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第637节

  杨峰斟酌了一下语句,然后回答道。

  这件事说起来有点复杂,简单说就是隋阳县的公关能力太强了,已经说服了集团公司相当一部分人。

  蔡桐本身就稍微保守一些,看到胡林伟等人和隋阳县派来的人眉来眼去的,他更不会答应去隋阳县建设榨油厂。

  再加上方唯去了京城,这件事就拖了下来。

  “你去给蔡总和胡总打个电话,让他们把各自的意见以书面形式交给我,我来做决定。”

  既然已经充分讨论过了且不能达成共识,方唯就要动用董事长的权力进行最后的决策。

  事情该办的还要办,不能一直犹豫不决。

  “好的,我马上去。”

  杨峰随即转身出了门,去办公室给蔡桐和胡林伟打电话。

  他这边刚抓起电话,就有工作人员给他送来了传真件,正是集团公司发来的请示报告。

  于是他又拿着报告去找方唯,将报告递给了对方。

  “他们倒是很及时.”

  方唯本来对两人的拖拉有些不满,但现在对方主动提交了报告,就说明他们不是在故意拖延,而是因为自己去京城开会没回来的原故。

  他随后静静地看完了报告,然后扭头看向了张楚。

  “老张,选址的问题你是什么意见?”

  “我觉得还是放在隋阳县比较好,毕竟花生的来源主要是那边,咱们这边的原材料供应主要是油菜籽和油茶籽。”

  新建工厂的地址,张楚毫不犹豫的推荐了隋阳县。

  他的想法是以后在新林县榨油厂主要生产菜籽油和茶油,而花生油可以在隋阳县生产,这样一来可以节省不少的运输费用。

  新林县虽然也建立了花生种植基地,但总产量比隋阳基地可少多了。

  这边种植的花生以后可以卖给梁文辉,不用再拉到隋阳县去。

  “嗯,你的想法和我差不多,这件事就这么定了。”

  自从建好了隋阳花生种植基地后之后,隋阳那边给予了各种支持。

  说实话,新林县对瑶岭集团的支持力度都没隋阳县大。

  这还不是主要是的,考虑到原材料的运输问题,张楚提出来的方案也是最科学的。

  于是方唯在报告上签署了意见,决定在隋阳县新建一座榨油厂,主要用来生产花生油。

  这件事有了结果,蔡桐等人也就结束了争论,开始全力配合张楚建设新工厂。工期定在半年之内,要人给人要钱给钱,总之就是要又快又好的完成工程建设。

  胡林伟和张楚去了隋阳县谈条件,然后个当地签署了投资协议。

  隋阳县榨油厂很快开工,徐博得知此事之后马上来找方唯,但这件事已成定局。

  “方支书,唉,你那新工厂建在咱们新林县多好?白白让隋阳县捡了便宜。”

  徐博后悔的直拍大腿,自己要是早一点知道了这个消息,说不定还能把这个项目拦截下来。

  现在说什么都没用了。

  “徐书记,我们主要是根据自己的产业布局做出的决定,希望你能理解。”

  方唯赶紧解释了几句,他实在不愿意看到徐博那副懊恼的样子。

  徐博倒是很快就调整好了自己的情绪,随即转移了话题。

  两人聊了一会,徐博便告辞离去,走的时候还千叮咛万嘱咐,以后有投资项目一定要先想着本县。

  方唯不禁莞尔,对方其实也是一个挺有意思的人。

  翌日。

  他一大早就开车进了山,去试验林转了转。

  新一批的树苗已经长得有一人高,林业公司正在进行移栽,估计今年移栽的树苗数量比去年要多出三成左右。

  “支书,野生茶树林的树种替换速度,比预想中的要快。而且去年移栽的树苗,到了今年就长高饿了一大截,看来经过改良之后茶树具有了速生的特性。”

  林业公司的负责人陪同方唯转了一圈,对树种替换计划有了必胜的信心。

  他也清楚支书为什么首先要改造野生茶树林,就是因为现在的油茶籽产量太低,远远跟不上茶油生产的需求。

  人工种植油茶树,公司所属没那么多的林地。

  承包的林地不允许大面积种植单一树种,而针对野生油茶树林进行树种替换就是唯一的办法。

  本以为这个办法见效慢,现在看来最多五年就可以完成。

  “嗯,你们最好替换工作就行,未来就靠油茶树进行自然繁育,不要人为干涉。”

  替换树种不会引发生态灾难,更何况他这次升级还刷出了【生态恢复+1】的额外属性。

  至于野生板栗林和野生枇杷果林,可以先放放,等以后再说。

  当然,最好的办法还是去别处能承包大量的林地,种植油茶树。那个来得快,也不需要搞树种替换这么复杂的工程。

  从山里下来之后,方唯没有去办公室,而是直接去了县里徐博。

  徐博满脑子都是怎么尽快干出成绩,那么他就给对方送上一份大礼。

  “你要承包全县的山林?方支书,县里最好的林地都在大瑶山,其他山林的条件可远远比不上那边啊。”

  听完方唯的话,徐博的确很动心。

  不过他也知道自己和对方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所以才劝了一句。

  虽然他不是林业方面的专家,但对于本县的资源还是做过详细的调查研究的。

  “无妨,我就是为了种植油茶树,解决榨油厂油茶籽供应不足的问题。”

  方唯能感受徐博的善意,然后说了自己的理由。

  “你有把握就好,这件事你交给我,我先和各乡镇的负责人谈一谈,尽快解决各种阻碍,把全县的林地都交给你们。”

  徐博见对方心意已决,便直接拍了胸脯,这件事包在他身上。

  方唯暗暗的撇了撇嘴,现如今在新林县谁都愿意把土地(山林)承包给瑶岭集团,不仅仅是公司给的承包费较高,关键是公司还会安排就业,保证一户人家起码有一个就业名额。

  这对大家有很强的吸引力,所以徐博的举动只是口惠而不费。

  当然,徐博这个人还是很不错的,在对方的努力下,瑶岭集团各单位都获得了不少的实惠。无论是银行贷款、补贴还是其他的优惠都没落下。

  没过多久,徐博就把这事办成了,比方唯之前预想的还要快。

  随后他让林业公司的负责人去和各乡镇签订合同,以前山上的杂树和部分果树都会陆续砍伐,然后开始全面种植油茶树。

  另外林下种植也要搞起来,目前林业公司出产的种植草药供不应求,可以一步到位扩大种植规模。

  至于板栗树,林业公司不准备再种植了,主要是因为目前的产销基本平衡,没必要再扩张。

  由此可见,还是油茶树带来的经济效益更可观一些。

  公司的自有林地有育苗基地,但林业公司高层更倾向于种植方唯改良的油茶树品种。经过这两年的移栽,他们已经发现了改良品种的种种优点。

  方唯倒无所谓,毕竟深山里的试验林占地面积很大,完全可以支撑育苗的需要。

  之前试验林的利用率并不高,现在的话可以让林业公司尽快播种,到了秋天就可以进行移栽。

  现在林业公司内部都把这种改良品种称之为速生油茶树,虽然还不知道油茶籽的产量如何,但仅仅是这一点就能让他们欣喜若狂。

  方唯不管这些具体的事情,最近他经常都呆在研究所和实验小组,指导各个育种项目。

  杨峰为他减轻了不少工作压力,一些小事情对方可以直接处理,不能处理的也会进行整理,然后找到方唯让其处理。

  很多工作对接都是由杨峰完成的,大量的报表也是由他进行汇总和数据分析。

  他这个助理比董事长可忙多了。

  “杨助理,你让公司给我挑选一个专职秘书,我看你一个人实在是忙不过来。”

  很多事情方唯都看在眼里,这天他在办公室处理公务,正好杨峰来给他送文件,就随口交代了一句。

  杨峰差点流下了眼泪,董事长还是关心自己的,知道自己这段时间都快忙成狗了。

  “好的,我马上给蔡总打电话。”

  现在集团公司的常务副总依然是蔡桐,方唯兼着总经理,胡林伟手中的权力也很大。

  目前这个平衡还没有打破,大家都在猜测他会把总经理一职交给谁,是蔡桐还是胡林伟?亦或是大家都想不到的人选。

  现在杨峰异军突起,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就是方唯的代言人,关键是方唯舍得给他放权。

  杨峰随即去和蔡桐联系,方唯扫了一眼杨峰处理过的事情,没有发现任何的失误,很满意的点了点头。

第609章 再度扩张,蔬菜供应基地

  三天后。

  杜婉怡抵达了社里,方唯经过面试,认可了对方,让对方暂时担任自己的秘书。

  董事长秘书的到位最开心的莫过于杨峰,他将手里大部分的事务性工作交给了对方,自己也能更好的完成助理的工作。

  要知道之前他可等于是把助理和秘书的工作一肩挑,每天都忙得脚不沾地。

  方唯则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育种工作中,虽然具体的事情不需要他动手,但时不时的对研究项目进行指导,无形中加快了各个项目的进展。

  时间匆匆。

  方唯这段时间都没有离开社里,但和海水稻试验田那边一直保持着联系。

  据王木齐反映,试验田里的海水稻长势良好,预计再有两个月就可以进行收割。海水稻一般的生长周期在4到5个月,试验田里的海水稻生长速度要快一些,大致在三个半月就能成熟。

  毕竟现在还处于海水稻的筛选阶段,这个速度已经可以了。

  这天一早。

  方唯去了林业公司位于红旗乡的承包林地,这一带虽然没有大的山脉,但伍家岭绵延数十里,搞植树造林还是不错的。

  目前公司已经开始大面积的种子油茶树,树苗选用了方唯培育出来的改良品种,放眼望去,一大片一人多高的树苗整整齐齐排列在山上,显得生机勃勃。

  经过县林业局的批准,原先各家各户在山上种植的杂木和果树,正在有计划进行砍伐。

  这一带的山上可没有野生林和野生林木,山上的树种早就换了一茬又一茬。山上没有什么珍贵的树木,杂木多以速生品种为主。

  “支书,我们规划了油茶树林、其中会搀杂一些楠木、松柏、银杏、红豆杉等几十个珍稀林木品种。

  在半山腰的位置,会种植草药。头几年我们需要的人手比较多,公司除了新聘用了一部分员工之外,还会根据生产情况大量雇佣临时工。”

  林业公司的的负责人陪同方唯进行了考察,并介绍了相关的情况。

  目前油茶树的树苗完全可以跟得上生产所需,但珍贵林木的树苗供应稍微有些紧张,目前公司的苗圃正在加紧时间进行培育。

  不过,无论是之前的树种替代计划还是新增的植树造林计划,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倒也不用太着急。

  承包山林本来就是长线项目,方唯自然能理解。

  “不要太赶,要把工作做扎实,在考虑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要多关注生态环境。”

  林业公司之所以要在山里穿插种植珍贵林木,主要原因就是为了避免山上的林木品种太单一,从而影响整个生态。

  物种的多样性还是需要的,方唯并不急于从这些承包林地中榨取利润。

首节 上一节 637/6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