能比比小麦要高2~3倍。”

  杰拉德坚定道:“好,我们就种植土豆。”

  接下来几天,约翰皮姆在自己家里面,不断的召见议会派核心成员,用在前线查理一世要挟,警告他们不想战争失败沦为叛国者,就把粮食的价格降下来。

  “只有战胜了查理一世,大家的私有财产才能保住,不然,现在赚再多的英镑,也不过是为国王积攒财富。”

  面对约翰皮姆这样赤裸裸的威胁,3月17日,英国议会投票,以微弱的优势,通过了《谷物最高指导价格法案》。

  该法案明确确定英格兰各种粮食的价格不应当超过战前的两倍,违者将会没收所有的粮食,罚款2000英镑。

  大同历二十一年(公元1644年)3月20日,伦敦,汉普斯特德荒野。

  春耕的时间到了,英格兰内战的双方,不约而同的停止了战争。

  英国依旧保持了中世纪的传统,只保留少量的军官作为常备军,战争的时候就征召农夫。

  这样的军队战斗力差,组织力差,上战场容易溃败,可以说缺点一大堆,但有一个优点就是便宜,几乎不花钱。

  而另一个缺陷就是春耕秋收的时候不能打仗,因为这会破坏后方的粮食生产。于是双方几乎心照不宣的解散了一批士兵,让他们回家春耕。

  杰拉德带着农场的农户翻耕土地,把小块的土豆播种下去,4周也有几百开荒的流浪汉。

  他在伦敦城内招募了一批流浪汉,以一天一个黑面包的价格,招募他们来开荒

  这价格对现在的伦敦城来算是比较高的了,一天的工作能让他们全家吃两三天的面包,如果只是一个人的话,省着点吃,能吃四五天。

  所以被杰拉德雇佣的流浪汉,开荒起来都非常积极,这份差事可能决定他们未来是生是死。

  正当杰拉德用着从民朝学来的曲辕犁翻耕土地,远处一支骑兵小队向他们奔驰而来。

  “所有人集结起来,汤姆去通知招人把枪领出来。”杰拉德等人心生警惕,伦敦的郊区可不安全,他们的农场遭受过多次的盗贼。

  但很快他看清了来人,轻松下来笑道:“哦!原来是我们的大英雄克伦威尔回来了。”

  克伦威尔也下了马,跑过去和杰拉德拥抱笑道:“你疯狮杰拉德的名字,我在前线也听说过,尤其是你用面包砸晕菲利普的事迹。”

  两人一年前在伦敦郊区,并肩作战,击退了查理一世的军队,双方的友谊更进一步加深,现在两人时常会书信交流自己遇到的烦恼。

  克伦威尔竖起大拇指道:“干的漂亮,你做了我一直想做的事情。”

  菲利普这些奸商,在某方面可以说是非常公平的,他不会因为你端的枪,在保护他的财产,就会在你吃的面包当中,少参一点木屑。

  吃点木屑面包不会死人,也不会影响前线的战斗力,但少赚一点英镑,对菲利普这些奸商来说,他可能真会心疼死。

  只是菲利普这些人在后方大发国难财,对处于前线的克伦威尔等将领来说,就是从背后打他们黑枪。

  国王军本来就强大,他们有更多的军事贵族,士兵的组织力更强。议会军内部,因为派系混乱,军心士气涣散,结果后勤还出问题,这简直是在增加他们战争的难度,克伦威尔在作战的时候,有许多次都想打死伦敦的那些奸商。

  克伦威尔看着四周的田地道:“这好像种的不是麦子。”

  杰拉德道:“土豆的产能更高一些,能养活更多的人,所以今年农场种的都是土豆。”

  克伦威尔继续问道:“今年你准备开荒多少亩?”

  克伦威尔这一路上看到了荒野当中,有大量的农户,流浪汉在开荒,这幕让他感到欣慰,认为《田地法案》是好的,可以极大的提升议会派的实力。

  “两千亩!公有农场已经扩张到六个,这些农场的产出将会养活3000人,这还不是极限,伦敦的荒地还很多,要不了20年时间,我们的农场把整个英格兰的荒地全部开垦完,到时候英格兰就不会有饿死的人。”

  而后杰拉德激动道:“想想吧,整个英格兰的农户都有自己的田地,伦敦城将不会有流浪汉,孩童将会在宽敞明亮的学校里读书。”

  克伦威尔感叹道:“如果真做到了,那就是地上天国降临在英格兰。”

  两人感叹一阵后,杰拉德询问道:“前线情况如何?”

  克伦威尔叹息道:“非常不好,那些长老派将领战斗意愿非常保守,甚至可以说是恐惧和国王战斗,他们加入议会派,并非想要推翻查理一世,推翻君主制,他们居然天真的认为,自己是在纠正一个误入歧途的国王,而非消灭国王,这样的人大量在军中前线怎么打的好仗?”

  在不久之前,克林威尔就和自己的上级曼彻斯特伯爵闹翻了。

  他认为议会军在战场上应该更积极主动,寻找国王军的破绽,把他们歼灭,取得最后的胜利。

  而上级曼彻斯特伯爵则说什么:“如果我们击败国王九十九次,他仍然是国王,他的后代也仍然是国王,但如果国王哪怕只击败我们一次,我们就将被处以绞刑,我们的后代将沦为乞丐。”

  这句话赤裸裸地揭示了这些贵族将领的内心对彻底胜利的恐惧,他们不相信也害怕一个没有国王的英国。

  也就是从这开始,克伦威尔明白,这些长老派的贵族将领,和他们从来都不是一条心,他们反对国王是因为国王侵占他们的利益,只要国王愿意改变,他们马上出卖议会向国王投降。

  杰拉德冷笑道:“这些大贵族从来不是支持议会,他们只是反对国王。难怪你们在前线总是失败,有这样叛徒指挥我们的军队前线怎么可能打得了,议会应该把他们清洗出去,没收他们的粮食财产,充当军费,支持军队战斗。”

  克伦威尔笑道:“我也是这样的想法,这次回来就是想取得议长的支持,剥夺长老派的兵权,建立新军,一支用清教徒思想武装的军队,这支军队将会廉洁正直,勇敢无畏,他们将会击败查理一世的大军。”

  杰拉德笑道:“这用赛里斯人的话来说,就是英雄所见略同。”

  “哈哈哈!”两人爽朗的笑声,充满了这片荒原。

第488章 ,有产者“英格兰人能吃苦,不怕吃苦”

  大同历二十一年(公元1644年)3月21日

  克伦威尔抵达伦敦后,休整一晚便迫不及待地前往议会领袖约翰·皮姆家。他心中积压了太多关于前线的忧患,急需向这位精神领袖倾诉。

  “哦,我们前线的英雄回来了。”病榻上的约翰·皮姆勉强支起身子,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

  看到曾经精力充沛的议长被病痛折磨得如此形销骨立,克伦威尔心中一阵刺痛道:“皮姆先生,国家正值存亡之际,此刻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您的智慧。请您务必保重身体。”

  约翰·皮姆摆了摆手,示意他坐下,声音虚弱却带着关切:“我一时半会儿还死不了。告诉我,前线的情况究竟如何?士兵们的士气怎么样?”

  克伦威尔深吸一口气道:“先生,我很想给您带来捷报,但现实不容乐观。我们的总司令埃塞克斯伯爵,他对国王仍抱有幻想,作战时束手束脚,一味避战防守,多次错失歼灭王党军队的良机。

  后勤供应更是混乱不堪,士兵们时常挨饿,武器弹药也经常短缺。在那些贵族军官的影响下,许多士兵甚至对向‘国王的军队’开枪感到犹豫和畏惧!”

  约翰·皮姆听完,苍白的眉头紧紧锁在一起,沉默了片刻问道:“那么,依你之见,我们该如何扭转这不利的局面?”

  克伦威尔眼中闪烁着坚定而锐利的光芒道:“我们必须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洗!将那些脑子里只有王国和特权的贵族军官从指挥岗位上清除出去!

  我们需要建立一支全新的军队,一支真正属于议会、属于英格兰未来的军队!

  它不能是临时征召、农忙即散的农夫,而应该是经过严格训练、具备钢铁般意志和精湛战斗技能的职业军人!他们应当享有稳定的军饷,能够常年服役,成为专业化、纪律严明的战争机器——一支‘新模范军’。”

  约翰·皮姆陷入了长久的沉思,他浑浊的眼睛望着天花板,权衡着其中的利弊与风险。最终,他缓缓开口道:“我会尽力向议会提议,授权组建这样一支‘新模范军’。克伦威尔,将是这支军队统帅的合适人选。”

  克伦威尔闻言,心中一喜,但随即追问道:“那么,那些怯战的旧军官呢?不清理他们,这场战争我们没有办法获得胜利。”

  约翰·皮姆脸上露出苦涩无奈的笑容:“我的孩子,做事要一步步来。你们年轻人总是如此急切,恨不能一日做完所有的事情。

  但政治是妥协的艺术。军中大半军官都出身贵族,若强行清洗,必将引发长老派的强烈反对,导致议会彻底分裂,那将是我们的末日。我们不能在对抗国王的同时,再制造一个强大的内部敌人。”

  克伦威尔情绪有些激动:“先生!正是因为我们过往的妥协太多,才使得我们在战场上难以彻底击败那个暴君!”

  “耐心点,克伦威尔。”约翰.皮姆疲惫道:“议会军大部分军官都是长老派,清洗他们必然导致我们的军队崩溃,直至战败。做这件事需要时间和策略。”看着克伦威尔明显不服却又无可奈何的表情,皮姆补充道,“新模范军的建立本身就是突破口,先掌握核心力量,再图后续。”

  带着一丝失落,克伦威尔离开了皮姆的宅邸。

  他信步走在伦敦的街道上,伦敦城内以往那股令人作呕的恶臭确实减轻了不少。

  现在郊区的农场现在竞相购买城里的粪便肥田,甚至催生了一些黑帮势力划分“地盘”来垄断这条财路,在夏允彝的引领下,伦敦出现了一种全新帮派粪霸。

  但此刻伦敦街头的景象却让他更加忧心。流浪汉和乞丐的数量有增无减,许多面黄肌瘦的妇女在街角阴暗处徘徊,等待着可能的“顾客”。

  更刺目的是那些缺胳膊少腿、眼神空洞的伤兵,他们像被遗弃的垃圾般瘫坐在路边,静静等待死亡的降临。

  克伦威尔知道,这些都是为议会事业流过血的士兵,如今却得不到应有的抚恤,命运凄惨。他心中充满同情与愤怒,却无力改变这一切。

  就在这时,前方传来一阵喧哗与骚动,许多市民和流浪汉围拢在一起。

  克伦威尔好奇地走上前,看到一个身材肥胖、面目凶狠的中年嬷嬷,正对着一个挂着“希望之家”牌子的孤儿院大门咆哮。

  “你们这些该死的外乡人!凭什么赶我走?我在这家孤儿院待了十年!这里是我的地方!”她挥舞着粗壮的手臂,试图煽动围观者的情绪,“大家都来看看啊!这些赛里斯人欺负我们伦敦人啦!”

  几个一看就是混混模样的人在人群中起哄,试图引起伦敦人的共愤,让他们一起来对付赛里斯人,但现场的市民更多的是看热闹,他们反而对那位嬷嬷指指点点,不少人充满了愤怒。

  克伦威尔注意到孤儿院门口站着两名赛里斯的士兵,虽然他们没有穿军服,但克伦威尔还是认出他们了。

  他向身旁一位看起来知情的市民询问:“这里发生了什么事?”

  那位市民压低声音,带着快意说道:“您不知道,议长把伦敦所有孤儿院交给赛里斯人管理了。他们一查账就发现,我们和教会捐给孤儿院的善款,大部分都被这个莫莉嬷嬷给吞了!”

  旁边另一人插嘴道:“这事儿我们街坊谁不知道?

  她把钱全花在自己身上了,孤儿院的孩子们饿得皮包骨,每年不是死十几个孩子,都是被这毒妇害的!我们向治安官、向教会举报过多少次,根本没人管!今天总算有人来收拾她了!”

  这个时代的英格兰人,对土著狠,对自己人一样狠,孤儿院四周的伦敦居民,虽然对内部的情况一无所知,但一年死十几个孩子,是个人都知道这孤儿院肯定有问题啊。

  “动手了!”人群中有人惊呼。

  只见那十几个混混见煽动无效,便掏出棍棒,冲向那两名赛里斯士兵。围观的市民们都为那两名士兵捏了一把汗。

  然而,接下来的一幕让他们目瞪口呆。那两名士兵动作迅捷如电,力量惊人,彼此间配合默契,只用了几记干净利落的擒拿和格挡,伴随着几声闷响和惨叫,便将那十几个混混全部打翻在地,痛苦呻吟。那些欺软怕硬的家伙见势不妙,连滚爬爬地逃走了。

  克伦威尔目睹此景,眼中爆发出炽热的光芒。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士兵,强壮、纪律严明、行动高效,面对挑衅冷静,守护弱者,他内心激动地呐喊:“这就是我想要的士兵!英格兰需要的,正是这样一支如同赛里斯军队般强大而正直的力量!”

  他整理了一下衣襟,大步走上前道:“我是议员奥利弗·克伦威尔,有要事希望拜见贵国大使,或是此地的负责人。”

  士兵打量了他一下,低声交流几句,其中一人转身进去通报,随后示意克伦威尔可以入内。

  一走进孤儿院略显简陋的大厅,一群饿的面黄肌瘦的小孩正排着队。

  赛里斯人的大夫正在为他们检查身体,每检查完一个,大夫就会给他们一粒糖奖励他们,孤儿院的孩子都会露出惊喜的表情。

  “杰拉德?你怎么也在这里?”克伦威尔就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他还看到了伦敦知名的学者威尔金斯神父和有名的诗人约翰·弥尔顿。

  杰拉德抬起头,脸上带着无奈的苦笑:“我们在想办法,看如何能为伦敦这二十七所孤儿院筹集到足够的运作资金。你能相信吗?议会每年只拨给上万名孤儿总共300英镑!平均下来,一个孩子一年只有七先令!这可怜的钱甚至还要支付里面那些嬷嬷的工资!”

  “这么点钱,孤儿院以前是怎么维持下来的?”克伦威尔感到难以置信。

  威尔金斯教士语气平和却带着沉重道:“一部分依靠好心人的不定期捐款,本地教会也会支援一些。偶尔有家庭领养孩子会支付少许费用。

  最后,也是最普遍的,是一些孤儿院自己有一点土地种菜,或者让大一点的孩子纺纱、做点手工,勉强维持。即便如此,每年因为疾病和营养不良死去的孤儿,数量依然惊人。”

首节 上一节 345/3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