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前世邵氏犯错,是因为邵邨人喜欢贪污东南亚邵氏的制片费用,才气得邵逸夫从新加坡跑到香港,亲自监督制片。
“对了,你们两人也要注意培养新人,哪天组织你们看中的管理层和制片人才,和我见见面。”
“好”
整个时代影业,庄铸九担任总经理,他不仅管院线、发行业务,也管制片业务;但实际上,陆涵章又主管制片业务。
在两人的下面,还有很多管理层,陈光良倒是也知道和了解,包括两个制片厂的厂长、地区发行负责人等等。
假设陆涵章领导的制片业务,在市场反响不好,庄铸九是会提出来的。
而庄铸九这些年,在电影行业深造,已经深有道行。
“陈先生”
一个惊喜的女声,叫住了陈光良。
看到来人,陈光良也是心中感叹万千,嘴上笑着说道:“原来是阮玲玉小姐,上次你结婚,我没有抽出时间,多多包含!”
阮玲玉被陈光良骂醒后,一直在时代影业拍戏,倒也没有重走前世的路,并在时代影业挑选了一位制作管理层结婚,也算是有个美满的结局。
救人一命,心情总是好的。
阮玲玉走到陈光良面前,感激的说道:“你派了蒋小姐前来,我已经是非常高兴。”
陈光良满意的道:“好好,两口子好好在香港工作和生活,不要再回内地了。”
阮玲玉微微施礼,说道:“多谢陈先生指点。不过现在陈先生你在香港,大家也是自然跟着你生活。”
“哈哈,听说你是我们时代影业的中坚演员了,大家互相帮衬吧。”
阮玲玉今年也就37岁,能演的角色很多,而且她的合约都是最优等的演员合约。而和阮玲玉同时代的知名影星胡蝶,也在战后加入时代影业。
时代影业在培养新人的同时,也对这些‘上海滩’的电影皇后,非常器重。
聊了几句,阮玲玉终于放下心中的情节,礼貌的离开。这个男人很早就出现在自己的视线,但她没有那种福分,但偏偏这个男人对她有救命之恩。
最后,陈光良和庄铸九走在一起。
“时代影业在战后,购入那么多的物业,目前资金上有没有困难?”
庄铸九摇摇头,说道:“困难谈不上,平安银行对我们很支持,而我们的盈利逐年增加,预计再过一两年,就可以正常的分红了。”
他明白,时代影业姓‘陈’,不姓‘庄’,所以每次见面也会汇报。
陈光良满意的说道:“这是个好事!物业,也是时代影业发展的重要基石,有自己的院线,赚了就全是我们的。”
“对。但若不是前期有你的大力支持,换做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可能发展如此迅速。且时代影业成功在抗战时,避免了损失,也是我们战后迅速崛起的关键。”
“我是大股东,自然该全力支持。”
平常他不怎么管时代影业,但陈光良在这家公司的影响力,还是远超过庄铸九的。
而时代影业的股权,目前陈光良家族也持有超过65%,盛七持股20%,剩下的已经是在一些有影响力的商人手中,散户基本上已经没有了。
陈光良还是很相信庄铸九,他有能力管理和掌握大局。
而对于传媒业,陈光良暂时没有想法——让四个大房的儿子之一来接班。
地产综合、航运贸易、工业、金融,这四个产业才是四个大房儿子,未来需要学习的地方。
香港,南洋制片厂。
南洋制片厂是邵醉翁、邵邨人、邵仁枚(老大、老二、老三)三兄弟,在香港的制片企业,仅次于时代影业的制片企业。
而邵仁枚和邵逸夫(老六)两人,还在新加坡经营着‘邵氏兄弟’,掌握着东南亚的一些电影院和游艺场。
南洋制片厂和邵氏兄弟,一个在香港制片,一个在东南亚放片,可谓‘兄弟齐心’。
但奈何‘时代影业’这个巨无霸,不仅制度优先,而且资本领先,且总是能完美的避开损失,和拍摄出非常好的电影。
这些年来,时代影业狠狠的打压了‘邵氏集团’。
时代影业的灵魂人物是陈光良,而经营大师则是庄铸九,且下面人才无数,让邵氏身感受为大敌。
有人说,是‘宁波人’统治了华人电影事业,这句话倒是不假,因为陈光良和邵氏兄弟都是宁波人。
但两家打起仗来,可不顾及‘同乡情谊’,这部邵氏又被打压了。
邵醉翁从沪市赶到香港,和两个兄弟邵邨人、邵仁枚一起开会。(邵醉翁长期居住在沪市,后世也没有离开,直到1979年死亡。)
老大邵醉翁,率先说道:“时代影业发展越来越快,对我们邵氏电影影响很大,你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邵仁枚当即说道:“时代影业在战后,至少在东南亚扩大了一倍的院线。而他们的电影,每个月都有近十部登录荧幕。没想到,我们熬走了明星、联华,却迎来了时代影业这个巨无霸。”
一种无力感,笼罩在三兄弟面前。
有人说,时代影业是‘江浙财阀’的合作,即宁波的陈光良,常州的盛家和庄家,这背景就已经够吓人了。
关键,时代影业发展,可以说从128事件后,就突飞猛进。但真正成为电影霸主,还是到了1937年后。
邵邨人说道:“我观时代影业的电影制作,讲究绝大部分——速战速决,成本低、时间短,但在东南亚似乎很受欢迎。”
邵仁枚眼前一亮,说道:“不错。所以香港这边,确实要加大制作数量。”
邵醉翁当即说道:“既然如此,你们两兄弟就好好沟通,不要真的被时代影业打垮了。毕竟,时代影业对我们来说,只是后辈。”
“好的,大哥”
此时的邵邨人,还不能在香港独掌大权,所以不能私扣制作费。但如今,他们不得不卷入‘制片大战’,品质自然会降低下去。
殊不知,他们已经靠近‘陷阱’。时代影业会在50年代初中期,第一时间刹车,去追求更好的电影品质;但邵氏却不可能那么快反应过来,他们势必会丢掉更多的市场。
第361章 击垮日本
时间匆匆,转眼来到1948年。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香港就迎来新的人口增长潮,内地的富人纷纷拖家带口的来到香港。
这些富人当中,有一部分是‘实业家’,他们为香港带来了资金和技术,为香港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元旦过后。
陈光良、严人美夫妇,在中环的香港上海大酒店,宴请了陆元台一家。
“一晃已经是二十年过去,听说你大儿子也去美国留学了?”
陆元台连忙恭敬的说道:“是的,民国35年送去的,还有两年半就毕业了,也是学的建筑专业。”
他内心有些忐忑。
老板一直对他们不薄,甚至还在抗战时期,送自己出国深造,亲自安顿自己的家人,让他毫无担忧的在美国深造。
其实也不是自己想自行创业,而是老板事业移居香港,再加上他没有一展所学的机会,他才决定在沪市开设建筑事务所。
只是没想到,国内形势一再变化,这让陆元台害怕起来,毕竟他懂得看老板的动作。
陈光良笑道:“好啊,子承父业,我们大家都是这样想的。你这次来香港,可以先成立建筑设计公司,我不是在香港中华拍卖了一幅地皮么,准备设计建筑十五层的美国风格的现代化大厦,到时候我给你业务。”
陆元台一听,连忙说道:“老板,我们这次来香港,是来投靠你的。阿宽说,想邀请我去长江地产旗下的保利建筑做事。”
看起来老板的提议非常动人,他一来香港就能开公司,有业务。
但陆元台明白,自己在香港没有人脉,粤语半懂不懂的,根本还没有实力在香港做老板。
更何况,自己不要得寸进尺,再次辜负老板。
陈光良闻言,说道:“我倒是真心的”
他这个人最是念旧,希望跟着自己的每一名老同事,都能享福。
陆元台点点头,说道:“我知道老板重情重义,对我们这些老兄弟都非常的好,只是我认真想过,还是替老板再做15年,也就可以光荣的退休了。”
跟着老板的时候,他刚刚25岁,也刚刚结婚不久;而如今,也已经46岁的年龄。
这些年,他赚了不少钱,有实力送自己的长子出国读书;但如今,他只想平安的度过危机。
虽然这个危机他不太懂,但跟着老板的步伐走,一定是不会出错的。
陈光良当即说道:“好吧,正好建筑公司缺个总经理,你就走马上任吧!”
陆元台惊讶起来,连忙说道:“做个副的就行,毕竟我对本港的业务不太熟悉。”
陈光良摆摆手,说道:“会有人辅佐你的。当务之急,是为我在中环建造一幢一流的写字楼大厦,傲视群雄。”
“好的,我一定不辱使命!”
聊完正事,严人美便出动,关切了陆元台的夫人和剩下的一对儿女(有两儿一女,长子留学)。
陆元台的夫人连忙说道:“严小姐,我们一来香港,陈先生和公司就为我们安排了一层楼,居住环境非常的好,已经安顿了下来。”
长江地产最不缺的就是楼。
而且给这些高管安排的宿舍,都是半山洋房之类的高档住宅,当然是一层楼,会有几家住一幢。
有些高管很快就自己购房,然后也就腾出了住宅。
严人美笑着说道:“这两个孩子们如果要考虑留学,就找公司报销。这是好事,我们大力支持。”
像极了家长制。
说实话,为管理层的子女报销出国留学的费用,陈光良是一点不心疼。
哪怕留学十个,就三个来他的公司做事,都是非常划算的。
陆夫人看了一眼丈夫,连忙说道:“谢谢陈先生、严小姐”
陈光良的所有属下及其家属,都称呼严人美为‘严小姐’,这是陈光良要求的——他对严人美保持着尊重。
他们是‘海派’,不存在让妻子冠丈夫姓,称呼严人美为‘严小姐’,也是觉得更尊重。
一顿宴请下来,大家的关系又拉回曾经的亲近。
等过几年,这些属下会更加感激陈光良家族的。
回去的途中,严人美靠在陈光良的肩膀上,感怀的说道:“大家都来香港,真好!”
她是最懂陈光良的布局,也是陈光良之外的最了解未来的形势。
陈光良说道:“我们不能去怪罪谁,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事情,但我们始终要相信,华夏会成为美国一样的强国,或许我们有生之年可以看到。”
活到2025年,陈光良115岁,严人美110岁,似乎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我们家族要立足香港,才能看到,是不是?”
“对。不过香港只是我们的基本盘,以后还是要向海外发展的。”
“嗯”
给严人美灌输这些事情,也是陈光良的一种‘防备手段’。
假设他发生意外,严人美便可以当家,几个儿子再成长起来,一样可以成为香港的‘商业霸主家族’。
葛兆明是‘合和拉链’派驻日本的区域经理,主要负责市场推广。
结果没想到,他刚来日本就发现,合和拉链在日本非常的畅销(环球贸易代理)。
“郭经理,感谢你们环球贸易为我们合和拉链打开了市场,我这一来日本,工作就打开了局面。”
办公室里,葛兆明和环球贸易的郭品言两人,交谈起来。
郭品言笑道:“都是兄弟公司,客气什么!不过话说来,合和拉链的价格仅日本的五分之一,质量却好上百倍,想不畅销都难。只要你们能有量,我估计整个日本的手工拉链都会轰然倒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