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 第64节

  实际验证之中,这些激光束就算面对五万公里以外的目标,都具备一定的杀伤力,远远超过了水星级战舰和金星级战舰那最多几千公里的杀伤范围。

  武器之外,它上面装备的高速雷达也是性能最为强悍的。

  总计1024个深空扫描模块不间断的扫描天球,收集着任何向己方靠近的目标的信息。一旦扫描到,数量高达3000门的防御武器立刻就会做出反应。

  充当这艘战舰大脑的超算,其性能也不是其余战舰可比。

  这台超算,2纳米芯片的用量达到了2048枚!算上飞船各处传感器、控制器等等,单单一艘地球级战舰而已,各种制程、各种型号的芯片用量就突破了十万枚!

  此刻,这样一艘从头武装到脚,全身上下无一遗漏,真正能称得上是战争巨兽的庞然大物,便在李青松的操纵之下,开始了诞生以来的第一次航行。

第121章 庞大舰队

  在地球级战舰内部,总数高达688名克隆体的操纵之下,在地球A型战术版悟空的协助之下,李青松的意志得到了彻底的贯彻。

  装备在飞船内部的16个小型核裂变反应堆和16台内燃机同时启动,大量的化学燃料被送入燃烧室开始燃烧,生成高温高压气体,又在磁约束状态下被送入裂变反应堆接受二次加压,最终,这具备了极高温度和压力的气体,从安装在战舰尾部的16台推进器猛烈的喷射了出去。

  与此同时,第17台二次加压系统控制着的,分布在飞船船身各处的总计32台姿态调整推进器也同时启动,控制着战舰船身缓缓转向。

  这艘地球级战舰的速度以一种并不算快,但极为坚决的态势增加着,最终挣脱了木卫三的引力,向着浩瀚太空飞去。

  以巨大的木星为背景,在耀眼阳光的照射之下,这艘地球级战舰在太空之中肆意翱翔。

  试验了一段时间的机动性,测试了发动机的性能,便有一支由水星级战舰组成的舰队来到了距离它数千公里的地方,并在这里向着它猛烈的倾泻炮火。

  刹那间,数万,数十万颗高速电磁炮弹丸如同不可抗拒的洪流一般迅猛而来。

  但下一刻,高速雷达网络便即启动。

  在裂变反应堆那澎湃电力的供应之下,总计1024个深空扫描模块不间断的扫描着周边空域,将众多细小的电磁炮弹丸轨道数据探明。

  这如山如海一般的数据迅猛传输到了中央超算之中,在2000多枚高性能2纳米芯片的并行运算之下,一瞬间便计算出了反击数据,于是这些数据快速传向了每一台高速转向架,操纵着它们在几十分之一秒的时间内,便完成了电磁炮和激光炮的转向。

  无数微小的电磁炮弹丸和细小的激光束发射了出去。

  为了提升成功率,每一颗来袭的电磁炮弹丸,都会面对数十上百颗弹丸的拦截!

  并且在这过程之中,高速雷达网络的扫描会始终持续,不会停止,时刻更新着周边空域的态势,不间断的将数据回传给超算,超算则时刻不停地计算着,不间断的将数据传给高速转向架和防御武器。

  同时,进攻武器也在察觉到袭击后被激活。

  100门以上的大型电磁炮和激光炮立刻展开反击。

  虽然数量少,但它们的射速比起水星和金星级战舰,更快,质量也更高,杀伤力便更大!

  同样有如同山崩海啸一般的电磁炮弹丸和激光炮向着四周发射而去。

  与此同时,四台巨型电磁炮也激光炮也加入到了战斗之中。

  在一束高能激光照射之下,仅仅一秒钟而已,远在三千多公里之外的一艘水星级战舰,其外壳的被照射部位便如同烧开了的水一般沸腾起来,细小的金属微粒四处乱飞。

  这艘水星级战舰仓皇逃窜,但下一刻,一颗质量为10克,速度达到了20公里每秒的弹丸便直飞而来。

  这颗弹丸的速度太快了!这导致这艘水星级战舰的拦截也显得绵软无力起来。

  仓促之间,仅有区区几粒微型电磁炮弹丸撞击到它身上,但并未能彻底改变它的轨道。

  于是下一刻,这颗弹丸便猛然轰击到了装甲之上。

  整艘飞船在这一刻都猛烈的震动了一下。装甲虽未被击穿,但直接被打出了一个巨大的凹坑,连带着装备在附近的各种设备也直接损坏。

  仅仅一颗弹丸而已,便令其遭受了巨大的创伤!

  猛烈的战斗持续了三个多小时的时间。最终,以参与围攻的上百艘水星级战舰全部被歼灭而告终。

  而这艘地球级战舰,虽然也被一些电磁炮弹丸击中——防御拦截毕竟无法做到百分之百,但在自身厚重、坚韧的装甲之下,仅仅只有一些凹坑和少数的装备损坏而已,最多只能称之为皮外伤。

  测试取得了让李青松满意的成果,但这艘地球级战舰并未回航,而是来到了木星环这里。

  万千碎石之中,一颗最长处达到了两百米的巨大碎石,正在木星的引力之下缓缓移动着。

  虽然它的尺寸比起地球级战舰差不多,但它是实心的。这意味着,它的总质量至少也在200万吨以上,高达地球级战舰的100多倍!

  面对着这庞然大物,这艘地球级战舰悍然展开了进攻。

  无穷无尽的电磁炮弹丸猛烈轰击到了它上面,刹那间,这块巨大碎石上面爆发出了无穷无尽的尘埃。

  猛烈的扫射持续了仅仅五分钟时间而已便停下。而此刻,烟尘散去,木星环之中哪里还有那块巨大碎石的影子。

  它被地球级战舰轻而易举的打成了碎片,彻底融入到了木星环之中,再也分辨不出来了。

  感受着地球级战舰的强大战力,李青松心中满是欢喜。

  “你是我拥有的第一艘地球级战舰,必须要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才行。

  唔……北斗七星以北极星为中心旋转,既然如此,就用北极星在东方神话之中的名字为你命名,紫微!”

  这第一艘地球级战舰的名字便是,紫微号!

  此刻,全面验证了地球级战舰的性能和战力,李青松立刻开始了更大规模的建设。

  有了紫微号,当然也要有北斗七星这七颗星辰为名字的地球级战舰才行。

  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每一个名字都将会有一艘地球级战舰!

  除此之外,还会有更多的星辰会具备与之对应的地球级战舰。

  在李青松的规划之中,自己的舰队,总规模将会达到七万艘以上。

  这总数约七万艘的战舰之中,新式的水星级战舰,数量将会有约6.8万艘,金星级战舰,数量将会有3000艘。

  最大型的地球级战舰,数量也会有50艘!

  除了这些战舰之外,李青松还会建造更多种类型的辅助飞船,譬如运行战略版悟空,对整个战场提供数据支撑的超算船,支撑战场通讯的通讯船,负责侦查的侦查船,以及补给船、维修船,等等等等。

  最终的舰队总规模,将会达到7.5万艘飞船以上!

第122章 真枪实弹

  总数7.5万艘这个数字,是李青松结合当前自身最大意识连接数,以及对应的工程力量、科技水平等,综合测算得出的。

  这个规模的舰队,几乎是自己当前能支撑的极限了。

  这些年来,李青松的最大意识连接数伴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伴随着女娲AI的不断完善和提升,一直在缓慢提升之中。

  虽然再没有过之前那种直接从一千万暴涨到一亿的巨大提升,微小的,譬如每次百分之零点几的提升却始终都有。

  几乎每一代新培育的克隆体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提升。

  这种情况下,李青松此刻的最大意识连接数已经提升到了1.2亿。

  李青松认为,正常的群居型智慧文明,其总人口数和完全脱产,从事军工及战斗相关的人口的比例,最高可以做到大约一百比一的比例。

  也即,一个1.2亿人口的文明,可以支撑大约120万名军事相关人员。平均下来,100个人才能养得起一名军人。

  毕竟军人是完全脱产的,自身不生产任何资源,却能消耗大量的资源。

  飞船的燃料、装备的制造、人员的工资,哪怕是用于研究的电力、设备等等,哪一个不是贵到了天上。

  100个人养得起一名军人,这还是在科技高度发达,资源高度充裕,生产力高度提升的情况之下。

  这百分之一的军事相关人员,其中承担后勤、维护、生产、科研、训练、文职的人员又要占走绝大部分,一线战斗人员和总军事人员的比例,大约在1比50左右。

  也即,50名军事相关人员,才能支撑一名一线战斗人员。

  如此,这个总人口1.2亿的文明,120万名军事相关人员,大概可以支撑2.4万名一线战斗人员。

  算上轮休、轮换等因素,这2.4万名一线战斗人员就算全部操纵水星级战舰,按照一艘水星级战舰需要八人来控制,也仅能支撑起一支3000艘水星级战舰的舰队。

  但不要忘了,一艘水星级由八名克隆体来操作,这是李青松才能做到的。换做普通智慧文明,恐怕至少要16人。

  于是舰队规模便再度缩水,变成了仅有1500艘。

  换做地球级战舰的话,李青松需要688名克隆体操作,普通文明至少也要1300人,那就只能支撑不到20艘了。

  但对于李青松来说,情况又有所不同。

  原因很简单,李青松麾下的克隆体社会是完全畸形的。

  整个社会,除了科研、军事以及基础维生之外,几乎没有其余消耗。

  没有工资,没有娱乐,没有休闲,没有浪费。

  整个社会,资源利用率几乎到达了极限。

  在这种情况之下,有效总人口虽然仅有1.2亿,但李青松却可以支撑起1200万名军事产业相关人员的消耗,比例达到了一比十,比普通文明超出十倍!

  这1200万名军事产业相关人员,又能支撑起大约120万名一线战斗人员,比例仍旧是一比十,超出普通文明五倍!

  总的加起来,便是五十倍。

  按照这种算法来算的话,李青松此刻虽然仅有1.2亿人口,但单单就军事层面来说,大致能做到相当于一个拥有60亿人口的普通智慧文明。

  事实上,李青松认为,更准确的预估应当是在100亿左右。

  原因很简单,普通文明做到上面的比例,是基于整个文明团结一心,极大降低内耗和浪费的情况之下。

  稍微浪费一点,支撑同样比例的一线战斗人员,总人口规模就将提升许多。

  如果再算上科研层面、工业能力、单个有效人口的贡献度以及其余诸多方面综合来算的话,李青松甚至认为,这个数字还将提升三倍,要一个拥有300亿人口规模的普通文明才能与自己相比。

  正因如此,李青松才敢在仅仅有1.2亿有效人口的此刻,便敢于建造一支总规模在7.5万艘各式飞船以上的庞大舰队!

  这个目标是如此之宏伟,如此之庞大。就算李青松,也不得不全力以赴。

  在他的控制之下,整个木星系统真正陷入到了忙碌之中。

  总数约2.2亿名克隆体轮换着休息、工作,确保着每时每刻都能有1.2亿名克隆体在工作岗位之上。

  众多新建的矿山之中,在玉皇AI的统一协调之下,在无数克隆体们的维护与决策之下,无数台机械轰鸣着,大量的矿产源源不断的产出,然后就地接受加工,再顺着铁路线或者来到太空电梯基地,或者来到另外的工厂之中。

  太空航线之中,数千艘运输飞船和客运飞船来回繁忙穿梭,如同一条条丝线,将每一颗星球、每一座基地连接起来;

  浓缩铀工厂之中,总数数千万个高速离心机一刻不停的运转,从天然铀之中,将铀235提炼出来,或者作为发电站的燃料,或者运到飞船里,作为驱动飞船的动力。

  在这全方面的支撑之下,李青松真正实现了各式飞船的流水线制造。

  一艘飞船由数千万个零部件构成,其涉及到的数万座工厂一刻不停的运转着。

  高速雷达模块、芯片、超算模块、电磁炮、激光炮模块、推进模块、裂变反应堆模块……

  等等等等,无穷无尽的零部件向总数达到了100座的总装厂汇聚。

  如此之多的总装厂之中,有80座专门用于水星级战舰的生产,15座用于金星级,5座专门用于地球级。

  这个产能,是李青松经过仔细测算的。唯有如此,才能让每一级别的战舰的生产速度俱都符合预期。

  便在这种情况之下,全部采取了新式装备,无论推进系统还是防御武器还是探测、进攻系统全都是现阶段最先进、性能最强的各式战舰源源不断的生产了出来。

  还未等自己的舰队全部完成,仅仅只生产出了约3000艘战舰而已,李青松便已经开始了下一步的动作。

  实战演练!

  真真正正真枪实弹的,会有大量克隆体死亡,会有大量战舰被击毁的实战演练!

  现有的总数约3000艘战舰分成两部分,在各自有一艘地球级战舰作为旗舰的情况之下,浩浩荡荡的开赴深空,大战一触即发。

第123章 惨烈

首节 上一节 64/17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