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拯救贾敏开始 第77节

  香菱果然就放心下来,仔细擦过眼泪,便小声催着他上车出发了,小脸上也并无太多不舍之色,只在马车驶离巷口时偷偷回眸而望。

  看得黛玉都悄悄红了眼眶,因就起身将中间的位置让给了姚弘旭,好让他能稍稍安慰香菱。

  姚弘旭便将泪光微微,却仍道无事的香菱揽在肩头,又悄悄拉过黛玉的小手轻轻握了握。

  虽说如今兄妹拉手有些习以为常了,但此时黛玉又不觉两腮微热——大约是因为他的目光既惊讶又欣慰罢。

  哼,我又不会去和香菱比较的,谦让大度自然就很容易呀。

  唔,等等,宝姐姐这几日也不和我争子明哥哥了,反倒天天讨好娘亲去了......

  难道她是想要做我的干姐姐吗?!

  少女悄悄瞪圆了双眸,暗暗咬了咬银牙。

  一时,马车一路南下,过了吴县县署,进了桂和坊,停入了林宅院中。

  黛玉一被姚弘旭抱下车来,便忙蹙长裙,纤步急急到了迎下阶来的贾敏身前,糯声见礼之后,就挤进了她和宝钗中间,拉着她的手儿再不放了。

  贾敏好笑又好奇,又见姚弘旭也是摊手,当下也不深究,又听外头有远近族人闻讯赶来向她请安,便忙命管事去招待打发,只说自己舟车劳顿,领了心意即可。

  而后便抱起自家女儿,将姚弘旭、宝钗两人引进了林府上房。

  林家到底是五世列侯,又有林如海探花及第,巡盐一任,虽无“门楣不坠”的特权,如今已不能自称侯邸,但其中厅殿楼阁峥嵘轩峻,树木山石蓊蔚洇润,富贵气象并不稍逊汪、薛。

  众人被丫鬟媳妇们簇拥着,连穿四进院落,过了轿厅、外厅、内厅,才入上房安座。

  虽然黄昏时分正值饭点,但旅途劳累之下,几女都并无食欲,也无十分精神。

  因此除姚弘旭仍用了饭外,她们只草草吃了些茶点,便各自回房安顿去了。

  不在话下。

第111章 庵中名媛被迫营业

  玄墓山,地处吴县西南,卧伏太湖东滨。

  其东南岭下有一庙宇群落依山而建,正是此山名刹蟠香寺。

  虽名为寺,实则寺庵并列,辟为了上、下两处道场。

  下方为寺,殿宇嵯峨,宫墙高耸。

  正面起着一座墙门八字,一带都是粉赭色红泥,里边列着三条甬道川纹,四方都砌着水痕白石。

  正殿上金碧辉煌,两廊下檐阿峻峭,端的气派恢弘。

  上方为庵,山门巍然,梵宇清幽,玉桥低影,绣幙高悬。

  两下都是些瑶草琪花,苍松翠竹,掩映着三间正殿和两芜禅房,十分典雅僻静。

  二月二十三这天,正逢佛教十斋日。

  虽据《地藏菩萨本愿经》,每月有十天都要受持斋戒,算不得稀奇,但此日一早下方寺中便有香客云集,信众往来,较往日还是更为闹穰,连上方庵中也隐约得闻。

  一间僻静庵堂,佛前灯烛萤煌,炉内香烟缭绕,当地蒲团上正做早课的少女细眉轻颦,经声微滞。

  一旁肃容阖目的中年女尼轻敲木鱼,声气清冷:“妙玉。”

  “是,师傅。”

  妙玉复又垂眉敛目,诵经不绝。

  一时天光渐亮,钟鼓悠悠,自幼随身的丫鬟檀云轻轻推门进来,手内托盘盛着几样精致粥点。

  妙玉正好也收住经文,完了早课,而此时净莲师太早已不在屋内。

  她起身坐至桌旁,等着檀云摆碗安箸,一面启开托盘上的家信瞧了。

  原是因钦差大人已到了南京,自家爹爹便要去参拜王驾,恭祝圣安,已于昨日匆匆启程北上,又特意打发了家人送信过来。

  妙玉对官场之事素来不大在意,且因自小就出家修行,并未有许多别愁,看过之后让檀云收好便算作罢,倒是在将要动箸的时候先问了句:

  “可预备下了邢家姑娘那份?”

  檀云笑答:“今儿个是斋日,惯例过午不食的,邢姑娘又最是知礼了,她下午即便得闲来顽,也从来不用呢。”

  妙玉嗔她一眼:

  “她用不用是她的事儿,我预备了便是我的心意,去做就是了。”

  檀云只得应了,劝着妙玉比平日多用了一些,又伺候着她净手漱口毕,便收拾了碗筷往厨房赶去,少不得再使几十个钱让那些道婆多上留一份素斋。

  而妙玉则携着书卷出了庵中侧门,沿着花树间的石径行食,一直到了东面崖边松竹环绕中的小亭内——

  这些都是她父亲雇工匠移栽、修建的,故而除了洒扫的道婆外少有人来。

  而且此处地势绝佳,可居高临下将山腰寺庙、山下田舍一览无余,能见得香客似蝗、众生如蚁,但下面的人除非仰头而望且目力绝佳,方能瞧见这处小亭的顶部。

  即便有女香客缘径而上,到了庵前,也隐约觑见了小亭轮廓,但也绝然无路可入。

  似入世,又似离尘,实为她所钟爱。

  便连松浪声中的微微喧嚣也没那般惹人厌烦了。

  只是......这监寺师伯的笑声也太大了罢!

  妙玉掩了书卷,蹙眉起身,穿林而望,果见到山腰小径上一行人正拾阶而上,当先那光头锃亮、笑如灿菊的白胖和尚可不就是她那见钱眼开,佛法......佛法尚可的师伯净尘吗?

  不过,上次见他笑成这般模样,还是爹爹送我上山的的时候......

  妙玉心头微动,目光从那位正和净尘说笑的锦衣青年一掠而过——身材高大,肤色紫膛,想是苏州城里哪位武勋子弟——落在了其后那一行豪门女眷身上,不由便是微微一怔:

  哪怕远远望去并不能瞧清她们容颜,而且其中有几位还以帷帽罩面,但仍能一眼瞧出其气质出众,不与俗同。

  也不知她们中何人身怀顽疾,竟要来此求医呢?

  她心中微生惋惜,但也仅此而已了。

  不过她拂去尘思落座观书,还未足两刻,檀云便匆匆来回,说有女香客想请她一见。

  妙玉在蟠香寺修行也有些年月,如今又出落得貌美绝尘,哪怕从来不见外客,却也有多嘴的师姐师妹将她的名声传扬。

  眼下渐渐便有些本地富贵人家太太小姐慕名访她,下面寺中上香的纨绔子弟也变多了不少。

  妙玉虽从檀云口中得知了这些景况,但并不放在心上,闻言头也不抬,只淡淡回了一句:

  “师傅深知我的,这些事务原不与我相干。”

  檀云忙又低声解释道:

  “小姐,听说来的是林侯家的夫人,他们家就住在隔壁的桂和坊内,与咱们家也算老相识了。

  夫人......夫人走的时候,林家也有人来登门吊唁了。”

  妙玉稍稍默然,还是合卷起身:“那就走罢。”

  一时回了庵中,远远地便听到正殿中传来净尘的哈哈大笑,殿外长廊上许多年轻姑子笑嘻嘻地围在一处,踮着脚儿往来张望。

  等有几个道婆端了茶水过来,这些个素日里最爱躲懒的,竟争着抢着接了过来,乐陶陶地送进殿里去了。

  妙玉脑中闪过方才那匆匆一瞥的黑肤青年,心中哂意微微,也不与她们招呼,径直神色清冷地进了正殿。

  正殿中,姚弘旭正在净尘的陪同下参观着三世佛的金像,又一一婉拒了几位小师太送来的茶水,只让她们送去偏殿给贾敏她们。

  此刻察觉到外面悄然一静,倏而又有轻缓的步子款款而近,心中不禁微微一动,神色自然地回望过去。

  果见到了一位生得不俗,打扮也不同的小师太。

  只见她随挽妙常髻,发后笼青纱,身上穿一件月白素绸袄儿,外罩一件水田青缎镶边长背心,拴着秋香色的丝绦,腰下系一条淡墨画的白绫裙,手执麈尾念珠,跟着一个侍儿,飘飘拽拽的走来。

  这些正符合他心中对妙玉的“刻板”印象,再加上她身后的丫鬟正是刚刚被净莲师太打发着去寻徒弟的,那这位小师太自然也就是那位“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的妙玉了。

  不过出乎他意料的是,这位和黛玉身世相似的金钗,却有着一张姣美的鹅蛋脸,面上三庭五眼均匀疏散,透着一股淡淡的清冷空灵。

第112章 山下公子惨遭毒打

  偏她又生得一双桃花眼——内眼角尖而下勾,外眼角微微上翘,眼神明亮而水润——哪怕只是余光睨人,也往往给人一种妩媚动人、含情脉脉的错觉。

  出世修行又难断尘根的尼姑,清冷离尘又难掩妩媚的容颜,再加上那句“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的判词......

  这位神秘的金钗身上真真处处皆是矛盾啊。

  妙玉余光瞥过那位锦衣青年,神色古井无波,只向笑呵呵的净尘微微一礼:“见过师伯。”

  “好,好,好师侄快去寻你师父罢,贵人正等着呢。”

  净尘一面受宠若惊,小意堆笑还礼不迭,看起来竟像是她的师侄一般。

  妙玉也习以为常,稽首之后便盈盈而去,仍未多看姚弘旭一眼。

  对比起原著中她对宝玉的青眼,再排除那莫名的主角光环......

  所以她的审美原来是大饼脸的白胖子?!

  俗,俗不可耐!

  姚弘旭暗暗搓了搓牙花,转眸看向了那着金线袈裟,饰翡翠玉钩,一身珠光宝气的净尘,轻笑着开了口:

  “大师且说说吧,要多少银子......才愿救治我家妹妹的‘八窍玲珑心’?”

  净尘油光水润的脸上登时笑出了满脸褶子,忙将他让到了另一间偏殿商谈了起来。

  ------

  时过正午,日头西偏。

  姚弘旭一行下了山来,面上都微微带些愁色。

  等健妇们将滑竿落定,众女蹙裙下来,便要登车而去,就如周围其余几家也才下山的富家女眷一般。

  忽就听到一声轻佻戏谑的口哨从旁边的一间茶舍里传来。

  众人回望过去,却见是一桌穿绸裹缎,簪花抹粉的浪荡子弟,正嬉皮笑脸地朝这边指指点点,故意地不时撮一声口哨。

  等诸家女眷发怒回眸,他们便自轰然大笑,以为取乐。

  姚弘旭皱了皱眉,抬扇指了指那边:“将那吹口哨两人的带来。”

  “是,六爷。”

  高泰和常保沉声应了,当即就要上去。

  旁边有位在庵内偶遇的富家太太安林氏,原是林氏旁支,家中经营着一间缎行和一间香料铺子,丈夫又捐了个浙江的县丞,日子倒也颇能过得。

  今儿也带了女儿来庵中上香,在用素斋的时候碰见了,自然也就一块下了山来,见状忙就劝贾敏道:

  “那些原是县中的浪荡子弟,里面领头的都是县里那几位的儿子,太太且不必和他们一般见识呢。”

  她这话倒也是好心,毕竟县官不如现管,何况此事虽惹人厌烦,到底也无伤大雅的。

  “多谢嫂嫂提醒了。”

  贾敏轻笑着点了点头,也就拦住了姚弘旭,却吩咐林武道:

  “去,问清谁是史县令家的,打上一顿再给他爹送回去。”

  林武当即领命,点上七八个家丁去了。

  而贾敏吩咐之后就不再往那多瞧一眼,只与安林氏母女道了别,又趁便邀请她们常去林府说话,便带着宝钗、黛玉上了车。

首节 上一节 77/18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