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伴随着高速转向架的研发成功,建造一艘真正“现代化”战舰的最后一个障碍,终于被李青松彻底拔除。
持续了几十年时间的漫长大规模科研攻关,终于有了阶段性的成果,让李青松也可以微微的松一口气。
但也仅仅只是微微松一口气而已。
李青松没有忘记,悟空AI还在时刻等待真实有效的战场数据作为食物。
现阶段的悟空,仅仅只能在超算模拟的虚拟空间之中,以一些虚拟的数据作为食物而已。
那么……
李青松立刻做出了决定。
造一艘真正的现代化战舰出来!
此刻因为相关技术刚刚出现突破的缘故,相关生产线还未准备好。
不过没关系,在现有工业体系之下,定制化生产,也能将这一艘战舰的相关零部件全部生产出来。
于是,飞船外壳工厂、发动机工厂、二次加压模块工厂、转向架工厂,等等等等,总计涉及到的1.6万座零部件工厂在五天之内,将所有零部件全部生产了出来,全部运到了真空组装车间内。
组装车间保持着极高的真空度,其物质稀薄程度要比真正的星际太空还要高。
以距离木卫三约五千公里处为例,就算是物质如此稀薄的太空,平均每立方厘米都有大约10个粒子,但在李青松所建造的这座真空组装室之中,平均每立方厘米的粒子数却仅为3个。
在如此之纯净的空间之中,各式各样的零部件开始了精密组装。
在过去的众多生产建设之中,李青松深刻的体会到了一个道理。
对于飞船这种零部件极多,甚至多达几十万上百万个零部件的工业品来说,某一个零部件的生产并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将其组装在一起。
这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性工作。稍微一个不好,就可能影响飞船的整体性能。布线有一点不合理,就可能导致故障。
但幸好,李青松对此早已经驾轻就熟。
上百名克隆体在“神工”AI的辅助之下,操纵着精度极高的机械臂,将真空室之中的零部件一点一点的搭建在了飞船框架之中。
不断的焊接、黏合、紧固、连接,足足忙碌了十几天时间,才将这真真正正有史以来第一艘现代化的水星级战舰组装了起来。
看着这艘整体呈现出碟形,外部深灰颜色,直径约16米的飞船,李青松心中满是喜悦。
这艘飞船的诞生,意味着至少在战舰相关技术方面,自己已经彻底超越了曾经的人类文明!
第119章 战术版悟空
这艘新型水星级战舰的总质量相比起之前使用化学燃料推进器的水星级战舰再度有所提升。
之前的水星级战舰总质量约在一百多吨的样子,此刻,这一艘战舰满载情况下则达到了300吨左右。
这主要是因为比老式战舰多了许多新型装备的缘故。
满载情况下,这艘水星级战舰可以容纳化学燃料30吨,铀235或者钚239,100KG。
燃料的总质量相比起上一代使用化学燃料的水星级战舰动辄五六十吨大大降低,且船身总质量提升了将近两倍,但同等程度的机动航行之下,这一艘水星级战舰的续航时间却足足超出了上一代战舰五倍!
就算比起之前半代,那已经使用了二次加压推进器,但并未装备其余诸多新装备的水星级战舰,平均续航时间也再度提升了10%左右。
这主要是因为在这段时间之中,二次加压推进器再次得到了优化的缘故。
此刻,李青松研发出来的所有新型装备全部装到了它上面。
已经完成了小型化,可以以极高速度和极高准确度不间断扫描整个天球的高速雷达,此刻便分装为16个探测部件,散布在飞船外壳的16个地点,无论前后左右还是上下,俱都可以扫描到,没有一点遗漏。
最新研发成功的高速转向架在它上面装备了8台,同样分布在不同的部位,确保进攻没有死角。
这8台转向架之中安装着总数达到了28门电磁炮和激光炮。
其中大中型激光炮4台,大中型电磁炮4台,总计8台威力较大的远程武器承担着向对手展开进攻的职责,剩下的20门激光炮和电磁炮则全部都是小型的,用于承担防御任务。
除了武器系统、推进系统和探测系统之外,它的装甲防护性能相比起之前也有了大幅提升。
在引入制造太空电梯的那种零号纤维,将其作为混凝土之中的“钢筋”,融入到装甲后,此刻的它甚至可以做到正面硬抗威力最大的火药枪穿甲弹的连番轰击而没有任何损伤。
虽然面对大威力电磁炮弹丸仍旧无法抵挡,但除此之外,对威力较小的电磁炮弹丸和流弹、残骸等,俱都有极高的防护力。
对于激光高温烧灼,它也具备较为优秀的抵抗能力。
它的通讯系统性能也极为优秀。使用李青松专门开发的大功率定向天线,这艘战舰可以在极为复杂混乱的战场环境之中保持与主基地或者其余战舰的联系。
除了这些提升之外,李青松为这艘战舰做的最为重要的一个提升便是,这艘战舰是智能化的!
它不再如同之前的那些战舰那样,大部分作战指令都只能通过后方下达,或者自己操纵克隆体输入指令才能完成。
它内部搭载了一台小型的超算。
这台超算采取64枚2纳米芯片并行运算的模式,拥有了相对于一艘战舰来说极为充裕的算力。
这算力不仅用在了飞船内部各智能化部件的维持之上,还本地运行着一个战术版的悟空AI。
真正的超算之中运行的是战略版悟空AI,负责对于整个战场的局势控制,辅助李青松做出事关整个战场的决策。
这艘水星级战舰的小型超算之中运行的战术版悟空AI,则负责与周边战舰的简单协同,以及控制单独一艘飞船的战术。
经由模拟演习生成的无数战斗技巧,友军拼死战斗才换来的战斗经验,临近飞船发送而来的战场态势,等等等等,全都会进入到战术版的悟空AI之中,经由这一套优秀的算法处理,最终生成作战指令,无需克隆体参与即可自行发动。
这是智能化较高的部分。除了这一部分,一些常规的智能化数据处理,譬如高速雷达扫描到了电磁炮弹丸,经由这些数据计算该如何控制转向架转向,该操纵哪门电磁炮或者激光炮展开拦截,更是一瞬间就可以自动完成,完全无需人力干预。
战术版悟空和战略版悟空只要有通讯条件,便会始终保持通讯连接,实时接受战略版悟空的指挥。
但如果没有通讯条件,譬如敌人释放了大当量信号干扰弹,或者电磁环境过于恶劣导致无法通讯,那也没有关系。
战术版的悟空AI也能做到自主分析,辅助克隆体们继续在战场之上战斗。
并且,只要有任何一颗卫星,任何一颗和战略版悟空保持着联系的友方飞船靠近,它立刻便能以此为中继,再度恢复和战略版悟空的联系。
这战术版悟空,就像是战略版悟空本体上拔下的一根毫毛,变化成的一个分身。
有多少战术版悟空,战略版悟空在战场之中就有多少个分身!
化身千万,甚至亿万,丝毫不是梦想。
这是一整套的战争智能化系统。其成员不仅仅包含超算基地与战舰,未来甚至还可以继续扩充,将各种各样的无人设施也连接进来,譬如通讯卫星、间谍卫星、侦查卫星、武装卫星、星际导弹、无人飞船集群、星际地雷集群、炮台集群等等等等,全部连接成一张网。
一名名的克隆体,便是李青松的一个个意识延伸点。通过这一个个意识延伸点,李青松将可以在每一处细节都与这张智能化的战争大网相互协作,最大限度的削减通讯延时的影响,同时,最大限度的提升自己所作出的战略决策在战场之中的执行度。
此刻,智能化的战舰自己虽然仅有现在这一艘,且还是一艘最小的水星级战舰,但这丝毫不妨碍李青松对未来展开畅想。
并且,这未来距离自己是如此接近,触手可及。
因为李青松已经突破了全部技术限制,要建造出如此规模的战争网络,仅仅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这艘智能化的,内部运行着战术版悟空的水星级战舰,此刻便在李青松意识所连接着的克隆体的控制之下,在太空之中快速机动着,猛烈的进攻着。
一直到它的燃料全部耗尽,李青松才有些恋恋不舍的让它返航。
“是时候大规模建造了!不仅要造水星级战舰,我还要造金星级的战舰,甚至……地球级的战舰也要造!”
第120章 战争巨兽
经过这么多年全力以赴的推进科技发展,伴随着这些年以来的众多技术突破,李青松认为,研发制造更大型、在战场之中意义更为重要的地球级战舰的时机已经成熟。
既然是更高一级的战舰,其必然要具备更为强大的攻击力和防御力,要能做到面对无论如何混乱的局面,都能像是定海神针一般,一旦地球级战舰来了,就能让局面稳定下来。
它要具备无与伦比的远程进攻能力,要能做到间隔数万乃至几十万公里,都能对敌人造成巨大杀伤。
唯有如此,它才能覆盖足够巨大的战场空间,将自己的影响力传递到战场的每一个角落。
它还要具备最长的续航能力。极端情况下,它要能在战场之中连续作战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而无需外界补给。
它还要具备最稳定的通讯能力,它要能时时刻刻保持与战略版悟空的联系,同时,也能将信号投送到战场之中的每一艘金星级、水星级战舰上,让这些中小型战舰不脱离整体。
它的每一个方面都必须要做到最优秀才行。唯有如此,它才能发挥出李青松希望它能发挥的作用。
与这些要求极高的地方相比,反倒是它的机动性要求没有那么高。
它无需做到像是水星级战舰那样,拥有几十米甚至上百米每平方秒的加速度,无需做到一瞬间便令自己从静止到高速。
对于这样一艘巨大的战舰来说,这也不现实。
它仅仅只需要拥有零点几米到几米每平方秒之间的加速度即可。
虽然加速度低了,但基于地球级战舰的庞大燃料储备,它仍旧可以在加速一段时间后,拥有较高的航行速度。
遵循着这种思路,李青松很快便完成了地球级战舰的图纸设计工作。
图纸虽然设计出来了,但要真正将其造出来,李青松还面临着约一万个以上大大小小的技术障碍。
但没关系。这些障碍仅仅只是技术层面的而已,不涉及原理,展开攻关即可。
在李青松全力以赴的投入之下,仅仅半年时间而已,众多实验室便纷纷报告了好消息。
所有技术障碍全部攻克。
在这段时间之中,按照地球级战舰的需求专门设计的各座工厂也已经完工。
于是在全新升级了一下生产线,完善了一下生产流程之后,这第一艘地球级战舰的制造立刻开始。
仅仅半年时间后,一艘全新的战斗飞船呈现在了李青松视野之中。
它不再是如同之前水星级、金星级战舰的蝶形,而是如同两个长方体连接在一起的模样。
两个长方体的总长度约210米,其中较大的长方体,长度150米左右,边长约30米。较小的长方体边长约20米。
一头大,一头小。
它表面并不平滑,而是安装了各种各样的设备,密密麻麻,几乎将整艘飞船总计拥有的三万余平米的面积全部占满。
与如此巨大的体型搭配的,是它同样前所未有的巨大质量。
在李青松的规划之中,水星级战舰的满载总质量约在300吨左右。金星级战舰则直线攀升,直接来到了2500吨左右。
而此刻,地球级战舰在金星级战舰的基础之上再度攀升,满载的话,质量直接来到了1.6万吨!
如此庞大的质量,如此庞大的体积,终于让李青松能放开手脚,将自己研发出的几乎所有先进装备全都安装到了它上面。
用于防御的小型电磁炮和激光炮,它上面安装了总计3000门!
用于进攻的大型电磁炮和激光炮则分别布设在各个部位,总数也高达100门以上。
除了这些之外,它上面还一前一后安装了四门超巨型的电磁炮。
因为它极长的船身,电磁炮的炮管可以造的很长,相应的,加速能力就更强。
于是,这种超巨型的电磁炮便具备了将一颗质量为10克的电磁炮弹弹丸加速到每秒钟20公里的能力。
10克的电磁炮弹丸,可谓是前所未有的巨大了。20公里每秒的速度,对于电磁炮来说同样前所未有。
在这种速度之下,这种电磁炮弹丸一颗便具备200万焦耳的能量!换算成TNT炸药的话,大约相当于半公斤TNT炸药!
地球时代,普通手雷的装药通常不过几十克而已。于是,这一发弹丸,具备的能量便相当于十颗高爆手雷绑在一起爆炸的能量。
并且手雷爆炸,能量释放是向四面八方的。而这一颗电磁炮弹丸一旦击中目标,其能量释放却极为集中,只会向着一个方向,且凝聚度极高,几乎不会发散,最终将所有能量没有一丁点浪费的倾泻到目标之上,比起普通手雷提升了许多。
而威力如此巨大的电磁炮弹丸,基于地球级战舰足够长的船身所带来的足够大的加速能力,这种巨型电磁炮的射速甚至能做到一秒钟十发!
快比得上机枪了。
除了巨型电磁炮之外,它上面还装备有四门大型激光炮。
同样因为质量可以比较大的缘故,这些激光炮发射出的激光束能量极高,且发散角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