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徐达在朱允炆继位时已经离世,但他在此事上发挥了间接作用。
那么,朱元璋在大封开国功臣之前有没有想过把徐达除掉呢?有一种流传很广的说法,称徐达的后背曾长了一个毒疮,绝对不能吃鹅肉。
朱元璋知道后,便赐给他一只烧鹅。徐达明白朱元璋是要对自己下手,但又不能抗命,最后只能吃掉,第二天便病重而亡。
然而,这种说法缺乏根据。因为朱元璋在铲除那些功臣时,都是事出有因,不是贪腐结党,就是骄横放纵。但徐达在这方面却很低调。他每年都会长途跋涉回到京师,把兵权交给朱元璋,然后再等待皇帝的差遣。
朱元璋也曾对徐达进行过试探,比如曾想把张士诚的吴王府送给他居住,但徐达坚决不收。这表明徐达没有任何野心,朱元璋对此非常满意。
如果当事人换成蓝玉,恐怕早已招致杀身之祸。按照朱元璋的做事风格来看,如果他确实把徐达视为威胁,恐怕连徐达一家都不能幸免。然而,在徐达死后,他的儿子徐辉祖不仅没事,反而还被朱元璋授予高官要职。
而且徐辉祖在朱允炆执政时期忠心耿耿,拼命抵抗朱棣的兵变。这显然不像有杀父之仇在身的表现。
由此来看,朱元璋虽然曾对徐达有过猜忌,但并不等于会起杀心。即使朱元璋想将其除掉,以他的智慧来说,也不会蠢到用这种方式致其于死地。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徐达不能吃鹅,朱元璋明知故犯就相当于告诉天下自己是杀害开国功臣的凶手。
而且,对朱元璋评价很苛刻的《明史》中也没有记载徐达是因为朱元璋而死,只是说其死于疾病。
虽然朱元璋把徐达视为布衣兄弟,但徐达却从未违背君臣之礼,一直非常谦和。史书还记载他从不贪财好色,在他身上几乎找不到瑕疵。
可见徐达的为人是多么正直。因此,徐达基本可以确定是善终无疑。
——“不吃鹅肉这事情,肯定是子虚乌有的,正式中都没有记载。”
——“应该不至于,徐达一点都不骄横,也没有朱元璋那帮老兄弟的臭毛病,所以肯定是善终。”
——“我就说一个人,你就知道徐达肯定人不错,朱棣的媳妇,那可是有名的贤德皇后,女儿家教好,她爹也差不了。”
第328章 令朱棣头疼的两个对手
【朱棣起兵造反,险些命丧于一个文弱书生之手,这个读书人什么来头?#历史#小知识#历史人物】
他原本是一个不起眼的读书人,却凭借着一身智慧,担起了守城的重任,让燕王朱棣险些命丧铁门之下,被百姓赋予了“铁城”的称号。
那么,他和朱棣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本期视频我们就来了解,身为文弱书生的铁铉是如何让久经沙场的朱棣吃尽苦头的。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去世后,他的孙子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他刚一登基,便采取了一系列削藩措施。于是,朱元璋的第四子燕王朱棣于1399年起兵造反,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靖难之役。
最终,经过四年的战争,朱棣篡位成功,成为了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虽然赢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但他在此期间险些命丧于一个名叫铁铉的读书人手里。
对于一向善战的朱棣来说,这堪称奇耻大辱。
铁铉是今天的河南邓州人。他因为熟读经史,成绩卓著,被朝廷任职,早年受到朱元璋的器重。朱允炆继位后,将其任命为山东参政。
同年,建文帝下令让李景隆作为主将,率领50万大军讨伐朱棣。铁铉作为后勤官员,负责督运粮草。
然而,李景隆太不争气,在兵力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居然兵败白沟河,只能带领残兵退至济南城。而朱棣的兵马却是越打越勇,一路追击。
此时,铁铉正在外地为李景隆运输粮草。作为一个补给官,前线作战本与他并无太大关系,他也不会因为李景隆战败而承担责任。
但是,当他得知济南面临危机后,便立刻起身前往支援,并在沿途收拢那些被打散的士兵。
当时,有士兵询问铁铉:“身为武将的李景隆都被打得丢盔弃甲,你一个文官又如何抵挡朱棣的骁勇骑兵?”
铁铉却说:“作为在山东任职的朝廷命官,怎能任由燕贼妄为?如今济南有难,是要拼死守卫的。”身为文官,他却能如此铁骨铮铮。
不过,有人可能会认为铁铉再有骨气,终归是个文弱书生,面对常年征战的朱棣又能有何作为?但和其他文官不同,他并非只会纸上谈兵。他将在不久之后让朱棣吃尽苦头。
燕王朱棣之前在白沟河获胜后,一路南下,所过之处的官员纷纷望风而逃。有个叫高巍的朝廷官员不愿与其为伍,与正在赶路的铁铉途中相遇。
两人确认眼神后,便迈着坚定的步伐踏上了守卫济南的征程。可尴尬的是,当他们到达济南后,才知道李景隆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询问得知,李景隆退至济南城后,准备用剩下的10万兵马与正在追来的朱棣再战一场。结果刚一开战,李景隆便抛下大部队离开了济南,10万兵马损失惨重。
此时正在守城的是被李景隆埋没的将领盛庸。
他将和铁铉共同创造奇迹。朱棣原本以为可以顺利拿下济南城,却没想到铁铉紧闭城门。史书中有个“燕王善谋”的说法,朱棣在以往的战斗中常以谋略偷袭为主。
但这次面对全是残兵的济南,之前又击败了李景隆的大军,正是士气高涨之际,他决定来一次正面出击。
结果,铁铉和盛庸通过坚定的信念和得当的防守策略,多次打退了朱棣的进攻。朱棣三个月的猛攻不仅没有收获,还消耗了大量兵马,只能下令暂停进攻。
历史上有很多战士是通过地形优势取胜的。于是,朱棣对周围进行了勘察,最终准备决堤放水,冲垮济南。铁铉在危难之际想出了一条诈降计策。
他先是将计就计,让守城士兵在城墙上嚎啕大哭,制造全城恐慌的情景,然后又派人前往朱棣军营,假装投降。朱棣果然信以为真。古代的城墙是非常厚的,通过城门要走十几米的距离。
铁铉则利用这一点,在过道中间的顶部安装了一道铁门,只要朱棣刚一通过就立刻放下,将其困在城内。
朱棣原本已经信以为真,此法必然可行,但铁门下落的时间略微过早,恰巧砸到了战马的头部,朱棣被摔到了铁门之外,这才保住小命。经此一劫,回到军营的朱棣恨透了铁铉,决定直接用火炮炸毁济南城。
正当朱棣准备下令开炮的时候,铁铉又出了一个损招。
眼前的一幕惊掉了他的下巴:城墙上居然挂起了朱元璋的画像,旁边还竖立着多道木牌,上面一致写着“大明太祖”。朱棣为何会忌惮这一举动?
因为他起兵造反的理由是打着朱元璋留下的“擦边球”,声称朱允炆身边有了奸臣,是按照朱元璋留下的遗训帮助侄子铲除恶人。
但此时若是炮轰朱元璋的牌位,除了会留下对老爹大不敬的骂名,还会违背“清君侧”的理由,公然承认自己是个起兵谋反的乱臣贼子。
这变成了济南城的一道护身符。朱棣面对铁铉的损招,也是无可奈何,只能准备撤兵回营。
可更让他意外的是,铁铉和盛庸居然还有后手。他们在朱棣部队刚一转头撤军时,突然带兵冲出了济南城。朱棣根本没料到对方会主动出击,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而铁铉和盛庸也确实够狠,直接把朱棣追出了几百里以外,还顺手收复了德州。自此,铁铉有了“铁城”的称号。
济南保卫战的胜利,可以说让南京朝廷重拾了自信,无疑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建文帝也终于做出了一次正确的任命,任命铁铉为兵部尚书,盛庸接替了李景隆的统帅位置。
朱棣并没有因为战败而失去信心,他认为铁铉和盛庸不讲武德,自己是因为大意才吃了大亏,而且他根本没把当上统帅的盛庸放在眼里。
然而,在之后的交战中,盛庸却成了朱棣最可怕的敌人,一场惨败即将来临。那么,在朱棣和盛庸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明朝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险些灭杀了后来的大明皇帝#历史#小知识#历史人物#盛庸】
他是燕王朱棣最恐惧的对手,从一个抱头鼠窜的小角色一战成名,成了对抗朱棣的主要统帅,几乎歼灭了燕军的精锐之师。
本期视频,我们就来了解靖难之役中一向被朱棣看不起的盛庸,是如何成为他的最强敌人的。
在上期视频中,我们讲过,在靖难之役期间,朱棣攻打济南时遭遇了第一次战败。他被读书人铁铉和并不出名的盛庸接连击败。
盛庸在之后因功接替了李景隆,成了对抗朱棣造反的统帅。朱棣虽然在济南遭遇了不小的挫折,还险些中了铁铉的诈降之计,但他的造反信心并未受到打击,甚至把刚刚成为主帅的盛庸视为无名之辈。
朱棣看不起盛庸也并非毫无道理。史料对盛庸的出身和籍贯没有详细记载。在济南保卫战之前,他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
例如,1399年建文帝派出老将耿炳文,在真定与朱棣开战,盛庸当时正是耿炳文手下的参军。然而此战耿炳文被朱棣大败,其军队3万多人被歼灭。之后,建文帝在大臣的建议下让李景隆接替了耿炳文。
1400年,李景隆率领50多万兵马在白沟河与朱棣开战,盛庸依然是作为参军跟随。可惜的是,李景隆在绝对的人数优势下遭遇惨败,这才带领剩余兵马逃至济南。因此,在朱棣眼中,盛庸成了一个不起眼的逃窜鼠辈。
然而,盛庸在撤退的途中也在不断学习,对朱棣的用兵之道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分析,这才在济南保卫战中与铁铉共同将朱棣击败。
其实盛庸自己也很明白,济南保卫战的胜利有一部分原因要归于朱棣的轻敌。如果他与朱棣的骑兵正面交锋,胜算基本不大。
朱棣果然一回到军营就重整旗鼓,决定主动出击,先发制人。
他一路势如破竹,接连攻破了沧州、德州等地,直逼济南。建文帝接到战报后,开始制定战略计划,选择把东昌作为最有利的决战地点。建文帝特意安排士兵有计划地败退,将朱棣诱至东昌。
朱棣在一路追击的同时,已经意识到陷入了诱敌深入的圈套,但他在眼里,盛庸虽然强于李景隆,但也绝对不会强于身经百战的耿炳文,所以对他依然没有足够重视,直接追到了东昌城前。
朱棣原本以为盛庸会龟缩防守,便开始为攻城做起了准备。
可令他没想到的是,盛庸居然在城外大摆阵势,并且还下令关闭城门,直接断了士兵们的退路,好像有着破釜沉舟的意思。盛庸对此战是有着充分准备的,他并非要与燕军死磕,而是准备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礼物——火炮。
朱棣面对这种阵势也有些没底,毕竟火炮的轰击威力还是非常大的。但他最终还是决定利用骑兵的机动性,趁着南军的换弹之机近身搏战。
朱棣在之前的战斗中每次都是声东击西,所以这次依然如此,仿佛根本不用担心对方会知道他的进攻方向。而盛庸早已把主要火力集中到了左翼,结果朱棣除了田人进去没有任何的有效攻击,伤亡非常严重。他因此开始更换方向突袭南军的中军,而这次进攻非常有效,盛庸被打得抱头鼠窜。
但是朱棣在追击时发现对方虽然在撤退,可人数却越来越多。原来盛庸早已预料到朱棣会转攻中军,故意战败将其引至包围圈。当朱棣意识到大事不妙时,盛庸所布置的伏兵早已用大炮瞄准了他们。经过一顿猛轰,燕军的兵力已经锐减,盛庸开始展开近身围攻。
就在朱棣几乎要被生擒时,其手下的将领朱能及时带兵冲进了包围圈。经过一番艰难的打斗之后,再加上曾经朱允炆有令,不能让自己背负杀害叔父之名,所以没人敢把屠刀劈向朱棣,两人这才冲出重围。像朱棣这么老奸巨猾的对手,生擒他的机会非常难得。
他的逃脱对整个大明来说都非常可惜,盛庸更是直拍大腿。
不过,也并非一无所获。张玉是当时为朱棣的造反立下首功的猛将。他先是发动靖难,占领北平九门,然后在真定大战击败了老将耿炳文,之后又在白沟河两翼击溃李景隆,可谓是战功卓著。
当他听说朱棣被围困后,也冲进了南军的包围圈。然而,张玉可不像朱棣那样有朱允炆的不杀之令,最终惨死在了南军之中。
之后,盛庸和当时的优秀将领平安一路追击,把朱棣一直赶回了北平。朱棣手下的精锐部队几乎被全部歼灭,带兵将领也是死伤过半。
那么,朱棣既然当上了皇帝,他又是靠谁扭转了战局呢?
第329章 长矛和铠甲的发明者
【历史上的首位阴谋家,把后羿害的连渣渣都不剩#历史#小知识#历史人物】
他是我国历史上已知的最早阴谋家,也是夏朝的第一位大奸臣。他不仅与夏王后裔的妃子通奸,还共同将其杀害并做成肉饼,分给有穷族人。本期视频,我们就来了解夏朝是如何从一个小恶霸变成手段残暴的一国之主的。
后羿夺位之后,成为了夏朝的第六任君主。在当时相对和平的环境下,他与失国的太康一样,过起了腐化堕落的生活。
除了喜欢巡游打猎,他几乎每日都沉浸在美女和美酒之中,这为他自己的未来埋下了严重的隐患。
在后羿身边,有一位名叫韩卓的人物,他大约出生于公元前2013年,是韩国人,也就是今天的山东潍坊附近。
韩卓年少时聪明伶俐,但因为父母的娇生惯养,变得横行霸道。他倚仗强壮的身体,肆意打骂乡邻,甚至经常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
仅13岁,他便犹如匪寇一般。有人曾找他的家人理论,他的父母虽然教训了他几句,但他却记恨在心。
不久,他不仅捆绑了父母,还火烧了理论者的房子。人们实在忍无可忍,便告到了族长那里。
韩卓最终被永久驱逐出境。然而,韩卓对此毫不在意,离开韩国时,他甚至没有与父母告别。他对故土毫无留恋,只是离开后不知道该去往哪里。
就在他为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时,后羿攻占夏都的消息传进了他的耳朵。他对后羿的事迹非常惊讶,之后决定前去追随。
途中,韩卓借宿于山中一户人家。得知房主有一身不错的本领后,他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赢得了对方的喜爱,并成为了房主的义子。经过一年多的学习,韩卓顺利出师,随后决定继续投奔后羿。
然而,在他离开时,他做了一件非常狠毒的事情。
他担心师父再收其他徒弟,天下就会出现拥有同样本领之人,于是返回师父家中,用掺有毒药的酒毒害了师父,随后又灭了其家人,烧毁了房屋,这才放心地踏上了投奔后羿之路。
经过一路辗转,韩卓终于来到了国度斟鄩,也就是现今河南洛阳的西南处。在重重困难之后,他终于见到了后羿本人。
后羿被能说会道的韩卓深深吸引,于是不顾重臣的反对,将他收为义子,还安排他为军中的一个小头目。
韩卓也确实争气,在与诸侯的作战中立下不少战功,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坐上了将军之位。他同时借此时机,以各种手段博取后羿的信任,并广交权贵,尽可能减少自己的敌对势力。
当时,隶属于夏朝的方夷国本应每年进贡,却突然发动反叛,脱离管辖。后羿便让韩卓带兵征讨。
韩卓大胜而归,让方夷国重归夏朝。后羿对他的表现非常满意,不仅升他为军队副总管,还专门为其操办了婚事。
此后,韩卓的地位迅速上升,居然成了夏朝的主政大臣。而后羿也因为有了这个“好帮手”,成了甩手掌柜,每日沉迷于玩乐之中,使得韩卓有了结党营私和壮大势力的机会。
韩卓的野心不止于此,他还想慢慢腐化后羿,然后夺取王位。他知道后羿贪玩好色,就在全国各地收罗美女美酒,还专门为其训练了一支打猎的军队。
后羿对义子的表现非常满意,认为他是全天下最值得信任的臣子,还在众人面前夸奖韩卓是他一生的福分。
然而,也有很多大臣看穿了韩卓的野心,曾劝说后羿不要被他的假象欺骗,应该削其官职,予以惩罚。
但后羿却不以为然,认为韩卓比自己的亲儿子还亲,不可能有二心。
后羿58岁那年,他乘车巡游时,认识了一位少女。此女才貌双全,深得他的倾慕。经调查得知,她是某位诸侯的女儿,名叫纯狐,年仅十八岁。
后羿便将其强行纳为妃子。纯狐虽然很不情愿,但这个遭人讨厌的老汉毕竟是一国之主,她根本没有反抗的能力,只好勉强顺从。
韩卓并不贪恋女色,此时他仅有一妻一妾。但他对纯狐的美貌也难以抗拒。而纯狐也听说了韩卓的野心,决定与其私通,共同除掉这个令人厌恶的后羿。
于是,二人先后合谋害死了敌对势力。在短短三年时间里,韩卓将剩余的大臣发展成为韩国政党,使得后羿的权力在不知不觉中被架空。
有一天,韩卓和纯狐通奸时被后羿发现。后羿这才看清了两人的真面目。
他没想到自己视如亲子的韩卓,居然给他戴了这么久的绿帽子。盛怒之下,他准备杀掉他们,但他的身体已非壮年,根本不是韩卓的对手。
几次出手都没能伤害到韩卓半分。更让他无法相信的是,身边的侍卫已经不再为他所用,几次命令都无动于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