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星周边竟然出现了不是自己制造的科技造物,这很显然意味着,有另外一个存在到达过这里。
那么……是什么时候?是在自己到达洛神星之前还是之后?它们来这里做什么?
更广泛一些的话,那便是,它们什么时候来的太阳系?它们和人类失踪这件事情有没有关系?
李青松以最快的速度将这片残骸运到了洛神星地表的科研基地之中。
这里有当前阶段最为完善的实验室,或许自己可以分析出这东西究竟是什么设备上掉下来的。
一番分析之后,看着面前的结论,李青松心中前所未有的凝重。
他搞清楚这是什么东西的残骸了。
它上面还有一些机械残留,其科技程度较高,李青松无法复制,但基本的作用还是能看出来的。
那分明是一些光激发装置的残骸!
而且不是可见光,而是某种属于红外波段的,特殊波长的光。且,其总能量极高。
换句话说便是,在该频段,它释放出的光芒极为强烈。
更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这种特殊波长的光,对应某种有机物的光谱。而……
经过这些年对那些怪鸟的养殖和研究,李青松已经确定,怪鸟们最喜欢的有机物食品,经由太阳光照射之后所发出的光恰好便具备这种光谱!
对上了,一切都对上了。
那些怪鸟根本就不是恰好来到洛神星的!
那些怪鸟可能根本没想着到洛神星来。但就在它们距离洛神星不远的时候,一颗具备极高能量的“红外炸弹”在洛神星周边爆炸了,释放出了与某种有机物极为类似的强烈光芒。
因为那时候自己科技程度有限,根本没有对应观测能力的缘故,自己根本就没发现这一点。
但怪鸟们能看到!
于是怪鸟们便以为洛神星之上存在着大量的,符合自己需求的有机物,于是便改变了方向,直奔洛神星而来。
它们根本就是被某个隐藏在暗中的存在有意识引过来的!
那个未知存在想借怪鸟群这把刀,来杀了自己!
李青松控制着一名克隆体骤然抬头,看向了浩瀚无垠的宇宙。
天空之中繁星点点,寂静幽深。
“是谁?是谁要害我?为什么要害我?”
回想起当初自己与怪鸟交手之时的情景,李青松只感觉通体发寒。
虽然最终的结果是好的,但过程却是惊险万分。
稍微一个不好,自己在洛神星上的所有基业全都要毁于一旦。
要不是当初自己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工业能力,能迅速的造出冷兵器来,要不是自己提前储备了大量克隆体,以克隆体的生命为代价拖延了时间,最终快速发展出了热武器技术,自己说不定已经被这群怪鸟吃干抹净了。
同一时间,李青松操纵着自己拥有的所有太空探测装置一同对准了天空。
它们还比较原始,只是一些较为落后的望远镜、雷达之类的东西,但已经是李青松所拥有的全部。
一番扫描下来,太空仍旧空空荡荡,没有找到任何东西。
李青松心中前所未有的凝重。
“必须要再次加快科技发展进度了,同时也必须要全力发展军事科技和太空探测技术。
哪怕落后,也至少要有一点自保能力!”
李青松看向了刚刚开始建造的空间实验室。
这座空间实验室,是自己接下来一切发展的基础。
有太多的技术需要在太空环境之中研究,太多的实验需要在无重力的太空之中来做。
没有它,自己的飞船技术、发动机技术、空间探测技术、适用于太空战斗的武器装备技术,便无法快速发展。
衡量一番,李青松咬了咬牙。
“一年之内,把空间实验室建成!”
对于李青松来说,这是一个无比宏大的目标。
因为在他的规划之中,这座空间实验室将会是一个千米级的巨大实验室,总质量甚至高达130万吨,连深空号飞船都远远不如。
——这当然不意味着李青松此刻的科技程度已经超过了人类文明,而是,洛神星的环境较为特殊,李青松可以以极为简单的技术便实现太空与地表的往返。
而地球上,人类进行发射活动则受制于地球更大的重力和厚重的大气层,难度不知道要高出多少。
但就算洛神星这里进行太空发射任务极为简单,要建造一座百万吨的实验基地,都仍旧极为困难。
李青松此刻拥有的开天一型飞船总数不过200艘而已,单艘飞船单次的运输量不过两吨。
以一次运输耗时八个小时计算——算上加注燃料、检修、装货卸货、返航等等,这已经是最快的了,就算这200艘开天一型飞船全力以赴,都需要差不多三年时间。
再加上人员的运输、各种物资补给的运输,总时长恐怕要增加到十年以上。
而这还仅仅只是运输,还没有算上真正建造所需要耗费的时间。
“顾不得那么多了!全力以赴就是!一年时间,一定要建成!”
在这未知存在的威胁之下,整个洛神星基地群内,70万名可以被李青松直接链接意识的克隆体全部行动了起来。
集体宿舍大楼里,那些当做储备的200万名克隆体也做好了随时顶上去的准备。
整颗洛神星都似乎被一股凝重肃杀的气氛所笼罩。
李青松知道,自己过去一百多年时间里的所有发展,在这一刻迎来了综合性大考的时候。
建造这座空间实验室本身便涉及到自己所掌握的几乎每一个工业门类,涉及到每一种工业能力。
“既然如此,那就来吧!”
第49章 极致效率
李青松所面临的第一个难题,便是物资和货物的运输。
如果有足够的技术,李青松当然希望能造一条太空电梯出来,这样便省去了飞船运输的种种麻烦,可以方便的将海量物资直接运到太空里。
只可惜,自己的技术还没有发展到那么高的程度,现阶段还是只能依靠飞船。
现有的飞船一次只能运输两吨物资,效率太低。但发展新式飞船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提升数量了。
于是李青松做出的第一个决定,便是立刻扩大飞船产业链的生产力,在最短的时间里,造更多的飞船出来。
同时,造更多飞船,以及频繁使用这众多飞船,其本身也是一种寻找隐患,寻找缺陷,寻找升级优化方案的过程。
这一刻,李青松所拥有的几十座精密机械加工厂全部转产,投入到了生产飞船零部件的任务之中。
在某一处空地上,经过简单的平整与加固,采取框架式结构,一条飞船组装生产线只用了一个月时间便已经完成,替代了原来的那条小规模生产线。
于是,重载列车与飞天一型飞船的不断轰鸣之中,大量的零部件如同潮水一般涌向了这里。
工作在这里的一万余名克隆体,在尽可能高效的自动化技术辅助下,自身也如同化作了机器人一般,一刻不敢松懈。
在他们身后甚至时刻都有几十名克隆体准备着。
平常时候他们就静静呆在那里,不会消耗李青松宝贵的意识连接份额。而一旦工位上的克隆体有事需要离开,哪怕仅仅只是去撒泡尿,都立刻会有一名克隆体顶上来,毫无阻碍的接替他的工作,让流水线的生产连一秒钟都不被耽误。
在这种情况之下,这一条新的飞船组装生产线,在总计上百座精密机械加工厂、数座高可靠性芯片工厂,以及众多连接件、塑料膜、屏幕、橡胶、探测器、控制器等工厂的同时全力生产之下,短时间内产能便暴涨到了每天四艘飞船的程度。
别看每天四艘似乎很少,但要知道,这可是集李青松当前阶段各方面最先进技术于一体的大型机械装置,其复杂程度、精密程度,根本不是一列火车、一座工厂之类可以比拟的。
组装生产线上,一艘又一艘重达30余吨,加满燃料质量便达到50余吨的庞大飞船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又迅速投入到运输业务之中,一刻都不会耽误。
发射场之中,几乎每时每刻都会有飞船在起飞或者降落。
因为起降过于频繁的缘故,起降场的大地甚至都被烧到有些玻璃化。
而这仅仅只是现有十几个发射场的其中一个而已。
便在这种情况之下,一个又一个被打包成箱子的空间实验室建材被运到了太空之中,以每秒钟约900米的速度围绕着洛神星运转。
在全力扩大飞船数量的同时,李青松还在同时做着另一件事情。
飞船多了,耗费的燃料自然就多。
现有的燃料储备不够,必须要将甲烷与氧气的生产能力提升到现有的百倍以上!
一艘飞船一次运输便会消耗15吨左右的燃料。一天三次,就是45吨。现有飞船数量约220艘,那就是每天约一万吨燃料。
并且,伴随着飞船数量增多,这个数字还会迅速暴涨。
未来平均每天消耗数万吨燃料都不奇怪。
尤其是,伴随着空间实验室的建造,其余各座工厂的耗电量和能源消耗同步大幅提升。
要发出足够的电,就得有足够的燃料供应。
据李青松统计,之前阶段自己的基地集群平均每天都要消耗约十万吨托林和甲烷,以及三万吨氧气。
但现在,算上飞船所需的燃料,这个数字骤然暴涨了一倍,达到了每天二十万吨托林、甲烷以及六万多吨氧气!
于是,工作在氧矿和托林矿、甲烷矿的克隆体们也陷入到了忙碌之中。
大批大批的机械和克隆体加入到了采矿的队伍之中,重载列车终日呼啸在线路上,一刻不停。甚至于为了弥补运力的不足,连飞天一型飞船都加入到了临时紧急运输物资的任务之中。
飞船数量多了,芯片的消耗也大幅提升。
除了主控电脑之外,飞船的其余部位也要使用芯片。
一枚传感器,一个控制器,都需要芯片。
一艘飞船需要的芯片便高达数万枚!
日产四艘飞船,就是二十多万枚芯片,一年就是七千多万枚芯片!
更何况,自己要建造的空间实验室本身也需要大量的芯片。
据李青松估计,至少需要上亿枚。
于是芯片工厂也陷入到了繁忙之中。
以及,为了抽调更多人手加入到生产之中,种植、养殖和水产基地的人手便少了许多。但同时食物和生物资源的生产却不能少。
于是那里也开始了忙碌。
同时,建造这座空间实验室本身便意味着大量的生产任务和科研任务。于是更多工厂,以及科研中心的科研克隆体们也陷入到了忙碌之中。
一时间,因为这一座空间实验室,李青松拥有的所有基地,不论是矿产基地还是工业基地,不论科研基地还是粮食基地,所有,全部陷入到了繁忙之中。
70万个意识链接份额几乎被李青松应用到了极致。
每一分每一秒,都有大量的克隆体小跑着来到床上,倒在床上的那一瞬间,意识链接便断开,同一时间,另一张床上的克隆体瞬间睁开眼睛,身体几乎是蹦起来一般,三下两下便吃完了早餐,冲出宿舍。
每时每刻都有敞篷式的大巴车停在宿舍门口,大量的克隆体从上面跳下来,而每一辆刚刚空下来的敞篷大巴车,一分钟之内就会被跳上来的克隆体坐满。
随即大巴车便呼啸着,如同飞行一般远去,将一车车的克隆体送入到一座座工厂,一座座基地,一座座大楼,一座座研究所……
太空之中,数千名穿着宇航服的克隆体在执行太空行走任务,将一个个部件拼装起来。
大地之上,一艘艘飞船起降,将一箱箱的建材运到太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