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
朱应一脸冷漠,但是话到了这里,便已然不再多言了。
总之。
朱应要表达的就是一个意思,当年泄密之事绝对与朱棣有关。
除此外。
他不怀疑其他人。
“为何你如此怀疑老四?”朱元璋问出了一个根本问题。
“因为,当日在他看到了我的随身玉佩后,我感受到了他对我的杀机。”
“我在军中数载,凭借对这杀机感应活到了现在,朱棣对我的杀机,我绝对没有感应错。”
“他,根本不想让朱雄英回来。”
“北伐泄密,元军包围。”
“在我看来是朱棣知道在大明内,他杀不了我,所以想要利用元人来杀我。”
“元军三十万设下埋伏,倘若不是我观察到了元军的动静,直扑元中军,那一战我军必会陷入重围,最终覆灭。”朱应冷冷说道。
当初那一战。
全靠朱应的契约宠物金雕,以高空俯瞰之势,才能够清楚看到元军的伏击包围圈。
除了朱应外。
大明任何一个将领面对那等杀局都是必死无疑。
落得一个全军覆没。
所以说。
朱应不在乎此事,那自然是假的。
他率军北上,麾下每一个将士都是英雄,倘若真的因为情报外泄而陷入重围,那朱应这一辈子都会不安宁。
在听到了朱应所言后。
朱元璋与朱标的脸色也都变得难看了起来。
他们很清楚朱应的性格。
哪怕是在朱应民间长大后,归于应天还不到一年的时间。
他们清楚朱应,那是有仇必报,有恩必还的。
以朱棣的身份,朱应不可能无缘无故去构陷他。
“雄英。”
“此事。”
“咱知道了。”
“咱会让锦衣卫好好去查。”朱元璋沉声道。
“查不到的。”
“朱棣很厉害,既然做了,那肯定将一切都抹除了。”朱应沉声道。
对于这一点。
朱应相信朱棣不会那么不小心的。
通敌卖国。
这对于大明而言是绝对不可接受的,朱棣既然做了,那就想到了这一个后果,肯定会抹除干净。
“查不到吗?”
朱元璋眉头紧锁,在持续了一刻后,便有了决议:“查不出,那咱就要当面问问他了,倘若他真的做出了什么,咱绝对不饶他。”
“爹。”
“儿子提议让雄英认祖归宗大典延后一些时日。”朱标这时忽然开口道。
“你是准备将你的那些弟弟们都召入应天观礼?”朱元璋立刻就明白了朱标的意思。
“雄英恢复身份,认祖归宗,自当满朝见证,天下见证。”
“这几年来,爹你一直忙于北伐之事,弟弟们也很少归来,正好趁着这一次机会让他们入京一叙。”
“同样。”
“儿子也想要看看这些弟弟们变成什么样了。”
“倘若是好的,爹与儿子自然欣慰,可如若如老二一样,那就必须要干预一番了。”朱标开口说道,话里也是带着一种深意来。
通过朱应所言。
朱标也是真正认识到了自己这些弟弟们的一些了。
野心。
或许都已经滋生出来了。
这也让朱标有所警觉。
自己一手带大的朱棣尚且都有了野心,那其他自己没有亲手带的呢?
这让朱标也是变得谨慎起来了。
朱应话的份量,朱标很信,甚至都没有怀疑。
因为朱应根本没有理由去骗他。
“雄英。”
“对于认祖归宗,你不急吧?”朱元璋还是将征询的目光看向了朱应。
“不急。”
朱应摇了摇头,然后道:“到时候,我也想试一试朱棣,看他是怎样的表现。”
闻言!
朱元璋点了点头:“标儿,此事就按你说的来。“
“以咱的名义,下旨给天下各路藩王,让他们来应天觐见。”
“今年也在应天过完年节再归于封国。”
有了朱标与朱应的一致同意,朱元璋自然也不会拒绝了。
“雄英。”
“我想问问你,对于你的这些叔叔们。”
“你如何看?”
朱标表情十分严肃的问道。
一旁朱元璋也是看着。
“如果我说的难听,皇上和太子可不要见怪。”朱应事先打了一个预防针。
“直接说吧。”
“今天只有我们祖孙三个在。”朱标说道。
“在我眼里。”
“大多数为鱼肉百姓,只知道贪图享乐的废物。”
“就比如那老二,死在他手中的仆从没有五十也有二十了吧?”
“这还是能够知道的。”
“还有那老三,也好不到哪里去。”
“死在他们手中的仆从,被他们所欺压的百姓有多少?”
“这些,我相信皇上和太子应该很清楚吧。”朱应似笑非笑的说道。
听到此话。
朱元璋的神情也是有些复杂。
这些事情自然是瞒不过他的,锦衣卫遍布天下,他众多儿子的王府内自然也是有的。
鱼肉百姓,甚至打死人。
这些事情自然是存在的。
……
第310章 朱应对藩王的态度,未来改革必流血!
面对朱应的话。
朱元璋也实则是无言以对。
毕竟。
朱应说的是事实,无从辩驳。
他的诸多儿子之中,的确是不堪之人太多了。
其中作为嫡子的老二老三更是其中最为残暴的。
不过老二因为率军冲击朱应之举,被朱标直接下旨幽禁了,这件事也只是在坊间有几分传开。
“皇上。”
“你一直说着律法为先,重惩贪官污吏,对他们可以称得上是残酷对待。”
“但对你的那些儿子们,太过宽容了。”
“既你也说是从昔日苦难时过来的,那应该也知道昔日面对那些权贵,面对那些官僚是怎样的无力。”
“而现在,你的儿子们已经成了你曾经所畏惧的那些权贵官僚了。”
“并且,那些受害之人还上告无门,因为他们要上告的对象是当今皇帝的儿子。”朱应又缓缓开口说道,也是带着一种失望。
虽说在任何时代,任何背景下都不可能有真正的公平公正。
但是作为一个开国皇帝,如若他尚且如此,那对于后代的未来也同样也是如此。
如此。
法不成法。
律不成律。
而听着朱应的话。
朱元璋也并未动怒,一旁的朱标也没有开口。