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避免麻烦,李香君开始隐居生活,尽量不与外界接触。然而,阮大铖不甘心,他联系了当时的红极一时的宠臣田仰,让他将李香君纳为妾室。当花轿到门口的时候,李香君满心悲苦。山河破碎,家国不在,她也不愿背叛侯方域。虽然她自己都不知道还能不能等到丈夫的归来,但她还是头撞栏杆,以此明志。几点鲜血溅到了定情折扇上,后来她的朋友杨龙友在其上画了几枝桃花,也就成了后世著名的“桃花扇”。
第358章 东风恶,欢情薄
阮大铖不想把事情闹大,就此放过李香君。之后,李香君又被移至宫中,成为了一名歌姬,这当然也是阮大铖策划的。
李香君以为此生再也无法见到丈夫了。1645年,清军攻下扬州,南京也沦陷。李香君随着逃亡的人流出了宫门,在长板桥遇到了自己的师傅苏昆生,随后跟着他去了苏州。
1646年,饱受战乱之苦的李香君在栖霞山出家为道姑。同年,侯方域来到栖霞山,见到了阔别已久的李香君。
她以吴氏女子的身份嫁给了侯方域为妾。嫁入侯家后,李香君与侯方域的原配夫人相处格外融洽。在这8年里,李香君度过了自己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然而,直到李香君秦淮名妓的身份暴露,侯方域的父亲侯恂一怒之下将她赶出家门。此时,她已有身孕。颠沛流离加上与丈夫分别,她的身体越来越差,最后感染恶疾,30岁就香消玉殒。当侯方域得知李香君去世的消息后,大为悲伤。在他37岁的时候,也因思念成疾,抑郁而终。
可悲可叹的是,由于李香君出身卑微,二人并未合葬,一对有情人至死也没能在一起。在这个山河破碎、风飘絮的时代,儿女私情不过是沧海一粟,不值一提。
【清朝第一女科学家,国外声名显赫,国内却鲜有人知#历史#小知识#历史人物】
她是我国古代的女科学家,在国外被评为影响世界历史的50位女科学家之一,排名甚至超过居里夫人。
尽管在国外声名赫赫,但在中国却鲜为人知,历史课本上也从未出现过她的名字。她会写诗、懂数学、通医术、懂天文,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奇女子。
她的很多著作都为后世科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她就是“星辰之女”,清朝第一女科学家王贞仪。
王贞仪于1768年生于天长及江宁。当时,西方正在开展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渴望与中国展开贸易往来的欧洲商船正寻求着如何敲开中国的国门。
儿童时期的中国恰逢清王朝统治的巅峰,“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深入人心,女性被束缚于家门之内,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一生都在为嫁为人妇做着准备。然而,王贞仪所在的家庭却略有不同。
她的祖父王者辅曾任知府大员,是一位妥妥的实权人物。尽管年事已高,他却喜好做学问,尤其热爱天文学。
她的父亲王其琛仕途不畅,却也是清朝享有盛誉的学者,后来潜心钻研医学,成为一代名医。
就连她的祖母和母亲也都出自书香门第,她们精通诗词,气质非凡。优越且开放的家庭环境,为王贞仪构建了一片茁壮成长的乐土。
王贞仪的祖父王者辅酷爱研究星象,精通计算,家中藏书颇多。在王贞仪出生后,他成了她的启蒙老师,经常带着她一起看星星,介绍各种星辰的传说。
王贞仪不仅遗传了父母的聪明才智,更对这个全新的世界充满好奇。在祖父的引导下,小小年纪的她就已经博览群书,开始深入研究历法之术。
而在古代,天文历法是封建王朝用来窥探天机、占卜吉凶的重要手段,星象运转甚至能影响到皇权。
随意研究会有大麻烦,到了清朝,这方面管理稍微松一点,但仍然只能有官方授权才可以研究,普通人是不可以的。没办法,王贞仪只能偷偷在家里看。
1779年,随着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王贞仪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
她的祖父王者辅因观察风波被流放到吉林,不幸亡故。王贞仪与祖母赶赴吉林料理后事,并继承了祖父留下的72处藏书,包括大量天文地理、数学资料。这段经历使她对世界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在吉林居住的5年中,除用功学习外,她还和当地蒙古将军夫人习得弓马骑射,驰骋疆场,英姿勃发。
夜深人静时,王贞仪则沉浸于浩瀚宇宙。她16岁随父游历塞北,领略北国风光。途经邳州时,她写下了“皮也薄,黄石城投与味甘,晚风吹送。
角声寒,偏舟莫道小如也,得春愁分外宽”的诗句。人们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18岁的王贞仪已满腹经纶,踏遍华夏大地,领略山河美景。无论走到哪里,她都忘不了读书求知,写下诸多观感诗词以抒胸臆。
“足行万里书万卷,常以雄心胜丈夫”“实行虚伪等经过,谁言儿女不英雄”等诗句,也充分表达了她不甘心受当时时代对女性的束缚。
作为时代叛逆者,王贞仪证明了女性在科学领域亦能有所建树。1786年,年仅18岁的她结束漂泊生活,落脚南京。
由于无法入学接受正规教育,王贞仪只好自学数学,结合安徽学习的算筹学研究成果,形成了独特的见解。
她精通三角学,著有《股三角解》《历算简存》《筹算易知》等科普书籍,将原本晦涩深奥的数学知识化为通俗易懂的内容。
天文星象也同样深深地吸引着她。没有精密的科学仪器,她就用桌子、远景和水晶灯来做实验,最终成功模拟了月食的形成过程,写下了《月食解》。
通过深入学习,她陆续创作了《地圆论》《金星变》等天文学著作,也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位从宇宙宏观和微观结合来理解“天圆地方”的人。
然而,在取得足以颠覆当时社会认知的科学成果之后,王贞仪却未能得到足够的认可与荣誉。
她放眼科学,追求自我,不拘于传统的相夫教子,坚持自由恋爱。这种新潮思想在当时反而遭到了指责和谩骂。
但王贞仪并不介意,她默默地开设私塾,传道授业,倡导男女平等,积极争取女子接受教育的机会。
1793年,她邂逅了有着相同理想的意中人——家境贫寒却胸怀宽广的宣城生员詹枚。婚后的日子虽贫苦,但王贞仪仍与丈夫共同撰写了现今我们所知的唯一一部学术巨著《德风亭初集》。
尽管夫妇二人相敬如宾,但现实的高压与生活的重担仍然让王贞仪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她既要维持生计,又要致力于学术研究。
公元1797年,年仅29岁的才女王贞仪因病去世。望远镜下的璀璨星空仿佛就是她短暂而耀眼的人生缩影。
这位一生致力于探索星空奥秘的女子,如同她仰望的流星般耀眼,所取得的学术成就不可估量。史称“班昭之后,一人而已”,足可见她的伟大。
然而,王贞仪的人生虽然短暂,但她用29个春秋的智慧破除了封建束缚,为众多女子点燃了希望之光。她的大名名扬海外,西方各国对其赞誉有加。
影响力巨大的学术期刊《自然》将她誉为“奠定科学发展基石的女性科学家”。
国际天文联合会甚至以其名字命名了金星上的陨石坑,与两次荣获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并立。她还入选美国畅销书《勇往直前:50位杰出女科学家改变世界的故事》。
然而,这位在西方世界知名的女科学家在国内却鲜为人知,不禁使人深思:究竟有多少这样的女子淹没于岁月长河?她们的成就可能被他人夺走,也可能一直默默无闻。提到王贞仪,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嫁给妈宝男,会幸福吗?两情相悦也抵不过世俗的障碍#历史#小知识#历史人物】
嫁给妈宝男会幸福吗?或许古代早就给出了答案。青梅竹马,两情相悦,一对小夫妻本该甜蜜恩爱地生活下去,却因为婆婆的一句话而被迫分开。这位远近闻名的才女,一滴眼泪缠绵悱恻了整个南宋文学史。
她天资聪颖,温婉贤淑,却因用情之深而香消玉殒。一首词闻名古今,令人学之不尽、品之黯然。她就是南宋才女唐婉。
唐婉,字慧仙,生于浙江绍兴,出身于官宦之家。她的父亲是郑州通判唐闳,祖父是鸿胪少卿唐翊。绍兴十四年,16岁的唐婉出落得亭亭玉立,秀外慧中,饱读诗书,才华横溢,是远近闻名的才女。
自古“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慕名而来者纷至沓来,既有王孙贵族,也有世家子弟。而唐家选中的,是门当户对的本地陆家三郎陆游。此时的陆游19岁,同样才华横溢,名声在外,也到了娶妻的年龄。他的父母对唐家的独生女唐婉非常满意。
于是,陆游将一只祖传的凤钗作为定情信物送给了唐婉。双方父母都很满意,似乎也预示着这段门当户对的婚姻会很幸福。这段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场面盛大而又礼节周全,一切都很美满。
婚后的生活正如人们所预料的那般,夫妻二人情投意合,如胶似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陆游的母亲看到陆游成天沉溺在儿女情长之中,将光耀门楣、匡扶社稷等家国大事抛诸脑后,便越来越生气。于是,她故意找唐婉的麻烦。
从小娇生惯养的唐婉,虽然尽量去改变,但嫁入陆家之后,却要整日面对婆婆的无端指责,使得婆媳关系越发紧张。
而夹在中间的陆游左右为难,既无法缓和母亲的怒火,又无法安慰妻子的委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矛盾愈演愈烈。最终,陆游的母亲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让陆游休了唐婉。
面对朝夕相处的妻子,陆游心中百般不舍,便想了个折中的办法。于是,他在外面购买了一处别院,将唐婉安置在别院里,如同养了一房外室。
然而,二人偷偷在外居住的事情很快败露。陆游的母亲勃然大怒,最终唐婉只能带着一纸休书黯然返回娘家。对父母颇为敬畏的陆游无力抗拒命运的不公,二十余岁的他,既不能撑起夫妻二人的小天地,也无法保护至爱之人。
纵有深情厚谊、琴瑟和谐,却也敌不过世俗的阻碍。陆游在家族责任与爱情之间左右为难,最终选择了前者,舍弃了妻子与这段美好姻缘。
唐婉重回唐家,依然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但那段破碎的姻缘却始终萦绕心头,久久不能忘却。生活在讲究理智的宋代,被丈夫休掉的妻子回到娘家,即便娘家人不说什么,但仍需承受种种流言蜚语。
相比之下,男性则显得更为自由,休妻再娶也不受太多约束。陆游在休掉唐婉之后不久,便另娶他人。
心如死灰的唐婉渐渐释然,就在此时,宗室弟子赵士程悄然而至。他对唐婉的遭遇感同身受,这份理解让二人逐渐靠近。
身为宋太宗赵光义五世孙的赵士程,是赵德芳的玄孙,曾担任武当军承宣使。作为宗室贵族,他出身高贵,品行良善,且尚未婚配。他对唐婉的过去丝毫不在乎,反而视她如珍宝,郑重承诺要娶她为妻。
然而,赵士程的皇室身份以及唐婉可能因不孕被休的不幸遭遇,使得他们的婚姻遭到了极大争议。但赵士程顶着压力,执意以六品八抬大轿迎娶了唐婉。
婚后,赵士程对唐婉的呵护无微不至,使得她渐渐释怀。他的温柔抚平了唐婉的心痛,他的豁达接纳了唐婉的过去。唐婉终于走出阴霾,和赵士程过上了平静而幸福的日子。
1151年,满园桃红柳绿、繁花似锦之际,唐婉突发兴致,欲去沈园游玩,赵士程随行相伴。此次游园,于园中回廊偶遇离别已有数载之久的陆游。
赵士程身为爱妻护花使者,遂命陆游奉上黄藤美酒与时令佳肴。陆游见唐婉依旧美丽动人,如柳扶风,娇花照水,宛若昨日。然而如今陪伴在侧之人已非自己,而是赵士程。陆游心中思绪万千,懊悔不已,挥毫泼墨,在沈园墙上留下一首深情款款的《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已交消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第359章 卓越的女子们
往昔的山盟海誓依稀在耳畔,然而唐婉已经嫁给赵士成为妻。即便情深似海,也无法再用诗词来传递思念之痛。陆游深感遗憾,但却无能为力。
他所作的这首词不过是宣泄情感,未曾考虑唐婉能否看见,以及她看到后会有何感想,更没想过赵士程看后是否会引起误会。那份短暂的真挚和浪漫,全然不顾及唐婉的感受。
1156年,唐婉于偶然之际见到了书于沈园壁上的《钗头凤》。得知陆游幡然悔悟,承认了当初的分离都是他的错,唐婉悲不自胜,泪流满面。那些深埋心底的愤怒与无助如潮水般涌出心头,她也写了一首《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这首词既是她对封建礼教迫害的控诉,也包含对前夫陆游在爱情面前懦弱无能的怨怒。
不久之后,唐婉香消玉殒。赵士程在爱妻离世后悲痛欲绝,但他并未因此而迁怒他人。处理完亡妻后事,他并未再去提及唐婉与陆游的往事,走出丧妻之痛后,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之中。
时隔40年,陆游再度踏足沈园。年事已高的他不禁回忆起与故去妻子唐婉的美好时光。
然而沧海桑田,物是人非,沈园的建筑也几经变迁,唯有那潺潺流水的景致依然如诗如画,仿佛当年唐婉在桥上牵引裙裾涉水而过的情景宛然眼前,只不过流水依旧在,佳人难再得。
纵观陆游的一生,始终放不下唐婉。若能重回过去,让他在家族和爱妻之间再度抉择,相信他必会寻求一个更加妥善的解决办法。
然而人生无常,时光难觅。对于唐婉来说,陆游只是空怀满腔情谊的过客,而真正值得她全心投入的,却是赵士程这位托付终身的良人。
【最有钱的女人,也是最早的女企业家#历史#小知识#历史人物】
女人专心搞事业能有多厉害?她的生意甚至能让皇帝都心生敬佩。她虽是一位寡妇,却能跻身战国七大财阀之一,成为我国古代最有钱的女人。
她不像其他女子那般为情所困,而是全身心投入事业。她是世界上最早的女企业家,也是我国古代最早载入正史的女性之一。她的魅力究竟有多大?竟然能让横扫八方的秦始皇都钦佩不已。本期视频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位传奇女子——“巴清”的一生。
“巴清”并非她的真名。她本名可能叫清八骏,也有人说她叫怀清。因为她出身于八骏家族,又是一位寡妇,所以被称为“巴清”。
无论哪种说法,她都是我国古代第一位载入正史的女性,这份殊荣连先秦宣太后、秦始皇的生母都未曾享有。
巴清生于战国末期,居住在现今的重庆长寿县,原本是一个平凡的女子。18岁那年,她嫁给了一位经营丹砂生意的商人。然而好景不长,短短几年后她的丈夫不幸离世。22岁就开始守寡的她并没有消沉下去,而是接手了丈夫的事业,把生意越做越大。
虽然史书并未详细记录巴清如何艰难经营,但我们可以想象她独立支撑整个家族产业的艰辛。
巴清家族的财富起初来自于先祖对丹砂矿产的开采和冶炼。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技术,巴清的家族几乎垄断了当时的丹砂市场,从而积累了巨额财富。
据记载,巴清家族的财富达到了白银八亿万两,赤金580万两,放到现在可以说是富可敌国了。
根据长寿县的记录,巴清家族所在的地区人口约5万,其中近1/5的人都依赖她家族生活,为她家族工作的人超过1万人,可见其家族的影响力之大。
然而,巴清并非为富不仁之人。她善待员工,提升他们的福利待遇,还利用家族财富和私人武装积极扶贫济困,维护地方安宁。
《过秦论》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收缴天下兵器铸成铜像,唯独准许巴清保留私人武装以保卫自身。
直至离世,巴清始终保有一股强大的势力。秦始皇还为她建造了女怀清台,以表彰她的功绩。这种待遇在整个秦朝是独一份,乃至后世都属罕见。
众所周知,秦国自商鞅变法起便深受法家影响,重农抑商是其核心政策之一。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为何巴清会获得如此高的赞誉呢?
首先,秦汉时期女性地位较高,改嫁是家常便饭,贞操观念尚属淡薄。而巴清一生捍卫夫妻间的感情,甘愿守寡,独立承担起家族重任,这无疑让秦始皇对她赞赏有加。
其次,巴清在秦始皇心中可能是母亲形象的化身。她坚强独立,令人钦佩,与秦始皇的生母赵姬形成鲜明对比。赵姬在秦庄襄王离世后,曾与吕不韦私通,甚至企图为私生子谋取王位。因此,秦始皇对巴清愈发尊敬。
另外,据传秦始皇曾巡游至湘江,遭逢大风暴雨,险些无法过江。他向身边人询问此处是否有神仙,得知香山寺供奉的是舜的妻子娥皇和女英,死后安息于此。愤怒至极的秦始皇下令3000囚犯砍伐香山上的树木,将山体染红。敢于处罚神仙的皇帝,史上仅此一位。
而巴清不过是一位来自偏远之地的寡妇,却被秦始皇册封为“贞妇”,并为她建造女怀清台,彰显荣耀,足以证明她在秦始皇心中的地位远超其他女性。
再者,丹砂在古代具有多重功能。除了众人皆知的颜料用途外,丹砂还是一味药用价值极高的药材,具有清热解毒、镇静安神的功能,是战争中的必备药品。
对于渴望一统天下的秦国而言,丹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外,丹砂还有防腐作用,可烧制成水银,经还原后仍可变为丹砂。
古人因此赋予了丹砂起死回生与长生不老的神秘色彩。丹砂也因此成为炼丹术中不可或缺的原料。秦始皇晚年痴迷于寻仙问药,地宫更是以水银为支柱,可见他对丹砂的需求和依赖程度之深。而巴清家族掌控的恰恰是这一重要物资,因此当权者不得不重视。
最后,巴清家族拥有巨额财富以及庞大的私人军队,在秦始皇扫灭六国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作用。如果驾驭不了这股力量,也会造成很大的麻烦。作为千古一帝,秦始皇自然要考虑周全。
《史记》中女性角色寥寥无几,而太史公司马迁却对这位传奇女子不惜笔墨,洋洋洒洒地以69字进行描写,尤其是结尾的一句“抵抗曼城,明显天下,岂非已复邪”,更使这位女子值得被历史铭记,值得点赞。
【家暴虐待下的清朝第一女此人#历史#小知识#历史人物】
丈夫家暴,婆婆虐待,使她在桃李年华就香消玉殒。天资聪颖,温婉贤淑,写得一手好诗词,被誉为清代版李清照,本该成为文坛大家,奈何命运不公。一桩充满家暴与虐待的婚姻,彻底摧毁了这位天性浪漫的女子。
她最有天赋,最有才华,却也是最红颜薄命。她短暂的一生充满了悲苦,她就是清朝第一女词人贺双卿。本期视频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贺双卿的悲苦一生。
说起贺双卿,就不得不提清朝才子史震林和他所写的《西青散记》。贺双卿以如此贫寒艰难的出身,却没有被埋没在历史的烟尘之中,让后人能领略到她超卓的才华,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史震林的著作《西青散记》。
据《西青散记》记载,公元1733年4月某日,在萧山武庚书院读书的史震林等人见到一个美丽的女子手拿簸箕外出清理垃圾,不禁赞叹这乡野间竟有如此美人。
细心的朋友发现垃圾中的树叶上写了一首清幽婉约的词,不由得大吃一惊。后来经过了解,才知道这位女子身世凄惨,令他们深感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