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第332节

  “这是自然!而且我们现在可以有充足的产量,第二批10台排米机已经安装到位。”

  “好事呢!我听说你准备开日本的代理大会,莫非准备正式打响决战。”

  葛兆明自信的说道:“不错!如今合和拉链已经拥有23台美国现金的自动排米机,全力生产,就相当于两三千人的手工拉链工厂。是时候,彻底打垮日本的手工拉链产业了!只是在货款方面,还得和环球贸易合作合作,毕竟日本外汇较少,我们可以接受钢铁、铜等物资,甚至也接受日元,这就需要环球贸易的合作。”

  郭品言点点头,说道:“没问题,上面已经交待过,会在这方面给你们支持的。说起来,价格仅五分之一,我已经可以想象日本手工拉链产业轰然倒塌的局面了,哈哈,爽!”

  虽然做日本的生意,但大家本质上还是讨厌日本的,毕竟抗战过去还不到三年时间。

  葛兆明说道:“五分之一的价格不是极限,我们还在研究铝合金拉链,马上就快成功了,届时的价格,是日本手工拉链商不能想象的。”

  “厉害”

  目前的铜制拉链,受限于‘铜’材质比较昂贵,所以就算有自动化机器省却人工,但成本不可能降到离谱。

  而一旦铝合金拉链生产出来,那么仅需‘以前铜质手工拉链’十分之一的价格,就已经是非常暴利了。

  当然,铝合金拉链出来,不代表铜制拉链淘汰。并不是这样的,铜制拉链依旧可以作为高端拉链,而且依旧有很大的市场。

  伴随着合和拉链在日本‘倾销’拉链产品,日本的手工拉链产业,很快迎来寒冰期。

  YKK拉链的创始人吉田忠雄,来到一家合作的企业,询问负责人:“佐田社长,最近你们株式社没有采购我们YKK拉链,是不是我们的产品出现什么样的问题?麻烦告知一下!”

  他语气非常诚恳,顾客就是他的上帝。

  巅峰时期的YKK拉链,也就是在1938年,员增加到100多人,还新建了工厂生产拉链的部分零件,也改名为吉田工业公司。

  但1945年3月10日,美军的一声巨响空袭,让吉田苦心经营了十几年的工厂瞬间被夷为平地。无奈之下,他不得不遣散了员工,36岁的吉田又回到了孤身一人。

  从火灾中逃离出来的吉田夫妇暂时寄居在一位老朋友家里,他们每天到工厂的废墟中去挖还可以使用的机器和零部件,整理好后寄到吉田的老家鱼津市。

  为了东山再起,他从日银借贷了巨资购买了鱼津铁工所,但员工的大规模暴/动,加上二战中日本宣布战败,全国经济彻底崩溃,吉田忠雄心中最后一点希望被熄灭了。

  吉田并没有因此消极下去,他看到日本战败后,经济面临萧条,商品严重不足,便以此为契机,利用自己办厂的经验和技术,接着筹集资金和设备,招募工人,生产拉链。这时,他开始采用商标“YKK”。

  所以说,吉田忠雄是一个坚韧的商人,屡败屡战。

  佐田社长看了一眼吉田忠雄,没有说话,而是从办公桌下面拿出一沓拉链。

  “吉田,你看看这些拉链!”

  吉田忠雄一眼就看出,这些拉链的非同凡响,随着拿起来细看时,他手都有些颤抖。

  “这是日本哪家拉链厂生产的?绝不像手工生产,反倒是像自动化机器生产的。”

  他想到一个可怕的答案,莫非西方已经有自动化排米机,然后还打入了日本市场。

  这可就惨了,那对整个日本的手工拉链市场,将形成毁灭性打击。

  佐田说道:“价格只有你们的四分之一,质量却非常的好,怎么拉都不会坏。这是一家拉链代理商给的产品,所以说,你觉得我们会采购昂贵得多,质量差的多的手工拉链吗?”

  吉田忠雄黯然离开,不过他要到了代理商的联系方式。

  “莫非是美国拉链商进入日本?那可就完蛋了!”

  葛兆明在日本的拉链产业呼风唤雨,众多代理商甘愿为之驱使,可谓很是得意。

  这一天,一位美国人找到葛兆明。

  “葛先生,你们香港的工厂有多大?”

  葛兆明一听,想到一种可能——美国人在日本,要么是驻军,要么是商人;如果这位约翰是商人,那么可能就是美军的供应商。

  这可是一个大肥肉啊,要知道,拉链目前虽然开始走向平民,但军用依旧是主流。而驻日美军的拉链需求,那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他当即说道:“我们香港的工厂很大,目前已经拥有34台先进的美国最新排米机(还有十台在路上),另外我们的工厂也很大”

  约翰一听,也盘算了一下。

  他从美国进口拉链,需要耗费时间和昂贵的运费,如果从香港进口拉链,再供应给美军,那么成本大降。

  “你们只有铜制拉链吗?”“我们还有铝合金拉链,就快要投入生产了。”

  约翰马上欣喜的说道:“你们老板一定是一位有远光的商人,不知道我能不能去考察一下你们的香港工厂,如果让我满意,我会向你们订购大量的拉链,很多!”

  “当然,我这就安排你的行程。”

  陈光良来到观塘的合和拉链工厂,只见24台自动排米机不停的运转。

  王飞朝在一旁介绍道:“日本传来消息,我们的拉链已经在全日本铺开,进展很顺利。另外葛兆明还传回一个消息,一位美军供应商即将来考察我们的工厂,有希望大批量采购。幸亏我们的十台机器已经在路上,不然我都担心供不应求。”

  陈光良说道:“三十多台肯定也是供不应求的,今年底或者明年初,估计又需要采购自动排米机了。”

  “是的,战后对拉链的需求,增加得很快。”

  虽然‘排米’这一步已经自动化,但是‘锁头’、‘冲米’目前还没有实现自动化,不过马上就要从内地来一批机械化人才。

  后续方面,陈光良打算成立一家‘机械厂’、‘冶炼厂’,完善自己的工业。

  当然这个机械厂,只能生产一般机械,就像目前国内一样,国产的纺织机械也有不少,但性能确实和西方有很大差距。

  所以陈光良成立的机械厂,主要是自行设计一些机械,生产部分机械,维修机械等,包括纺织机械和拉链机械。与此同时,加强和海外机械厂的合作,为他的纺织业、拉链产业发展做出辅助贡献。

  至于冶炼厂,陈光良决定在将军澳那边,大力发展冶炼产业——铜、铝合金、钢铁等金属,都是业务方位,将来再延伸至全体投资矿产资源。

  当务之急,还是从内地网罗更多的人才来港。

  “老板,铝合金拉链我们已经实验成功,下一步准备进行批量生产的尝试了!”一名技术负责人,向陈光良汇报道。

  “好好,大家进展神速,我非常高兴。当然了,质量一定要跟上。”

  “好的”

  铝合金拉链并不是合和拉链的首先研发,日本在二战期间已经有铝合金拉链,但是手工生产,当时日本禁止铜民用,所以就有铝合金拉链的出现;但实际上,铝合金拉链在美国已经成为主流了,而且还是自动排米机生产的。

  合和拉链从美国进口铝合金材料,再进行‘冲米’、‘制锁头’,所以不到半年时间,便已经取得进展。

  考察工厂期间,陈光良很满意工厂的管理制度,延续他创造的4S管理制度,整个工厂都显得非常现代化管理。

  “居然是香港的工厂?怎么可能?”

  “华人那么落后,怎么可能生产出这样精美的拉链,价格还如此便宜?”

  吉田忠雄打听到消息后,第一反应就是不可思议。

  良久,他还是接受这种事实,并开始思考对策。

  “是自动排米机的原因,所以只要我们日本拉链商人也有这个机器,便能扭转局势。”

  “可惜一台自动排米机昂贵,我根本买不起!”

  “怎么办?怎么办?”

  吉田忠雄陷入苦恼之中。

  战后,他能恢复营业,已经是艰难不已,他现在的全部资产,也就不到2000美元,如何买得起一台价值四万美金的自动排米机。

  “事到如今,只能联合多个同行合伙,再向银行贷款试试!”

  “吉田,我不会投资的,金额实在太大了,一旦投资失利,我就彻底破产了!”

  “野田,你太目光短浅了,如今香港的自动化拉链开始在日本倾销,如果我们不拥有自己的自动化排米机,那么我们也会破产。”

  “不行不行,一台四万美金的自动排米机,实在太昂贵了。我不会投资的。”

  一连拜访了数位同行,大家一听昂贵的机器,纷纷表示拒绝。

  “吉田,我劝你不要冒险,那样是不可能成功的。异想天开,对你没有好处的。”

  “佐藤,你的目光太短浅了!”

  “哈哈,吉田你疯了嘛,我至少目前还能存活,而你就要破产了!”

  没有人同意合伙购买自动排米机,此时的日本商人根本没有眼光和实力,他们甚至嘲笑吉田忠雄。

  吉田忠雄沉沦了,没想到这些人如此目光短浅。

  如今,他就是想从银行贷款,也是异常困难,毕竟他的资本太薄弱了。

  一时间,吉田忠雄陷入了绝境,等待他的也是破产。

第362章 黄金大战伊始

  德辅道中,平安银行大厦。

  在皇后大道中2号的新总行建设竣工之前,平安银行的总部依旧在德辅道中的平安银行大厦,至少还有三年的时间。

  平安银行的会议室里,陈光良正在和香港平安银行的管理层开会,包括叶熙明、张树年、李鸿生等高层。

  李鸿生汇报导:“截止1947年底,平安银行的存款为5020万港币、美元存款为800万美金.我们的港币存款,进一步逼近东亚银行,预计今年底可以完成超越。”

  所谓的港币存款,自然就是非陈光良个人的直接存款,而那800万美元存款隶属‘沪市平安银行的一众股东所有’;实际上也是陈光良的财产,原本是1000万美金,然后花200万美金购入3万余两黄金。

  陈光良目前手中的黄金是17万余两,香港建制的单位。

  随后,陈光良马上安排道:“今年,来港建厂的企业家增多,平安银行依旧重视工业的贷款,这是一个关键。我们需要明白的是,香港即将成为下一个沪市,工商业发达是必然的。”

  “好的”

  众人纷纷赞同。

  香港平安银行之所以在战后发展迅速,有两个重要的布局至关重要:

  第一,在别家银行对存款,特别是小额存款头疼的时候(贷款没有渠道),平安银行大力吸纳市场的存款;

  第二,在别家银行不知道如何寻找贷款的出路时,平安银行加大力度对香港工厂主的扶持。

  两个重要的动作,都是来自陈光良,这是建立于陈光良对香港前景的乐观;而其它银行,根本还没有反应过来。

  而随着今年开始,大批内地商人来港投资,平安银行更具优势,超越东亚银行,成为华资第一银行,就在这一两年的事情。

  接着,陈光良继续说道:“存贷比对我们平安银行来说,不需要参考,90%也算正常,大家都知道原因,我就不多说,所以平安银行后续的主要收入,就是贷款、地产信托两方面。”

  “好的”

  大家当然知道原因,老板在平安银行的800万美金,就相当于是个‘担保’;更不要说,还有大批黄金存在平安银行、汇丰银行等的金库。

  去年,平安银行获利高达175万港币,便是陈光良推行的政策结果。

  散会后。

  叶熙明来到陈光良的办公室,说道:“老板,金银贸易场的黄金已经上了300港币每两,炒金热已经完全起来,一些沪市来港避难的商人,因为无所事事,纷纷加入炒黄金的行列。”

  平安银行是金银贸易场的理事,一直有这方面的经纪业务。

  但之所以关切,还是因为陈光良在前面吸纳了大量的黄金。

  陈光良说道:“美国的黄金是35美元1盎司,差不多也就是150多港币一两黄金,如今香港的黄金却被炒到300港币每两,也是一个奇闻。”

  叶熙明点点头,说道:“大起大落也有这种情况,但黄金整体比纽约、伦敦贵的多。幸好港府管制黄金的进出口,不然也维持不了这个价格。”

  陈光良笑道:“管得了么?据我所知,有粤籍金商,从南非、印度等地区进口黄金,然后到澳门,最后通过走私到香港。只要黄金涨起来,他们就可以在香港高价套现。所以本质上,这是粤籍商人和海派商人的金融对决。”

  叶熙明大吃一惊,他哪里看得如此透彻,当即说道:“可惜那些沪商还不知情,越炒越上头,根本不知道赢家是谁!幸好老板你看得明白,且又手握现货,不愁粤籍金商的手段。”

  陈光良说道:“我当然看得明白,而且我打算加一把火。这样,你安排平安银行也炒期货,但只是给大家做做样子,不已投入太多。等将价格彻底炒高后,我再从市场套现黄金现货。”

  意思是,平安银行也卷入这场‘黄金大战’。

  “好,我马上安排,然后向您及时汇报。”

  事关重大,叶熙明也得小心谨慎。

首节 上一节 332/39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