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大国崛起从工业开始 第95节

  若是客机的起落架,那可能还真不好搞。

  “说的也是,但你这进展也太快了,在发动机厂那边也是。”高领导微微点头。

  接下来的雷达,电控,冷却,起落,舰炮……等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一一进行测试完善,最少也要等到下一年了。

  就是不知道会不会与他们的歼击机一起成功了。

  他随即又想到了什么,话锋一转。

  “说到发动机厂,你这边若是月底能有结果,我就提前通知一下余厂长那边了。”工程测试研究,江望川的发动机科研小组,肯定也是要到场参与进来的。

  “没问题,可以让他们过来了。”白杨想了想说道。

  接下来的工程研制,将会对整架战机进行全面的研究。

  其中当然也包括最重要的核心——发动机。

  其实白杨还挺想研制多用途战机的。

  但在空空导弹与空对地导弹等武器,还未发展起来之时,米格25无疑是最合适的对象。

  米格25内部的许多零件,与鹰酱相比都要落后很多。

  但其作战性能,却丝毫不弱于同期的战机。

  就是因为其针对整体的考虑进行的设计。

  其巧妙地设计,让飞机内各个零部件更为协调的组合在一起。

  从而在升降、速度、应激反应等方面跻身进入了一流水准。

  而这样的组合协调而产生的效果,也被称为——米格-25效应。

  当然,最重要是的,便宜!

  ……

  “接下来你那里有什么需要的,都可以跟我们这边说。”

  “我们也尽量抽出些时间去协助你们。”高领导想着他们的进展,加工生产线都已经差不多建设完成了,发动机可能要等到下一年。

  因此,这段时间,他们局里的工程师也可以出来帮帮忙。

  “那我这也不客气了。”大型的验证机研制工作,他们六个人确实是有些不够用了。

第129章 最后的测试!(四更求月票)

  “白杨同志,我可就等你的战机,尽快出现在我们的天空之上。”

  三人之后又针对截击机项目的研究谈论了一番。

  等到白杨准备离开之时,纪首长忍不住激动的说了一句。

  眼带期盼之色,似乎已经看到了一架先进的超音速战斗机装备在了他们空军的场景。

  “不会等太久的。”

  ……

  研究的时间过的很快,还没感觉到怎么流逝,就已经来到了十一月份。

  奉天的天气也开始转入了零下。

  而哈工大那边,也传来了一道好消息。

  “白哥,快看看,是冰城那边发来的信。”钱文惠一脸开心的走进办公室,晃了晃手中的信件说道。

  “是冯姨写的信。”

  “我看看……”听到是冯姨来信,白杨猜测多半是订婚的事情。

  他打开信件,看向里面的内容。

  “我们与你钱伯父钱伯母谈论了一下,原本是选了个好日子,但后面我们一合计,觉得你们研究重要,不一定会有时间。”

  “所以就写信问问你们两个,年底有没有时间。”

  “除了订婚的事,顺便告诉你个好消息。”

  “毛熊那边派人来采购了一批电器,电热毯采购了十万卢布左右的订单,热得快也采购了两万左右的订单。”

  “若是销售不错,进入寒冷冬季还会再来采购一批。”

  “所以学校这边的资金问题,完全不用担心了,你有钱也别想着寄过来了,自己留着就行。”

  ……

  除了说订婚的事情之外,还有电热毯的外贸订单。

  十一月份,都开始结冻了,毛熊那边更冷,急需保暖。

  毛熊那边虽然是大国,但也是经历战争不久,尤其是环境问题,交通不便。

  因此,生活条件并没有说很好。

  当然,相比起国内可能会好一些。

  白杨算了算时间,最终放在了下一年六月之后。

  最近虽然说气动布局,与冷却系统已经来到了结尾。

  即将进行下一项的工程研制。

  但涉及广泛,是一场大工程,最少也要三个月的时间。

  后续可能还要进行一系列的改进型研制工作,比如教练机,侦察机等。

  不过那时候,已经可以交给手下的研究小组去做了。

  其实米格25的定位虽然是截击机。

  但后续的生产中,多数还是用于制作侦察机和轰炸机。

  ……

  “你觉得呢?”白杨写完信后,歪头看了眼一旁的钱文惠。

  “随便你。”对方撇过头去,但嘴角却怎么也压不住。

  白杨也知道钱文惠的性子,笑了笑也没继续逗她。

  对方大胆的时候什么都能豁出去了,平常调戏几句倒是害羞了起来。

  将信件写好,钱文惠便开心的拿着离开了。

  而在他离开后不久,办公室的大门又再次被敲开了,原来是钱文惠去而复返了。

  “那么快就送出去了?”白杨见到她那么快又回来了,有些诧异的问道。

  “不是,是又来了一封信,咱们所里发来的。”钱文惠说着,再次拿出了一份崭新的信件。

  “嘿,今天给自己送信的人那么多。”白杨接过信件,厚厚的一沓,似乎是一份报告。

  他撕开信件,发现是刘永坦发过来的。

  “白所长,你要求的机载雷达,我们经过两个月的研究,终于出成功了。”

  “经过测试之后,完全达到了你要求的各项参数。”

  “是要给你发过去,还是就暂时放在所里。”

  ……

  白杨将信件放到一边,而后打开文件看了看。

  数据参数,确实都达到了他之前给对方的文件中,所预测的参数要求。

  看到这里,他不禁露出了笑容。

  这一下,基础的构造算是完整了。

  他迅速写下信,让对方想办法让人护送到奉天。

  “给,刚好你还没走远,要不然你一会可能还要多跑一趟了。”白杨将信递了过去笑道。

  “好吧。”钱文惠耸了耸肩,也没在意。

  她接过信,就迅速离开了办公室。

  因为项目保密原因,除了一些大领导之外,其他人想要找他,只能通过写信的方式。

  然而还没过去多久,他办公室的门就再次被敲响了。

  什么情况?

  他还以为是钱文惠又去而复返了,总不能还有信吧。

  不过好在,这次进来的不是钱文惠,而是沈工程师。

  “报告,冷却循环系统设计已经完成。”沈工走进门立即报告道。

  “模型测试如何?”白杨站起身来,随着他一起走出办公室,一边询问道。

  “测试没有发生损伤,也并未影响机体模型运转。”

  “一切正常,后续的测试要等到上验证机才能测出来。”沈工立即回答道。

  将近两个月的时间,他对整个冷却系统熟悉的不能再熟了,每个阀门他都知道会装在哪个位置。

  “那就好,我们去看看。”

  既然要突破热障,虽然材料的问题解决了,但高温却是机体无法避免的。

  而针对这些高温,首先是航空燃油方面,普通的燃油是无法承受的。

  因此采用的也是一种耐高温燃油。

  但相比这些,最大的挑战还是电子设备与飞行员。

  在半导体方面,目前还没有能够在65摄氏度以上温度工作的。

  如果说飞行员还能稍微忍受一下,但这些半导体一热可就罢工了。

  因此,雷达才会采用真空管这种,能够承受极端温度作为雷达系统的元件。

  并且,专门的冷却系统,也会为电子设备与飞行员进行降温。

  首先是发动机方面,冷却系统会从发动机压气机引出700度的高压空气。

  随后通过进气道内的空气-空气热交换器、燃油系统的热交换器。

  随后便是空气-蒸汽热交换器,从而组成了三级冷却系统,700度的高压空气,也会随之降为零下20度。

  如此一来,便能够保证座舱内的工作温度保持在50-70度左右。

  而其中的空气-蒸汽热交换器,就是水箱内的蒸发水与甲醇的混合液体。

  这也是为何会有谣言,说飞行员会喝酒驾驶战机的原因。

  ……

  “刚好,四九城那边的雷达研究也有成果了,过两天应该就会送来了。”

首节 上一节 95/2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