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 第318节

  陈奇瑜站在堤上,望着这片热闹景象,嘴角带着几分自得。

  这些船,来得可不容易:有部分是他让人沿着海河两岸寻访船家,好说歹说加钱买下的。

  还有一部分是从漕运衙门“还”回来的旧船,原本堆在船坞里蒙尘,如今修修补补又能下水。

  最多的还是靠“船引”换来的,那些想出海的商户献上自家船只,换取合法航行的凭证,其中不少便被水师挑拣着留了下来。

  “佥事大人,这才一个多月,咱们水师的家底就翻了几番啊!”

  新晋的水师千户兴奋地说道,指着水面上穿梭的船只。

  “再过些时日,天津水师就可以恢复往日荣光了。”

  陈奇瑜却轻轻摇了摇头。

  “热闹是热闹,可拿得出手的不多。”

  “你看这些船,多是百石以下的小船,能在近海转悠,真要遇上大风浪,怕是撑不住。”

  尤其是福船那样的巨舰,更是难觅踪迹。

  那种能载三百人、架二十门火炮的大船,才是水师的“定海神针”,可如今整个大沽口,连一艘像样的中型福船都没有。

  不过,陈奇瑜望着水面上穿梭的船只,眉头渐渐舒展。

  好在,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走。

  陛下早已下旨,命江南造船厂选派百名熟练工匠北上,在大沽口另起船坞,专门打造福船、广船这类大型战船。

  此刻,那些带着江南口音的工匠怕是已经在赶来的路上,用不了多长时间,港湾里定会有真正的巨舰下水。

  再加上通过船引收拢的这些中小型船只,天津水师的运输调度能力,总算有了个初步的模样。

  至少往辽东运送粮草、军械,不必再全然依赖漕运了。

  只是,运输是运输,海战是海战。

  下一步,便是要让这支刚凑齐船板的水师,真正具备在海上与敌交锋的能力。

  这个念头刚起,陈奇瑜便觉得肩上的担子又沉了几分。

  这绝非一蹴而就的事,简直是任重道远。

  毕竟小船再多,也抵不过一艘能架二十门炮的大船。

  就像眼下这些乌艚船、鹰船,用来巡逻缉私尚可,真要是遇上海盗的福船,或是西洋人的夹板船,怕是连人家的船板都打不透。

  更棘手的是,大船造出来了,火炮从哪里来?

  天津本地的铁匠铺最多能打些鸟铳。

  像佛郎机炮、大将军炮那种重炮,还得靠京师的兵仗局调拨。

  可兵仗局如今正忙着造鸟铳,哪有多余的精力管水师的火炮?

  就算能匀出几门,如何安装在船上、如何校准射程、如何在颠簸中稳定发射……

  这些都是没现成答案的难题。

  海风卷着水汽扑在脸上,带着几分凉意,正像他此刻的心情。

  前路明明看得见光亮,可那光亮与脚下的泥泞之间,还隔着数不清的沟坎。

  他抬头望向京师的方向,暗自思忖:或许,该给陛下递份密折了。

  不仅要催催江南工匠的进度,更得问问兵仗局,那改良的火炮,能不能先给水师匀出几门试试水?

  毕竟,光有船壳子不行,得让这些船真正装上“牙齿”,才算得上是能打仗的水师。

  “陈佥事,新招募的水军已清点完毕,请您去营中查验!”

  就在陈奇瑜陷入深思的时候,一个亲兵快步从兵营方向赶来,在陈奇瑜面前躬身禀报。

  “哦?新的一批兵卒又招募好了?”

  陈奇瑜闻言,脚步转向兵营。

  天津水师先前形同虚设,满打满算只剩几十个须发斑白的老兵,连操船的力气都快没了。

  要重建水师,招募精壮水兵是头等大事。

  可水师不比陆军,不仅要会使刀枪,还得懂看水流、识星象、会掌舵、能填炮,要求高出不少。

  他原以为两个月能招到千把人就不错了,没想到竟这么快有了眉目。

  刚走到兵营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整齐的呼号声。

  抬眼望去,校场上黑压压站着近两千名汉子,个个身着短衫,腰束皮带,虽衣衫新旧不一,但站姿挺拔,眼神里透着军人特有的锐气。

  “这……竟有这么多人?”陈奇瑜有些惊讶,转头看向陪在一旁的赵率教。

  赵率教捋着胡须笑道:“陈佥事有所不知,这些可不是寻常百姓。大半是南直隶水营裁撤的旧部,还有些是登莱水师打散的老兵,都是在水上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老手,掌舵、放炮、接舷战样样精通,自带战力!”

  陈奇瑜这才恍然,这定是陛下暗中调拨的兵力!

  他心中一暖,看向校场的目光愈发热切:“有这些老手在,事半功倍啊!有了他们,往辽东运粮、跨海投送兵力,总算有底气了。”

  “不过,这水师整编之事,恐怕还得麻烦赵参将你们了。”

  赵率教拍着胸脯道:“陈佥事放心,整编的事交给我!这些老兵底子好,只需统一号令、操练配合,不出一个月,保管能形成战力。护航、剿匪、运兵运粮,都不在话下!”

  他是最希望天津水师重建好的。

  等把这水师整顺了,自己也该向陛下请命,调去辽东了。

  听说沈阳大捷斩了贼酋之子,那般硬仗没能赶上,实在可惜。

  若是自己在辽东,凭着这身本事,定能立下更大的功劳,总好过在这大沽口监工修船。

  陈奇瑜没察觉他的心思,只拱手道:“那就有劳赵参将了。待水师成型,我亲自向陛下为你请功!”

  “好说,好说!”

  赵率教哈哈应着。

  心里,却早已经飞到辽东去了。

  。。。

  PS:

  距离下一次月票加更,还有一百多月票。

  月末了,有票可以投一投了,正常订阅我这本书的,应该会有月票的。(这个月已经更新了近十九万字了)

  所以~

  有月票投一投。

  订阅走起。

  毕竟作者君还是要靠订阅吃饭的。

第273章 津门聚将,剑指敌巢

  天津卫。

  赵率教带着本部亲兵大步流星地走向兵营,校场上那近两千名水兵已按籍贯列队站好,南直隶的汉子们嗓门洪亮,登莱来的老兵则眼神沉稳,透着一股子海上历练出的悍劲。

  “都听好了!”

  赵率教拔出腰间长刀=。

  “从今日起,你们都是天津水师的人!不管以前在南直隶还是登莱,规矩只有一个——令行禁止!”

  他将手中的《水师操典》重重掷在地上。

  “五日之内,把这册子背熟!谁要是拖后腿,休怪赵某军法无情!”

  说罢,便点起几个曾在登莱水师任过千总的老兵,开始划分队伍、分配营房,校场上顿时响起此起彼伏的呼喝声,整训之事就此铺开。

  另一边,天津分巡道佥事陈奇瑜则换乘了一顶青布小轿,往商港而去。

  轿帘掀开一角,能看见沿途的商号鳞次栉比,新挂的幌子在风中摇曳,“顺昌号”、“和记栈”的伙计正忙着卸货,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但陈奇瑜的眉头却始终微蹙。

  毕竟,这繁华背后,最易藏污纳垢。

  市舶使司的衙署还在修缮,暂时借了码头旁的一处旧宅院办公。

  陈奇瑜刚到门口,就见几个税吏正与一个福建商人争执不休。

  “官爷,小人这船货真是茶叶,不是香料!”

  商人急得满脸通红,指着船舱里的麻袋辩解。

  税吏却冷笑一声:“是不是茶叶,拆开看看便知!上月就有个福建商把胡椒混在茶叶里蒙混过关,当咱们是傻子不成?”

  陈奇瑜走上前,沉声道:“拆开查验。”

  麻袋被剪开,里面果然是茶叶,只是最底层混着几包沉香。

  商人顿时面如土灰,“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按市舶司新定的规矩,夹带私货者,罚没三倍货值,再杖二十。”

  陈奇瑜语气平淡,但说出来的话却是要了人命。

  “记下他的商号,往后列为重点查验对象。”

  税吏们齐声应是,拖走了哀嚎的商人。

  陈奇瑜望着码头上来往的货船,对身旁的市舶司主事道:“如今市舶司刚开,正是立规矩的时候。关税是朝廷的钱袋子,一分一毫都不能少。”

  他指着远处一艘正要靠岸的商船。

  “那船挂着‘粤’字旗,去查查舱单,看是否与实物相符。还有,告诉各关隘,凡载货量超过百石的船只,必须开箱查验,不许放过任何一个漏洞。”

  主事躬身道:“大人放心,小的已让人在码头各处设了暗哨,专门盯着那些形迹可疑的船只。”

  陈奇瑜点了点头,目光投向正在修建的市舶司新衙署。

  那里将设“验船房”“税银库”“缉私营”,往后所有商船都需先在此登记、查验、缴税,才能卸货交易。

  只有把税收的口子扎紧了,天津的商港才能真正兴旺起来。

  这些银子,既能用来修船造炮,也能赈济流民,是支撑天津水师乃至整个北方防务的底气。

  就在这时,码头边忽然响起一阵骚动。

  几个扛着麻包的苦力直起腰,眯着眼望向远方海面,黝黑的脸上瞬间漾起兴奋的红光。

  “来了!快看,又来大船了!”

  一人手搭凉棚,扯着嗓子喊道。周围的苦力们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

  只见海平面上出现一个小小的黑点,正借着风力快速驶来,船帆的轮廓越来越清晰。

  这些苦力多是流民出身,靠着在码头扛活糊口。

  虽说每日汗流浃背,赚的铜钱仅够糊口,但比起从前在路边乞讨、三天饿九顿的日子,已是天壤之别。

首节 上一节 318/4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