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薪就能变强,我有十亿员工! 第776节

  “李姐,不用客气,您叫我姚玉或者小姚都行。”

  姚玉说完,递给李佳凤一张申请表,并协助对方填写了个人信息。

  接下来,她把李佳凤送进了培训班。

  时间转瞬即逝,一上午很快就过去了。

  等李佳凤走出筷跑家政的服务网点时,整个人还晕乎乎的,脑子里一片懵。

  她压根没想到,原来做家务这事儿里藏着这么多学问,远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

  这一刻,她还真不敢说自己会做家务。

  譬如要严格区分厨房、卫生间、客厅、卧室的清洁工具,甚至用颜色编码来避免交叉污染。

  使用不同功能的吸尘器吸头,并在使用顺序上遵循从里到外,从上到下的原则。

  每天都会用稀释的消毒液擦拭开关、门把手、灯罩,这些是高频接触却最容易被忽略的地方。

  定期清理冰箱内部、烤箱的油垢、微波炉的转盘和内壁、洗衣机内筒和胶圈、热水器底部等卫生死角。

  衣服要严格分类,针对不同的污渍,比如油渍、血渍、红酒渍、墨渍等,要使用专业的去渍剂进行预处理,而不是简单地扔进洗衣机。

  在熨烫衣服时,根据不同面料调整熨斗的温度和蒸汽量。

  最让李佳凤崩溃的是,她发现自己,连叠衣服的方式都是错的。

  老师叠一件衬衫只需要三秒钟,那些衣服到了对方手里,仿佛有了灵性似的,变得格外听话,几下就被整理得平平整整。

  上课之前,她的想法是,做家务还要学一个月,那不是傻子吗?

  上课之后,一个月真的能学完吗?

  另一边。

  筷跑家政被添加进了拼呗的Prime超级会员权益中,每个用户都能免费获得两个小时的家政服务。

  虽然筷跑家政目前只在一二线城市开通服务,但依托着拼呗平台三千多万的会员基础,它刚一上线,就吸引了无数人前来试用。

  没过多久,就有网友在斗音、小红书和今日头条上分享起了体验感受:“哪怕是花钱,我觉得特别值!今天上门的阿姨做事又快又麻利,叠衣服三四秒就能搞定一件,一看就是专业的!”

  “我也叫了一个阿姨,反正拼呗免费送了两个小时的服务,不用白不用!有一说一,筷跑家政的服务水平绝了。

  我妈说,她干了三十年家务,在这位阿姨面前,却像个新兵蛋子!”

  “原价是两小时80元,说实话,一开始觉得有点小贵。但等阿姨做完活儿我才发现,这钱花得值。

  她们干两小时的效果,比别人干四小时还要好,关键是这些阿姨打扫起来特别懂技巧,带的工具也齐全,效率特别高。”

  各大社交平台的评论区里,几乎全是清一色的好评。

  看着满屏的夸赞,反倒让人忍不住怀疑,筷跑是不是找了水军来刷评价。

  而第一批请了筷跑全职保姆的雇主,很快也发现了不一样。

  这次请来的保姆,虽说价格确实比之前高了些,但做事风格明显和以前的阿姨不同。

  她们做完饭,厨房会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地面拖得光可照人,连一点水渍都找不到;活儿干完了就回自己房间,很有分寸感,从不会胡乱打听雇主家的私事。

  “专业!”

  这两个字,成了所有雇主心里最一致的想法。

  一时间,筷跑的全职家政成了行业内的香饽饽,一些高档小区的业主,在朋友的推荐下,也在筷跑家政挑选到了合适的阿姨。

  直到9月26日这一天,一位三十一岁的筷跑家政人员,凭借会做菜、能开车还懂英语的技能,直接拿到了2.6万元的月薪。

  该消息一传开,全网的热度瞬间就爆了。

  “离了个大谱!寒窗苦读十六年,收入竟然还不如保姆?”

  “我985毕业进互联网大厂,月薪才1.8万,天天加班到半夜,她一个保姆凭什么拿这么多?”

  有人带着酸意吐槽。

  底下立马有人反驳:“凭什么?人家会做菜、能开车还懂英语,这些技能你都会吗?雇主家里有外籍老人,需要有人用英语沟通日常,还得接送孩子上下学,厨艺要兼顾中西餐,2.6万算给少了!”

  还有刚毕业的大学生委屈发帖:“我找工作投了几十份简历,最高的offer才8000块,早知道当初不学设计,去学家政算了。”

  争议声还没平息,又有人翻出筷跑家政的薪资体系,质疑“2.6万的月薪”是噱头,实际大部分阿姨拿不到这么多。

  筷跑方面立即作出回应,对外公布了筷跑家政各薪资阶段的分布情况:6000元到10000元,占比46%;10000元到15000元,占比27%;15000元到20000元,占比16%;20000元以上,占比7%。

  此时,筷跑家政的全职员工已有1.1万人。

  换而言之,有接近800人拿到了两万元的月薪。

  顷刻间,破防的网友就更多了。

  筷跑家政的名气也愈发响亮,从而吸引更多的从业人员加入。

  对陈延森来说,只需吸纳100万名从业者,每年就能为他提供上千万的人道薪火。

  不过,他也知道,这一点很难。

  尽管筷跑家政会提供业务培训、岗位对接、薪资议价等一系列服务,但仍有不少从业者不愿意让薪资经由筷跑支配,甚至会通过跳单、辞职后自行找活等方式绕开平台。

  不过陈延森并不在意,只要这个项目能提供100万个就业岗位,就算成功了。

  次日清晨。

  桃点点再次突袭,向新老用户发放了一张15元无门槛的优惠券和一张满50减25元的立减券。

  阿狸的意图很明显,就是想通过搞补贴活动,从筷跑外卖手里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至于上次双方签订的“停战协议”,显然早被马立云当成了废纸。

  商务协会的王光桐得知消息后,忍不住冷笑一声。

  马立云明目张胆地违背约定,分明是不把他放在眼里!

第700章 单日首破4000万!300亿?那我们就砸500亿!

  9月27日,外卖行业再次掀起补贴大战。

  阿狸主动挑衅,向筷跑的霸主地位发起进攻。

  与上次的策略有所不同,唐永波这次在商家、客户和骑手三个端口同时进行补贴,完全是一副拿钱当纸烧的搏命架势。

  碧湖云溪六号别墅,三楼书房内。

  陈延森坐在电脑前,正和裴毅、章旭豪等人开着视频会议。

  “森哥,我建议全力出手,把桃点点彻底打残!阿狸三番五次的找茬,真当筷跑当软柿子不成?”

  裴毅沉声说道,带着几分火气。

  要知道,与三年前相比,他手中的权柄足足翻了几十倍。

  如今筷跑的全年成交额高达三千多亿,旗下员工更是多达几十万,规模丝毫不逊色于一家超级独角兽企业。

  虽说在现金流方面,筷跑或许还比不上阿狸,但在外卖行业的技术积累与沉淀上,筷跑绝对远超阿狸。

  裴毅说要干老马,那是真有底气!

  “马立云翻来覆去也就那么几招,捷鹿地图都上线一年了,精准度还比不上企鹅地图。要打当然可以打,补贴也不是不能发,但不能盲目乱打,必须得分层、分用户、分节奏来推进。”

  陈延森缓缓说道。

  花钱也得讲究效率,把红包精准发给那些高价值、高复购的用户,这样补贴才能真正出效果,钱才花在刀刃上。

  “好的森哥。”裴毅点头应道。

  有大老板这句话打底,他心里就更有底气了,对付老马也更有劲头了。

  十分钟后,陈延森结束了视频会议,起身向外走去。

  至于外卖大战,他压根没放心上,以他对马立云的了解,顶多砸了两三百亿就扛不住了,

  而两三百亿,对他来说,顶多只能算是破了一层皮。

  而且他还可以加大骑手端的补贴,从而削减桃点点的运力资源和配送能力。

  反正在外卖员身上的支出越多,他获得的人道薪火越多。

  另外,有阿狸陪着一起烧钱,也能进一步提升市场容量上限。

  全国有八亿智能手机用户,哪怕每天只有十分之一的人点外卖,订单量都能达到八千万单。

  可目前整个外卖行业的日订单量才刚过四千万单,显然还有极大的增长空间。

  想到这里,陈延森轻轻一笑,既然老马想玩,他就陪对方再玩最后一次。

  否则,只需他动用一点盘外招,都能把马立云的那点小心思给按回去。

  ……

  ……

  上午十一点,筷跑外卖做出应对,在桃点点市场占比最多的城市,同样开启了撒币模式。

  不过裴毅的策略侧重点很明确:他把骑手端的补贴设得格外高,同样距离的订单,筷跑给出的单价总比桃点点多一块钱。

  对骑手来说,一天跑几十单,就能多赚几十块,吸引力可想而知。

  这一招很快见效,桃点点的兼职骑手开始大量外流,赶在午高峰到来前,纷纷切换APP,转做了筷跑的兼职骑手。

  唐永波得知消息后,立刻跟着上调了骑手配送费。

  可他这边涨一块,筷跑那边就跟着涨一块,始终压他一头。

  等到十一点半,筷跑甚至把三公里订单的配送费,硬生生抬到了13元。

  一时间,全国各地的外卖小哥都疯了。

  全都盯着筷跑的订单抢,场面几乎失控。

  中午点外卖的用户惊讶发现,今天的外卖小哥比往常都要热情,一问才知道,自己手里这份到手3块钱的外卖,小哥能赚13元。

  用户拎着外卖,站在秋风里沉默不语。

  另一边。

  唐永波在办公室里急得团团转,看着后台数据上不断流失的骑手数量,以及桃点点APP上越来越多的“配送延迟”投诉,他狠狠将手中的文件摔在桌上。

  “这群骑手怎么回事?就特么差一块钱吗?”

  他对着电话那头的运营总监怒吼,“立刻!马上把三公里订单的配送费提到15元!我就不信,还抢不过筷跑!”

  因为桃点点此前的日常单量少,一共只养了两万多名全职骑手,面对全国的爆单情况,哪怕干到死,也送不完上千万笔订单。

  一群桃点点的全职骑手急忙拍视频呼吁道:“兼职的骑手大哥快上线啊!爆单了!救命啊!”

  评论区下面则是:“平时喊我们兼职狗、抢单狗,现在喊大哥?晚了!累死你们这帮王八蛋!”

  可当他们听说,桃点点把单价提高到15元后,又默默地换了一件衣服。

  什么狗屁忠诚!

  老子是临时工!

  谁给的钱多,老子就帮谁送外卖!

首节 上一节 776/8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