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学术界不认可这篇论文,认为佩雷尔曼已经把庞加莱猜想证明的非常彻底了,丘教授团队的论文纯属画蛇添足,或者叫做丘成桐正试图从佩雷尔曼胸前摘走菲尔兹奖奖章。”
陈启仪哈哈大笑,点了一支烟。
显然,当初丘成桐吃瘪的时候,陈启仪必定是吃瓜的群众之一。
但是陈启仪也很认真的说道:“其实丘成桐团队的这篇论文我读过。”
“我认为,他们并不是想重复佩雷尔曼的证明过程,而是想对整个庞加莱猜想完成一次统一的论述。”
“只是出现了两个问题。”
陈启仪分析的还是很到位。
“第一个问题是,当初这篇论文还是有局限性了,重点表述了三维的情况,和佩雷尔曼的论文有很多重复的地方。”
“第二个问题是,当初的学术环境对夏国不利。”
“整个世界的学术重心都是在西方的。”
“他们可以相信一个俄国人能够完整的证明出庞加莱猜想,也不会相信一个华人的教授带着夏国的团队,庞加莱猜想画上一个句号。”
“基础学科领域,是西方人的禁区。”
“虽然有极个别的华裔科学家,在其中获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这就如同一道钢铁巨门,偶尔有一两个幸运者从中穿梭而过,大量的人还是被阻挡在外面。”
陈启仪说道:“我是非常支持你发表这篇论文。”
“咱们也要撬开这道钢铁巨门,让全世界看一下夏国人的基础学科也是非常不错的。”
陈启仪刚刚用了一个词叫做华裔科学家。
这样的用法的确没有错。
目前全球顶级的华裔数学家其实只有两人。
一个是丘成桐。
他早年考入湘江中文大学,后来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深造,随后无论是在学业还是在生活上,丘成桐都深刻地融入了米国社会,再加上他在学术界的确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所以顺理成章的加入了米国国籍。
后来也正式加入了米国国籍,所以丘成桐在数学界才会如鱼得水。
第二个则是陶哲轩。
陶哲轩更没有什么可说的。
他虽然是华裔,但是从小到大都是在澳洲和米国生活。
所以无论是思维方式还是生活习惯,都不是传统的夏国人。
再往前推算,可能还有陈省身等人。
但这一些老一辈的数学家,他们的经历和丘成桐基本上相同。
接受了国内的基础教育,在国内的学术界小有成绩,随后选择出国深造,然后因为外界的客观条件和自身的原因留在了海外加入了米国国籍。
也正是因为这些事迹。
陈启仪对陆山非常的好。
给了陆山最宽松的学习和科研环境,让陆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同时,他对陆山今后是否出国学习也是非常的矛盾。
就科研环境而言,国外的科研环境肯定是优于国内。
陆山出国肯定是对自己的学术水平有帮助。
以目前陆山的学术悟性和所取得的成就。
陈启仪毫不怀疑陆山会成为第2个丘成桐或者是陶哲轩。
甚至陆山获得的成就,将远远的超过这两人。
但陈启仪又非常的担心陆山会重蹈走丘成桐等人的路,在海外求学之后,被海外的科研院所或者是高等院校所看重。
随后加入海外的国际,为海外效力。
这对陆山个人可能是好事,但对国家而言将是重大的损失。
陈启仪语重心长的对陆山说了这么多,他希望陆山能够理解自己的用心。
陆山怎么可能不明白?
陆山说道:“那我这段时间将论文翻译成英文,到时候一并给丘成桐教授看一下。”
陈启仪点点头说道:“陆山,我希望你能够成为夏国数学界的第一人。”
夏国数学界第一人?
第150章 稳了!一个月营收100多万
陆山舔了舔嘴唇,他明白陈启仪的意思。
为夏国基础科学家挣一把脸!
姜老师内心也是憋着一口气。
夏国的基础学科被海外歧视了多年。
有些时候,在同一个时间段,夏国科学家和海外的科学家同时研究出了某种结果。
如果同时投在西方的学术期刊上。
西方的这些学术期刊会选择性地发表海外科学家的结果,而否定掉夏国科学家的结果。
他们对夏国的科研成果本来就是带着有色眼镜,第1个反应就是你是不是抄袭了?第2个反应就是你的证明是不是错了?
姜老师说道:“陆山,是否我帮你联系一下英语专业的学生,帮忙翻译一下论文?”
陆山婉拒了,说道:“我自己能行。”
最后大家约定了时间。
让陆山争取在学校放寒假以前,把完善好的论文发给陈启仪。
姜老师甚至建议陈启仪给陆山开一开绿灯。
毕竟元月十几号也是学校的考试季。
数学专业考试任务还是比较重的。
陆山如果所有的精力都在搞论文上。
那肯定没有精力和时间去复习。
哪儿知道陈启仪说道:“考试对陆山而言不过就是小儿科嘛,轻轻松松就过了,没必要开绿灯。”
陈启仪笑着反问陆山说道:“我说的对吧,当初伱让我同意你不去上课的时候,可是答应了我,期末考试自己可是要过关的。”
这只老狐狸!
陆山暗骂了一声,最后还是笑嘻嘻的答应了下来。
期末考试他当然没问题。
专业课就不用说了,他已经完整的学习完了研究生的课程。
通识的课程,最主要的就是大学语文、大学英语、思想政治、近现代史纲要以及普通物理、化学等课程。
这几节课也比较好过,理科类的就不说了,陆山能够保证得满分。
偏文科一点的,只要把答案写满,态度端正及格也是没问题的。
陆山离开会议室之后。
姜老师这个时候才对陈启仪说道:“陈院长,我觉得陆山这个学生,咱们学校还是得慎重对待呀。”
“他所作出的学术成绩,已经远超咱们江州大学的水平了。”
“你说这样的人才,国内的那些顶尖高校不眼红?国外的顶级高校和科研院所不眼红吗?”
姜老师忍不住抽了一根烟,已递给陈启仪一支。
陈启仪其实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如果让陆山像这样从大一读到大四再考虑研究生,那么迟早会出事。
所谓的出事,其实就是被人挖走,甚至被海外的高校带走。
还是得想办法发,让陆山能够安心的留在江州大学。
其实有些办法陈启仪想到过准备给学校汇报一下。
那就是让陆山最好是用一年的时间完成本科学业,拿到毕业证。
再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完成研究生的学业。
在江州大学留校任教,或者是带科研项目。
学校支持陆山创业,也支持陆山利用学校的资源搞科研,并且给陆山极大的自主权。
只有这样,陆山才有可能留下来。
如果按照研究生的毕业标准来看。
陆山发表的这几篇论文,足够毕业好几次了。
东西特别是程序性的东西,还真的不好说。
“姜老师呀,这件事情我也在考虑,这样吧,我们俩先做个方案,等我们的方案定了,我再给学校的领导说一声。”
元旦之后的江州大学,气氛变得紧张起来。
不少学生早上6点起床,就要去图书馆排队抢位置。
图书馆的位置一座难求。
连平时玩的比较嗨的高川和王宇、权海等人,这一下也不敢嗨了。
没日没夜的看书做题。
实在不会做的,又赶紧又笔抄录下来,然后拿到学校的复印店去搞小抄。
将写的密密麻麻的a4纸缩成半个巴掌大小的纸张,然后揣进兜里,准备考试的时候拿出来看。
陆山看到如此小的字体,也不由得感慨的近视眼都得治好。
将论文翻译成英文的事情,其实根本就不用做。
因为这篇论文的原版是庞加莱写的,本来就是英文版。
陆山找了一个时间到起点实验室,把相关的资料拿出来打印就行了。
当然做事情还是要给自己留一些余地。
把英文版的论文交给陈启仪的事情还是缓一缓,在放寒假之前交给陈启仪就行了。
不然陈启仪又得觉得自己是怪物了。
这段时间陆山闲的无事,也好好的轻松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