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继续说道:“我们试图向他们证明你有多‘好’,多‘成熟’,多‘即插即用’,希望能打动波特兰和西雅图,但我们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在他们眼里,‘好’是廉价的,‘天花板’才是无价的。凯文·普理查德和萨姆·普雷斯蒂不想要最好的球员,他们需要一个能拯救球队的‘神’。”
“所以呢?”
徐凌问道。
“尽管不是最好的去处,但我相信只要你明天在试训中正常表现,我们就不必去亚特兰大试训了。”
比起灰熊,在罗斯看来,老鹰队是更糟糕的去处,先不论徐凌掉到第四顺位这种低概率事件,就看看老鹰队的阵容,和徐凌同位置的有年轻的全明星球员乔·约翰逊,侧翼还有约什·史密斯,以及去年选中的榜眼秀马文·威廉姆斯。
这个队的锋线实在太卷了,不利于新秀成长。
罗斯决定作出一个临时决定,让徐凌定心:“我们不会去亚特兰大试训。我们要去的地方,必须是真正需要你,并且愿意给你球权和未来的地方。比如孟菲斯。”
次日,很快就有消息传出徐凌阵营单方面取消了老鹰队的试训计划。
“难道伊莱得到了超音速的选秀承诺?”
“大胆一点,为什么不能是开拓者?”
有人为此致电开拓者总经理凯文·普理查德,但普理查德委婉地表示:“我们目前最喜欢的孩子仍然是格雷格·奥登。”
萨姆·普雷斯蒂则拒绝回应此事。
但当徐凌阵营宣布孟菲斯灰熊队的试训照旧时,事情就“真相大白”了。
好嘛,原来是伊莱·徐不喜欢亚特兰大。可你要是不喜欢,当初为什么还要约这场试训?不满的老鹰球迷云集在徐凌的推特下口吐芬芳。但徐凌已经出发前往孟菲斯了。
徐凌对孟菲斯这座城市的了解很有限,对于灰熊队的了解同样是少之又少。因为他在穿越前并不喜欢贾·莫兰特,而且,对于像他这样的中国球迷,灰熊队在篮球界唯一广为人知的事迹应该是在2016年用次轮末选中了睡梦中的王哲林。
结果,这也就是灰熊队和王哲林唯一的联系了。王哲林对打NBA没兴趣,灰熊队也没想在王哲林身上浪费时间,于是,王哲林的签约权被交易了一次又一次,直到男篮世界杯身败名裂之时,王哲林仍然保持着众多的NBA队伍名宿身份。所以,说到底这个选秀权没发挥任何作用,它唯一的作用就是选了人。
徐凌一行乘坐飞机来到孟菲斯,又坐了会儿车才抵达灰熊队的训练中心。
车刚停稳,徐凌和罗斯还没完全走进大门,一个身影便从里面走了出来。来人穿着常服,身材挺拔,神情严肃,正是灰熊队的总经理LOGO男杰里·韦斯特。
然而,韦斯特的脸上却没有丝毫迎接一位热门新秀时应有的热情。他的到来与其说是迎接,不如说是一次冷静的检视。
“很高兴见到你们,”韦斯特皮笑肉不笑地说,“欢迎来到孟菲斯。”
他伸出手,与两人依次相握,动作干脆利落,一触即分,仿佛只是在完成一个固定程序。
“旅途还顺利吗?”
徐凌经历过无数见面的问候,但从未有一次如此明确地感觉对方只是在敷衍自己。
“还可以。”徐凌回答。
“那就好。”韦斯特说,“你们准备一下,我们的试训马上开始。”
这种毫不热情的欢迎方式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它没有敌意,却比直接的冷漠更让人感到疏离。
然后,韦斯特又突然止步,回身问道:“伊莱,试训的流程你应该很熟悉了。”
“这是我的最后一场试训。”徐凌说,“想不熟悉也难。”
“那么,你是否介意我们增加一些特别的项目?”
“要看是什么。”
“我们今天刚好有一名球员在现场。”韦斯特的眼神锐利如鹰,快速地在徐凌身上扫过,那目光不像是在看一个充满潜力的年轻人,更像是在评估一件物品的成色与瑕疵。“如果你不反对,技术环节结束后,我想安排一场实战对抗。”
“不介意。”
徐凌露出微笑。“我已经厌倦了对空气交出满分答卷。”
第52章 杰里韦斯特的难题
徐凌如同之前的两场试训一样,先后完成体测和技术测试。他所得到的反馈也和波特兰与西雅图差不多。
但杰里·韦斯特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让徐凌稍作休息,便进入下一个环节的测试。就像韦斯特开始前说的一样,今天有灰熊队的正式球员在场,韦斯特希望徐凌与他进行一场真正的对抗。
通常情况下,球员们很少会在休赛期主动参与球队事务。这本该是属于他们的宝贵假期,谁会愿意放下沙滩和阳光,跑来给球队义务劳动呢?
但凡事总有例外。一些怀有强烈职业精神、或已开始为转型教练乃至管理层铺路的老将,反而会格外珍惜这样的机会。他们不介意用自己难得的休憩时间,换取更多经验和话语权。
埃迪·琼斯正是这样的一个人。
作为上世纪90年代便踏入联盟的老兵,琼斯的职业生涯已步入黄昏。但他心中早已规划好了下一步:退役之后转型为技术发展教练,继续在NBA这个联盟里发挥自己的光和热——顺便,也继续爆NBA球队的金币。
所以,当杰里·韦斯特亲自打电话邀请他前来协助这次试训时,他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他早早来到训练馆,换好装备,靠在墙边打量着刚走进来的徐凌。当两人的目光相遇时,琼斯嘴角一扬,带着老将特有的那种略带调侃又直截了当的语气开了口:“哟,你就是那个扔进半场绝杀的中国小子?”
他边说边走上前,眼神里没有韦斯特那种冰冷的审视,却带着实战派对技术细节的本能关注。他没伸手寒暄,反而随手抓起一颗篮球,在指尖熟练地转了两下。
“我看过那球的片段,你运气不错,”琼斯挑眉,语气听起来像挑衅,眼里却藏着些考验的笑意,“不过在这儿,光靠运气可没用来吧,让我看看你到底有什么本事。”
毫无疑问,埃迪·琼斯在NBA的历史长河中,也算得上是一颗闪耀的明星。作为杰里·韦斯特选秀慧眼的又一力证,他在“Showtime”湖人王朝余晖散尽之际,以首轮第十顺位之姿降临洛杉矶。他迅速跻身首发,打出全明星级的身手,一度被视作天使之城下一个时代的门面人物。
然而命运在1996年转了弯。沙奎尔·奥尼尔空降洛城,同一年,湖人更用全明星中锋弗拉德·迪瓦茨换来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13号高中后卫。霎时间,琼斯仿佛注定要笼罩在奥尼尔的阴影之下,成为紫金军团的二当家。可他很快发现,那个起初青涩的高中生正以惊人的速度野蛮生长,不仅彻底取代了他在球队战术中的位置,更蚕食了他在这座城市的未来。他或许连第二把交椅都坐不稳,不得不退居第三。而最终,湖人管理层认为他甚至连三当家的角色都无法胜任,一纸交易将他送去了夏洛特,换来了格伦·莱斯。
在夏洛特,琼斯迎来了个人数据的巅峰,却也仿佛触碰到了天花板。他的职业生涯再无更伟大的团队成就,辗转多队,却也曾有过将科比·布莱恩特和德维恩·韦德这样的未来超巨压在替补席上的高光时刻。生涯暮年,他兜转一圈,重归恩师韦斯特的麾下,在孟菲斯发挥着最后的余热。上赛季进行过半的时候,志在争冠的热火队原本还想把琼斯交易过去增加板凳深度,但韦斯特去NCAA考察完之后却停止了所有的交易,就好像球队即将迎来重大改变。
琼斯未能前往迈阿密,却也没想到会在休赛期接到LOGO男的电话,竟是要他来试训近来风头正劲的伊莱·徐。
现在,听到对方那熟稔得像老友般的招呼,徐凌只是略微挑了挑眉,语气平静甚至带着点纯粹的疑惑:“喔,你看过我的比赛?还没请教.你是?”
琼斯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了。他预料过惊讶、崇拜、甚至挑战,却万万料不到,自己迎面撞上的竟是一片坦荡而彻底的无知。空气仿佛停顿了半秒。
紧接着,琼斯像是听到了一个绝世笑话,猛地仰头大笑起来,笑声在空旷的训练馆里回荡,充满了自嘲和难以置信的意味。
“哈哈哈好小子,我开始对你感兴趣了。”琼斯止住笑,摇着头,眼神里玩味的兴致却远比刚才浓厚得多。
他随手将球扔给徐凌,力道稍重,带着点挑衅的意味。
“没关系,”琼斯咧开嘴,露出一口白牙,笑容里终于染上了真正的、毫不掩饰的战意,“打完这场,我保证你这辈子都忘不了我叫埃迪·琼斯。”
埃迪·琼斯?
这个名字对徐凌而言完全没有一点印象。不过看对方的反应,想来对方曾经在NBA也是个人物吧,但那又如何?
伟大永远只是一时的。
在威斯布鲁克完成NBA首个场均三双赛季之后,即便始终无缘总冠军,他也已然在篮球史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更何况,此后他又连续两个赛季再度达成这一壮举。
但这丝毫未能阻止他在加盟湖人之后个人声誉的急剧崩塌。当实力开始退潮,巅峰时期所创下的辉煌便仿佛失去重量——要么体面退场,要么遭受球迷写信人身威胁;要么从顶薪一路跌至底薪却仍无人问津;又或者,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你怀着不错的心情主动帮球队试训新人,却只换来一句:“你是谁?”
体育就是如此深情又如此无情的世界。一代人中,也许只有不到十个人,能够将自己的影响力真正传递至下一代。而即便做到了,每经过一代,这份影响力的痕迹也总会逐渐被稀释、最终飘散。最终,所有人都逃不掉被遗忘的命运。
一对一对抗试训,这是NBA存在已久但封存多时的试训项目。
NBA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对一试训,当属当年的姚明。他在全联盟28支球队(当时还没有山猫,湖人也没有派人到场)的注视下展示了自己的技术与潜力,最终凭借无可挑剔的表现,将自己牢牢锁定在状元的位置上。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热门新秀早已不再参加这类公开试训。他们至多只接受少数球队简短而封闭的单独考察,将自己包裹在神秘与期待之中。
对徐凌而言,他之所以愿意在今天接受这样的一对一实战对抗,一方面是因为这是最后一支试训球队,他已无需保留;另一方面,也源于他尚未完全蜕变成那种自小沐浴于聚光灯下、自信到近乎自傲的天之骄子——那种认为只需稍稍展露天赋,就足以令球队倾心的典型明星心态。
于是,徐凌和埃迪·琼斯的一对一对抗在灰熊队的众目睽睽之下开始了。
琼斯将手中的球抛给徐凌,微微压低重心,做出了一个“请”的手势,示意他先攻。
徐凌接球,没有多做迟疑。他打算速战速决,用最直接的方式建立优势——凭借年轻无敌的爆发力,从右侧强突!他右脚猛地蹬地,身体如离弦之箭般射出,第一步快得几乎带起风声。
然而,就在他身体重心前倾,球从地面弹起的那个微小间隙,一只经验老辣的手如同预判了所有剧本,精准地切向他运球的轨迹!
“啪!”
指尖擦过篮球的边缘,虽未完全断下,却足以让球偏离掌控,也瞬间打乱了徐凌所有的突破节奏。徐凌踉跄一步,连忙将球捞回。
电光石火间,徐凌彻底收起了先前任何一丝潜在的轻视。他稳住身形,重新在外线摆开架势,眼神已然不同。
他意识到,眼前这个看似步入生涯黄昏的老将,或许是他踏入篮球世界以来,所遭遇过的最顶尖、最聪明、可能也是最难缠的防守者。纯粹的速度,在他无解的预判和那双似乎能看透一切的眼睛面前,效果大打折扣。
既然快的不行,那就慢下来。
徐凌深吸一口气,节奏陡然变化。他不再寻求一步过人,而是开始运用节奏不断变化的运球来寻找破绽。
琼斯如影随形,并未失位,但徐凌敏锐地捕捉到琼斯重心那一丝几乎不可察的后移。徐凌利用这转瞬即逝的空间拔地而起,教科书般的中距离干拔跳投。篮球划出一道极高的弧线,避开琼斯最后的封盖指尖,干净利落地空心入网。
球进。
徐凌保持着投篮后的跟随动作,看着面前这位生涯充满故事的老将,嘴角微扬,用一种混合着尊重和挑衅的语气轻松说道:“看来,光知道你的名字还不够,得知道你的防守下一步会往哪儿去才行。”
琼斯捡起球,脸上看不出波澜,但嘴里可没闲着:“运气球,小子。那种慢吞吞的跳投,你以为在真正的比赛里能有几次机会?”
徐凌只是笑笑,没接话。
接下来的几个回合,成了徐凌个人进攻技术的浓缩展览。
下一个回合,徐凌直接炸球强突,第一步抢出身位,却在对抗后急停,拔起就投。琼斯拼尽全力起跳,指尖离球却总差一截。球再进。
再下一球,徐凌背身靠住,抓住琼斯全力顶防的瞬间,迅疾翻身走底线,一步掠过。琼斯的脚像被钉住,只能扭头看他冲到篮下扣篮。
随后,徐凌一个试探步点起琼斯重心,随即全力加速,纯粹靠爆发力生吃,杀入篮下得分。
几个回合电光石火。琼斯的判断仍在,意识顶尖,每一次都似乎预判到了徐凌的意图。但他的腿脚彻底背叛了他的大脑,那半步的延迟,在最高水平的较量中就是无法跨越的天堑。
又一次,琼斯防守被晃开,徐凌急停跳投得分。
当徐凌用一个向左虚晃后假动作点起飞扑的琼斯,随即丝滑地向右侧横撤步,在三分线外从容拔起,将球投进时,场边的杰里·韦斯特抬起手,平静地示意:“可以了。”
早在第一个回合结束时,一切就已尘埃落定。
徐凌那看似拖沓的首攻,实则是用一连串细腻的试探摸清了琼斯防守的最终底线。所以,后面这些回合,每次都是快刀斩乱麻般在三次运球内解决防守。
徐凌所展现出的,是远超19岁青年的成熟:顶尖的爆发力与手感,敏锐的防守阅读,对空间和节奏的精准掌控。韦斯特一生鉴才无数,但能让他如此确信——确信一个球员值得他赌上一切、压上所有声誉去争取的场面,此生只发生过两次。
上一次,是1996年,一个名叫科比·布莱恩特的少年。而今天,他眼前这个年轻人的选秀模板,恰恰正是科比。
一种熟悉的、几乎令人战栗的笃定攥住了他。他看到了重现历史、甚至超越历史的可能。
然而,就在这股热流涌上心头的瞬间,更深的寒意也随之侵袭而来。一个尖锐的问题,不是关于徐凌,而是关于他自己,关于孟菲斯:
他们配吗?
更确切地说——他配吗?
配得上再次执起这命运的骰子,将这近乎完美的天赋带入这支他正试图重建的球队?
杰里·韦斯特仿佛要癫狂般自我毁灭地思考着。
然后,他听到身边的女助理劳拉·格兰科勒激动地说:“杰里,我们不能错过这个孩子!”
“是的,”韦斯特轻声说道,“我们必须得到他。”
理智的判断,就这样泼灭了所有关于“配不配”的思辨。
PS:有读者反应签位出现了BUG。但是我不能修改,因为改变书中的签位归属会影响后续的大部分剧情,我的存稿也就报废了。事到如今,只能将错就错:小说中的时间线老鹰与太阳的乔·约翰逊签换交易中交出的07年首轮是前五保护而不是现实中的前三保护。所以四号签仍然归属老鹰。(而且,这个BUG背后还有更让我崩溃的事情一言难尽)
第53章 前夕
体测、技术环节以及与埃迪·琼斯的实战对抗全部结束后,杰里·韦斯特却并未叫停。他走上前,提出了最后一个环节:一场面试。
NBA的面试通常用于考察球员的篮球智商与战术理解,但一个微妙的事实让这次邀请显得不同——此时的孟菲斯灰熊,并没有主教练。
韦斯特似乎看穿了对方的疑虑,平静地补充道:“请放心,我想问的,大多是篮球以外的问题。”
经纪人莱昂·罗斯下意识地皱起眉,刚想婉拒,徐凌却已经干脆地点头:“没问题。”
面试确实很快。
韦斯特的问题直接而清晰,的确远离了战术板与球场策略,更多触及心态、抉择和场外适应。徐凌一一坦诚以对,问答之间几乎没什么停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