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天然的血脉压制,兄妹俩都怕田桂花,反而不怎么害怕方平。
“我们班上有好几个住在城里的学生,写了请战书,他们坚决要去北大荒插队。然后就有不少人跟随,天天跟打了鸡血似的,老师干脆放了一周的假。”
事实证明,上山下乡的前期动员工作很得力,已经有先行者打好背包就出发了。
涛涛他们班上以及其他班级的一些同学,积极效仿,目前正在等待上级的批示。
方涛还好,他是不用插队的,大不了哪来的回哪儿去。
“不上课就帮着家里多干点活,明天早上早点起,给我去山上砍柴。”
田桂花也乐了,回来就回来呗,没事在家里干干活看看书,不也挺好?
“晓得了,我要去找满满,等会再回来吃饭。”
方涛放下自己的东西,就去了方唯那边。
方唯一家人和王竹韵正准备,看到涛涛来了,盘莲花就喊对方坐下吃饭。
“我不吃了,家里正在做饭,我不回去吃的话,一会又得剩饭。”
方涛没让盘莲花帮自己盛饭,他坐在一边,和方唯说了一下学校的情况。
他明年就要初中毕业了,但当前的形势不容乐观,搞不好他都没办法上高中。
“高中上不上再说,反正你自己要抓紧学习。回头放寒假也别闲着,我给你找个老师帮你辅导功课,听到没?”
方唯很清楚,接下来上山下乡,初中生、高中生纷纷涌向了农村。
好后上课的事情就别想了,大多数学校会停课,学习全靠自己。
杨帆是中学教师,水平很不错,方唯就想着让对方帮涛涛补习功课。只不过这事该怎么说呢?说不好会让人家觉得自己是在以势压人。
“晓得了!满满、婶婶、竹姨,你们接着吃,我回去了。”
方涛在小叔这里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然后便高高兴兴的返回了家里。
他在意的是自己的学业能不能继续,其他的事都很少掺和。
学校里的同学叫他书呆子,实际上是讽刺他“两耳不闻窗外事”,是个落后的家伙。
吃过饭,方唯去找了高青山。
有些话他不好直接和杨帆说,想让高青山去探探对方的口风。
高青山一听就乐了,说道:
“私事咋了?能让他帮忙辅导功课,那是看得起他。你是不知道,相较于干农活,杨帆恐怕还是愿意教书。你找他帮忙,他巴不得呢。”
“那行,你和他说说,对方要是愿意就来找我,不愿意就算了。”
方唯现在拿捏着这8个人的命脉,他自己能不能清楚?
他之所以这么迂回一下,也是为了面子上不那么难看。
方唯一直避免给人留下以势压人的印象,他好歹也是省代表,做事情不能不管不顾。
果然,杨帆听到高青山的话,高兴的直接跳了起来:“队长对我们不错,给他侄子补课的事我接了。”
他之前一直很担心,担心哪一天又让他下地干活,天地良心,他是真打怵干农活。
现在队长找自己帮忙,他的心里一下子就踏实了,同时在心里暗暗的想,一定要把方涛的学习成绩提上去。
他明白,这才是自己的价值所在。
第二天。
杨帆瞅空去找了方唯,补课的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方唯最后去找了郭永清的爱人,请对方帮忙找一套高中课本。对方二话不说就给他拿了一套,死活不肯要钱,他只好带了回去。
书本交给方涛,然后带他去见了杨帆。
涛涛是个爱学习的孩子,天生的读书种子。可惜,现在已经取消了高考,上大学采取推荐与选拔相结合的方式。
但不管怎么说,涛涛都应该全面学习和了解高中的知识,等以后看有没有办法帮他搞一个工农兵大学生的推荐名额。
时间匆匆。
转眼到了冬至。
今天队里杀了一头猪,把女社员召集起来包饺子。
【产出生猪,点数+310,总点数:368568点。】
队里做大锅饭也不少次了,还是头一次吃饺子。南方和北方的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差异,北方一言不合就包饺子,而当地一年到头也吃不了几回饺子。
包饺子是方唯亲自安排的,偶尔换换口味也挺好。
到了中午,二队的男女老幼都来到了队部的门前,很快,热气腾腾的饺子就出锅了。
饺子馅是猪肉白菜馅的,咬一口滋滋冒油,吃起来很过瘾。
“好吃!这么多年还是头一回吃到这么美味的饺子。”
方唯不禁发出了感叹,但这也恰恰说明,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的发展。
吃完这顿饺子,公社通知各生产队的队长和副队长,到公社去开会。不用问,这次会议就是有关“上山下乡”的动员大会。
会议要求,各个生产队不能拒绝接受知识青年,同时要做好基本的生活保障工作。
第171章 生产队新来的年轻人
从这一点来看,方唯和二队就比较聪明。
反正是躲不过去的事情,还不如早做准备,省得像现在这样手忙脚乱。
会议结束后,各个生产队的队长都去了大队。
“方队长,接下来会给你们队分配32名知青,他们都不是本县的人,希望你们能力所能及的多帮助他们、关心他们。”
魏光华按照各个生产队的情况,对下乡的知青进行了分配。
其中二队需要接纳32人,这个人数不算最多的,但也不少。
方唯和郑虎没有啰嗦,表示愿意接受。
下塘大队的整体情况都不错,所以在分配人数上都没有斤斤计较。但其他的公社的生产队就不是这么祥和了,听说争吵的很厉害,多一个人都不愿要。
“魏支书,知青什么时候到?”
方唯准备回去,临走前问了一下人员抵达的时间。
魏光华说三天之内就会到,希望大家提前做好准备。
要是没有地方安置这些知青,就暂时安置到社员家里借住,等以后再想办法。
方唯和郑虎扭头就走,二队不存在这个问题,已经提前建好了宿舍。
三天后。
赵金生和郑豹大清早去公社接人,32个知青要核对一遍,然后在公社办理了落户的手续。
这些知青的户口,全部落到了生产队的集体户上面,以后只能扎根农村。半途跑回去也没用,城里已经没有了户口,定量什么的都取消了,回去也呆不下去。
“大家都上车,动作快一点还能赶上午饭。”
赵金生招呼大家上了拖拉机,为了接他们,队里派出了两台大型拖拉机。
知青们显得很兴奋,没想到这个曾经的贫困县,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差啊,居然还有大型拖拉机。
大家上了车之后,一个小个子戴眼镜的女生喊道:“同学们,我们大家要以良好的精神风貌迎接新的挑战,唱首歌吧。”
这个小姑娘叫姜霞,是从陈州过来的,一看就知道对方肯定当过学生干部。
在她的带领下,同学们开始合唱,气氛倒是蛮不错的。
拖拉机“突突突”的向前行驶着,赵金生看着一张张充满朝气、青涩的面庞,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这里面年纪大的同学已经高中毕业,也有高一高二的在校生,甚至还有初中生。
而刚见面就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那个叫姜霞的小姑娘。
一行人回到了二队,方唯和郑虎等人已经在宿舍这边等着了。
“同学们,你们好!欢迎大家到二队扎根。我是方唯,二队的生产队队长,以后大家在生产生活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可以来找我。”
方唯代表二队简短的说了几句,然后就让郑虎给他们分配房间。
一人一个单间肯定做不到,双人间、三人间最多四人间还是可以做到的。
“方队长,你们想的这么周到啊,我还以为刚来的借住在社员家里。”
姜霞瘦瘦小小的,但社交能力很强。
这才刚到二队,就瞅准机会主动和方唯搭话。
“同学们要来插队的事情,早有说法,所以我们就趁着农闲时节,修建了两排宿舍。
你叫姜霞是吧?现在双方还不熟悉,就由你暂时担任知青小组的组长。”
方唯本来还在发愁呢,让谁当这群知青的临时头头呢?
结果姜霞适时地站了出来,所以就让她先试试吧。
“是!保证完成任务。”
小姑娘做了保证,然后才笑嘻嘻的去了自己的宿舍。
郑虎给他们安排宿舍,安排饭食,方唯转身回家去了。
这些小年轻正在兴头上,不知道接下来的日子能不能适应。
“三哥,知青们的东西可带的真够全的,我还看到有人连锅都带来了。其中有几个也就十五、六岁的年纪,离开家人来农村能行吗?”
方唯一直在忙活,这会儿才吃午饭。
盘莲花一边吃,一边和他说话。
“下午我带人帮他们砍一些柴送过去,另外再给他们预支一些粮食、食用油什么的。都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做饭,回头也得去看看。”
中午是郑虎安排人做的午饭,知青来了就可以吃现成的。
问题是以后咋办,不可能天天有人帮他们去做饭。
方唯一想就头疼,这些事还得慢慢理顺,一下子多了30多张嘴,需要忙活一阵子。
“要不还是让他们分别去社员家里搭伙吧,一群小家伙也怪可怜的。”
盘莲花自从当了母亲之后,心软了很多,这会儿还在为那帮知青操心。
方唯摇了摇头没吱声,这事由郑虎处理,他懒得发表意见。
下午。
郑虎安排人带着知青们去挑水砍柴,一方面带着他们熟悉环境,另一方面也是暗暗的观察一下,看看他们的劳动技能和生活技能到底咋样。
方唯也过去转了转,这帮小年轻的表现比预想中的要好,起码挑水砍柴勉强能完成。
“同学们,我建议大家自由结合在一起搭伙。我姐说过,一个人的饭最难做,咱们三五个能合得来的人凑在一起吃饭还能省钱。”
挑完水、砍了柴回来,姜霞把大家喊到一起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