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第146节

  另外,每一家至少有一只鸭子,人口多的有好几只。鸭子倒可以留着,等到中秋节那天做【炒血鸭】吃。

  “老三,怎么着急分肉搞什么?”

  晚上。

  家里烧了肉,两兄弟和家人坐在一起吃的满嘴流油。

  方平也很好奇今年为何提前就杀了猪,往年都是节前才分肉的。

  “没什么,就是想吃肉了,正好给莲花补一补。”

  方唯也说不清是为了什么,究其原因可能是他缺乏安全感吧。

  煤矿的事情是个引子,谁知道后面还会有啥事?

  方平喝了一口酒,也就不再多问。

  他对于自己的三弟还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的,对方要是不想说,问也没用。

  第二天。

  队里召集社员收了旱地和坡地种植的花生,总产量为71500斤,平均亩产650斤。

  【采收农作物,点数+71500,总点数:571659点。】

  大家再接再厉,在空出来的旱地(坡地)里种上了烤烟。

  烤烟任务是80亩,多出来的30亩是经过公社同意的,可以自产自销。

  方唯有时候觉得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也挺好,稻谷、蔬菜、食用油、鸡鸭猪肉、豆类制品等,全都是自己解决。

  另外,种植的烤烟可以制成烟丝,抽烟的社员可以从队里购买。

  自家酿酒自家喝,这两年甚至有人少量的酿造一些米酒。

  除了工业品没办法,甚至连得病了都可以吃中药,草药也是进山采的。

  穿衣困难一点,但国家每年都会给社员们发放布票。

  只可惜,像二队这样的富裕生产队太少了。要不是方唯搞出了高产稻种,大家也不可能过上现在这种生活。

  这天上午。

  蒋玉芬忽然来到了二队找方唯。

  “玉芬姐,我还以为今年你不来了呢。说吧,过节想买几只鸭子?”

  方唯以为对方是来买鸭子的,还没等对方开口,就笑着问了一句。

  “今年不买了,省得到时候被人捅出去挨批评。唉,现在大家都很小心,生怕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好,被人抓了小辫子。”

  没成想蒋玉芬却摇了摇头,不打算买鸭子。

  她来纯粹是找方唯聊天来了,单位上这几天乱哄哄,呆着心烦。

  “也不用那么小心谨慎,这样,你买两只鸭子,我让人帮你收拾出来,悄悄的带回去没人知道。”

  方唯不可能把集体的东西平白送人,但帮忙把鸭子收拾好还是没问题的。

  这段时间,各个单位上一些有野心、有想法的人都跳了出来,搞得乌烟瘴气。

  难怪一向大大咧咧的蒋玉芬,都变得小心翼翼。

  “那就谢谢你了!”

  蒋玉芬没有推脱,对于方唯她还是信得过的,要不然今天就不会来。

  稍后,方唯去和禽舍那边交代了一声。

  蒋玉芬去队里交了钱,方云英帮她把鸭子处理好,然后包裹的严严实实的带走了。

  方唯却在想一个问题,今年中秋,煤矿肯定不会来买生猪买鸭子,水泥厂也不见得能来,队里这么多的鸭子和生猪怎么办?

  当然,拿到收购站卖也是可以的,就是价格低一点,遇到不好说话的检验员还有可能会压等级。

  “三哥,你这就是灯下黑。咱们大队各个生产队都不是以前了,哪个生产队没有一些积累?”

  随后他去问郑虎,郑虎给他出了个主意。

  与其便宜别人,倒不如便宜自己人,可以让郑支书出面问问其他生产队。

  有些生产队的副业搞得不好,除了完成生猪任务,最多到过年的时候杀几头猪,平时连肉的影子都见不着。

  方唯一想也对,就抽空去大队找了郑先发。

  “小祖宗,你消停点吧。我和你说,最近县里开会,不仅徐广生受到了批评,就连唐泽同志都在干部大会上做了检讨。

  有人说他们只知道抓生产,其他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到位,他俩连辩解的余地都没有。”

  郑先发显得忧心忡忡,形势就仿佛一夜之间就发生了逆转。

  他让方唯低调一些,这个时候宁可把生猪交售给收购站,也不要做多余的事情。

  方唯憋着一肚子火返回了队里,闭口不提这件事。

  过了几天。

  魏光华找上门来,想要买几头生猪。

  “你们一队养的猪呢?干嘛跑来找我们买生猪?”

  方唯这两天的火气比较大,说话有点冲。

  魏光华也不以为意,解释道:“队里没有养殖基础,除了上交生猪任务,平时根本吃不到肉。”

  “行吧,生猪一斤6毛7,你要几头?”

  方唯开出的价码并不高,今年市面上的猪肉又涨价了,唯有收购价雷打不动。

  “这个价格还算公允,我要10头猪。”

  两人很快就达成了协议,方唯给一队卖了10头生猪。

  【产出生猪,点数+3002,总点数:574661点。】

  养猪场还剩下143头猪。

  魏光华前脚走,后脚水泥厂的人就来了。

  以前主管后勤的吴主任,最近进入了厂里的班子,第一件事就是要给职工谋福利。

  水泥厂是县里的财政支柱之一,总体的局势还算平稳,起码比煤矿强多了。

  “吴厂长,还是你有办法,佩服!你们这次来需要什么?”

  “有啥好佩服的,是人都得吃肉。我这次来可是和县里、公社打过招呼的,你看,手续都在这儿。”

  人家吴厂长办事就是不一样,最起码场面上的手续齐备。

  方唯也不啰嗦,按照对方的请求,给水泥厂卖了30头猪、500只鸭子。

  【产出生猪,点数+8400】

  【产出麻鸭,点数+2008】

  【总点数:585061点。】

  养猪场还剩下113头猪,【2号禽舍】还剩下1280只鸭子。

  算上卖给一队的生猪,这两笔交易一共收入了8814.14元现金。

  时间匆匆。

  转眼到了中秋节。

  由于盘莲花行动不便,两个人就没有回瑶寨过节,而是留在了家里。

  阿公派人送来了一些山货,再三叮嘱方唯一定要照顾好莲花。

  过节当天,关崇阳不请自来,同时他的身后还多了一个人。

  “孙道长?你什么来的?快进来,等会一起吃饭。”

  瑶寨来了一位阿姐,以前最疼盘莲花了,也在方唯这边过节。

  今天的饭菜都是人家做的,所以方唯和盘莲花就没有去方平那边。

  结果三个人还没动筷子,家里又来了客人。

  “老三,师弟他刚到,我们就不客气了。”

  关崇阳和方唯自然不需要客气,于是就拉着孙道人进了屋,在桌边坐了下来。

  孙道人不喝酒,方唯陪着关老爷子喝了两杯,阿姐和盘莲花吃完之后和大家打了声招呼,就先回屋去了。

  方唯这才问道:“道长这次下山,想必是有什么事吧?”

  他觉得现在的形势不太好,如果孙道人是下山采买或者来看望关崇阳,在村里呆几天最好还是早点回去。

  “唉!师弟被人从道观赶出来了,天下虽大却无容身之处。”

  关崇阳接下来的话,却让方唯大吃一惊。

  【三清观】地处偏远,远离尘世,是谁吃饱了撑的搞这些事?

  后来孙道人补充了一句,他才搞清楚事情的原委。

  “移风易俗破除封建迷信”的活动,正在全面推开,在部分“群众”的强烈建议之下,孙道人和两个徒弟被要求还俗。

  好在道观里也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具体负责这件事的人,若干年前曾在道观里找孙道人看过病,有那么一点香火情。

  所以,道观倒没受到什么损失,关了门就完事。

  “我两个徒弟返回了原籍,可我没地方去啊,只好来投奔师兄。”

  孙道人显得很无奈,自己半辈子都是在山上度过的,现在被人从山上赶下来,他只觉得前途一片迷茫。

  最关键的是,他也不知道能在这边呆多久。

  关崇阳也搞不清楚如今的政策,便来找方唯商量。

  “这事我来想办法,孙道人,你愿不愿意留在我们二队?你要是愿意,我明天就去找大队找公社,争取把你的身份问题解决了。

  不过,以后的称呼得变一变,不能再叫你道长,只能称呼你的俗家名字。”

  这件事说麻烦也麻烦,说简单也简单。

  要是郑先发和徐广生愿意帮忙,就可以把孙道人的户籍落在二队。

  社员们那里方唯会去做工作的,估计问题不大,但“道长”和“道人”之类的称呼就不能再叫了,只能称呼对方的俗家姓名,孙兆东。

  “哈哈,称呼不过是一个符号,以后叫我老孙就行。方队长,多谢你愿意收留我,你放心,我在队上绝不会给你惹麻烦的。”

  孙道人一向很洒脱,自然不会在意这种细节。

  他虽然已经六十来岁了,但依然保持着常年劳作的习惯,身体比得上一个壮劳力。

  修行就是修心,一旦有了落脚之地,他的心就会定下来。

  “行,你先在老爷子家里住段时间,等我的消息。来来来,别光顾着说话,大家多吃点。”

  商量好了对策,大家便不再提这事儿,高高兴兴的吃了顿饭。

  第二天。

首节 上一节 146/2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