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边喝酒一边聊着这些事情,方唯倒是话不多。
目前来看,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花钱的地方也很多,但有关种子的问题上面迟早会重视的。
会议结束之后,他没有急于返回村里去督导春播工作,而是直接乘飞机去了浙地,去考察人家省级种子库的建设情况。
抵达杭城之后,他先顺便去看望了亲家。
亲家说他们过一段时间就会去羊城,到时候刘雪梅的母亲会在那边多呆一段时间,直到孩子出生。
方唯和刘雪梅的父母一起吃了顿饭,便去了浙地种子库。
“方支书,你是国内育种方面的权威,请你给我们一点意见。”
种子库是省农业厅、省农科院以及浙地的几家大型农业公司共同建设的,目前的规模不算大,但也搜集了不少优质的传统种子。
种子库的大投入主要在搜集种子和保存种子等方面,看得出来,这个种子库建设的不错。
“你们的种子库已经初具规模,我没什么好说的。不过,我倒是可以和你们互通有无,这样的话,能加快咱们两边的种子库建设。”
方唯和对方谈起了交换种子的事情,这对对方都有利,所以人家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第560章 【南丰麦327】问世,江淮平原
随后,方唯代表瑶岭农业和对方签订了一份协议,便直接返回了村里。
接下来交换种子的事情会有专人负责,倒不需要方唯多操心。
他在家里休整了两天,便开始去各个生产单位巡视。
今年的春播的生产计划和去年夏种的生产计划区别不大,尤其是稻种依然保持了大量的种植。上一季的稻种销售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所以这一季的稻种产量大也属正常。
第一站,方唯去了清河县。
清河县的条件目前看起来还有些简陋,但生产方面已经达到了公司的平均水平,不会耽误今年的春播工作。
“支书,这三十万亩水田很肥沃,我们在各地购买了一些农家肥,建立了堆肥场。另外,打井工作也已经同步展开,育秧基地、谷仓、米厂、办公楼等设施也将投入建设。”
基地的负责人向方唯汇报了春播的情况,今年惟一欠缺的就是育秧基地。
不过这个问题不大,新林县距离清河县也就几十公里,培育好的秧苗可以直接运输过来。
“大家辛苦了!你们能因陋就简,很好的完成了春播任务,就值得表扬。”
方唯感到很满意,中午吃饭的时候,林炳坤也赶了过来。
对方这些日子也一直在各地巡视,除了督导工作之外,关键是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
而方唯不管具体的事务,他在各地巡视仅仅是起到督导的作用罢了。
等到各单位完成了插秧工作,今年的春播就顺利结束。实际上种田就这样,年复一年,只要没有大的自然灾害,一般也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
这天上午。
他在办公室接到了孙士礼的电话。
“方支书,天大的好消息!你培育出来的新一代小麦成功过了,经过验证和检测,产量大幅提高,品质也非常好,而且在种植过程中也表现出极强的抗性。”
幸福来的猝不及防,在经历过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孙士礼其实对新一代小麦的研究不抱任何希望。
这一次的验证工作也是如此,他都没怎么过问,只是让中原基地那边种植看看。
结果,小规模种植的小麦喜获丰收,而且种植过程很顺利,抗性良好。到了此时才引起了孙士礼的重视,他急匆匆的赶到基地,然后开始对新一代小麦进行全方位的检测。
这一折腾就折腾到了今天,所以拖延了一段时间才给方唯打电话。
“恭喜孙所长,你终于得偿所愿了。那么接下来就需要进行大面积种植,你那边有合适的合作伙伴吗?”
方唯自然很高兴,提升种植区的等级,很幸运的刷出了迫切需要的大礼包,也使得育种工作再上了一个台阶。
新一代小麦的研究成功只是开始,未来可以解决不少育种难题。
不过接下来的大面积种植他就没办了,瑶岭农业除了育种之外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从来没有种植过小麦。
北方是小麦的主产区,但公司在北方没有土地。
“这个我有办法,你放心吧。不过,种子能跟上吗?”
“育种肯定没问题,之前还剩下不少种子,我这边再多生产一些。”
两个人聊了将近一个小时,才挂了电话。
新一代小麦耐寒耐旱,属于冬小麦品种。在此基础上培育春小麦品种也不是啥难事,只是暂时没这个需求。
所以大面积种植要等到秋天了,这事儿也不着急。
匆匆数日。
孙士礼再次带来了电话:“方支书,我在江淮这边搞到了50万亩农田,很适合种植小麦。你们瑶岭农业有没有兴趣承包下来?”
国内小麦的主产区的就包括江淮平原,只不过想要在那边承包50万亩农田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孙所长,你怎么做到的?这事儿貌似很困难吧?”
不是信不过孙士礼,方唯只是感到很好奇。
“是上面说话了,才有了这个便利条件,所以你要不要这50万亩土地?我可告诉你啊,错过这村可就没那店了哦。”
听完孙士礼的解释,方唯才恍然大悟。
这50万亩农田必须拿下来,上面开口就等于是有人背书,在当地也能受到很好的照顾,不去才是傻子。
“行啊,那我们也尝试一下种植小麦。这样,三天后我过去一趟,来得及吗?”
“来得及,咋来不及?你五天后过来就行,到时候我等你。”
两人约好了见面的时间地点,便结束了通话。
方唯随后和蔡桐、胡林伟、林炳坤等人通了气,他们几个也很支持方唯的决定,到时候林炳坤会跟着方唯去江淮。
承包土地种植农作物,对于瑶岭农业来说属于轻车熟路的事情。
不过公司从没有大面积种植过小麦,但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等签订了承包合同之后,林炳坤就会大量招聘熟悉小麦种植的技术人员和农工。
只要待遇好,什么样的人才招不到?
中午。
方唯、林炳坤一行人抵达了江淮市,然后在约定的地点见到了孙士礼。
农田距离江淮市还有100多公里,但他们首先要和主管部门的有关人员见个面,然后再去现场考察。
“方支书,市里对这件事很重视,他们希望瑶岭农业能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提高当地的农业生产水平。”
孙士礼提前和方唯等人聊了一会,然后才带着大家一起去了市里。
江淮方面果然很重视这件事,派出了高规格的接待阵容,给足了方唯等人的面子。
第一次见面不会没有谈什么实质性的内容,更多是属于礼节性的。
中午,市里安排了午宴,吃饱喝足之后才派人带领一行人去了农田所处的地方。
等到了地头,方唯才真正感受到了江淮平原的魅力。这一带水源充足、地形平坦,一望无际的农田一眼望不到边。
“这一带是我们地区最好的农田,也是小麦主产区。这里本来准备搞经济技术开发区,后来由于各种原因暂停了,但农田并没有遭受毁坏。”
陪同方唯等人考察的是一位秘书长,对方详细介绍了这一带的发展历程。
林炳坤去田里亲自看了看,果然是肥沃的土地,农田水利设施也很完备。实际上愿意承包这片土地的,大有人在,只不过瑶岭农业处于优先的位置。
“是啊,都是一等一的好田。如果我们承包了这一带的农田,那么相关的生活和办公设施建在哪里?”
方唯点点头,问了一个相关的问题。
“这一点市里也考虑到了,你们跟我来,就在不远的地方。那边之前是经济开发区的项目部所在地,不属于基本农田,足够你们使用了。”
市里很有诚意,建设相关的办公和生活设施、生产附属设施等,并不占用50万亩的土地,而且是免费赠送的。
方唯等人跟着市里的同志来到了项目部,还别说,这里距离农田不远,三通一平基本完成,以后在生活工作方面都很方便。
另外,距离农田12公里之外有一个镇子,还算繁华,平时买东西或者消费都很方便。
当晚,方唯等人就住在了镇上,毕竟下午来的就比较晚,考察工作还没有完成。
翌日。
考察继续,直到傍晚时分一行人才回到了江淮市。
“支书,我觉得这50万亩土地可以承包,那边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农田距离国道很近。”
晚饭后,林炳坤主动找方唯聊了聊,说实话他的心动了。
方唯点点头,说道: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回头你这边尽量争取一些优惠条件。我给你透个底,我打算以后把小麦育种放在这边,这是一张很重要的底牌,你要好好利用。”
方唯这两天就要回去了,剩下的事情交给林炳坤等人处理。
关于新一代小麦育种的事情,他考虑了很久,最后还是决定在江淮育种。
一方面公司的土地资源本来就很紧张,而小麦育种又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另一方面就是为了显示瑶岭农业的诚意,在谈判中取得更加有利的地位。
“我明白了!有了这张底牌,我相信对方会重视我们的。”
林炳坤之前多少有点不自信,主要是因为瑶岭农业在小麦育种和小麦种植上没什么建树。
虽说现在搞出了新一代小麦,但因为还没有大面积种植的数据,所以并不能说明什么。但有了在当地育种的承诺就不一样了,相信江淮方面会很感兴趣的。
第二天。
方唯就离开了江淮市,而孙士礼则返回了京城。
林炳坤等人留下来和市里谈判,后续的事情方唯不会插手。
等她回到村里没几天,瑶岭农业就和当地签订了土地承包合同。江淮方面很有诚意,给出了不少优惠政策,其中最大原因就是公司答应在这边设立育种中心。
回到村里之后,方唯会同瑶寨育种小组和研究所整理了新一代小麦的资料。
这种小麦被命名为【南丰麦327】,亩产达到了1050斤,口感好品质高,是不可多得的小麦精品。
第561章 方向之争,风险隔离
时间匆匆。
经过最近的几轮扩张之后,方唯决定休整一段时间。
目前各种经济作物的育种工作全面走上了正轨,瑶岭农业在育种方面一枝独秀,像新凯奇这样的种业公司已经被远远的甩在了身后。
新凯奇这两年老实多了,基本上也没有什么小动作。
因为差距拉开之后,小动作根本起不到任何的作用,反而还会因此被人嘲笑。
但瑶岭农业强势介入小麦育种和种植,还是出乎了很多人的预料。现在各种小麦的品种很多,市场上供应的小麦种子五花八门。
之前比较畅销的几款小麦品种,都属于杂交小麦。
方唯这一次另辟蹊径,没有走杂交育种的道路,利用传统育种的方法搞出【南丰麦327】真的很不容易。
前后历经了好几年,不断的失败,终于修成正果。
如今公司拿下了江淮平原50万亩的土地,【南丰麦327】的育种工作随即展开。江淮小麦种植基地先期会拿出来10万亩农田进行育种,其余的40万亩农田则用来种植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