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长生仙族从五行山喂猴开始 第102节

第118章 儿大不中留

  姜亮上了任,也不失言,隔上十来日,定要回村一趟。

  回来得勤快不说,连马车都懒得坐,硬是凭着两条腿跑。

  凭他如今气息功底,身法一展开,连风都撵不过他。

  只需小半日脚程,就能钻进自家门楼,比起搭马车来,能快出一大截儿。

  来回时辰省了不少,自然就能多在家陪上半日。

  这半日光景,对他来说,比县里那把交椅还金贵。

  爹娘健在,兄妹和气,媳妇肚里揣着一个,院里还晃着一个。

  清晨鸡叫得热闹,傍晚炉火冒烟,一家子在眼前转来转去,说不出的踏实。

  真要在这好光景里挑点毛病,怕也就是他那大儿子。

  姜锋年岁渐长,性子却越发温温吞吞。

  不像他爹小时候那般,一根棍子能挑翻鸡窝,一口气翻三道墙,钻狗洞不带擦泥的,满村风响,人还没影儿。

  如今这小子倒好,一早窝在娘身旁听大伯讲书,一本正经得跟个夫子似的。

  听完书回屋,也不练棍,也不跑山。

  只抱着他娘看的那几本医书,字还不识几个,愣是能盯着图看半天。

  姜亮瞧着,心里便不免打起鼓来。

  当年给这小子取名“锋”,图的就是他日后能刀锋破阵、领头冲杀。

  谁知眼下这孩子倒也长得结实,腿脚也快,就是性子一天天往书房里栽。

  这“锋”字,起得怕是起歪了。

  可这股子郁气,他也不敢在爹面前露出来。

  老头子一向信那“顺天应命”的路子,嘴一张就是“性命有数,何须强求”。

  说得姜亮一肚子想说的,都给堵回肚子里去,只得自己偷偷摸摸想法子。

  今儿哄一句:“儿啊,练功能长高,长得比爹还高”;

  明儿又编句:“拳法练得好,一拳能打出糖来。”

  说得口干舌燥,蹲下比划、站起演示,连裤腿都蹭脏了,儿子却只“哦”了一声。

  转头就又抱起那本厚得跟砖头似的《本草图解》,乐滋滋地翻着药草图,一步三晃地去了堂前。

  还没进门,就开始念叨:

  “娘,我昨天看到一种叫‘土伏苓’的东西,跟萝卜长得差不多……”

  姜亮在后头看得脑门发胀,心里直叹。

  这哪是“锋”啊,分明是根字带“土”,命里怕是长歪在药田里了。

  日子便这么水潺潺地往下流,没声没响,却日日有进。

  李文雅肚子一天天鼓起来,原先那桩功与炼心,自是收了几分劲头。

  唯有那口吐纳功夫,依旧晨昏不辍。

  气息调得圆了,底子扎得稳了,等到临盆那刻,自然也多几分底气与把握。

  李家那边倒也周到,虽说离正月还有些时辰,已是早早派了两个稳重的婆子,两个手脚利落的丫头过来伺候。

  婆子干练,丫头机灵,一来便把里里外外打点得妥妥帖帖。

  安胎的药材、滋补的吃食,也是一车车送来,连药引都配得分门别类、清清楚楚。

  好在姜家老屋地方宽敞,空着的屋子也不少,倒不觉拥挤,反添了几分人气。

  姜义呢,是个闲得惯的人,成日瞧着大孙子在院子里跑来跳去。

  心里头还惦着那肚子里未露头的小家伙,盼着再来一个,一左一右,满院子撒欢。

  正是怡然自得、茶饭添香的光景,谁知这添丁的喜气还没落地,先飘来一阵风声。

  那位刘庄主,终于还是回庄了。

  风,是姜曦带回来的。

  说那刘子安今儿又拎了几头妖兽的筋骨血肉,送去今古帮里分了,叫弟子们拿去炖汤补气。

  姜义听罢,手指微顿,心头也跟着沉了一下。

  这事儿,总归躲不过。

  早晚要来,迟不如早,总得有个了结。

  小儿还在陇山未归,他便先一步带了闺女,拎着一篓灵瓜灵果,往刘家庄子走了趟。

  庄子前院草木修整得极好,树篱掐得齐齐整整,连犬吠声听着都透着几分悠然。

  刘庄主久走山林,脚底还沾着晨露气,然则神情沉稳,面色温和,身上不见疲惫,眉眼间倒添了几分隐隐的定力。

  两个小的提着瓜果,嘻嘻哈哈,自个儿往后院跑了。

  姜义则跟着庄主进了厅,落座饮茶。

  两人先拣些轻巧话头寒暄,说起近来山中所见。

  只说那三妖踪迹难寻,搜了几趟林子,也未曾摸出实数,只能多打杀些小妖,尽量压制些势头。

  来来回回兜了几圈子,姜义才似不经意般,笑着拈了拈茶盏,道:

  “前阵子村里娃娃们学坐功,倒也清净不少。那《坐忘论》,当真是门好法子。神定气静了,连书都念得顺些。”

  这一句说得温温吞吞,倒像是闲谈,可句尾略顿,紧接着又似不经意地补了一句:

  “不过也听人说过,祖上传下的法子,多有门规。若是不小心传了外人,轻则追责,重则……不死不休。也不知刘兄你们庄子,向来是个什么章程?”

  话是问得松松软软,语气却收得紧,眉眼里藏着几分打点。

  倘若刘庄主真来一句“门规如山、功法外泄必清理门户”。

  那这事儿便只能烂在肚子里、封在家门外,连口风都不能带出去半缕。

  刘庄主听罢,倒没露出半点异色,反而轻轻一笑,笑意里含了三分随和、七分老成:

  “姜兄此言说笑了。我刘家虽算不得什么修门大宗,但祖上有训:‘随缘度人,积善为本’。”

  “总不至为了几篇法诀,坏了自家阴德。”

  姜义听着,心下终是松了半口气,面上却还不显分毫。

  沉吟一瞬,便唤了姜曦过来。

  也不绕弯,只把她如何从刘子安那儿学了“意定法”,又擅自转授给姜亮的事,从头到尾,细细说了一遍。

  原想着这一通交代,刘庄主就算再豁达,脸色里也该有点波澜,起码得皱皱眉、抿抿唇。

  哪知人家听得极稳,面上连纹路都没动一下,仿佛早猜着这事会落到头上。

  只是微微侧过头,唤了自家儿子过来,声音不高,却拢得极紧:

  “我与你说过多少回,那‘意定法’,不可外传。”

  语气沉着,字句间不见怒意,却带了点板正家风的味道,分寸拿捏得极稳。

  刘子安倒也不怯,站得挺直,眼神清明,回得坦然:

  “爹是说不可外传……可曦姐姐又不是外人。”

  说话不紧不慢,落音时还转过头,朝姜曦望了一眼,那神情倒有点顺理成章的从容。

  刘庄主听了,沉默片刻,忽而轻轻笑出声来。

  那笑不大,却从鼻腔里漾开,像春夜酒后老树下一声低叹,带了点拿他没法的意味。

  随即回头看向姜义,手一摊,道:

  “你瞧,姜兄,这便是儿大不中留啊。”

第119章 托梦

  姜义望着刘庄主那副风平浪静的模样,心头忽地闪过个念头。

  这老小子,莫不是早有筹谋,干脆顺水推舟,故意放着自家那小子将法子传了出去?

  这念头才转了个弯儿,院后便传来一道带笑的女音,声音不高,带着几分闲话家的从容:

  “说得有理。”

  正是刘夫人。

  她步子稳稳地踏进来,鬓发收拾得一丝不乱,裙角落尘不染,举止间透着股子端庄气派。

  才一抬手,便将姜曦的小手牵了去,眼波一转,落在两个小儿女身上,那笑意也随之绽开:

  “我早就觉得曦儿不是外人。这两个娃娃青梅竹马,从小打到大,一路打一路长,说没点情分,骗得了谁?”

  姜义听罢,倒没恼,心里反而一静。

  倒不是说他对那刘子安有哪点不满。

  只是觉着这桩事,来得早了些,还未到火候。

  刘庄主斜睨他一眼,嘴角一勾,却并不催,只是微微一笑,手一摆:

  “夫人,你先领两个小的去后头走走。”

  刘夫人点了点头,笑应一声,拉着姜曦和刘子安,一左一右,携风带笑地去了后院。

  厅中霎时静了几分。

  刘庄主亲手替姜义添了盏茶,手势不急不缓,袍袖拂过桌角,连那壶嘴落水的声音,都像是被他话头压住了。

  他说话向来不疾不徐,这时也只平静地开了口:

  “我知晓,姜兄一脉传承不俗,气脉清正,根骨也稳,将来要走的道,定不会小。”

  话锋一转,却又带出几分意味深长的轻笑:

  “不过嘛,我老刘家这点家底,虽不敢夸甚传世仙宗,倒也不至于寒碜了谁,总归……也有几分自己的机缘在。”

  这话说得轻巧,却像羽毛拂过心弦,叫人不由得生出几分留意。

  姜义闻言,心头微动,却并不作声。

  只是低头抚着茶盖,轻轻一扣一扣,等那人自己道出后话来。

  刘庄主果然接了下去,语气依旧平和得很,仿佛说的不过是一桩家中翻旧账的闲话:

  “不瞒姜兄,咱家祖上,早些年其实也曾阔过。不敢说什么富可敌国、权压朝野那般招摇张扬,倒也算得上富享一隅、声名不弱。”

  这话一落,姜义心头便点了个头。

  刘家那点底子,早不是什么秘密。

首节 上一节 102/1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