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淞沪从抽到警察局到拥兵百万 第92节

  “那就让我方默,在这金陵古城,和鬼子血战到底吧。”

  回到驻地的方默,下车后,看向阴雨绵绵的天空,喃喃自语道。

  “至少,要战到最后一位百姓安全离开。”

  金陵,铁道部大楼。

  这里临时被征用作为金陵卫戍司令部的所在地。

  一间宽敞的会议室内,将星云集。

  长条会议桌的首位,端坐着新任金陵卫戍司令长官——唐将军。

  他年近五旬,身穿笔挺的上将制服,脸上带着一种长期赋闲后突然被委以重任的振奋与矜持。

  此前多年,他一直担任着军事委员会执行部主任之类的闲职,远离权力核心。

  如今一朝权柄在握,执掌首都防务,自然是意气风发。

  方默坐在下首,冷眼旁观,心中暗自腹诽:

  这真是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只可惜,这权力背后,是千斤重担和数十万军民的生死。

  但没办法,谁让人家是最高统帅钦点的司令长官呢?

  资历和级别摆在那里。

  唐将军清了清嗓子,站起身,走到墙上悬挂的巨大金陵城防地图前,拿起指挥棒,开始了他的慷慨陈词。

  “诸位同袍!” 他的声音洪亮,试图提振士气,“目前,倭寇之前锋虽已逼近江阴,但我江阴要塞依旧巍然屹立!”

  指挥棒重重地点在长江下游的江阴位置。

  “要塞装备有从汉斯进口的150mm、88mm大口径岸防炮,威力巨大,足以封锁江面。我守军将士亦同仇敌忾,必能予敌重创。”

  “据本部判断,倭寇至少在12月之前,绝无可能突破江阴防线。因此,我们还有最后,也是最宝贵的一周时间。”

  他的指挥棒转向金陵城防图,语气变得更加激昂:

  “这一周,各部务必抓紧时间,恢复部队战斗力,全力加固防御工事。金陵是什么地方?是中山先生陵寝所在,是民国的首都,是我大夏民族的脸面。”

  “国际社会都在看着我们,这一仗,不仅是为了保卫首都,更是要打给全世界看。要让那些瞧不起我们的人看看,大夏军人是有骨气的。”

  “因此,无论如何,我们至少要坚守一个月。打出我军的威风,打出国家的尊严。”

  他挥舞着手臂,唾沫横飞,仿佛胜利已然在望。

  然而,在座的其他将领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脸上都露出了无奈甚至苦涩的表情。

  坐在下首的教导总队参谋长,邱青钱更是小声的嘀咕了一句:“Nonsense, full of crap”(奇谈怪论,满嘴放屁)

第154章 吉祥照相馆

  他们都是从沪上的尸山血海中撤下来的。

  虽然部队经过补充,兵力表上看起来又满了,但补充进来的多是没受过什么训练的新兵,像36、87、88这样的中央军调整师,战斗力与开战之初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虽然现在金陵城内聚集了来自各路溃退下来的部队,林林总总加起来有近20万的番号兵力。

  而根据情报,正向金陵逼近的鬼子部队,是第6、第9、第13、第16、第114,整整五个师团,外加第5师团和第104师团各一部,总兵力也超过20万。

  表面上看起来是1比1。

  但实际战斗力呢?

  恐怕是1比5都不止。

  鬼子挟大胜之威,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航空兵和炮兵占据绝对优势。

  而我们这边,败退之师,士气低落,新兵充斥,重武器损失惨重……

  这位唐司令长官,是不是有点……过于乐观了?

  就在一片沉默之中,方默举起了手。

  唐将军正说到兴头上,看到举手的是最近风头最盛、战功最著、也是刚刚晋升中将军长的方默,还以为对方是要出言支持自己,立刻喜笑颜开:

  “方军长,有什么高见要补充吗?但讲无妨!”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方默身上。

  方默站起身,内心已经下定了决心。

  他顾不得是否会得罪这位新上任的司令了,事关城内几十万无辜百姓的安危,他必须说:

  “司令长官,诸位同袍。职部认为,在加紧备战的同时,有一项工作必须立刻、优先开展。”

  “哦?是何工作?” 唐将军眉头微挑。

  “疏散民众。” 方默的声音清晰而有力,“应立即组织力量,将城内所有平民,疏散到城外乡间,或者……尽可能向长江北岸撤离。”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沉重:

  “鬼子残暴,毫无人性,其在沪上、苏州等地的暴行,早有印证。一旦金陵城破,鬼子进城,极大概率会举起屠刀,届时城内数十万百姓将面临灭顶之灾。我们必须未雨绸缪。”

  会议室内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

  唐将军的脸色瞬间就有些不好看了。

  我正在这里慷慨激昂地部署如何坚守首都、打出国威,你上来就先讲撤离民众?

  这不是摆明了不看好我的防御计划,唱衰守城前景吗?

  但考虑到方默如今的地位和声望,他强压下不快,尽量用温和的语气说道:

  “方军长忧国忧民,其心可嘉。不过你有所不知,早在11月初,国府就已经有序开展了疏散工作。我军政人员、部队官兵之家眷,早已妥善疏散至中原腹地乃至山城,不必担忧。”

  方默一听这话,心里的火“噌”一下就冒了上来。

  只有你们白党官员、军官将领的家眷是百姓?

  城里的那些贫苦市民、人力车夫、小店雇员、工厂工人就不是百姓了?

  他们就活该留在城里,等着遭受战火蹂躏,甚至可能面临的屠刀吗?

  他强忍着怒火,加重了语气,强调道:

  “司令长官,我的意思是,所有——百姓。”

  他在“所有”两个字上咬了重音。

  “首都城内目前尚有数十万平民百姓,他们皆是无辜之人,都应尽快撤离。战争是军人的职责,不应让平民承受如此巨大的风险。”

  唐将军的脸色彻底沉了下来。

  他觉得方默这是在故意挑战他的权威,甚至有点“妇人之仁”,扰乱军心。

  “方军长。” 他的语气变得生硬起来,“我是卫戍司令,负责的是军事防御,不是保姆。

  我的职责是指挥军队守住金陵,而不是安排几十万人的逃难。疏散平民的安排,不在此次会议议题之列。”

  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

  坐在方默旁边的王又平见状,连忙在桌下伸手使劲拉了他一下,把他拽回座位上,凑近低声道:

  “老弟,少说两句。唐司令新官上任,正要树立威信,你这当头一盆冷水,何必呢?触他霉头没好处……”

  方默深吸一口气,知道再说下去也无益,反而可能被扣上动摇军心的帽子,只得暂时压下心中的愤懑,不再言语。

  唐将军哼了一声,似乎也觉得刚才语气重了些,缓和了一下脸色,继续部署防御任务。

  他拿起指挥棒,再次指向地图:

  “下面,宣布各部队防御区域。”

  “第88师,负责防守中华门、雨花台一线核心区域,务必寸土不让!”

  88师的孙师长起身领命。

  他脸色却不太好看,谁都知道雨花台地势重要,必然是鬼子主攻方向,这是块硬骨头。

  “宋军长。”

  “到!” 宋荫国起身。

  “你部除负责部分城防外,最重要之任务,是收集并控制下关码头所有船只,严密守卫,没有我的手令,任何部队不得擅自渡江。

  务必防止有部队临阵脱逃,动摇军心。”

  宋荫国脸色严肃:“是,保证完成任务。”

  这个任务可谓责任重大,也极其得罪人。

  方默听到这里,心中稍定,历史虽然有所改变,但宋荫国负责下关和船只这一点没变,这算是个好消息。

  “第69军,方军长。”

  “到。” 方默起身。

  “你部与教导总队一同,负责防守紫金山、孝陵卫一带制高点。此处俯瞰全城,至关重要,绝不容有失。”

  “是!” 方默朗声应道。这正是他想要的位置,紫金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且相对独立,便于他发挥。

  “第71军,王军长,你部负责防守中山门、光华门。”

  其余各部,则被分别派往汤山、栖霞山、乌龙山、燕子矶等外围阵地,构成第一道防线。

  会议最终在一片看似服从,实则各怀心思的氛围中结束。

  即使算不上不欢而散,也绝对称不上一片和气。

  会后,方默坐在车里,在周围警卫连的护送下,向城外开去。

  方默叫停了汽车,手中拎着莱卡相机,下车向着街边一座建筑走去。

  那建筑门外挂着的牌匾上,正写着“吉祥照相馆”几个大字。

第155章 金承宗的防备

  拍照,在这个烽火连天的时代,算得上是一项既高雅又奢侈的爱好。

  自从那位白鹰记者斯威夫特在沪上采访时,被方默的英勇所折服,临别前将一台崭新的莱卡III型相机和一整打胶卷赠予他后,方默就爱上了这项活动。

  他用这台精巧的汉斯相机,记录下了太多瞬间。

  拍战场上的硝烟与焦土,拍缴获的膏药旗和鬼子武器,拍倒毙在阵地前的侵略者,拍那些与他一同浴血奋战的大夏军人,也拍这一路从沪上撤往金陵途中,祖国残破却依旧壮丽的大好河山。

  这既是对自己这段穿越之旅的私人记录,也是想为这个平行世界的水蓝星大夏,留下一些真实的历史影像资料。

  然而,这莱卡相机再好,终究不是后世那种即拍即看的智能手机。

  它使用的是需要冲洗的胶卷。

  而方默自己,既没有暗房设备,也完全不会冲洗照片这种对他而言颇为“复古”的技能。

  恰好看到街边这间“吉祥照相馆”,他便推门走了进去。

  门楣上挂着的铜铃发出一阵清脆的叮当声。

  照相馆内光线略显昏暗,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类似醋味的化学药水气味,那是定影液和显影液特有的味道。

首节 上一节 92/1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