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 第17节

  下了班,林朝阳心情愉快的溜达著来到未名湖西岸。下午的课刚上完,湖边有不少学生在散步、看书,往钟亭走的路上他听到一阵激烈的辩论声。

  循声望去,见是几个男生聚在一起讨论国际大事。

  “越南弹丸之地却狼子野心,频频骚扰我国边界,边境百姓居民深受其害,必须要给他们一个教训。”一个男生愤恨的说道。

  “国之大事,在戎在祀。眼下国家刚刚走出低迷,最迫切需要的是改革。轻言刀兵,等于是好不容易从泥潭里拔出来的脚又陷入了另一个泥潭。

  还是要以外交手段为主,利用联合国给他们施加压力,回到谈判桌上来解决问题。”

  “说的轻巧。蛮夷畏威而不怀德,何况联合国是美西方国家主导的,他们巴不得越南给我们制造麻烦呢。”

  ……

  国家急需人才,燕大这些名校的学子们未来必定要在国家的各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这不仅是一些学生们的想法,也是学校、政府和整个社会的共识。

  所以燕大的许多学生身上难免有点“挥斥方遒,粪土当年万户侯”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自我要求,这些人也把深入参与政治当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朝阳!”

  林朝阳正胡思乱想的时候,远远传来一声呼喊,他连忙朝钟亭走去。

第23章 《未名湖》顾问

  让林朝阳意外的是,钟亭里除了陈健功,还有个生面孔。

  “来来来,朝阳,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我们学校七七级哲学系的邹仕方。”

  “这位就是林朝阳,我们燕大图书馆的管理员,小说写的极好。”

  陈健功热情的给两人互相介绍了一番,寒暄了两句,便对林朝阳说明了今天找他的原因。

  后天,也就是9月23日,是燕大五四文学社恢复成立大会的日子,停办十余年后再度恢复,这次五四文学社的恢复成立大会规模很大,出席的嘉宾汇集了文化界众多重量级人物。

  燕大出席的领导有副书记马世江、副校长稷羡临、教授朱光遣、王瑶,文学界的代表有诗歌评论家谢勉、诗人张志敏、《燕京文艺》小说组组长周燕如,新闻界代表有《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的四位记者出席。

  陈健功介绍著大会的筹备情况时滔滔不绝,脸色亢奋,身为五四文学社恢复创办的参与者之一,他的内心不仅有期待,更有骄傲。

  未来五四文学社恢复成立之后,他和邹仕方都将成为副社长。

  说到最后,他脸色略带遗憾,“可惜茅盾先生有要事在身,没办法前来出席。”

  听陈健功说了半天,林朝阳也没闹明白他今天找自己来的目的,最后是邹仕方看不下去了,提醒道:“健功,说正事,说正事。”

  “哦,对了对了。不好意思啊,朝阳,兴奋过头了。”陈健功道了声抱歉,才说起了正事。

  “五四文学社恢复创办之后,我们的第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创办属于自己的社刊,希望请你来给我们的社刊当顾问。”

  “当顾问?”林朝阳十分意外,他就是个图书管理员,五四文学社的社刊虽说不是什么公开发行的知名刊物,但应该也轮不到他来当这个顾问吧?

  再者说了,既然是社刊,肯定是以参加文学社的学生们为主,他一个学校职工掺和进去算怎么回事?

  林朝阳委婉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陈健功却笑了起来。

  “朝阳,你就别自谦了。你的那篇《牧马人》我可是看过的,我自问在小说创作上也有那么一点心得,可跟你比却差了不少。

  文学社恢复创办,包括《未名湖》创刊,有不少前辈愿意给我们当顾问。但这些老前辈各有各的工作,平时也很忙碌,也不好总麻烦他们。

  所以我才跟大家商量了一下,想劳烦你来帮我们把把关。

  伱放心,顾问没什么活,只是偶尔我们拿不定方向或者有重点作品的时候才会来请你给提供一些意见。”

  陈健功的话让林朝阳忍不住腹诽:不好意思麻烦那帮老头儿,你就好意思麻烦我?

  《未名湖》是五四文学社社刊,既然是社刊,当顾问自然是没有一分钱的,妥妥的打白工,林朝阳干不出这种无私奉献的事来。

  再说了,给《未名湖》当顾问,那他的名字岂不是要出现在刊物上?他老丈人可就在学校呢,而且以燕大的影响力,《未名湖》这份社刊未来必然会在燕京各大高校流传,陶玉书看到的概率很大。

  林朝阳一个图书管理员的名字出现在《未名湖》的顾问栏,稍微一打听,他写小说这事不就暴露了吗?

  想到此处,林朝阳心里一惊。

  大意了!

  他连忙把陈健功拉到一边,“我写小说这事,你都跟谁说了?”

  陈健功不明所以,但还是答道:“就我们几个负责筹备的同学。”

  林朝阳面色严肃,叮嘱道:“这事你们可别往外传。”

  “啊……”陈健功本想问一句为什么,但他怎么说也年近三十,还算有些城府,林朝阳叮嘱别外传,肯定是有他自己的原因,既然没说,那就是不想让他问。

  想到这里,他答应道:“好,回去我跟他们说一声。”

  林朝阳点了点头。

  “朝阳,那你是不想当这个顾问?”陈健功问道。

  既然林朝阳不想让别人知道他写小说的事,那给《未名湖》当顾问想必他也是不愿意干的了。

  林朝阳朝陈健功露出抱歉的笑容,“健功,真是不好意思,给你们社刊当顾问这事我就不参与了。不过如果你们有需要的话,我很乐意帮忙。”

  陈健功明白了,林朝阳是不想名字暴露在刊物上。

  他眼睛一转,便有了点子,“可以起个笔名嘛,我们保证不泄露你的身份。”

  “这……”

  林朝阳迟疑,陈健功之前好歹帮过他的忙,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再拒绝就有点不够意思了。

  片刻后,林朝阳下定了决定,“好!”

  见他答应了这份差事,陈健功与邹仕方高兴不已,要拉著他去见见五四文学社创社的其他几位元老。

  “不用不用。”林朝阳拽住陈健功,“你们文学社的活动我就不参与了,也不用见那么多人,以后要是有稿子找我,健功你就到馆里给我留个纸条。”

  好嘛,赶上地下党接头了。

  陈健功和邹仕方对视了一眼,人家也答应帮忙了,不露面就不露面吧,无非是陈健功跑跑腿而已。

  “好,那就这么说定了。”

  临走,林朝阳还不忘叮嘱了一句,“小说那事,告诉大家别往外传。”

  “放心吧。”

  下班耽误了些时间,回到家中时已经快六点半了,陶玉书还没回来,陶母正在往饭桌上端菜。

  “诶!”陶玉墨叫了林朝阳一声。

  等他看过来,她语气生硬,“有你的信。”

  林朝阳不动声色,将桌上的信拿走。

  小姨子在家里可从来不跟他主动说话,上回那半份红烧肉还是有点作用的。

  吃人嘴软,小姨子也算个讲究人。

  吃完晚饭,林朝阳和陶玉书一起看家里的来信。

  内容很平常,都是林二春夫妻俩对林朝阳小两口工作和生活上的关切,林朝阳执笔回信,第二天把回信给老家寄了过去。

  又过了一天,早上刚上班,林朝阳便被叫著前往会议室。

  今天五四文学社成立,要在图书馆会议室召开恢复成立大会,馆里叫来了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帮忙布置一下会场。

第24章 平平无奇林朝阳

  上午九点,燕京大学五四文学社恢复成立大会在燕图会议室里正式举行,会议室的南窗挂了一条横幅——燕京大学“五四”文学社恢复成立大会。

  前来参加大会的领导和嘉宾入席的时候,林朝阳突然在里面看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

  这不是那天在图书馆拿他开涮的老登吗?

  林朝阳眼见著老登拄著拐杖走到了座位坐下,再看他面前的铭牌——朱光遣。

  心里忍不住飙出一句脏话。

  你个老……同志,拿我开涮就算了,连自己也不放过,杀敌八百,自伤一千啊?

  《西方美学史》写的一般——朱光遣。

  林朝阳的意外没有对大会产生任何影响,嘉宾们一一落座。

  小小的燕图会议室内坐满了中国文化界的精英,其中更不乏举足轻重的人物。

  燕大党委副书记马世江、副校长稷羡临、燕大中文系教授王瑶、鲁迅先生挚友川岛、诗评家谢勉、诗人张志敏、作家刘昕武、《燕京文艺》小说组组长周燕如,以及拿林朝阳开涮的朱光遣。

  之前为了五四文学社忙前忙后的陈健功和邹仕方没有列席,只能站在这群领导、嘉宾的对面充当观众。

  五四文学社成立后两人只是副社长,今天文学社跟以上众人坐在一起的只有已经确定的社长张友华,他是校团委文化部的负责人。

  大会先是展示了茅盾先生给燕大的复信和为《未名湖》杂志的题签,博得了在场众人的热烈掌声。

  之后又由马世江宣布五四文学社领导班子成员,接著是参加大会的几位重量级嘉宾发言表示祝贺。

  林朝阳瞅见列席参加大会的《人民日报》和《中国青年报》的几位记者奋笔疾书,想必明天五四文学社恢复成立的消息便会登上这两份权威报纸的版面。

  到底是顶尖学府啊!

  他心中不由得感叹一句,连恢复成立个学生社团都能上这种级别的报纸。

  前后不到一个小时,五四文学社恢复成立大会宣告结束,会后文学社组织与会者在图书馆外合影留念。

  在大家忙著恢复会场的时候,林朝阳跑到了馆外。

  燕大图书馆外有块草坪,被燕大人称为三角地,与会嘉宾们合影就在这里。

  林朝阳过来的时候,合影刚刚结束,他跑到周燕如身旁,“周老师!”

  “叫什么周老师,叫老周吧。”周燕如随和的说道。

  “老周。”林朝阳从善如流,“您这会儿有时间吗?”

  周燕如心知林朝阳的目的,点了点头,随他往未名湖的方向走去。

  稷羡临望著林朝阳的背影,问朱光遣:“那是陶家的女婿吧?”

  最近这些天,燕大的教授圈子里有个热门话题。

  历史系陶敬法的女儿不仅嫁了个农村女婿,还把人给带进城,安排在了燕大图书馆工作。

  能当上燕大的教授,自然少有目光浅薄之辈会对林朝阳的农民身份报以有色眼镜,大家觉得有意思的是这件事的打破常规。

  这年头城市户口的家庭家家都有知青,不管是自己家还是身边的亲友,知青与当地人结合的不在少数。

  回城大潮兴起之后,这部分与当地人结合的知青便面临著一道难题。

  大家都想回城,可身边的另一半怎么办?

  思来想去,无外乎三种选择。

  要么不回城,一辈子老死在农村;要么抛妻弃子,独自回城;要么带著在农村组成的家庭一起回城。

  人性在如此残酷的抉择面前脆弱不堪,选择第二种方式的知青是最多的,这两年因为回城这档事闹出的丑事数不胜数。

  林朝阳与陶玉书的事迹奇在陶玉书的才貌双全却下嫁给身无长物的农村小伙子,也奇在她不仅把另一半带回了城,还不遗余力的给他安排了工作。

  这样的姑娘,谁听说了不得赞一句“有情有义”?

首节 上一节 17/4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