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宫一年多后,太子刘奭的爱妃司马良娣因病去世。司马良娣临终前声称自己是被太子的亲戚诅咒而死,这让刘奭心生恐惧,开始疏远其他姬妾。
当时刘奭年仅十几岁,尚未有子,汉宣帝十分着急,于是挑选了五名宫女送到太子府。王政君就在其中。刘奭对这五名宫女都不感兴趣,但他不敢抗拒,随手一指。
由于王政君当时坐在最近的位置,大家都以为太子选中了她。于是,王政君顺理成章地成了刘奭的嫔妃。
刘奭为了敷衍汉宣帝,临幸了王政君一次。没想到,王政君竟然怀孕了,并为刘奭生下了一个儿子。汉宣帝喜出望外,亲自为孙子取名为刘骜,并将他接到身边抚养。
王政君也因儿子的身份,母凭子贵成为了太子妃。从宫女到太子妃,王政君仅用了两年时间。
刘骜3岁那年,汉宣帝因病去世,刘奭继位,史称汉元帝。由于王政君是太子妃,刘骜又是嫡长子,且是刘奭唯一的儿子,再加上汉宣帝生前也很喜欢刘骜,汉元帝便将刘骜立为太子,并册封王政君为皇后。
然而,汉元帝并不喜欢王政君。自王政君生子后,汉元帝就再也没有临幸过她。王政君成为皇后后,更是被汉元帝抛诸脑后。汉元帝甚至多次想废掉刘骜的太子之位,但最终都未能如愿。
公元前33年,汉元帝去世,刘骜继位,史称汉成帝。在皇后位置上提心吊胆待了15年的王政君,终于成了皇太后。
靠着太后的地位,王氏家族开始崛起。王政君的哥哥王凤毫无才能,却被封为大将军大司马,其地位甚至在丞相之上。
在王政君的庇护下,王氏一族纷纷入朝为官,几乎占据了半个朝堂,成为西汉仅次于吕氏一族的强大外戚势力。
第307章 唐朝的女人们
然而,命运的转折来得猝不及防。汉成帝刘骜因纵欲过度,死在了爱妃赵合德的床上,且无子嗣。于是,王政君的大侄子刘欣顺理成章地登基,史称汉哀帝。王政君则被尊为太皇太后。
汉哀帝即位后,开始着手削弱王氏外戚的势力,王氏家族的官员纷纷被罢免。在汉哀帝的打压下,王氏家族彻底跌落谷底。王政君虽无实权,但也只能彻底养老,不再过问朝堂之事。
命运的车轮再次转动。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年仅25岁的汉哀帝突然去世,且无子嗣和太子。王政君得知后,迅速联合王氏子弟控制皇宫,拿到传国玉玺,并立9岁的刘衎为帝,史称汉平帝。王政君开始临朝称制。
然而,此时的王政君已年过七旬,身体衰弱,无心过问政务,朝堂大权逐渐落入王莽手中。没过几年,汉平帝又突然去世。据《资治通鉴》记载,汉平帝很可能是被王莽毒死的。
汉平帝死后,王莽挑选了2岁的刘婴为皇太子,自己则在背后操控摄政。公元9年,王莽篡夺汉朝江山,正式登基称帝。为了使自己的皇位合法化,王莽向姑妈王政君索要传国玉玺。王政君怒骂王莽是汉朝的国贼,但最终在王莽的威逼下,她怒摔传国玉玺,玉玺也因此摔碎了一个角。
王莽拿到传国玉玺后,毁掉了汉元帝的庙宇,废除了汉朝的制度,并将王政君改封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王政君虽被尊为新朝的太后,但她内心十分痛苦,因为她深知汉朝的灭亡与自己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她在人生的最后几年里,常常自怨自艾。
公元13年,王政君郁郁而终,享年84岁。这位被称为最长寿皇后之一的女子,最终留下了一生的骂名。
【不让我当皇太女,我就让你驾崩,唐朝最淫乱的公主,毒杀亲父第一人#历史#小知识#唐朝】
她是大唐第一渣女,年仅十五就未婚先孕,还与妈亲共侍一扶,丈夫刚死就去勾搭叔小子。
她是武则天的孙女,唐中宗的掌上明珠,为了效仿奶奶称帝,伙同生母毒杀亲爹,封自己为皇太女,把太子称作奴才。
年仅二十五岁,她就把自己作死了。她就是大唐第一美人安乐公主李裹儿。
安乐公主李裹儿的父亲是唐中宗李显,母亲是韦皇后。李显的父亲是皇帝唐高宗李治,弟弟是皇帝唐睿宗李旦,儿子是唐殇帝李重茂,侄子是唐玄宗李隆基。
他的母亲是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可以说,他的父亲、母亲、弟弟、儿子和侄子都是皇帝,这在中国历史上绝对是前无古人的。
因此,有人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叫“六味地黄丸”,然而他一辈子过得却挺窝囊。
李显在当了不到两个月皇帝的时候,就被亲妈武则天废除,贬到了房州。而李裹儿就是在李显去房州的路上出生的。由于当时路途奔波,母亲动了胎气,李裹儿就这么提前来到了世上。
因为情况紧急,找不到合适的襁褓,李显就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裹住女儿,所以给她取名叫李裹儿。
在州杭的日子过得挺苦,李显觉得亏欠女儿,就对她格外宠爱。李裹儿也就在这种溺爱的环境下慢慢长大,养成了任性娇纵的脾气。
公元698年,李显被召回京城,重新当上了太子。13岁的李裹儿也跟着回到了繁华的长安,武则天更是册封她为安乐郡主。
这时候,李裹儿在一次机缘巧合下结识了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这两人年纪相仿,武崇训长得英俊潇洒,李裹儿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两人很快就陷入了热恋。情到深处,李裹儿在16岁的时候就怀了孕,这在当时可是个大丑闻。不过,武三思和李显不但没有惩罚她,还赶紧安排她和武崇训结婚。
婚后不到6个月,李裹儿就生下了一个儿子,李显夫妇高兴得不得了,对这个外孙又是封官又是赐帝,十分宠爱。
公元705年,李显当上了皇帝,李裹儿也被封为安乐公主。这下她可不得了了,仗着父母的疼爱开始肆意妄为。她特别喜欢享受,到处大兴土木,建豪华的宅子。
为了建宅子,她根本不管老百姓的死活,直接强占老百姓的土地,还把人家的孩子抢来当奴仆。老百姓们对她恨得咬牙切齿,可又没办法。
李裹儿还特别爱钱,为了弄钱,她打起了卖官的主意。她自己写好卖官的文书,然后拿去让父亲李显盖章。
李显对这个女儿宠得没边,看都不看就盖章。这样一来,朝廷里到处都是花钱买来官职的人,这些人没什么本事,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
这还不算完,李裹儿看到祖母武则天当过皇帝,心里也痒痒起来,想当什么皇太女,以后好继承皇位。
她几次跟父亲李显说这件事,李显觉得这太荒唐了,没有答应。李裹儿可不干,她和武崇训一起想办法,经常欺负当时的太子李重茂,骂他是贱奴,还想让李显废掉太子立自己为皇太女。
707年,李重茂实在受不了了,就发动了政变,把武三思和武崇训都杀了。李裹儿那天正好不在家,逃过了一劫。
最终,李显以太子谋反为由,将李重茂杀了。此次太子兵变,安乐公主的公公、丈夫以及家里的几位亲人,都成了刀下之鬼。
李显为了安慰宝贝女儿,追封武三思为梁王,武崇训为武王,让他们享受哀荣。
有着父亲的庇护,安乐公主依然没有消停。武崇训死后,安乐公主与武延秀私通,随即就嫁给了他。
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安乐公主的母亲,也就是韦皇后居然也对武延秀有意思。韦皇后利用她身为皇后的权力,命令武延秀服侍自己。
一来二去之下,安乐公主和其母亲居然不知羞耻地同时侍寝。不得不说,她们玩得真的很嗨。
后来,安乐公主和母亲韦皇后越来越大胆,韦皇后竟然也想当皇帝,就像武则天那样。母女俩一合计,觉得李显是他们的绊脚石。
于是在710年,李裹儿找来了毒药,让母亲放到李显的饭菜里。李显吃了之后就死了,朝政大权就这样落到了韦皇后手里。
可是他们高兴得太早了。太平公主和临淄王李隆基知道了这件事,马上发动了唐隆之变。当时深夜,韦皇后慌不择路地逃跑,最终死于万刃之下。
当时的李裹儿正沉浸在皇太女的兴奋当中,突然听到外面有动静,知道大事不好,赶紧逃跑。但她没跑多远,就在右延明门被禁军抓住了。
禁军一刀就砍下了她的脑袋。这时候的李裹儿才二十五岁,本来有着大好的人生,却因为自己的贪婪和任性,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后来韦皇后被贬为庶人,安乐公主被贬为庶人。更触目惊心的是,这一对母女只比唐中宗李显多活了18天。
【只差一步,她就成了第二个武则天,最终被他人捡漏#历史#小知识#唐朝】
她贵为皇后,却放纵淫乱后宫,公然豢养男宠,频繁给皇帝戴绿帽。
为了成为第二个武则天,甚至不惜毒杀亲夫。后世评价她有“五蠹”之才能,她就是武则天的儿媳、唐中宗李显的第二任皇后——韦皇后。
作为历史上声名最狼藉的皇后之一,历史学家蔡东藩曾评价说:“韦氏固不足道,虽有武士之吟诵、武士之才能,其必不足道也。
母女可以欢通,文臣可以私侍,深宫之乱无出其右。”韦皇后出身于唐朝京兆府杜陵县,父亲韦玄贞原本只是蒲州的一名参军。
韦氏凭借着天生丽质,在青春年少时便被当时还是太子的李显看中,成为了太子妃。由此开启了她与李显命运相连的一生。
起初,他们的生活还算顺遂。韦氏先后为李显诞育了一子四女。长子李重润刚满月时,更是被唐高宗李治立为皇太孙,一时之间可谓尽享荣耀加身。
然而,命运的转折总是突如其来。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驾崩,太子李显继位为唐中宗。太子妃韦氏被封为皇后。
李显登基后急于提升韦皇后家族的地位,试图提拔老丈人韦玄贞为宰相,以培植自己的势力,甚至口出狂言:“我就算把天下都给韦玄贞,又有何不可?”
这种做法引起了武则天的极度不满。李显在位仅仅50多天就被亲妈武则天废黜,贬为庐陵王,全家被流放到房州。这一去便是长达14年的艰苦岁月。
在那偏远之地,生活困苦不堪,李显和韦皇后历经了无数艰难险阻。他们的女儿安乐公主也是在流放途中出生的。
患难见真情,这段日子让两人的感情愈发深厚,李显更是对韦皇后许下重诺:“如果我将来重新掌权,一定让你随心所欲,不加任何限制。”
公元698年,李显被召回洛阳,重新立为太子。或许是经历了此前的挫折,李显变得谨慎起来。他通过将女儿嫁给武则天侄孙等方式巩固自身地位,也给了韦皇后更多参与宫廷事务的机会。
公元705年,神龙政变爆发。张柬之等人逼迫武则天退位,李显复辟为帝,韦氏再次登上皇后之位。重获尊荣的韦皇后开始走上了干预朝政的道路。
她效仿武则天,每当李显上朝时便坐在帷幔之后垂帘听政。李显出于对妻子多年陪伴的感恩以及过往的沉默,对她的这种行为过度纵容,使得韦皇后的权力欲望不断膨胀,行事也愈发肆无忌惮。
韦皇后深知,要想在朝堂上站稳脚跟,实现更大的野心,就必须培植自己的势力。当时,武氏家族在朝堂经营多年,武则天虽已退位,但余威仍在,势力盘根错节。
而韦皇后的女儿安乐公主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借着这层姻亲关系,韦皇后与武三思迅速勾结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
武三思凭借与韦皇后的特殊关系得以频繁出入后宫,甚至与韦皇后私通,而李显对此却浑然不觉。有时看到他们在床上衣衫不整赌钱,还兴致勃勃地帮着数筹码。
此外,韦皇后还将一些男宠引入后宫,其中包括厨子杨均、马秦客以及马贩子赵履温。这些人凭借着自己的英俊外表和特殊技能得到了韦皇后的宠爱。
韦皇后对他们听之任之,甚至在宫中给予他们一定的地位和权力。
随着权力逐渐扩大,韦皇后门下朝臣越来越多。韦皇后、安乐公主以及妹妹韦国夫人等人大肆收受贿赂。最著名的事件就是安乐公主卖官鬻爵。
不管是富贵人家,还是普通百姓,只要向他们行贿30万,就能直接得到由皇帝亲笔敕书任命的官位。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经他们之手所任命的官员,包括外官、正官等不下上千位。由此可见,整个朝廷政权已经混乱成何种地步,严重破坏了官僚制度的正常运作和国家秩序。
安乐公主更是恃宠而骄,不仅欺负太子李重俊,还妄图让李显废掉太子,立自己为皇太女。
忍无可忍的李重俊最终选择起兵反抗,于公元707年发动兵变,率领羽林军杀掉了武三思父子及其家人,随后带兵冲入宫中,想要诛杀武三思的同伙上官婉儿以及韦后、安乐公主等人。
可惜最终李重俊兵败被杀。这场兵变不仅未能遏制韦皇后等人的野心,反而让他们在事后变得更加有恃无恐。
韦皇后渴望像武则天一样,登上至高无上的皇位,成为天下的主宰。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她一方面在朝中排除异己,将张柬之等拥戴复辟的元老或贬出京城、或流放杀害;另一方面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让韦氏家族成员分掌大权,朝堂上下布满了她的眼线和亲信。
第308章 谁的相术更厉害?
公元710年,李显突然驾崩。有说法称是韦皇后命人毒死了他。她企图立李重茂为皇帝,自己则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摄政,进而效仿武则天称帝。
然而,就在她距离篡位称帝仅一步之遥时,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策动禁军倒戈,发动了唐隆政变。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韦皇后惊慌失措,逃入飞骑营后被一名飞骑兵斩首。
而安乐公主也未能逃脱厄运,被士兵斩杀。韦氏一族也被诛灭。韦皇后死后还被追贬为庶人。
【堪称风水第一人,比袁天罡,李淳风的道行都深#历史#小知识#风水】
他是如今风水第一人,被誉为中国风水祖师。他的一句“寻龙千万看缠山,一重缠是一重关”,成就了一位又一位摸金校尉,也让无数人因之牢底坐穿。
他把帝王之术从皇宫带出民间,百姓尊称他为“旧平先生”。然而,他最后却遭人暗算,中毒身亡。他就是风水祖师爷杨公杨俊松。
说到风水之术,人们或许会想到李淳风和袁天罡,但其实,在风水领域,他们都要排在杨公之后。
有道是:“十日风水宗师明云松,既是奇能要时空,乱世奇观行大道,山川踏遍云无穷。”说的就是杨俊松。
杨俊松生于公元 823年,家乡是唐代窦州,也就是现在的广东信宜。他自幼聪慧过人,读书过目不忘,邻里都夸他是神童。
杨俊松 17岁时考上进士,踏入仕途。当时他痴迷风水玄学,而且造诣极高。皇帝看中了他的本事,任命他为金紫光禄大夫,专门负责灵台之事,可谓是风光无限。
然而,唐末天下大乱,政治腐朽,黄巢起义爆发。起义军瞬间攻破长安,百姓深陷水火。杨俊松目睹惨状,对官场绝望,毅然辞官,带着精湛的风水秘术投身民间。
从此,世间多了一个“洋酒瓶”。离京后,他奔赴昆仑山探寻山川奥秘,后辗转至江西赣州。当时战火纷飞,百姓苦不堪言。
杨俊松心怀悲悯,凭借风水之术为穷人寻找宜居之所,经常分文不取,还救济穷困百姓,百姓尊称他为“旧平先生”。
在赣州,杨俊松还广收门徒,倾囊相授风水秘术,曾文婵就是他的高徒之一。二人情谊深厚。他们踏遍赣南山水,观察山脉走势、水流方向、地势起伏,判断风水优劣。
曾文婵心无旁骛,一门心思潜心钻研,终成一代风水大师。他们师徒间的传奇故事也如同佳话一般在当地广为传颂。
传闻赣州曾有一位诸侯名叫卢光,此人野心勃勃,妄图称霸天下,成就帝王霸业。他听闻杨俊松大名,恳请他为母亲寻风水宝地,欲借风水称霸。
杨俊松心软答应。密德加帝后,卢光却因贪心,怕他人知晓更多宝地,恩将仇报,毒害杨俊松。生命垂危之际,杨俊松心中虽悲愤交加,却并未慌乱失措。
他嘱托徒弟曾文婵,在自己死后去找卢光,就说他只点了一半的风水,光钱还不够,还需要在这个地方装水兑,在十字路口凿一口水井,以此破坏卢光的天子气。
果然,卢光筹备长居时疼痛难忍,自缢身亡。杨俊松堪称风水界一代宗师。
他开创的风水流派后来被称为“形势派”或“江西派”,其著作《汉文经》《龙青囊奥语》等,系统阐述了风水理论,详细讲述了找龙脉、看沙山、定穴位的方法,为风水从业者指引方向。
他的著作因极具价值,被收录于《四库全书》,对中国传统风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风水实践中,杨俊松留下诸多传奇。杨俊松早年为官清廉,常救济百姓。辞官后,靠俸禄难以养家,便以看风水为副业,声名鹊起。
有人问他为何不为祖宗寻宝地,他深知风水门道,说自家受不了如此大富大贵的宝地,若强行安葬必然招致祸端。
后来,在兄长的软磨硬泡下,杨俊松无奈之举,兄长透露父亲一山是即发之地,可兴家 10年,但 10年后需迁坟,不然有灾祸。兄长迁坟后,杨家果然兴旺起来。
杨俊松天性爱山水,常游历观摩风水。一次,他的江西好友前来告知,在家乡寻得一风水宝地,平常看似绝佳,但一上山便云起雾罩,难以辨识。
杨俊松一听,兴致勃勃地与好友赶赴江西,这一去就是 10余年。他沉醉于江西的山水风光与风水奥秘,乐而忘返,早把迁坟之事抛诸脑后。
一日深夜,杨俊松梦到先祖催他回家,说再不回杨家要绝后。他惊醒后赶紧赶回老家,才发现杨家早已破败不堪,老母带着孙子以乞丐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