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战场捡属性开创诸天大明 第567节

  不过话回来。

  “雄英。”

  “咱还有一件事不清楚。”朱元璋回归正行,看着朱应。

  “你说。”朱应道。

  “为何那般针对老四?”

  “难道你与他之间有怨?”朱元璋直接问道。

  从朱应疯狂针对北平府的商队开始,朱元璋自然就看出来,这不单单是针对沈家,而是在针对朱棣。

  “这是他自找的。”朱应沉声说道。

  “为何?”朱元璋与朱标脸色一变,立刻凝视着朱应。

  朱棣作为嫡子。

  同样也是马皇后所生,而且小时候也是朱标照料长大的。

  “如果说这天下有谁是最先知道我是朱雄英的,那便是朱棣了。”朱应缓缓开口道。

  “什么?”

  朱元璋与朱标睁大眼睛,露出了惊讶之色。

  “他何时知道的?”朱元璋急忙问道。

  “在北伐那一年,洪武二十二年底。”朱应沉声道。

  “他如何知道的?”朱元璋又问道,但脸色已经变得有几分难看了。

  “一开始之时,他对我有拉拢之心,相反设法想要将我拉入北平军,在他麾下。”

  “有一次他邀我一起泡澡,他看见了我随身所带的玉佩。”

  “也正是看到了这一块玉佩后,他想要这块玉,并且还说要用重金买下。”

  “当初我还不明白,但是在你们说出这玉佩是身份凭证后,我明白了。”朱应冷冷一笑,带着几分嘲讽。

  在当初温泉共浴时。

  朱应还奇怪朱棣为什么盯着自己的玉,而且之后还要花重金来买,甚至于自己拒绝后,朱棣还表现出了一种不悦。

  而现在。

  朱应自然是彻底明白了,想通了。

  这朱棣就是认出了玉佩,想要将玉佩买走,这样就可以让朱应的身份不会被公之于世了。

  而话到了这里。

  朱元璋与朱标是何等聪明?

  他们又怎会听不明白朱应话里的意思?

  朱棣,想要阻止朱应归来。

  而且作为最早知道朱应身份的,他根本没有任何奏报上奏,这就足可说明一点,他有其他的心思。

  “他,为了什么?”朱元璋声音已经变得有些冷了。

  虽说朱棣也是嫡子。

  但嫡子与嫡子之间也是有区别的。

  在朱元璋的心底,真正视之为继承者的微友朱标一人,还有朱标的嫡长子朱雄英。

  其他的。

  那都是朱元璋的儿子,并非朱重八的。

  “我再说一件事。”

  “朱棣在暗中培养死士,就我目前所掌握的,他麾下死士不下于五千人。”

  “当初他强力邀请我的酒坊去北平开设,为的就是赚取钱财。”

  “他有什么心思,皇上和太子应该也可联想清楚了。”朱应又加了一把火。

  以朱元璋两人的利害,此刻又哪里会看不懂朱棣的心思是什么?

  作为藩王,养死士!

  这是为了什么?

  作为亲叔叔,在发现自己亲侄儿的第一时间并不是上奏,而是想要将身份玉佩给藏起来。

  这又是为了什么?

  朱棣这等意图,似乎已经是昭然若揭了。

  “咱还活着,标儿也是春秋鼎盛之时。”

  “他想要干什么?”

  “想要造反吗?”

  朱元璋此刻也是怒了。

  “爹。”

  “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隐情?”

  “按道理,四弟应该不会有造反的心思吧?”

  “我了解他。”

  “他不敢的。”朱标连忙开口道。

  对于这些。

  朱标还是十分自信的,毕竟朱棣是他一手带大的,感情深厚,而且自己在,天下定。

  哪一个皇子敢与他来争?

  这是死路一条。

  这一点自信,朱标还是有的。

  别看着朝野上下都说太子仁厚。

  但这个仁厚是对于高位之上的朱元璋而言,朱元璋动不动就是诛灭九族,但朱标则是宽厚许多,诛其全族就可以了。

  这样一对比,难道不是仁厚吗?

  当然。

  仁厚归仁厚。

  但如若说朱标手腕不强,那就是找死了。

  “他的确不敢。”

  “所以他在等机会。”

  “他发展死士,是为了等机会。”

  “当初他不知道我是朱雄英时,对我百般拉拢,也是为了让北边没有制衡他的人。”

  “而发现了我的身份后,第一时间不是想要上奏,而是隐瞒,甚至还想要将玉收走。”

  “这如若都不是有心思,那纳哈出都是纯良之人了。”朱应冷笑着,毫不客气的说道。

  朱应很清楚朱棣的野心。

  历史上的靖难,还有那姚广孝,早就盯上了朱棣。

  如今朱棣已经是野心深种了,如果是以前,朱应就是你动手我就动手,但现在不同了,自己是朱雄英,是大明的皇长孙,未来整个大明都是他的,岂能容许朱棣造次?

  而且。

  他也的确是心思不纯。

  如若他的心中真的有朱元璋,有朱标,那当初发现了朱应的玉佩后,不会想着重金买下,更不会在朱应询问后搪塞,而是会直接上奏朱元璋父子。

  毕竟朱棣深刻知道朱雄英在朱元璋父子心底有多重要。

  而这一点。

  朱元璋父子自然很清楚。

  在朱棣隐瞒不报,那就是有心思了。

  他们可以想到朱棣或许是不想让朱雄英回来。

  而此刻。

  朱元璋父子也沉默了下来。

  显然朱应说的这些话让他们心情难以平复。

  “还有一事。”

  朱应缓缓开口,眼中带着一种冷意。

  “何事?”

  朱元璋立刻问道。

  “洪武二十三年,也是北伐最关键的一步。”

  “我率军攻破了元都,但元帝已经带着文武跑了,在那时候,便是最危险的时刻。”

  “我与蓝玉请命北上追击。”

  “我率领五万轻骑,在北边以战养战,最终才能够立下封狼居胥之功。”

  “可是…在我率军攻至元北部王庭时,元庭竟然提前布置好了埋伏,三十万大军已经形成了一个包围圈。”

  “此,便为战时泄密。”

  “元庭知道我麾下详细的兵力情况,更知道蓝玉率领的骑兵与我并不在一处。”

  “否则在北边广袤之地,别说元庭三十万大军包围,就算是五十万大军也不可能阻挡十万骑兵冲杀。”朱应一脸严肃,缓缓说道。

  此话一落。

  朱元璋立刻就想到了什么。

  “此事。”

  “咱听傅友德说过。”

  “但后来派人去查了,也并没有查出什么。”

  “你怀疑老四泄密?”朱元璋眉头紧皱着问道。

  “当初制定北上战略时,只有傅友德,李景隆,蓝玉,朱棣,还有我之内的五个人知晓。”

  “傅友德与李景隆,我想不到他们有泄密的理由。”

  “至于蓝玉,他虽说想要抓住机会立下大功,压过我,但他做不出那等卖国之事。”

首节 上一节 567/5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