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京:冰海霸主 第103节

  之前贡纳尔以征服者的姿态进入伦底纽姆,披着的那件紫色披风,是大多数平民第一次看见紫色纺织品。

  挨个检查商人送来的样品,维格问道:“利润如何?能否进一步扩充产能?”

  哈利挤出一个满怀自信的笑容,“卖掉这批货物,我立刻收购纺织工场附近的地皮,继续扩产。而且我已经说服那两个染色工人,让他们教授更多的徒弟。再过一段时间,蓝、黄两种颜色的布匹产量会有提升。至于红色布和印有复杂图案的染色布,呃,可能有点麻烦。”

  维格:“不着急,用中、低端产品抢占市场,获取足够的利润,然后进入高端市场。学校正在研制水力纺纱机和织布机,两年之内投入实际生产,凭借这些先进器械,你们注定要在这场竞争中击败佛兰德斯的同行。”

  为了提高商人的积极性,他额外抛出一个好消息,答应让哈利的三个孙子全部进入王庭公学。

  “好好干,也许有朝一日我会册封他们当中的某人成为贵族。”

  在哈利的带头作用下,剩余的两家商会也跟着扩大生产规模。曼楚尼的伦纳德听说消息,恰好手头有多余的闲钱,于是写信询问维格,试图获取那种纺织器械。

  封臣主动进军纺织业,维格大感意外,直接授予珍妮纺纱机的使用权限,要求只有一个:每年上缴专利使用费。

  在国王的鼓励下,不列颠的纺织产能暴增,泰恩镇、约克、曼楚尼、伦底纽姆出现大规模的纺织工场。这股风声传至佛兰德斯,很快引起相关从业者的担忧。

  八月初,布鲁日的使者来到伦底纽姆。

  距离战争过去将近一年,这座城市仍然没有恢复元气,使者观察港口停泊的船只数量,以及街上人流量,判断人口仅有三千。

  进城之后,使者前往纺织工场参观,这里的厂房还在建设,他忍受着灰尘四处观察,没有找到预想中的神秘纺织器械,反而把自己搞得灰头土脸。

  无奈之下,他来到王宫,大量雇工正在修筑石砌围墙。使者在门口站了半分钟,卫兵以为这家伙是来找工作的,示意他去找那个身材高壮的工头。

  “您误会了,我是布鲁日的使者,请求面见国王。”

  “布鲁日,”卫兵面露诧异,“有这个国家吗?”

  “布鲁日不是国家,是佛兰德斯的一座城镇,隶属于西法兰克。”

  “知道了”,听完解释,卫兵上报消息,片刻之后带对方进入王宫内部。

  经过搜身和漫长的等待,使者进入二楼办公室,看见一个黑衣男人正在处理办公桌上堆积的文件,左手旁边摆放一个据说是“算盘”的计算工具,时不时拨弄两下。

  “阁下,请问国王在哪?”

  男人放下纸笔,用流利的拉丁语回复:“我就是维格·泰恩堡,有事快说,别耽误后边人的时间。”

  使者略显诧异,随即收敛表情,代表布鲁日的纺织行业提问:“陛下,外界传闻您使用魔法,创造一种能够自动纺纱的器械,有这回事吗?”

  中世纪识字率低下,民众总喜欢把未知事物神秘化,维格无可奈何,烦躁地作出回应。

  “对,确实有纺织器械。而且那些纺织工场只会增加,不会减少,还有其他问题吗?”

  望着这幅坦然的表情,使者无言以对,这位异教国王俨然下决心要狠捞一笔,任谁也没办法阻止。

  之后的一个多星期,根特、安特卫普的使者相继抵达,希望国王收回命令,尊重一直以来的市场秩序,结果被维格轰走了。

  “秩序,规矩?我作为国王,凭什么遵守你们的规矩?”

  不列颠发展纺织业,势必影响佛兰德斯的利益,双方的矛盾不可调和,维格懒得敷衍这些使者,继续鼓励国内新建纺织工场。

  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假设水力纺纱机、水力织布机投入应用,纺织业的产能将在五年之内满足国内需求。

  “不列颠二百多万人口,再加上北欧、东欧的市场,足够了,即使被法兰克人封锁也无所谓。”

  这时,前来送文件的侍从官听到国王的自言自语,突然萌生出别的想法,“陛下,多余的纺织品适合卖给伊比利亚,当地更加富裕,购买力远超北欧和东欧的贫困农民。”

  “伊比利亚?”

  维格的左手食指叩击桌面,对这项提议产生兴趣。麻烦在于,过去几年的动荡环境吓跑了伦底纽姆的柏柏尔商人,他们短时间内不会再来了。

  侍从官继续提议,“不如派遣海军主动开辟商路?十多年前,比约恩带领几艘划桨长船深入地中海,如今我们造出了双桅横帆船,远洋航行能力大幅提升,再加上比约恩的海图和您绘制的地图,足以完成这项任务。”

  感谢书友歸山笑紅塵的打赏。

第235章 伊比利亚

  认真考虑过塞伯特的建议,维格找到海政大臣赫尔吉,询问这套方案的可行性。

  “前往伊比利亚?”

  赫尔吉看着桌面上的各种地图,有比约恩、维格、修道院修士绘制的地图,甚至还有罗马时期遗留的古老羊皮卷。

  观看很长时间,他郑重回应:“花大价钱组建这支海军,是时候外出走一趟了。这项任务我亲自带队,要是当地人不肯合作”

  维格打断姐夫的话语,“我们不再是当初的维京海盗,相比劫掠,稳定的贸易带来的好处更多。假设某个港口拒绝交易,大不了再找另一个,千万别冲动。”

  目前,王家海军拥有十一艘战舰,还有两艘补给舰(柯克船),分为北部舰队和南部舰队。

  北部舰队的母港在爱丁堡,巡逻北部海域,防御挪威、瑞典两个王国的威胁,平日负责清剿海盗。

  南部舰队的母港在伦底纽姆,重点巡逻不列颠和西法兰克之间的海域(英吉利海峡/拉芒什海峡)。

  规划中,未来还有九艘战舰陆续服役,绝大部分编入南方舰队,加强海峡防御,全力应对法兰克人的威胁。

  按照平时的训练情况,赫尔吉挑选三艘状况最好的双桅横帆船。除了各种补给品,他还往船舱塞了许多呢绒、琥珀和毛皮,到时候卖给南方的伊比利亚人,当做探索舰队的福利。

  八月中旬,探索舰队缓慢驶离伦底纽姆,之后沿着海岸线来到不列颠西南端的康沃尔。

  在一处名为普利茅茨的港口等待两天,趁着海况不错,探索舰队径直向南,前往海峡对岸的布列塔尼半岛。

  “提高警惕。从此刻起,我们将在敌国的沿海区域航行,夜晚值班时,严禁水手打瞌睡,违令者重罚!”

  传闻中,布列塔尼受到法军的严密监管,境内修筑大量的木制堡垒。为了防止维京人再次煽动本地居民反叛,沿海港口驻扎一支数目不明的舰队。

  任务为重,赫尔吉没有挑衅敌人,迅速绕过布列塔尼半岛,沿着海岸线向南航行。

  接下来的旅途,船队既没有遭遇法兰克海军,也没有遭遇风暴,微弱的北风吹拂着船帆,推动船队缓慢前进。

  “风向不变,航速三节。”

  每日清晨,值夜军官的例行通报与难吃的早餐准时抵达。海水在船身两侧慵懒地起伏,天空无一丝云翳,单调得令人昏昏欲睡。

  偶尔,几只海豚毫无征兆地跃出水面,银亮的脊背在阳光下划出流畅弧线。起初水手们兴奋地冲到船舷边指指点点,然而海豚们只是沉默地游弋片刻,随即潜入海面消失无踪。

  “这种日子太无聊了,头,带我们岸上走一趟吧,随便干点什么都行。”

  水手们或倚或卧,无聊地在甲板上消磨时光。有人慢吞吞地数着缆绳的绳结,数乱了便从头再来。有人吹嘘自己在港口酒馆睡过的丰满侍女,遭到周围人的起哄。还有人谈及各种诡异的古老传说,却始终提不起听众的兴趣。

  一个多星期后,船队抵达伊比利亚半岛的北部海岸,沿着海岸线一路向西,这里是阿斯图里亚斯王国的统治范围。

  参照海图,探索船队抵达北部海岸的一处港口——希洪港,此地荒芜破败,岸边只有几排渔民木屋和一座罗马时期遗留的灯塔残垣。

  “头,这就是阿斯图里亚斯最大的港口?会不会找错地方了?”

  赫尔吉眯起独眼,观察那座缺了顶端的灯塔,以及远处山坡矗立的石砌堡垒。“没错,就是这里。”

  探索舰队下锚停泊,旗舰灰鹦鹉二号放下一艘长艇,晃晃悠悠划向岸边。

  此刻,码头匆忙聚集一群穿着粗麻衣物的民兵,他们装备木矛或者一种样式古朴的短剑,装备简陋,但是士气高昂。

  在翻译的帮助下,赫尔吉通报自己的身份,请求与当地展开贸易。

  “快走,这里不欢迎外人!”

  一个穿着铁甲的中年贵族大声呵斥,赶走了这群外来者。

  返回旗舰,赫尔吉没有过多反应,他对水手们解释:

  “一百多年前,摩尔人(西欧对阿拉伯人、柏柏尔人等沙漠民族的统称)几乎征服了整个伊比利亚半岛,少数西哥特人逃至北部山区坚持抵抗,建立了阿斯图里亚斯。

  简而言之,这是一个贫瘠而尚武的山地王国,没必要和他们发生冲突,即使打赢了,我们也捞不到任何好处。”

  船队继续前进,绕过伊比利亚的西北端,然后折返向南。

  旅途依旧单调,海面上只有风帆鼓胀的沉闷声响,以及永无休止的海浪声,水手们彼此之间的话语愈发稀少,连眼神也懒得交流。

  偶尔有人不耐烦地拍打甲板,惊起几只歇在桅杆上的海鸟,它们扑棱棱飞起,盘旋几圈之后落回原处,仿佛连海鸟也厌倦这种枯燥乏味的生活。

  终于,在某个炽热且无聊的午后,桅杆顶端的瞭望哨传来呼喊声:

  “港口,我看到里斯本了!”

  甲板上慵懒的躯体瞬间活跃,水手们踉跄着扑向左舷。

  远方,在蒸腾的热气与海雾的缭绕下,一座石砌堡垒矗立在山丘顶端,白色房屋如阶梯般从山顶蔓延至码头,海岸边的城墙蜿蜒曲折,天空盘旋着大片白色海鸥。

  “发旗语,让两位船长过来开会!”

  出于警惕心理,赫尔吉让另外两艘战舰下锚停泊在外海,他操纵旗舰前往港口探路。

  “好多的船只。”

  眼前的特茹河口停泊上百艘三角帆船(Dhow),是阿拉伯特有的船型。

  这些帆船的长度位于10~20米的区间,船型修长,船艏呈尖锐的锥形,船艉呈方形,艉部甲板略高。

  对比不列颠的双桅横帆船,三角帆船的桅杆较矮,船体较小,载重和普通的柯克船差不多(一百吨),优点在于那面独特的三角帆,逆风性能极其出色,灵活性远好于北海流行的柯克船。

  赫尔吉转过身,打量自己身处的旗舰:

  前桅、主桅挂着横帆,主桅后侧加装一面纵帆,有效提升逆风机动性,但还是比不上三角帆船的逆风性能。

  “假如爆发海战,这些三角帆船将是不小的威胁。我方战舰顶多做到一打三,再多就应付不过来了。”

第236章 里斯本

  港口附近,一艘划桨小船拦下赫尔吉的旗舰,港务员顺着绳索登上这艘“双桅巨船”的甲板,询问客人的身份和来意。

  “我是不列颠王国的海政大臣,奉命前来开辟商路,这是陛下的国书。”

  赫尔吉拿出一份用火漆蜡封口的羊皮卷,港务员接过之后,乘坐小船返回岸边报信。

  等待期间,不时有三角帆船经过旗舰附近的海面,水手们懒洋洋地趴在船舷,享受阳光与轻柔的海风。

  从船体尺寸来看,双桅横帆船的长度将近三十米,吸引众多当地人的目光,尤其是船艏、船艉甲板的巨型弩砲,向外界展示出极大的威慑力。

  一个小时过去,港务员再度登上甲板,“大人,总督允许你们进入港口,但是停靠期间必须卸下这种巨弩的零部件。”

  “明白。”

  赫尔吉吩咐船员照做,在港务员的指引下,缓慢停泊在里斯本的码头。

  目前,大半个伊比利亚属于后倭马亚王朝的统治,由于地方叛乱频发,里斯本的守军戒备森严,城垛后方充斥着大量士兵,警惕地注视这群陌生客人。

  “精神点,别丢了老子的脸面!”

  叮嘱几句,赫尔吉走下栈桥,前方聚集着二百多个披甲士兵,为首的是一位体型富态的中年贵族。

  这人身穿一件长及脚踝的白色宽松袍服,衣襟和下摆绣着纷繁复杂的图案,腰间束着织锦腰带,悬挂弯刀和香料囊。

  两相比较,赫尔吉的装扮较为寒酸,全身上下加起来还不如对方腰间的大马士革弯刀值钱。

  打量这位身高体壮、神情冷峻的独眼男性,摩尔贵族率先开口,“两年前,许多商人找我告状,说亚丝拉琪无故提升赋税,导致二十多人破产,贵国有何解释?”

  听完翻译的转述,赫尔吉淡然回应:“国王西格德病逝,亚丝拉琪死在乱民手中,恩雅公主被西法兰克掳走,旧王室的统治已经结束,以前的事情与我们无关,如今掌权的是维格·泰恩堡。”

  “北境之蛇?”

  摩尔贵族听说过这个名字,然后询问贡纳尔、伊瓦尔的消息。听客人讲了十来分钟,他望着海面发出长叹,“王权更迭,想不到竟然如此残酷。”

  既然旧王室垮台,先前的纠纷消散无踪,贵族自称是里斯本的总督,允许不列颠王国的商船销售货物,前提是缴纳一笔高额赋税。

  从翻译口中听到各种商品的物价和税率,赫尔吉暗自盘算,贩卖毛皮、琥珀、鲸油的利润较高,普通纺织品的利润较低,应该销售染色布、或者印有复杂图案的高档印花布。

  “感谢您的好意。”

  谈妥协议,赫尔吉安排水手在河畔的露天市集交易货物,这里的货物种类丰富,除了除了香料、蔗糖,还有橄榄油、椰枣、棉布。假如把销售的货款用于采购,回国之后还能大赚一笔。

首节 上一节 103/1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