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安闻言,脸上只剩下无奈的苦笑。他如何不想?
只是自己的祖国西班牙,却已是江河日下,烽烟四起。回到那片混乱与绝望的故土?他不敢想象。留在东方,或许还能在这帝国都城的角落里,往日和大同社的交情,苟延残喘。他深深一揖,默默地退出了办公室。
胡安离开后,办公室里恢复了短暂的宁静。朱由检收敛心神,开始翻阅桌上堆积的时政稿件。
这些文章大多在讨论新大陆的治理、移民安置和后的贸易机遇,畅想着如何驱赶葡萄牙人,全占新大陆,字里行间透着王朝蒸蒸日上的朝气与霸气。
朱由检看到这些稿件不由得苦笑,现在外面都说民朝再次复兴的汉族,现在是除汉唐之外的另一大盛世,甚至远超汉唐,从现在民朝的国土面积来说,这话还真不能算错。
只是他从民间气氛感受到一丝好斗的躁动,民朝开国不到20年,其中一半的时间都在对外开战,屡战屡胜,让所有人都忘记了战争代价,如此好斗,犯了好战必亡的大忌。
未过多久,敲门声再次响起。
“进来。”
门被推开,探进来一张圆润带笑的脸,来人正是朱由崧。
“朱大主编,忙着呢?我给你带桩好生意来了!”朱由崧笑嘻嘻地走进来,毫不客气地自己找了把椅子坐下。
朱由检没好气地瞥了他一眼:“现在这个时辰,不正是你该在紫禁城里当值的时候吗?怎地又溜出来了?”
朱由崧浑不在意地摆摆手:“嗨!我那地方你还不知道,就忙秋收后的两个月,剩下的10个月那就是摸鱼打混,就现在这季节也没几个人愿意去紫禁城,请个假又不是什么大事。”
说完,他从袖筒里抽出一份用上好宣纸誊写的文稿放在桌上道:“我找到一篇雄文想要刊登在你们报刊上。”
朱由检冷哼一声:“你又从中吃了多少回扣?”
这个朱由崧给他三分颜色,他就能开染坊,这几年他因为欠着外债,日子过得拮据,就想尽各种坑蒙拐骗的方式到弄钱。
一年前他忽然非常频繁带着一些时政的文章,请他刊登。朱由检最开始还不知道怎么回事,看到这些文稿的质量不差,于是就收了这些文稿,还给了不少稿费。
却没想到他两头通吃,这边要他的稿费,那边要作者的刊印费,简直无耻至极,气的朱由检压着他找到了作者把稿费还回去。
朱由崧嘿嘿一笑道:“放心,放心经过你上次的教诲,稿费原封不动会给作者,我不会做这么没品的事。”
朱由检怀疑道:“你会这么好心?”
朱由崧内心暗道:我开了一个印书作坊,有必要让你知道。稿费才值几个钱?
只要在报纸上火爆的文章,我就刊印出书,比你这个报馆赚的更多,那些老学究还要感激我帮他们出书,介绍更多人的给我。我做此事可谓是功德无量。
朱由崧继续推广道:“这可是政务学院孙传庭孙夫子的文章,一顶一的雄文,保证有分量。”
比起历史上那个仓促出师、战死沙场的悲剧结局,这个时空的孙传庭境遇要好上太多。他早年辞官归乡,还未等到被“崇祯”重新启用征剿流寇,北方就已变天。
他在家乡隐居教书数载,待到江南平定,他就知道天下大势已定,便通过贺虎臣的关系,想要重新入仕途。
但大同社的政策对这些前明官员都是有限制的,贺虎臣的关系显然不足以让他突破这层限制,被只能被举荐进入了大同社设立的政务学院担任教习,倒也发挥了余热。
朱由检带着几分好奇翻开文稿,标题是《海权论》。文章旁征博引,从三宝太监下西洋谈到近岁与新西班牙的海战,雄辩地指出:民朝未来之利益,大半系于海外。认为当前仅靠北海、南洋两大舰队已不足以维护日益广阔的海外利益,主张至少应扩充至四支主力舰队,一支常驻新大陆,掌控太平洋,另一支则需驻扎在“狮子国”(斯里兰卡),扼守天竺海域咽喉。
文章强调需控制海上关键节点,才能掌控全球,而最终的核心论点,则落在了修建两条运河之上——一条连通红海与地中海,另一条则在新大陆最狭窄处贯通东西两岸。
他认为只要打通这两个节点再控制巨港,直布罗陀海峡,便可以控制全球的海洋。
朱由检看到最后,眉头紧紧皱起:“哼,这些商贾之辈,手伸得是越来越长了,居然妄想干预军国大事!徐晨如此放纵他们,迟早养虎为患!”
他算是看明白了,这篇《海权论》前面洋洋洒洒,归根结底是为了最后这段“运河论”铺路。
民朝海商呼吁修建苏伊士运河(红海-地中海)已非一日。
从民朝的海商前往英格兰等西欧国家,需要绕的路太多了,但偏偏地中海和红海又不联通。
明朝的海商熟悉了欧罗巴的地理之后,发现若能打地中海和红海之间的联,前往欧罗巴最富庶的西欧地区,便可省去绕行好望角那近两万里的漫长航程,时间与成本将大大降低。
这段运河长度不过四百余里,对于修过五千余里京杭大运河的东方来说,并非不可企及的天堑。
于是几年前,民朝的海商就开始呼吁,朝廷购买下奥斯曼的那片荒漠,修筑一条运河,打通两条海洋的联系。
只是这个提议一直没有得到通过,这要是在明朝国土内,修一条400里的运河算不得大事,但运河毕竟是在奥斯曼帝国境内,运河修筑的成本本就高,还容易出现各种意外。
加上民朝财政压力紧张,大部分的财政结余都用在移民上,南洋没有彻底被消化,现在又多了个新大陆,根本没有多余的资源,来开动如此庞大的工程。
而开凿后世所谓“巴拿马运河”的呼声,则更多来自海军军方。原因无他,西班牙人败而不降,靠着加勒比海星罗棋布的岛屿基地,其残余海军化身海盗,不断袭扰新大陆沿海城镇,让北海舰队不胜其烦。
李过已多次上书,请求组建远征舰队,直捣黄龙,彻底肃清加勒比海的西班牙势力。
但舰队从西海岸绕行南端前往东海岸,不仅路途遥远,中途补给也因葡萄牙人不愿意开放港口,葡萄牙人担心民朝夺取他们的殖民地,元首府也担心葡萄牙人背刺北海舰队,暂时搁浅了这个方案。
李过等军方高层看了新大陆地图之后,觉得若能在那最狭窄处开凿一条运河,海军便可迅速东西调动,不仅能彻底解决西班牙残敌,更能强化对新大陆东西两岸的控制,为未来独霸新大陆铺平道路,因此军方对此也极为热衷,修筑殷洲运河的呼声,快速的压过了修筑苏伊士运河。
只可惜他们的方案也没得到元首府的认可,修建这样一条运河粗略的估算需要3亿元,这基本上是民朝一年的财政收入,对现在欠上亿元债务的民朝来说,这运河战略价值虽大,但财政难以承受。
朱由崧听了他的抱怨,翻了个白眼:“您还当自己是金銮殿上乾纲独断的皇帝呢,操心这些作甚?
再说了,人家徐晨也不是皇帝,说了‘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还真就到期卸任了。这份心胸气魄,你可比不了。
如今天下也有商人的一份,人家凭本事赚钱,凭眼光谋划,怎么就不能议论军国大事了?”
他顿了顿,带着几分戏谑道:“您还以为是大明那会儿呢?商人就得低眉顺眼,农户就得面朝黄土,天下大事全由你这个朱家皇帝一人说了算,时代变啦!现在这天下,谁都能说上几句,谁都能做点主!”
朱由检坚持道:“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徐晨这般搞法,看似开明,实则分散权柄,久必生乱!”
朱由崧无奈地摇摇头道:“你就死犟吧!当了几年皇帝,这脑子是一辈子都转不过弯了。得,废话不多说,这文章你到底是发,还是不发?您要是不发,我立马拿到《商报》或者《海事新闻》去,他们肯定抢着要。”
朱由检沉默片刻,终究还是职业素养占了上风。他仔细再次浏览了文章,确认其立论扎实,文笔犀利,确实符合刊登标准。
“此文论据充分,言之有物,并未违反报社规定,可以刊登。”
朱由崧转身道:“对了,晚上我和慈良他们约好了,去戏院去看《夺宝奇兵2》,人我接走了,你不用去学校了。”
与此同时,京郊,墨子学院的一间实验室内气氛紧张。
一台经过改良的卧式蒸汽机稳定地运转着,通过皮带带动着一个硕大的铜制线圈在强力磁铁构成的磁场中飞速旋转。
随着徐晨亲手合上粗笨的紫铜闸刀,强大的电流顺着包裹着橡胶绝缘层的导线奔腾而出,瞬间点亮了实验室四周悬挂的五六个竹碳丝白炽灯泡!
霎时间,原本依靠窗外阳光和几盏煤油灯照明的实验室,变得灯火通明,恍如白昼。
得益于徐晨指导安装的简易电磁稳压装置,灯光异常稳定,不再有明显的闪烁。这已不是简单的原理演示,而是一套极具实用价值的电力照明系统的成功运行!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实验室内的科学家和助手们激动地欢呼起来,掌声雷动。
徐晨看着这片稳定而明亮的光辉,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两年来,他引领着民朝最顶尖的一批格物学者集中攻关电力应用科技树。
他发现只要不追求电磁弹射这类“黑科技”,仅实现发电、输电、照明和有线电报等基础功能,其技术难度甚至比正在摸索中的内燃机还要低一些。
铅酸蓄电池、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简易稳压器、发电机与电动机的可逆原理在他的“点拨”下,这些关键技术被一一攻克。实验室里的有线电报机也已成型,只待摩斯电码标准化和商业化推广的临门一脚。
总理大臣李文兵看着这不可思议的景象,尤其是那比最好的煤油灯还要亮堂、稳定且没有异味的电灯,眼中放光。
他笑着对徐晨说:“社长,您鼓捣出的这玩意儿可真不得了!什么时候能在我那总理大臣府也装上一套?这可比煤气灯、油灯强太多了!”
徐晨笑道:“还要再等等,只要变压器技术再进一步,解决安全降压和远程输送的问题,我敢保证,要不了几年,这京城主要街道上的煤气灯,都得换成我们这电灯!”
“那我可就翘首以盼了!”李文兵哈哈一笑。
第509章 ,刘永与李文兵的矛盾
两人出了实验室,在墨子学院一条幽静的街道漫步行走,高磊在外围限制了其他学生过来,给两人留下一个单独的空间。
李文兵收敛了笑容道:“我今日过来,有些事情想要请教社长。”
徐晨脸色也严肃道:“什么事情?”
李文兵苦笑道:“新大陆的战果虽然丰硕。但一场大战打下来,朝廷欠下6000万元的外债,加上原本的外债,已经破上亿元了,现在每年光利息支出就超过了500万元。同时因为大战结束,地方上很多匆匆建设的作坊不但没有赚到钱,反而开始出现亏损。
我和景明都认为从现在开始仗不能打了,朝廷要开源节流,逐步偿还债务。”
徐晨认可的点点头,这点债务在徐晨看来可能算不了什么,还不到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毕竟后世财政收入十几倍的债务他都看过。
但对这个时代的人,上亿元的债务就太过于庞大,是大明时期全年收入的四倍,以至于他们都有点胆战心惊了,想要快速把这笔债务消除。
所以这场战争结束之后,缩减开支,减少财政赤几乎成为了民朝所有人高层的共识。
李文兵道:“我的想法是减少地方上的公使钱,敌方上官吏也要缩减人员,把多出来的人员安排到新大陆去,这样既能减少地方上的开支也能,功臣年金也减少一些,大家过几年苦日子先把这笔债务给还了。
再想办法把新大陆的金矿银矿收归国有,我计算过了,新大陆金矿一年产金50余吨,价值两千万元,西班牙人每年从新大陆运输200吨到300吨白银价值上千万元,如此开源节流,应当可在5年内把这笔债务还清。”
徐晨叹息道:“景明应该不同意吧。”
李文兵点头。
不到万不得已,谁愿意自己给自己过苦日子,徐晨不会高看人性,大同社员也是普通人,趋利避害是人本能的选择。
徐晨询问道:“景明是什么想法?”
李文兵道:“景明认为地方上那些不能赚钱的作坊,该关掉就关掉,该发卖就发卖,对作坊的管事和工匠,如果愿意去新大陆,则保留编制,不愿意去新大陆则赔偿一年的工钱遣散。”
“他还打算把西班牙的银矿拿出来拍卖,拍卖30年的产权,用这笔钱来偿还债务。”
李文兵继续道:“但我不同意,地方上好不容易建立了作坊,现在的困难只是战后不景气,熬过这段时间就好了,怎么能把辛苦建立的作坊就这样卖掉,而且还是卖给商人,拍卖银矿更是杀鸡取卵。”
徐晨道:“你怎么敢肯定?熬过这段时间就好了,而不是越来越糟糕,他们之所以要倒闭,就是竞争不过其他人,凭什么环境好了他们就能竞争过其他人?”
李文兵道:“我大同社可以给予帮助,让他们先存活下来。”
徐晨道:“在公平的市场当中都竞争不过别人,这不过是培养了一批巨婴作坊。”
李文兵无奈叹口气,社长有时候也太讲公平了点,也太喜欢抓大放小了。
徐晨继续道:“如果金银矿都归了民朝,那谁还愿意去新大陆,就凭那500亩荒地,可没那么大的吸引力?”
移民问题是大同社遇到的最大的难题,谁也知道移民新大陆是百年大计。
但中原被大同社治理的不差,尤其是这两年,随着水利设施的完善,大量退耕还湖,退耕还林来局部的改善气候,加上小冰河时期最猛烈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去年北方的小麦,破天荒的达到了亩产一石。
虽然这在几十年前只属于平常年份的产粮,但对现在而言已经算是丰收。
中原一户农户30亩地,再加上打零工,一年能赚三十元,一家人的吃穿用度,小孩上学书本和笔墨纸砚的开支,大概是15元,化肥种子的支出大概是5元左右。
也就是说一户农户一年能结余10元左右,再勤快一点,说不定还能再增加五元。
去年一场大丰收,农户看着自己手里的钱,发现能盖三间大瓦房,咬咬牙再把几年前攒的银子拿出来,能盖一间前有庭,后有院,自带一口压水井的两层小楼房。
眼看着自己日子越过越红,未来可期,哪怕是农户听说去往新大陆能有500亩地,也没多少意愿去新大陆垦荒。
同时大同社以前强制移民的手段不能再用了。以前改朝换代,大同社可以把北方的士绅迁移去西域,辽东,南方的士绅迁移去南洋。但现在大同社开国近二十年了,现在的作坊主真是大同社的作坊主了。威逼不能用,只能用利诱了。
李文兵道:“金银矿的钱可以用于移民。”
徐晨淡然道:“还不如让移民他自己去挖,这还能减少中间商,这些金银矿肯定要收回国有,但不是现在。”
而就在这个时候刘永走过来道:“社长!”
徐晨看到他笑道:“你这个大忙人怎么也过来了。”
刘永看了李文兵一眼道:“有些朝廷的大事需要请教您。”
徐晨摆手道:“你拿主意即可,是大事就召开执政会。”
徐晨带两人去有线电报实验室,让他们看到发报员滴滴答答几声,就看到一篇如同天书一样的摩斯码。
两人一脸疑惑,徐晨叫来解码员翻译上面的内容。
“今天晚上,食堂有土豆烧牛肉。”
然后在实验室上百米之外另一个发报机文本,把他们发的电文对照,结果一模一样。
徐晨对他们笑道:“这套有线电报系统就是光报的升级版,以后精准的命令发到广州只需要不到一个小时,要是把这套电报系统连接到全球,我们就可以坐在京城向望汉城发布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