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拯救贾敏开始 第166节

  “老祖宗的意思......往后表姑娘房里的用度,都由王长子姑爷来供给了?”

  “是啊,那孩子心思太细了,只说若从咱们公中出这份银子,头等,不好服众,再者,也平白让她们兄弟姊妹之间添了生分,所以抢着出了这份供给。

  好在如今既有圣旨赐下,此举纵然稍稍违礼,旁人也不敢闲话,倒也没什么妨碍的。”

  轿内,贾母点头一笑,又微微沉吟着道:

  “只是如此一来,袭人、喜鹊她们几个的身契就不好留在府里了,可玉儿和她娘名下又寄托不了奴仆......

  这样罢,等玉儿房里人都定下了,就让总理房合计出她们的身价银子,从我年俸里补给公中,然后就取了她们的身契给那孩子送去,由他自己过档好了。

  这事儿你亲自操办,万万不可怠慢。”

  林之孝一迭声地应了,然后忙又小意劝道:

  “咱们府里出了个王妃娘娘,那也是合府的荣耀,怎么好让老祖宗来拿这份身价银子呢?

  依奴才的意思,不如......一径从公中账目上勾销了?”

  “这倒也不必了,账目既分了公、私,那就该严谨些才是。”

  贾母的语气很有些意味深长,却又透着股微微的无奈。

  轿外的林之孝直听得额头沁汗,忙就躬身唯唯而应,不敢再有别语。

  暂且不提。

  且说姚弘旭方才听贾母说,她有意在荣府之内/给黛玉这个准【长子夫人】和【国公夫人】同等的待遇;

  又想到下午从王熙凤那儿打听到的,宝玉房里才刚配齐了八个大丫鬟,而且还已经取好了麝月、秋纹这些熟悉的名字。

  心中的收集癖顿时发作,因就以退为进、顺水推舟地提出了要求,倒也并非是有意针对贾宝玉。

  做完这一切的他也懒待细究贾母会不会舍得,便缓下马速落到了邢夫人那【一品夫人】的八人大轿旁,与那位惊喜小意的少妇人隔着轿帘随意说笑了几句。

  先提了提贾琏的事情,好让她回去能与有荣焉地跟贾赦表功,由此催着贾琏那条咸鱼早点入彀;

  之后又着重问了问她邢岫烟的衣食起居,并明说了往后每月会打发人送十两银子过去,一半用作邢岫烟房里的供给,一半算作邢岫烟给她这个姑姑的孝敬。

  在一月五两银子就足够供养一处外宅生活优渥的当下,哪怕邢夫人原已有了二十两的月例,突然间乍得了这每月五两的油水,喜出望外之下竟还情不自禁地“格格”娇笑出声。

  姚弘旭微觉尴尬的同时也敏锐地察觉到,自己给的似乎有些多了。

  虽说他哪怕不算票号里的十万两银股和二十万两身股,也不算那份前景可观的麻将生意。

  再去掉先前的花销,比如帮贾敏分担的那万余两治疗费用,给王贞仪的/那三千两四轮马车、橡胶轮胎等项目的研发投入/之类。

  如今,单寄存进自家刚开张的【恒舒票号】吃利息的仍有4万两,让傅恒保管的现银也还有六千两出头。

  而且除了这些本钱之外,他现在光明正大的进项更有不少的。

  ——敦王府公中每月月初都会发给10两的分例,宫里逢年过节也有几十上百的赏赐;

  敦郡王和年妃、白氏她们不时的“喜悦”等不定期、不定额的零散收入;

  正三品的【一等侍卫】每年130两的银俸,65石的禄米;

  还有今儿刚刚新增的大头,【长子】那足足3000两的年俸,1500石的禄米!

  平均算下来,每月最少也得有300两的收入了。

  所以,他倒也不难于邢岫烟这儿的每月10两。

  就算再加上给黛玉的20两月例,和她房里三等十八个丫鬟每月按荣国府标准开出的工资,也都还绰绰有余。

  可这些都是他仍然住在王府内的开支情况。

  一旦他开府别居了,没了敦王府的“三包”待遇——包衣食住行、包丫鬟工资、包年节寿礼,自己明里那300两的月收入,恐怕就只够覆盖长子府一小半的日常开支。

  ——从他在年妃处瞧见的司房、银库的折子来看,敦王府上年收入的银、钱,换算之后足有8万余两,但就算这样,也还有2000两上下的赤字。

  【注:根据光绪年间的恭王府折档,再考虑银价、钱价和亲王、郡王爵位差距等因素,粗估得出。】

  因此,在对比了长子府和敦王府的规制之后,姚弘旭便清楚地知道,自己再是精简人员,控制支出,因有着年节寿礼的存在,每年一万两的花销也怎么都少不了的。

  而他如果不能提高自己明面上的收入,达到维持开销的底线,只怕很难说服敦郡王和年妃、白氏放他出去,也就更没法子说服兴泰帝赐下一处府邸。

  如此一来,他别说金屋藏娇,就连大婚之后,估计也还得继续和父母住在一处。

  ——哪怕他其实并不排斥于此,而且他如今所住的“九谦堂”小院占地远逾千平,雕梁画栋,金屏绣褥,比前世的亿万豪宅还要更胜许多,可到底还是不方便。

  所以,如今的他其实还是很缺钱的。

  暧,早知道只给邢夫人3两......2两就好了啊,反正以她的贪婪悭吝,不管2两、5两,效果应该都差不多的。

  姚弘旭心内“肉疼”地嘀咕两句,一面笑着摆脱了语气不舍的邢夫人,落到了第三乘那陡然寒酸下去的【蓝盖蓝帷四人轿】旁,试探着向内轻唤了一声:“二舅母?”

第255章 敏探春小心全大体

  深蓝的轿帘似被夜风吹拂得轻摇慢晃,帘后静悄悄得鸦雀无声。

  若非姚弘旭方才亲眼见着了王夫人和探春母女携手登轿,还只当里面现坐着的都是迎春呢。

  想到方才与邢夫人说话时,那虽然紧靠着自己这侧轿帘而坐,但除了一开始稍稍急促的轻柔呼吸外,便安安静静得好似木头人的温柔少女,姚弘旭便不觉有些失笑:

  怪道荣府的下人背地里叫她“二木头”,还真是只有起错的名字,没有叫错的外号啊。

  那这位“玫瑰花”小姐,又会如何调解眼下局面呢?

  他带着淡淡的期待,也稍稍沉默了下去。

  大约过了三五息(10s—15s),果然有一阵轻声细语自帘后透出,微微打破了尴尬:

  “王长子哥哥,太太原有些晕轿,加上今儿没有午憩,所以一上轿就打起盹儿了......”

  少女的声音清亮脆柔,不疾不徐,由内而外透着股大方爽利,并听不出半点撒谎的犹豫。

  但在姚弘旭耳中,轿中另一侧那道紊乱的呼吸却悄然一滞,紧张忐忑的意味不言自明。

  这个王夫人啊,骨子果然还是胆小,哪怕气成了这样,依然生怕得罪了自己。

  他微微笑了一笑,便也悄声回道:“既如此就不打扰二舅母了,劳烦三妹妹回头帮我转述下吧。”

  “好呀,王长子哥哥请说。”少女的语气不易察觉地轻轻一扬。

  姚弘旭便道:

  “论理,元春姐姐也就该出宫了,只是......只是我心里实在舍不得,故央了元春姐姐再等一等我......

  快则两三月,多则到年底,想必就能给姐姐一个结果了,还请二舅母毋忧。

  往后二舅母,或者三妹妹,若有与元春姐姐的家信,只管打发人送来给我就好,我会尽早寻空入宫的。”

  说着,他就微拉缰绳,缓缓落在了后面。

  摇摇晃晃的昏暗软轿内,王夫人轻握着胸口,紧蹙着眉头,正焦急地望着帘后往外偷瞧的探春,一等她轻轻合了轿帘坐正,便忙忙拉过她的手来,脸上写满了欲言又止。

  探春自然会意,忙将小手一摇:

  “太太没事啦,王长子哥哥已经离得远了,如今正在珍大嫂嫂的轿旁说话呢。”

  “咦,他竟没和他那未来岳母说说话?难道......是被贾敏不冷不热的态度给触怒了?”

  王夫人听得一怔,眼中喜色微闪而逝,旋即又不觉忧颦黛眉,低低一叹:

  “我的儿,他那样谦谦有礼的一个人儿,刚刚连个招呼也没打就走了,是不是,是不是生了为娘的气啊?”

  我的好太太,你自己都说王长子哥哥性情好了,他哪里还会胡乱生气呢?

  他不先去和小姑姑她们说话,分明就是不见外嘛,至于方才的不言而去......

  探春明眸轻轻一闪,心中微有思量,一面柔声安慰着王夫人道:

  “依女儿看,王长子哥哥并不大像生气,倒很像是对太太存着些愧疚呢,所以才悄悄地走了,生怕打扰了太太休息的。”

  “愧疚......”

  王夫人微微默然,半日方道:

  “他着实是个好孩子的,头里在安福堂,他就很有些欲言又止,如今想来,自然就是想告诉我原委了,只是,只是却被你那好姑姑威逼着不准说......”

  素来磊落的探春为难地抿了抿唇,还是没有随声附和。

  好在王夫人眼下满心都是元春的事,只提了一嘴贾敏,便转而问探春道:

  “我儿觉着你王长子哥哥才刚的意思,可真的就是那个‘意思’呢?”

  只是却忘了这个早慧的女儿分明比黛玉还小。

  等见着探春明眸羞垂,抿唇无言,只不安地管弄着衣角,才蓦然反应了过来,一时不禁扶额苦笑:

  “为娘这可真真是发怔了,怎么拿这事问起你来了?”

  说着便轻轻搂过了探春,一面轻抚着她的手背以作安慰,一面自顾自地出着神,面上忽喜忽忧,满是纠结。

  好半日才突然幽幽一叹:

  “虽然他的意思大约就是那个‘意思’,【郡王侧妃】原与【国公夫人】同品,班次更在之前,尤其还是他的侧妃......于你大姐姐而言仍算是个顶好的归宿。

  但你大姐姐原比黛玉大了那许多,眼下再没了正妃的位子,往后可拿什么去争宠呢?”

  “除非,除非再找上一个帮手才好......”

  “要不......找你宝姐姐?“

  “宝丫头的确样样都好,哪怕家世稍差一些,但做他妾室倒也足够了,不过,她还是比黛玉要大啊。”

  “可是我的儿,除了宝丫头,又要去哪里找个品貌俱佳,出身不差,还要比你林姐姐小的女儿家呢?”

  “啊?啊......女儿也,也不知道呢。”

  迎着王夫人那温和盈润的目光,性情大方的探春也早羞得杏腮红透,垂首艾艾。

  【注:邓艾口吃,语称“艾艾”。】

  王夫人却瞧得抿唇一笑,轻轻拍着探春的小手,没再继续这个话题。

  不必细说。

  且说,那边姚弘旭和尤氏随意聊过两句,有意提及了贾蓉的婚事,假装自己有意亲临祝贺,就哄得尤氏欢喜不禁,连说明儿就让贾珍亲送请柬。

  姚弘旭便一面胡乱答应着,一面笑着问了问那日的宾客——看看有几家登门,又是家中何人登门等等,从而粗略地将宁府的关系圈又再摸排了一遍。

  ——虽然贾敏回京的路上已经仔细与他介绍过了,但一则她离京多年,二则不是宁府中人,如今的情况未必清楚。

  好在宁府那日宾客虽多,但绝大多数都逃不出四王八公的老圈子,而且众多皇子、皇孙中并无人亲自出席,甚至连王府长史(三品)都没去几个,更多的只是如秦洛生这样的管领(六品)官。

  如此,扳倒宁府的阻力也就还在预料之中。

  故而他便也稍稍放心,又借着尤氏提及自己娘家亲戚的话头,多了解了下尤氏姊妹上京后的动向。

  ——目今仍然寄居在她们外祖家里,且只登了两次宁国府的门,倒是尤安人隔三差五地过去,帮衬着尤氏在操持婚礼。

  不过尤氏说到这个话题之后,情绪明显低落下去,姚弘旭也就不好多问,告辞着去了凤姐轿旁。

  但只和佯装羞口的她打了个花胡哨,便忙忙地打马回了贾敏轿旁,趁着车到皇城根前的最后一段路程,陪着声气恋恋的黛玉悄声聊起了天。

  在他有意的逗趣之下,不仅哄得小妮子格格直乐,也还引得轿内的贾敏几次忍俊不禁,轻轻地笑出声来,只是仍不和他搭话。

  他心中反而松了口气,又以极随意的口吻把黛玉的待遇提升简单说了说,但既羞涩又不安的小妮子仍然只说不好。

  好在知道他身家,又宝爱女儿的贾敏也开口劝了劝,最后总算让小妮子点了头。

首节 上一节 166/18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