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 第125节

  200万亿吨的物资,岂不意味着几十万艘空天母舰?

  空天母舰又不是水星级战舰,能不怎么费力气便造出几十万艘来。

  哪一艘空天母舰不是耗时长久,制造艰难?

  就算李青松将剩下的所有时间都投入到空天母舰的建设之中,也不可能建造出几十万艘来。

  就算以李青松的工业实力,面对如此庞大规模的建设,都力有不逮。

  就算未来李青松完成了基于大统一公式的,生物学分支方面的突破,将目前的15亿意识连接数再度翻倍,提升为30亿,都无法完成如此庞大的建设任务。

  这根本就不是强核级别文明能做到的事情。

  那么……

  李青松咬了咬牙,下定了决心。

  那就不造空天母舰了!

  我要造一颗飞星出来!

  确定了这一方案之后,那些原本运载着大量物资向舰队汇聚的运输飞船立刻改变了航向,来到了一处远离任何大星体的虚空地带。

  在这里,约一千万吨钢材被卸下,直接丢到了太空里面。

  依据不同的使用类型,这些钢材有的是钢锭模样,有的是钢板,还有钢卷、钢条等等不同的类型。

  它们被分装在一个个巨大的集装箱之中,每一个集装箱的体积约有300立方米左右,总计有四千多个。

  使用连接件固定的模式,这些集装箱被固定成了一个半径约为100米的巨大不标准球体,静静悬浮在了太空之中。

  它们是飞星的“核心”。

  在这核心之外,一艘又一艘的重型运输船从各颗星球上飞来,将采取各种模式存放的各种物资,譬如巨大储气罐之中的氕气、氘气、氦3气体,巨大化学罐之中的硫酸、硝酸、盐酸等化工品,集装箱之中的各种塑料、生物制品、机械,巨大的钢锭、铝锭、锡块、金银铜铁,等等等等,一点一点的堆积在了飞星的核心之上。

  如同滚雪球一般,在李青松接连不断的“喂养”之下,飞星的核心渐渐成长,渐渐发育,越来越大。

  在它的不断“发育”之中,李青松还预留了各种各样的管道和通道,确保就算是被压在最核心的物资,自己也能方便的将其取出来。

  多颗星球之上的无数座矿场与工厂日夜轰鸣着,前往太空电梯的重载铁路线上终日列车轰鸣,大量的物资如同抽水机之中的水一般,被太空电梯不断从星球地表“抽”到太空之中,然后进入到重载运输飞船里。

  一艘又一艘的运输飞船如同辛勤的蜜蜂一般,将来自远方的“花蜜”采集过来,汇聚到飞星的建设场地这里。

  每来一艘重载运输船,飞星便成长一点,变大一点。

  平均每天,都会有1500艘以上的重型运输船到达,每个小时就有六十多艘,几乎不到一分钟便有一艘!

  每一艘重载运输船运输的物资都是千万吨起步。其类型则五花八门,无所不包。

  小到克隆体吃饭用的勺子,大到飞船推进器总成,其总类别几乎高达千万种以上!

  总之,舰队深空航行之中所可能用到的一切东西,李青松都在大量储备,都在不要钱一般往这颗“飞星”之上堆积。

  李青松便以这种不到一分钟便是一艘重载运输船的方式,足足忙碌了三十二年的时间。

  三十二年的时间,往返于工业基地和飞行的运输船总班次已经达到了1900万!

  总计运输而来的各种物资总质量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惊人数字。

  足足202万亿吨!

  如此质量的各式物资堆积起来,甚至于凭空造出了一颗星球。

  这颗星球的平均密度约为0.38克每立方厘米——之所以密度如此之低,是因为李青松在其中储备了极大量的氕气、氘气等较轻气体的缘故。

  它的半径达到了50公里,整体则维持着球形。

  一颗半径为50公里的近球型星体,不客气的说,无论体积还是密度,都已经超过了这个星系的绝大部分星球。

  就算是一颗最长处达到了100公里以上的小行星,因为其并不是球体的缘故,总体积也远远少于此刻李青松造出来的这颗星球。

  这,是一艘实打实的飞船行星,李青松将其简称为,飞星!

第238章 行李

  将各种物资堆积起来,凭空造出一颗飞星,这对于普通文明来说恐怕如同天方夜谭一般,连想都不敢想。

  它所需要的工业能力和统筹能力实在是太过巨大。

  而现在,李青松却真切的做到了这一点。

  李青松看到,因为自身质量实在太大的缘故,这颗完全由李青松人工制造出来的星球,甚至已经具备了某些大型天然星球的特征。

  这颗飞星已经具备了无法忽视的表面重力。

  此刻,一名穿着宇航服的克隆体便在李青松的操纵之下来到了这颗星球的表面。

  他就那样不靠任何外力的站在了一个集装箱上面。

  通常来说,在没有重力的太空之中,任何微小的扰动都会导致这名克隆体飞离这颗星球。

  但此刻,纵然他在表面不断行走,他都始终被牢牢的吸附在星球表面上。

  因为这颗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达到了约5.31毫米每二次方秒,已经有地球重力的约1800分之一了!

  这名克隆体不断前进着,在面临着面前一条沟壑——其实是集装箱堆积之中的缝隙,他猛然跳了起来。

  这一跳便跳了十几米的高度,在飞到沟壑对面,到达最高点后,他便以每二次方秒5.31毫米的加速度向下坠落,最终仍旧落到了星球地表,而没有飞到太空中去。

  因为这颗星球的逃逸速度达到了23米每秒左右。

  达不到这个速度,就算这名克隆体跳的再高,都无法脱离这颗飞星的引力场。

  这名克隆体在星球表面快速的奔跑着,一边奔跑,一边检查着星球表面。

  他的奔跑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快,先是五米每秒,然后是十米,十二米,一直到了此刻,他的奔跑速度达到了每秒钟18米。

  于是伴随着又一次跳跃,这名克隆体的身体便悬浮在了飞星地表上约有30米的高度。

  这一次,他没有再落下来。

  因为18米每秒的速度已经达到了这颗星球的环绕速度。

  如果没有其余干扰,这名克隆体将会永远以18米每秒的速度,以不到5个小时一圈的速度围绕这颗飞星旋转,就像是那些围绕地球旋转的人造卫星那样。

  一直绕着这颗星球飞了两圈,这名克隆体才启动宇航服上的推进器,再度下落到了星球地表。

  引力,是四大基本力之中强度最低的一种力。

  它的强度甚至于低到一名普通人就能轻易对抗的地步。

  譬如一名位于地球上的普通人随手拿起了一支笔——这是十分普通的事情。但站在引力场的角度来看,便是一个普通人依靠自己的力量,轻而易举便对抗了一整颗地球对这支笔的引力。

  引力的强度之低可见一斑。

  而现在,通过物质堆积,自己竟然营造出了一个足以对宏观物体产生影响的引力场,这种感觉,让李青松感到十分奇妙。

  李青松甚至于观测到自己造出来的这颗飞星,因为自身引力场的缘故,甚至于为自身营造出了一层极为稀薄的“大气层”。

  当然,仅仅只是微观意义上的大气层而已。

  一些星际游离气体因为这颗飞星的引力场而短暂汇聚到了它的身边,在星球周边营造出了比其余地方更高的密度。

  据李青松测算,星球表面的气体密度约为外围的两倍左右,达到了每立方厘米约有20颗原子的地步。

  想要指望这么稀薄的“大气层”产生什么大气压力,基本上是比较奢望了。不过如果硬要计算的话,李青松也计算出了此刻这颗星球表面的大气压,结论是大约为10^-32帕斯卡左右,约为地球大气压的10^37分之一。

  不过另一个指标就较为显著了。

  通过通道来到这颗飞星的核心部位后,李青松控制着的克隆体便感受到了明显的大气压力。

  因为自身引力的关系,组成这颗星球的物质便拥有了一个向内挤压的力。于是星球核心处的气体便受到了挤压,导致它具备了约为地球一半的大气压。

  这种程度的大气压,已经足以支撑人体生存了。

  于是,在这星球核心处的某个舱室之中,这名克隆体便脱掉了宇航服,开始依靠完全“天然”的大气压力维持呼吸。

  李青松控制着他抬起头来,便看到了幽深漫长的隧道,看到了一层又一层堆积在那里的集装箱、大罐子等等。

  他心中油然冒出了一点奇特的感觉。

  “两百多万亿吨的物质,在这完全没有重力的太空之中,依靠自身质量所带来的引力,竟然挤压出了一片可以存在稳定大气压的空间,还真是奇妙啊……”

  视线切换到另一名克隆体上,站在高空看着面前这颗飞星,李青松心中满是感慨。

  “全力以赴之下,我的工业能力竟然已经到达这个地步了么……

  一颗真真正正的星球啊,相比起那些天然形成的小行星,哪怕是较大的小行星都毫不逊色的,完全由人工制造而成的星球……”

  组成这颗星球的质量,几乎全部都是李青松所需要的各种物资。

  它不像是普通的小行星或者大行星那样,上面绝大部分质量都无法利用。

  譬如想要冶炼钢铁,李青松便需要开采铁矿,然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冶炼手续,最终可能需要抛弃铁矿石之中高达三分之二的质量,才能将自己需要的钢铁冶炼出来。

  其余矿产同样如此。

  那些被抛弃的“杂质”,对于李青松来说便是垃圾。不仅无用,分离它们还需要大量的能源和众多工业设施。

  而此刻,这一颗飞星,上面所储备的每一种矿产,都经过了提前的提纯冶炼,基本上都以单质和合金的方式存在。

  氢气、氕气、氧气、氮气等等气体也经过了提前的提纯分离。各种各样的零部件更是提前便已经制造好存放在那里,一旦有需要,直接拿来就可以用,连加工都不用。

  一颗天然星球纵然被李青松完全开发,最终能被李青松利用的质量最高也不会超过这颗星球的10%,其余90%都要扔掉。

  而现在这一颗专门按照李青松意志打造的飞星,其所有质量都可以被李青松利用,且是极为方便的利用,一点都不会浪费!

  此刻,用于这一次远航的“行李”已经准备好了。

  现在,该把这些行李打包起来了。

第239章 床单

  这颗星球的总质量虽然达到了200多万亿吨,但相比起天然星球来,它自身的引力还是太小,引力结合能太低,无法适应后续的星际推进动作。

  一旦开始推动,它就会整个儿散架,必须要有额外的固定装置才行。

  也即“打包”。

  此刻,李青松心中油然升起一种感觉。

  他小的时候,离开家乡去外地求学,母亲便为他准备了许多东西,衣服被子牙膏牙刷食物等等等等,零零碎碎的一大堆。

  那时候李青松并没有行李箱这种东西。于是母亲便为李青松准备了一张被单,将这些东西用被单包裹起来,再将被单打个结,打成了一个包袱的模样。

  李青松便背着那个包袱展开了求学之路。

  此时此刻的场景与当初在地球之上的经历看似千差万别,但……似乎又是那么相似。

  李青松同样为自己准备了太多太多的行李,此刻,也需要一张“被单”来包裹才能带走。

  不知不觉间已经是数千年时间流逝。但那遥远过去所遗留下的记忆此刻仍旧在李青松脑海之中储存着,极为清晰,没有一点褪色。

  也唯有依靠着这些记忆,李青松才能感觉自己始终与人类文明保持着联系,自己是有来源的,并不是凭空出现的。

  李青松才能知道,自己的身份是人类,且始终都是人类,而不是什么奇形怪状的东西。

  带着心中的万千感慨,李青松开始了行李打包工作。

  他运来了大量的,原本用来建造太空电梯的那种特制绳索,将其一圈圈、一条条的绑在了这颗半径为50公里的飞星之上,将构成这颗星球的所有物资全都牢牢的捆扎住,不让其掉落。

首节 上一节 125/17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