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你接班最大的难题是得到父亲的认可。
第521章 ,望汉城的联姻会
大同历二十六年(公元1648年)10月9日,新大陆,新编第七团屯垦农场
时值深秋,新大陆的天空显得格外高远湛蓝。半年前还是一片原始蛮荒的土地,如今已彻底改换了模样。一座初具规模的屯垦据点矗立在河流拐弯处的平缓高地上。
据点中心是由粗大原木搭建的营房,排列整齐,屋顶覆盖着厚厚的防水油布和茅草。营房外围,是一圈由削尖的木桩和夯土混合构筑的简易城墙,虽然不高,但足以抵御野兽和小股袭扰。城墙四角立着高出墙头一截的瞭望塔,塔上日夜有哨兵警戒。
营房内部,功能分区明确其中粮仓和物资仓库最为醒目,旁边是戒备森严的枪械库,还有一个冒着缕缕青烟的简陋铁匠铺,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不绝于耳。
这个被命名为“东进堡”的小型堡垒,是上千屯垦兵,耗费半年多心血,一点点建设起来的家园。
堡垒外围,曾经是灌木丛生、野兽出没的荒野,如今已被开垦出两千多亩平整的土地。
因为是开垦的第一年,土地肥力不足,大部分田地都种植了能固氮肥田的大豆。
眼下正是大豆成熟的季节,田野里一片金黄,整个屯垦团都动员了起来,收割这些大豆。
营长桑浩驾驶着团里唯一的那台蒸汽拖拉机。“哐哧哐哧”的轰鸣,牵引着收割器械在田垄间缓慢行进,效率远胜人力。
而其他上千青壮士兵,则分散在广阔的田地里,挥舞着镰刀,进行着辅助收割和拖拉机难以覆盖边角的清理工作。汗水浸透了他们的土布军服,但看着沉甸甸的豆荚,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收获的喜悦。
经过连续十天的奋战,所有大豆终于收割完毕,摊晒在打谷场上,金灿灿一片。随后,颗粒归仓,堆满了粮仓。
秋收完成之后,屯垦团的高层相聚在团总部。
桑浩道:“团长,咱们这地是生地,肥力跟不上,大豆亩产只有六十斤左右,两千亩地总产约十二万斤。若是直接当粮食卖去都督府,价格低廉,实在不划算。
我盘算着,不如咱们自己建个小型的榨油坊,把这些大豆榨成豆油。豆油价格能翻上一倍还多,榨油剩下的豆粕,更是上好的饲料,可以用来喂养咱们的驮马和耕牛。这一进一出,利润能增加不少,多养两头牛,来年开荒也是好帮手。”
屯垦团长高成和教喻王国庆也觉得这计划好。
高成道:“桑浩,这事就交给你全权操办!需要什么工具、人手,你尽管调配。”
而后他看向王国庆道:“教喻,砖窑厂也建好,你带一些战士多烧一些红砖,农闲的这段时间要利用好,争取能盖个几栋砖房。”
王国庆点头笑道:“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的确是要盖一下好房子,不能让本土的姑娘看不起我们的战士。”
高成继续道:“我带一连的士兵去猎杀野牛,都督府组织的‘联谊会’快开始了。咱们团里的战士到时候想看姑娘,总不能空着手,让人家觉得咱们第七团的爷们儿穷酸。”
王国庆点头道:“是得多打几头野牛,剥下好皮子,再熏制些肉干,让小伙子们手里有点像样的东西,面子上也好看些,成功率也高些。”
二营长张耀闻言,立刻摩拳擦掌道:“团长,打猎这事我在行,我跟你去!保证让咱们团的小伙子,每人至少能拎着一条上好的野牛腿去相看姑娘!”
在新大陆都护府,十几年来,逐渐形成了一个相亲会活动。每年十月秋收之后,由都督府牵头,联合各屯垦团、商贸据点以及逐渐增多的移民社区,邀请四周部落姑娘举办大型的相亲联谊活动。
其目的非常明确,就是想方设法让这些远离故土、戍边拓荒的士兵在新大陆扎根落户,成家立业。
一旦士兵在此地娶妻生子,建立了家庭,大多数人便会安下心来,将这里视为真正的家园,退役后留下的意愿会大大增强。
而对那些参加相亲的部落而言,这也是一笔很划算的买卖,每成功一对相亲的对象,殷洲都护府给这些部落相应的礼物,有各种铁器,棉布,羊毛布,漂亮的丝绸,粮食,牛肉,食盐,总之对那些部落来说,这些礼物的价值,远远超过了那些嫁出去的姑娘的价值。
至于本部落的青壮怎么办,开玩笑,有了这么多财宝,再去东部那些穷亲戚那边,娶一些姑娘就是了,他们只需要出1/3甚至更低的价格。
所以这样的联姻会,不但殷洲都护府欢迎,都护府四周的土著部落也乐意参加,在新大陆这片蛮荒之地,人不值钱,但粮食,铁器,布匹,各种车辆器械却非常值钱,联姻会对这些土著部落来说,是提升生产力最好的方式。
10多年下来,联姻会规模也越来越大,参与的部落越来越多,许多东部部落,干脆直接越过自己这些亲戚部落,不远千里来到望汉城,参加联姻会,这样能减少中间商赚差价,他们能赚的更多。
殷洲都护府无比重视这次联姻会,在9月份就下达命令一个屯垦团,让他们做好准备。
同时望汉城在秋收结束之后,马上开启了文明卫生月活动,修补房屋,清理城市当中的垃圾,修复城市的基础设施工程,甚至还花大价钱,移栽了一批花草,装点整个城市,让整个城市如同花园一般。
今年是军屯政策大力推行的第一年。陆军都督府陆续派遣了三个屯垦兵团,超过三万人的兵力抵达新大陆,再加上朝鲜和日本的移民,整整运输了5万青壮过来。
陆军都督高大壮写信给赵胜,让他想尽一切办法,至少要留住一半以上的人!若是大部分士兵服役期满后都选择返回本土,朝廷一下子要安置数万退役士兵,压力巨大,而且也违背了他们开拓新大陆、巩固新大陆的初衷。
民朝吸取了前明军户制度崩坏的教训,对士兵的待遇和退役安置极为重视。
义务兵期间虽津贴不高,但一旦退役,大同社承诺会为其安排一份拥有“编制”的稳定差事,无论是在官营作坊、铁路系统还是地方巡检等岗位。对于绝大多数出身农家的士兵而言,这无异于一次阶级跃迁,改变了世代耕种的命运。
即便是城市平民,能得到一份带编制的稳定工作,也是极好的归宿。因此,民间参军热情一直很高。
然而对于元首府与总理衙门而言,每年妥善安置数万名退役士兵,是一项极其重要且复杂的政治任务,每年这样的安置任务,都要让整个大同社从上到下动员起来。
好在当前民朝正处于第一次工业化的高速扩张期,各类工坊、矿山、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每年消化几万个新增岗位尚且能够应对。
但军屯政策的远景,是计划每年向新大陆输送十万屯垦兵!这意味着数年后,每年将面临近十万人的退役安置压力!
这十万新增的、对岗位有特定期望的劳动力,将对元首府和总理大臣府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因此,从屯垦政策推行之初,高层就明确指示,必须尽可能地将士兵留在新大陆,减轻本土的安置压力,同时加速新大陆的开发与同化。
赵胜也明白陆军都督府因为移民已经承担了巨大压力,如果他没有没有留下绝大部分的屯垦士兵,那么后期屯垦计划必然会减少人员。
所以殷洲都护府前所未有的重视这次的联姻会,把自己影响范围内所有的部落都邀请过来,向他们保证提供来回的路。
同时也对各屯垦团下达了提高士兵留驻率的任务,所以高成现在要开始准备。
十月十五日,团长高成和连长张耀带着一个连的士兵兴高采烈地回来了。
他们这次深入东部山林狩猎,成果丰硕:十五头体型硕大的野牛被放倒,此外还活捉了三头野牛犊子。
营地立刻忙碌起来,士兵们熟练地将野牛剥皮、放血,大块的牛肉被撒上粗盐,挂起来风干,或者送入熏房制成耐储存的肉干。这上万斤的肉食,极大地丰富了屯垦团的冬季储备,意味着未来几个月,大家都能吃上充足的肉食。
那三头小野牛犊则被小心地圈养起来,尝试进行驯化。
也就在这一天,屯垦团教喻王国庆正式向全团宣布:“都督府组织的秋季联谊会,即将在望汉城举行!有意寻找伴侣、在此地安家立业的士兵,现在开始报名。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营地。对于那些来自本土、还惦念着故乡的士兵来说,这可能还需要些犹豫。
但对于许多来自朝鲜、日本地区的屯垦兵而言,新大陆虽然艰苦,但这里土地广阔,只要肯干就能拥有自己的田产,更重要的是在这里,吃肉可以吃到饱。这与他们记忆中贫瘠的家乡形成了鲜明对比。
因此,来自这些地区的士兵报名尤为踊跃。最终,第七团筛选出了一百名表现良好的士兵,由高成和王国庆亲自带队,前往望汉城。
十月的望汉城,沐浴在温暖湿润的地中海气候中,阳光和煦,湛蓝的天空下,这座新兴的港口城市显得生机勃勃。
街道两旁,砖石房屋与本地特色的草木结构建筑交错林立,店铺招牌琳琅满目,人流如织。
不同肤色的面孔穿梭其间——有关内来的士兵、商人、工匠,有被招募来的朝鲜、日本屯垦兵,更有穿着色彩鲜艳、佩戴着羽毛和骨质饰品的新大陆土著居民。空气中弥漫着食物的香气。
高成一行人抵达望汉城,先被安排在一个提前准备好的军营中,士兵们清洗一番,穿上了最漂亮的常服,然后就被工作人员带到了望汉城广场。
此时的望汉城,热闹无比。都督府前巨大的中心广场上,彩旗招展,用当地鲜花和绿植编织的装饰随处可见。
广场中央,长长的木桌上摆满了丰盛的食物:烤得金黄的野牛肉、炖煮的豆子、新大陆特产的玉米和土豆、甚至还有从东方的米糕,采用的是自助餐的形式,随意取用。
参加联谊会的男女各约五百人。男方自然是来自各屯垦团的士兵,他们换上了靓丽的军服,让这些士兵看上去精神奕奕。
女方则主要来自周边与都护府建立了友好关系的土著部落,她们也被重新打扮,虽然保留了一些他们部落的特色装饰,看穿着打扮还是和汉人妇女的服饰。
她们脸上带着好奇、羞涩,看着眼前这些身材高大,穿着漂亮服饰的军人。
“联姻会开始!”随着吴亚军的话音落下,他带着部落首领去其他地方,广场则留给了这些少男少女。
在人群中,有一位来自附近“河湾部落”的少女,名叫桑珠。她大约十七八岁年纪,皮肤是健康的蜜色,眼睛像林间的清泉一样明亮。
她的父亲是部落里有名的猎手,她自己也以灵巧和善于编织闻名。
今年都护府的人又来到部落,告知了联谊会的事情,并带来了盐、铁锅和漂亮的棉布作为初步的礼物。
去年的那次联谊,给他们的部落带来了大量的粮食,布匹,还有坚固的铁器,也是在去年,他们部落没有冻死一个人,也没有饿死一个人。
和望汉城联姻带来的好处是看得到的,所以部落首领再次带着一批部落的女子来到望汉城。
桑珠这几日在望汉城,这里的一切果然和自己姐姐说的一样,这里有冒着黑烟的钢铁的巨兽,高大的房屋。
去年她姐姐就嫁给了望汉城的勇士,她回门时穿着漂亮的棉布裙子,还带来了让全家都惊喜的礼物。
姐姐说了望汉城的许多事情,高大的房屋,钢铁猛兽,如同山一样的船,还有吃不完的食物,这一切都吸引着桑珠。
联谊会上,气氛起初有些尴尬。语言是最大的障碍,双方只能依靠简单的手势、表情和都护府安排的几个懂得零星土著语的通事进行交流。
高成和王国庆穿梭在人群中,鼓励士兵们主动一些。
桑珠安静地站在食物长桌边,小口尝着一块甜味的米糕,这是她从未体验过的美味。
这时第七团士兵石柱看着桑珠,挠了挠头,露出一个有些局促的笑容。
他拿起一个空盘子,笨拙地夹了几块他认为最好的烤肉和糕点,递到桑珠面前,用生硬的、刚学会的土著语单词说道:“好吃!”
桑珠看着他紧张的样子,忍不住抿嘴笑了笑,接过了盘子,吃了糕点,而后露出惊喜的目光。而后石柱拉着桑珠的手,带她吃各种好吃。
接下来的几天,联谊会安排了各种活动,看对眼了的青年男女,他们拿到了都护府赠送的戏票,一起去看了来自民朝的戏曲。
他们还在士兵的陪同下,逛了望汉城新建立的公园,看到了修剪整齐的花草和喷泉。
石柱虽然话不多,但总是默默走在桑珠外侧,帮她挡开拥挤的人群,看到新奇的东西,会尽量用手比划着解释这些东西的原理。
类似的场景在广场各处上演着。有的士兵展示着自己打造的精致小玩具,有的则吹起了悠扬的竹笛,吸引心仪姑娘的注意。
当男女双方彼此确认愿意结合后,他们会到都护府设立的登记处登记结婚。
都护府会给予新人一份丰厚的“安家礼”:包括价值二十元的崭新棉布(足够做几身衣服)、铁锅、农具、盐等日常生活必需品,帮助他们快速建立起自己的小家庭。
同时,女方的部落也会收到都护府回赠的“聘礼”:通常是价值十元的货物,如铁器、布匹、瓷器或粮食等
那些前来观礼的部落首领们,看着堆积起来的货物,脸上笑开了花,这些货物足够他们部落过一个丰厚的冬季。
持续近一个月的联谊会结束后,统计下来,共有超过两万五千对新人喜结连理。
桑珠和石柱也是其中一对。他们带着都护府颁发的婚书和安家物资,随着高成的队伍返回第七团屯垦点。
屯垦团早已为他们这些新婚士兵准备好了优先分配的砖瓦新房。团里还给他们放了一个月的“蜜月假”,让他们有时间布置新房,适应新的生活。
回到屯垦团,桑珠很快适应了这里。石柱的帮助下帮他打造了一台织布机,她有空就会织布纺纱,同时自家院子之外的空地也被她和石柱开垦出来,准备在开春的时候种植一些食物和蔬菜。
而那些尚未成家或仍在观望的单身士兵,看着身边战友出双入对,听着新房里传来的笑语,狠狠的吃了一把狗粮,不少人想着是不是应该在新大陆成个家了。
这里条件虽然不如神州,但屯垦团建设的却越来越好了,要是能分到500亩土地未必能比家乡差多少。
第522章 ,爱炫耀的老约翰与上断头台的查理一世
大同历二十六年(公元1648年)11月9日,伦敦,东区,丰收喜悦酒馆。
十一月的伦敦,典型的湿冷天气。铅灰色的天空低垂,连绵的阴雨终于短暂停歇,但空气中依旧弥漫着泰晤士河岸特有的煤烟与潮气混合的味道。泥泞的街道上,行人裹紧单薄的衣衫匆匆而行。
在这片以工匠、码头工人和小贩为主的街区,丰收喜悦酒馆是许多劳累一天的人们寻找廉价慰藉的所在。
酒馆空气中混杂着劣质烟草、麦芽酒和潮湿木头的气味,人声嘈杂。
门上的铃铛“叮当”一响,一个与众不同的身影走了进来。
他穿着一件虽然旧但浆洗得笔挺的粗呢外套,头上戴着一顶略显过时的三角帽,手中还挂着一根光亮的文明杖,这在他所在的阶层是极为罕见的。他刻意放慢脚步,以一种自认为优雅的姿态走向吧台。
“来杯雪莉酒。”老约翰又一种从容不迫,却毕竟大声音道。
他的出现立刻引起了周围酒客的注意,雪莉酒相对于这里常见的麦芽酒和杜松子酒,可算是“高档货”了。
角落里一个喝得脸红脖子粗的壮汉道:“哟!瞧瞧这是谁来了?这不是我们尊贵的约翰‘老爷’吗?您这样的大人物,怎么屈尊降贵,跑到我们这群穷鬼待的破酒馆来了?”
他的话引起了一阵哄笑和附和。
“是啊,约翰老爷,您不是应该去城西那些绅士俱乐部吗?”
“听说您家的大约翰在赛里斯人的银行里当差,一个月能挣八个金镑呢!够我们干大半年的了!”
老约翰大小在这片地区算是个名人,本来是伦敦乡下的一个穷农户,因为傍上了赛里斯人开始发家。
他儿子先成了赛里斯人的马车夫,本来这也就算了,最多塞里斯人大方一点,他赚的钱多一点,但也就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